① 皰疹病毒是什麼病毒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其實皰疹根據引起的病毒不同分為好多類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生殖器皰疹等。患者要了解清楚各自的類型,才能更好的治療。 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後由於機體免疫狀態不同,症狀一般不典型。對有神經痛而無皮疹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展為水皰的稱頓挫性。發生大皰的為大皰性,出血的為出血性,壞死明顯的為壞疽性,皮損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稱泛發性,累及內臟如肺、肝或腦部時稱帶狀皰疹肺炎、肝炎或腦炎。極少數可累及兩個以上神經節產生雙側性或同側有數支不同神經分布的損害。 神經痛為帶狀皰疹的症狀之一,具有診斷價值,常出現在發疹前或出疹時,並可逐漸加居。兒童患者痛較輕或不痛,老年患者則常明顯,呈陣發性加劇,難以忍受,且在皮損消退後可持續數月或更久。脊神經中除胸部神經單獨形成肋間神經支配胸、腹部皮膚外,其他的脊神經多與相鄰的幾個脊神經互相聯合後形成頸、臂腰、骶髂神經叢,再從各神經叢分出許多周圍神經,分別分布到頸、上、下肢和會陰部皮膚。肋間神經是帶狀皰疹病毒的主要侵犯對象。 以上是專家對的具體解答,希望能加深大家對於帶狀皰疹的認識,更好的治療。
② 皰疹病毒是一種什麼病
是一種有包膜的DNA病毒人類感染皰疹病毒主要有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例如常聽到的水痘就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
③ 什麼是皰疹病毒
系由水皰-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virus,VZV)所致。VZV現已命名為人皰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磚回形,有立體對稱的衣殼答,內含雙鏈DNA分子。VZV對體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在乾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對此病毒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發燒,生氣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此病現代醫學稱為帶狀皰疹,民間稱為蛇膽瘡,纏腰龍,飛蛇等稱。
④ 皰疹病毒分為哪幾種類型
人類復皰疹病毒分兩類:I型是口制型,可引起口腔、唇、眼,腰以上皮膚,腦等感染;Ⅱ型是生殖器型,主要引起生殖器和腰以下皮膚的皰疹。孕婦生殖道皰疹感染絕大部分為無症狀的慢性感染,雖是慢性感染,但仍可嚴重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對新生兒也可造成一定傷害。早孕時感染流產率較無感染者高3倍,並可引起胎兒畸形,如小頭、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妊娠後半期感染者早產明顯增多,且能引起胎死宮內。胎兒娩出時通過產道或臨產破膜後病毒上行感染胎兒,可使半數的新生兒發生皰疹感染。
⑤ 人類皰疹病毒的人體皰疹病毒
1.. 血清型:HSV-1和HSV-2。
2. 動物模型:小鼠、豚鼠、家兔等,多種原代人胚細胞、二倍體細胞以及動物細胞。HSV感染細胞後很快導致受染細胞的病變,表現為細胞腫大、變圓、折光性增強,可見有核內嗜酸性包含體。HSV的增殖周期短,約需8~16小時
3. 抵抗力:較弱,易被脂溶劑滅活。 1.流行病學特點: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病毒可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孕婦生殖道皰疹可在分娩時傳染新生兒。HSV的感染十分普遍,呈全球性分布。
2.感染類型:
1)急性感染:引起感染部位的皰疹
2)潛伏感染與復活感染:HSV-1潛伏於三叉神經節、頸上神經節和迷走神經節,偶可潛伏在S2-3背側感覺神經根;HSV-2則潛伏感染於骶神經節,當受到刺激時,病毒可被激活並沿神經纖維軸索至末梢,從而進入神經支配的皮膚和黏膜重新增殖,再度引起病理改變,導致局部皰疹的復發。
3.臨床症狀:初次感染雖多無臨床症狀,但常轉變為潛伏感染。
1)口咽部皰疹:多為HSV-1感染所致,常發生於兒童,僅少數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黏膜皰疹和潰瘍等。復活感染常發生於口唇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初有疼痛、燒灼感,繼後局部出現水皰並破潰形成潰瘍,一周左右病癒。
