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金魚應注意什麼水溫保持在什麼溫度最合適水多久換一次在魚缸中放些小型植物可以嗎
1.水溫不低於8度,不高於32度,以20度到25度為宜。
2.金魚吃草 放水榕和速生類草。
3.換水 換水應以你的水質情況來定。 如有過濾而缸又大可少,沒過濾而缸小可多,水要晾過,換水時用清水洗(不要用洗滌劑)濾槽最上層的過濾棉(注意不是中層的生化棉 ) 每次換6分之一 。冬天10到20日左右,夏天5到7日換水。有需要換水和洗過濾棉的特殊情況再特殊處理。所以缸大魚少的好處就是可少換水和缸中水質平衡好把握。
養魚應該注意:水質要沒問題、溫度與光照要適宜、食物保質且定量、操作柔緩、用葯慎重、遠離有毒物(注意平時家中的油煙、殺蟲劑和蚊香)
1.不要魚多缸小 有過濾的1升水(長寬高10×10×10厘米)養1厘米魚,多了會極易生病死亡。缸在至少30厘米以上,才容易保持水質。或者無過濾設備的請根據水面面積計算魚只,熱帶魚每厘米體長(不含尾鰭)需30平方厘米水面,金魚需60平方厘米
2. 開缸養水 應先用濃鹽水消毒後清水洗凈不殘留後,再加滿水,缸中水溫溫度應在28-30度之間(養冷水魚,溫度不要低於15度),水要養7天後,<1>放入幾尾生命力強的闖缸魚30日,(<2>或入闖缸魚3日後,每日加硝化菌共7日,注意避光)(<3>或以「三菌開缸」,但要注意分量適度,寧可少點,注意避光加氣)(<4>或在養水期間在過濾槽內浸入水中一個去皮的生蝦仁,直到蝦仁完全化掉),開缸期間有過濾的不能停,20日、最好30日以上無事後,才能正式放魚. 另外不能讓陽光直射魚缸!
A本條()中的是說給有過濾設備,且有條件需要用硝化菌的魚或人,四種方法選一種就可以了 B另外開缸完後魚平時溫度應該要看養的魚和水草的品種、生存、治療等需要來定 C開缸水清後魚缸要有光照但不能是陽光直射中,另外過濾槽等硝化菌生存處一定要避光,透氣(如是內濾或外濾桶就不能停,如停電過2--3小時有資料說硝化菌會開始死,不泡水的情況下,上濾是8小時,滴流式的上濾12小時)C加滿水不是說要把水加的滿到缸口,是說加到適合的位置,一般要距缸口一段距離,距離以缸的大小和設計具體來定。
3.放魚時 注意 (過水) 應把魚和袋一起入缸,15到30分後,去水和袋,裸魚入缸,期間分多次在袋中加入缸中水使魚適應 頭天不餵食 (買時注意到不要魚身上有白點、白毛、爛鰭、掉鱗之類的)
4.換水 換水應以你的水質情況來定。 如有過濾而缸又大可少,沒過濾而缸小可多,水要晾過,換水時用清水洗(不要用洗滌劑)濾槽最上層的過濾棉(注意不是中層的生化棉 ) 每次換6分之一 。冬天10到20日左右,夏天5到7日換水。有需要換水和洗過濾棉的特殊情況再特殊處理。所以缸大魚少的好處就是可少換水和缸中水質平衡好把握。
5.食物 15分內吃完為准 一日一到二次 剩餌料,撈出 不能有油 不要魚店那種最便宜的紅綠粒,如是草金魚(紅鯽魚)就是你吃的饅頭也比那個好
6.用葯物 一定要要慎重 因為幾乎所有葯物過量,魚一定會死,就是常用的鹽也是一樣。所以用葯一是要注意量的多少,二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是個體或幾只有問題,最好隔離治療。三全缸用葯一定要慎之又慎,很多人的魚都是自己用葯毒死的。三治療時有時水溫適宜,也很重要。
有人為了水清,亂用凈水劑、殺菌劑,在這里提醒:不要亂加葯。亂加葯 就象是說:要保持一個不出門的人的(沒下水道和廁所) 的房間干凈和不生病的方法-----------------------是用清新劑、消毒劑和葯物。 你覺得可能嗎?