2)生殖器皰疹:多系HSV-2感染所致,多發生在成人。急性感染時臨床症狀較重,感染部位出現斑疹或丘疹,進而形成水皰、膿皰和潰瘍,可伴有發熱和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病程約3周。生殖器皰疹易復發,但症狀較輕,甚至無臨床表現。此類疾病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3)HSV-2與子宮頸癌的關系密切,其依據為: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高;子宮頸癌患者HSV-2抗體陽性率高;子宮頸癌組織細胞內可檢出此型病毒的抗原;細胞培養中的HSV-2核酸可使地鼠細胞向癌細胞轉化。
4) 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兩型HSV均可引起,以HSV-1為多見。急性和復活性感染發生在眼部,表現為樹枝狀角膜炎或角膜潰瘍。重者炎症波及結膜基層,導致角膜混濁影響視力。新生兒可在患有HSV-2感染的孕婦分娩時獲得感染,發生HSV-2皰疹性結膜角膜炎或新生兒皰疹。
5) 皮膚感染與皰疹性甲溝炎:HSV-1皮膚感染發生於皮膚破損者,如濕疹、燒傷或外傷,引起皰疹性濕疹、皰疹性甲溝炎等。皰疹性甲溝炎系手指皮膚破損後,HSV感染手指或指甲部位,出現疼痛性皰疹並形成膿皰,常被誤診為細菌感染。
6) 此外,HSV-1感染尚可感染免疫功能缺陷的個體,其病變可擴散至呼吸道、消化道、腸黏膜等,症狀更為嚴重。HSV-1感染引起的散發性致死性腦炎,病程進展快、病死率高。免疫性強,可以持續多年。 病毒分離培養:水皰液、唾液、腦脊液、眼角膜刮取物、陰道棉試子等標本接種人胚腎、人羊膜或兔腎 等易感細胞,也可接種於雞胚絨毛尿囊膜和乳鼠或小白鼠腦內。
快速診斷:將宮頸粘膜、皮膚、口腔、角膜等組織細胞塗片後,用特異性抗體作間接免疫熒光或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病毒抗原;Wright-Giemsa染色鏡檢,如發現核內包涵體及多核巨細胞,可考慮HSV感染。 1. 避免與患者接觸或給易感人群注射特異性抗體,可減少HSV傳播的危險。
2. 由於新生兒感染的危險性高,在某些情況下(如羊膜未破時)可採取剖腹產,以減少新生兒與病損生殖器的接觸。
3. 分娩後給新生兒注射特異性抗體或丙種球蛋白也可作為緊急預防措施。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 1. 所致疾病:水痘和帶狀皰疹
2. 流行病學特點:
1)季節性:好發於冬春季節
2)傳播途徑:呼吸道,也可通過與水痘、皰疹等皮膚損傷部位的接觸而傳播,可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
3)傳染源:患者
3. 感染類型與臨床特點:
原發感染:兒童多見,水痘的出疹突發,紅色皮疹或斑疹首先表現在軀干,然後離心性播散到頭部和肢體,繼續發展為成串水皰、膿皰,最後結痂。病情一般較輕,但偶可並發間質性肺炎和感染後腦炎。免疫功能缺陷、白血病、腎臟病及使用皮質激素、抗代謝葯物的水痘患兒,易發展成為嚴重的、涉及多器官的VZV感染。成人水痘症狀較重且常伴發肺炎。
繼發感染:老年人、腫瘤患者、接受骨髓移植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潛伏的病毒易被激活,帶狀皰疹多見。兒童感染的病毒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等部位,當機體受到某些刺激,如外傷、發熱、受冷、機械壓迫、 X線照射時,可誘發VZV的復活引起帶狀皰疹。一般在軀干,呈單側性,成串的皰疹水皰集中在單一感覺神經支配皮區,皰液含大量病毒顆粒。 標本:皰疹病損基部的塗片、皮膚刮取物、水皰液、活檢組織和血清。
分離培養:水皰液接種於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 在接觸傳染源72~96小時內,高滴度免疫球蛋白對預防感染或減輕可能發生的臨床症狀有一定效果,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這種緊急免疫預防的措施尤為必要。一種有效的減毒活疫苗已由日本學者研製成功,並推薦應用於1~12歲健康兒童的預防接種。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 EB病毒的核心由172Kb核酸序列組成,應用免疫熒光染色技術研究轉化細胞表達的病毒抗原顯示,EBV抗原包括兩組
1.病毒潛伏感染時表達的抗原:EBV核抗原(EBNA):存在於核內,出現在病毒核酸指導下的蛋白合成之前,這類抗原的存在表明有EBV 基因組。
潛伏感染膜蛋白(LMP),
2.病毒增殖性感染相關的抗原:
EBV早期抗原(EA):病毒增殖早期誘導的非結構蛋白,它標志著病毒增殖活躍和感染細胞進入溶解性周期
EBV衣殼抗原(VCA):病毒增殖後期合成的結構蛋白,與病毒DNA組成核衣殼
EBV(MA):是病毒的中和性抗原,存在於病毒感染的轉化細胞表面,能誘導產生中和抗體。 1.所致疾病: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系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後發病。典型症狀為發熱、咽炎和頸淋巴結腫大。隨著疾病的發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結;可導致肝、脾腫大,肝功能異。
2)非洲 Burkitt淋巴瘤和EBV相關性淋巴瘤:洲Burkitt淋巴瘤多見於5~12歲兒童,在中非新幾內亞和美洲溫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好發部位為顏面、齶部。
3) 鼻咽癌:我國南方及東南亞是鼻咽癌高發區,多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
2.病毒感染類型:
增殖性感染:EBV在受感染的B細胞內,其基因組在少部分宿主細胞內得以復制和完全表達,隨著子代病毒的形成和釋放,宿主細胞溶解死亡。
非增殖性感染:
1)潛伏感染:在EBV感染的B細胞中,病毒的基因組不能完全表達而於感染早期即處潛伏狀態,不能表達病毒的結構蛋白和其他晚期蛋白。
2)惡性轉化:系指少數EBV感染的B細胞在不斷分裂增殖的過程中,因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染色體異常改變,轉變為腫瘤細胞。 病毒的分離培養:採用唾液、咽漱液、外周血細胞和腫瘤組織等作為標本,接種人新鮮的B細胞或臍帶血淋巴細胞
病毒抗原及核酸檢測:多採用免疫熒光法。核酸雜交和PCR或RT-PCR是臨床常用的微生物基因診斷方法,分別可測定病變組織內的病毒核酸和病毒基因轉錄產物,PCR法比核酸雜交更具敏感性。
血清學診斷包括特異與非特異性抗體檢測兩類:
1)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法檢測病毒VCA-IgA抗體或EA-IgA抗體,滴度≥1:5~1:10或滴度持續上升者,對鼻咽癌有輔助診斷意義。
2)非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即應用嗜異凝集試驗檢測患者血清中的嗜異性抗體,以作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輔助診斷。 1)95%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均能恢復,僅少數病人可發生脾破裂,為此應限制急性期時作劇烈運動。
2) EBV可通過人與人的直接接觸而傳播。應用病毒特異性抗原作主動免疫,有可能預防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發生,這一方法正處探索階段。
人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 1.所致疾病:巨細胞包涵體病
2.流行特徵:人是CMV的唯一宿主,感染非常普遍,初次感染多在2歲以下,大多呈隱性或潛伏感染,但在一定條件下侵襲多個器官和系統產生嚴重疾病。
3.感染類型:
先天性感染:初次感染的母體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患兒可發生黃疸,肝脾腫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溶血性貧血,脈絡膜視網膜炎和肝炎等,少數嚴重者造成早產、流產、死產或生後死亡。存活兒童常智力低下,神經肌肉運動障礙,耳聾和脈絡視網膜炎等。
圍生期感染:分娩時胎兒可經產道感染,多數症狀輕微或無臨床症狀,偶有輕微呼吸障礙或肝功能損傷。CMV還可通過哺乳傳播給嬰兒,此類產後感染通常也是良性的。
新生兒後感染:兒童和成人的CMV感染多是無症狀的。在成人可引起單核細胞增生樣綜合征;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潛伏的病毒可以復活並導致非常嚴重的感染
4.細胞轉化與可能的致癌作用:CMV和其他皰疹病毒一樣,能使細胞轉化,具有潛在的致癌作用。 1)病毒分離培養:用人成纖維細胞分離培養,但通常需要3~14天方可觀察到CPE,一般需觀察28天,病變組織標本塗片的常規 HE染色,也可直接觀察CPE和核內嗜鹼性包含體。
2)抗原檢測:應用特異性抗體作免疫熒光,直接檢測白細胞、活檢組織、組織切片、支氣管肺泡洗液等臨床標本中的CMV抗原。
3)病毒核酸檢測:應用PCR與核酸雜交等方法,可快速、敏感地檢測CMV特異性的DNA片段。
4)抗體檢測:特異性IgG類抗體需測雙份血清以作臨床診斷,同時了解人群感染狀況;IgM抗體只需檢測單份血清以確定活動性CMV感染。 1) 在輸血或器官移植時,應避免CMV傳播。
2) 人抗CMV免疫球蛋白已應用於改善肝、腎移植相關的CMV感染症狀。
3) 避孕套的使用可以減少CMV性接觸性傳播。
CMV 疫苗正處在臨床試驗評價階段。
⑥ 人類皰疹病毒有哪些
皰疹病毒系指一大類感染人體後能夠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球形、二十面體立體對稱衣殼,基因組為線性雙股DNA。核衣殼周圍有一層厚薄不等的非對稱性披膜。最外層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徑180~200nm,DNA核心直徑約為30~40nm。2. 除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體細胞核內復制,產生明顯的CPE,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可通過細胞間橋直接擴散。感染細胞可與鄰近未感染的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EB病毒和皰疹病毒6型的培養則需人或靈長類淋巴細胞。3. 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又可轉為增殖性感染。潛伏和復發感染是皰疹病毒的突出特點,這一生物學行為可導致某些皰疹病毒的基因組整合於宿主的染色體而構成潛在的癌基因。