要水清應該加強過濾系統 加強物理過濾微小顆粒,加強生物過濾處理有害物質和凈化水質。
7.種水草 有幾種吃草厲害的魚,如想要種水草應該種便宜且生長快的輪葉黑藻(蜈蚣草、水蘊草)、苦草。 或貴點但生長慢、金魚等吃草魚不大吃的水榕
設備
1.大的魚缸,或其它裝魚的東西,標准10立方厘米養1厘米魚 和一個溫度計
(這是必須的)
2.適宜的過濾設備,是個有利的好幫手,如:水好缸大水多但魚少,可不用 建議上濾 (選用)第一層濾渣的濾棉我用的是 信友超級過濾棉(如有上濾,最好用)
3.適宜的底砂 不是特別的發燒友 用石英砂、或黑金沙就可以 ,觀賞性強 利於種草 厚度3到4厘米 (選用)
4.種水草 有幾種吃草厲害的魚,如種水草應該種便宜且生長快的輪葉黑藻(蜈蚣草、水蘊草)、苦草。或貴點但生長慢、魚不大吃的水榕 (選用) 水草對生態平衡很有好處,有條件種的(建議種)
5.三菌,開缸和凈水時用。硝化菌、酵母、媽咪愛、活性乳酸菌(選用)
6.加熱棒 熱帶魚冬天室溫在22度以下的(必用) 金魚、錦鯉(選用)
7.燈具 如能保證不被陽光直射又能保證每日足夠的光照,可不用 (建議用)
買魚
1.不選 瘦弱、肚子又扁的魚
2.不選 身體表面有病變的魚(如白(紅)點、白(紅)斑、體畸形、立鱗等)
3.不選 沒定水的魚
曬水、或名:晾水、困水(選一種)
一、太陽下暴曬至少1天的水
二、沒有陽光、陰涼通風處,大開口容器里晾過一周的水
三、氣爆過24小時以上的水
四、一個強燈貼近水面照射,氣爆半小時即可
爆藻
爆藻是燈光或自然光過強。減燈光強度到每升水0.5W,減光照時間到8小時,最好分上午和下午分開3-4小時開燈。自然光過強注意蔽光!過程要半個月左右。
加黑殼蝦等除藻生物。
要魚上浮不怕人 餵食上浮性飲料,先餓魚一二天,喂時按魚多少一粒粒或二三粒二三粒的放,人要等魚吃完才放繼續放,並且喂完食後才走。養成令魚不怕人、愛人,和在水面吃食的習慣。缺點:效果慢,但對魚無害,且更令人喜歡。 大約要1星期以上。(注意餵食量還是平常的量,不能過)
⑵ 怎麼判斷是不是得了腳氣
腳氣又稱足癬,俗稱香港腳。主要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腳部疾病。一般在得腳氣數周或數月後,趾腹和趾側附近就會出現水皰,最常見在三四個腳趾之間,足底有時候也會出現。小型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逐漸向外擴展,如果不及時治療,腳部水皰會出現糜爛、滲液、細菌感染的情況,形成膿皰。
腳氣的症狀表現
1、最常見的水皰伴隨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的情況。
2、水皰型多發生在夏季,足部邊緣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或疏散或成群分布。
3、糜爛型的水皰會通過行走摩擦掉落,露出鮮紅的糜爛面,伴隨瘙癢,常見於多汗症狀的患者。
4、鱗屑角化型的足癬一般較為粗糙,成片狀和小點狀,反復脫落。
治療腳氣病的方法
1、針對趾間糜爛滲液的情況,最先使用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葯,用高錳酸鉀溶液外敷,再使用粉劑,等乾燥後使用軟膏。
2、角化嚴重的足癬,可使用抗真菌葯物,皮膚乾裂嚴重的患者先需進行溫水泡腳,再用葯。
3、足部水皰並未破裂的情況下,使用抗真菌軟膏。
4、頑固足癬需要進行全身治療,可直接服用口服葯。
5、足癬是慢性感染,一定要堅持用葯,直到皮膚新陳代謝周期過去後。
⑶ 腳氣症狀有那些
腳氣類型不同,症狀也不同:
1、 水皰型:基本損害是以水皰為主;
2、 浸漬糜爛型:水皰進一步發展可以破潰形成糜爛、滲出;
3、 丘疹型:皮損以丘疹為主,丘疹可逐漸擴大,也可脫屑形成鱗狀脫屑;
4、 角化過度型:局部皮膚出現角化脫屑、皸裂肥厚的表現;
5、 混合型:包含以上四種類型中的兩型即為混合型。
腳氣就是皮膚科常說的足癬,就是真菌感染足部的一類疾病。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主要是瘙癢,同時會伴有一些氣味的異常。皮疹的表現可以大體分為四型,一種是紅斑型的腳氣,腳丫縫表現是皮膚發紅。第二個是水泡,有長水泡的一種腳氣。第三型是腳縫或者腳底板出現浸漬,就是像糜爛、泡發了那種感受。第四型有一些是鱗屑型的腳氣,皮膚相對比較厚、乾燥、出現裂隙。這些都是腳氣的表現。
腳氣學名足癬,是足部淺表皮膚受到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其類型和對於症狀如下:
1、水皰型:表現為腳趾、足底出現丘疹水皰,水皰乾燥後脫屑,一般伴隨瘙癢的症狀;
2、浸漬糜爛型:表現為腳趾縫部位出現浸漬發白,發白處出現剝脫糜爛,瘙癢非常明顯;
3、鱗屑角化型:表現為腳趾、足底皮膚出現彌漫性乾燥增厚鱗屑,然後脫屑,冬季易皸裂,但瘙癢不明顯。
⑷ 我兒子被跳蚤咬得變水痘需要打消炎針嗎被咬的地方又紅又腫又痛,老不好,擦葯都沒用
有跳蚤用阿維菌素或高維鹽或甲維鹽,一般一小包(瓶)10ml可加水10公斤(當然少放水,效果更理想),再買個一2L左右的小型噴霧器,放葯加水,在有跳蚤的地方(地面,牆面等)噴霧,連噴幾次,效果很好。嚴重的話可以口服抗組胺葯,局部不要使用酒精等刺激性葯物,可以用3%硼酸液做冷濕敷。
⑸ 錦鯉水花不喂會長大嗎
錦鯉水花不餵食不是不會長大而是會不會死的問題了。
⑹ 鱸魚水花養殖技術
摘要 清塘:培育鱸魚水花苗前,要用生石灰對池底進行消毒。
⑺ 水花魚苗培肓夏花成活率多少
一、放養前准備
1、池塘條件魚苗池面積一般以2-4畝為宜,深度1.-1。2米,池塘淤泥厚度小於20厘米,池底平坦,池埂堅固結實、不滲漏。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排水方便。
2、池塘清整和消毒放養前20天左右排乾池水進行暴曬,殺滅池底的有害微生物,加速一些有機物的分解,提高底質的肥力。清除池埂周邊的雜草和池塘中的雜物,對池埂進行加固處理,以便於拉網操作。暴曬5-6天後,進行干法消毒,每畝用75公斤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
3、加註新鮮水消毒一周後加註新水,進水口用60目網片布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隨水帶人。第一次加水不要過多,30--40厘米即可,這樣有利於快速肥水及永質調控。
4、培肥水質一般來說,經過暴曬和消毒的池塘注水後7一10天就會出現大量的浮游生物,水色呈茶褐色。水色的深淺與天氣有關,天氣晴好,水色變深,反之則較淺。對於清瘦的水質,在魚苗下塘前可增施經腐熟處理的有機肥,水質培肥後,含有較多的浮游生物,特別是魚苗開口餌料生物,就可以放養魚苗。
二、魚苗放養
1、放養規格 魚苗脫膜後2-3天,體長約7-10.5毫米,體重約2毫克,此時魚體帶有卵黃囊,腰點(鰾)還沒形成,無法靈活游動。(水花)
2、放養時間 魚苗放養時間宜選擇在晴天上午,最好能有連續幾天晴好天氣,這對提高魚苗成活率非常關鍵。
3、放養密度每畝放養100萬一110萬尾水花為好,池塘條件較差、水質不肥要減少放養數量。
4、放養方法水花一般採用尼龍袋充氧運輸,打開袋口前應放在水面泡20-30分鍾,以緩沖水溫,防止溫差過大引起魚苗應急反應。放養時,讓水花魚苗隨水貼水面流入池中,切忌懸空跌落入水中。
三、飼養管理
1、餌料投喂
浮游動物是魚苗的開口餌料,剛開始只能攝食小型浮游動物,以後隨著生長,可以攝食較大的浮游動物。此階段以潑灑豆漿為主,豆漿的作用實際上是肥水,因為魚苗還無法攝食豆漿顆粒。
當魚苗長至1.5厘米左右時,開始發生食性轉變,逐步由肉食性過渡到雜食性(肉食性魚類除外)。魚體游動能力顯著增強,活動范圍由下塘初的「貼邊」向池塘中間擴散。此階段潑灑豆漿也要由「溜邊」改為向池塘中間潑灑,黃豆用量每畝每天4.5-5公斤,分2-3次磨漿潑灑。
魚體長至1.8厘米時,魚苗已變為雜食性為主,要加大豆漿投喂量,每畝每天5-6公斤,分2次全池潑灑即可。
潑灑豆漿應密切關注魚類生長動態及天氣變化情況。池魚密度大,應適當調整投餌量。天氣晴好,魚苗活動強,應加基;陰天多雲,則應減量;雨天可以少喂或不喂。
2、水質管理
魚苗以浮游生物作為開口餌料,因此需要保持水質的肥度,即保證有足夠的餌料生物。培育浮游生物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增減潑灑豆漿量控制,這也是主要的、有效的方式;二是通過追施有機肥,培育水體浮游生物。魚苗培育階段需要25-30天,期間要加註4-5次新鮮水,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最後水位控制在1.2米以下,便於以後拉網操作加水一方面擴大了魚苗的生長空間;另一方面改善了水質,促進魚體生長。在魚苗培育後期,加水後可可以看到魚體猛長,所謂的「寸水寸魚」。
還有就是特別注意敵害!!包括蝌蚪/雜魚/蜻蜓幼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