皰疹病毒生物分類歸屬於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有分α、β、γ三個亞科,分別稱之α皰疹病毒、β皰疹病毒和γ皰疹病毒,存在於人和動物體內,與人類感染有關者包括:1)α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其宿主范圍廣,復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一類溶細胞性感染的病毒,多潛伏在感覺神經節內;2)β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和7型),該亞科病毒的宿主范圍窄,在細胞培養中復制緩慢,繁殖周期長,受感染細胞變大形成巨細胞,病毒在淋巴細胞內潛伏感染,也可潛伏於分泌腺、腎臟或其他組織;3) γ皰疹病毒( EB病毒、人皰疹病毒8型),主要感染B淋巴細胞並長期潛伏,大多不引起溶細胞性病變。此外,B型皰疹病毒、simian皰疹病毒也偶爾引起人類疾病。
⑦ 什麼是皰疹病毒,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會引起淋巴結腫大嗎
病情分析: 皰疹病毒是一種DNA病毒,種類很多,典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後常見的症狀有:眼睛、嘴唇、生殖器、神經分布部位、腦部等人身上各處出現一簇一簇的小水泡樣的皰疹,瘙癢伴有疼痛(劇痛),同時可以引起淋巴結的腫大。
意見建議:這種病毒可以通過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也可以通過母嬰傳染。
⑧ 皰疹病毒的8種皰疹病毒
皰疹病來毒主要侵犯外胚層自來源的組織,包括皮膚、粘膜和神經組織 。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種多樣,並有潛伏感染的趨向,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1、單純皰疹病毒1型(人類皰疹病毒1型)。
2、單純皰疹病毒2型(人類皰疹病毒2型)。
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
5、巨細胞病毒(人類皰疹病毒5型)。
6、人類皰疹病毒6型。
7、人類皰疹病毒7型。
8、人類皰疹病毒8型。
感染後的常見表象為:神經節腺體、腎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熱性皰疹;唇、眼、腦感染;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單核細胞增多症,眼、腎、腦和先天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嬰兒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
⑨ 什麼叫皰疹
皰疹分為很多種,包括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等諸多臨床症狀,這版種情況,一般來說長在口周部權位的,單純皰疹一型病毒感染的叫做單純皰疹,長在生殖器部位成密集排列小水泡,伴隨疼痛的,主要是因為單純皰疹二型病毒感染之後形成的,那麼帶狀皰疹一般來說主要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之後形成的一些紅色水泡,硬疼痛性疾病,絕大多數都在身體單側分布。
2018-06-13
⑩ 皰疹有幾種能詳細介紹嗎
人類皰疹病毒分兩類:I型是口型,可引起口腔、唇、眼,腰以上皮膚,腦等感染;內Ⅱ型是生殖器型,主要引容起生殖器和腰以下皮膚的疤疹。
孕婦生殖道皰疹感染絕大部分為無症狀的慢性感染,雖是慢性感染,但仍可嚴重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對新生兒也可造成一定傷害。
(10)皰疹病毒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注意休息,吃易於消化的食物,注意補充水分。加強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繼發細菌感染。接觸皰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等要及時消毒,且不與健康人共用。皰疹性齦口炎應保持口腔清潔,並用1:1000苯扎溴銨溶液含漱。生殖器皰疹患者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未破潰皮膚瘙癢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擦,皰疹破裂後可塗抗生素軟膏。帶狀皰疹疼痛明顯者應給予鎮痛葯如吲哚美辛等,同時可以口服或肌注維生素B1、B12。繼發感染時可用0.5%新黴素霜或莫羅星軟膏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