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豬血藤的功效與作用
雞血藤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葯,不過此名字在民間還有很多種叫法,如:血風藤、三葉雞血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龍藤、馬鹿藤、紫梗藤、豬血藤、紅藤、過崗龍、五層血,九層風都是它的別名。據稱,雞血藤是民間女性最常用的一種葯物,雖然雞血藤味道苦,但其功效與作用卻非常強大。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雞血藤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雞血藤的功效和作用
1、雞血藤強力補氣血有效調整人體內循環,故有通絡活血鎮痛、舒筋之功效。能潤澤肌膚、祛黃褐斑、使女人容顏美麗,可常葆青春活力,健美體態。孕婦產後常服(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等),迅速消除產後腰膝酸痛,促進子宮收縮,恢復子宮機能。
2、保護子宮:小劑量能增強子宮節律性收縮,較大劑量效果更顯著。
3、抗菌消炎:山雞血藤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可以用於抗菌消炎。
4、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體外能抑制二磷腺甘或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5、治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慢性患者有血虛血瘀的更為適宜。
6、調經:.用於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血虛經閉等症。
❷ 醋汁姜絲可以緩解痛經嗎
你好,可以。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虧虛,濕熱結聚,經脈於阻所致,一般葯物很難根治,西醫沒有特效葯。中醫中葯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有效地治療方法,建議你採用傳統中葯坤草、雞血藤、千金拔、麥冬、阿膠、烏蛇、制首烏、太子參、青陽參、鐵膽粉、紫河車、白魚膘、仙靈脾、肉蓯蓉、敗醬草、菟絲子、路路通、生薏仁、紅藤、熟地、三棱、片姜黃、生甘草山葯、玉竹、蟲草、桂圓肉、丁香、廣東紫珠等配合治療。這些傳統中葯配合使用可以消散經脈郁結,補氣養血,從而達到氣血雙盛,標本兼治,快速提高免疫力,徹底調整陰陽平衡,從而促進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快速調整內分泌失調,對痛經等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採用以上傳統中葯配方治療,只需單服中葯即可,不需要其它治療方法,而且服葯期間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奇效實用,省錢方便。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病情分析:
您好,痛經可以喝姜絲紅棗紅糖水。
指導意見:
姜絲紅棗紅糖水最好在月經之前喝,月經後效果要差一些,望您安康。
❸ 中葯調理婦科炎症偏方是什麼
婦科炎症的中醫治療方葯:苦參化濕湯,首要成分:蒼術,黃柏,苦參,炮甲等,性能與主治:祛風利濕,殺蟲止癢。用於治療黴菌或滴蟲性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慢慢盆腔炎等。清熱解毒湯,首要成分:當回,香附,黃柏,蒲公英、金銀花,魚腥草等。性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各種品種的陰道炎、宮頸炎、慢慢盆腔炎。症見下腹疼痛漲墜,腰骶酸痛;或經血量多,白帶增多,色黃醒臭,經乳房脹痛。平凡保持口服10―30付即可遵行治癒。以上這些婦科炎症的治療方法療效甚佳,患者可以嘗試。中醫治療婦科炎症的優勢婦科病是一種女性特有的疾病。有的疾病,如經行感冒,可通過食物調理,休息後就能緩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月經量少,可發展為閉經;陰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展為盆腔炎、輸卵管炎,甚至影響生育。因此,婦科疾病的治療成為千萬女性關注的問題。對不同的婦科病,中醫和西醫有不同的研究,治療方法不同,療效也不同。很多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發性痛經、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則適合中醫葯治療。實踐證明,對於不孕不育的治療、術後康復和保健、產後康復、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經不調的治療、亞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項目,中醫調理療效獨特。
❹ 普公英加音塵有什麼療效
一、治療顏面黃褐斑
方法:
1.鮮蒲公英50克,薏苡仁100克,大棗30克,兌如大米適量,微火熬成稀粥,分為1至2頓吃完,每周1至2次,連用1至2月。大多數顏面黃褐斑會得到改善,甚至消退。
2.干蒲公英20克,薏苡仁30克,百合10克,蒼術10克,大棗5克,水煎服,每日1劑,飯後溫服。1周為1療程,連用3至4療程。本方適宜於沒有鮮蒲公英的季節。
二、治療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是近年來常見病,和生活習慣、飲食結構變化等密切相關。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時不時的小腹疼痛,痛後有便意,便溏泄等,大多數伴有消瘦、納差等。
有的病人遷延不愈達好幾年,臨床上還有疑似因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性慢性結腸炎,這類病人的典型症狀為,服用任何一種抗生素後腹痛,痛後便溏泄。
方法:
1.干蒲公英15克,白術15克,白芍20克,防風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飯後溫服。1周為1療程,連用3至4療程。
2.有鮮蒲公英季節,用鮮蒲公英30克,山楂20克,大棗20克對大米煮成稀粥服用,隔日一次,連用2周。可與上述第1個方法結合運用。
加減:飯後腹脹痛明顯者,加木香10克,炒山楂10克;消瘦明顯者,加黃芪20克,淮山葯15克;伴有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仙鶴草10克;伴時常疲倦乏力者,加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
三、治療副鼻竇炎
方法:
蒲公英30克,辛夷花10克,馬齒莧15克,薄荷12克,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1療程。急性副鼻竇炎1至2療程,慢性副鼻竇炎3至4療程。
前額暈痛明顯者,可以採用鮮蒲公英50克、延胡索粉10克、3克左右醋兌勻敷前額,隔日一次,每次敷5小時。
四、治療急性尿道炎
方法:
蒲公英30克,扁蓄10克,瞿麥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夏天,蒲公英季節可以採收新鮮蒲公英泡水喝,防治急性尿道炎。平時,可以使用干蒲公英與苦茶葉少許泡水喝,預防急性尿道炎等。
五、治療慢性闌尾炎
內服方:
蒲公英30克,紅藤20克,敗醬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飯後溫服。1周為1療程,連用3至4療程。每療程之間停葯1天。
外用方:
鮮蒲公英50克(或者干蒲公英30克),青黛10克,黃柏30克,共研細末,或者搗爛混勻,用少量醋調,敷右下腹麥氏點,每日1次,每次敷5小時以上。連用3天後,停用1天。
觀察局部皮膚沒有出現明顯反應者,繼續運用。最多可以用10天。
❺ 痛經 食療
您好(*^__^*) 。
關於痛經,據說烏雞白鳳丸比較好。但是很多東西都是因人而宜。
再有就是月經天數,這個據我個人看法,是根據年齡、環境、心態等諸多原因造成月經天數的改變。應該是正常的。您不必太擔心。
下面是我在網上給您找的一些東西,不妨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最後祝您身體健康。
【西醫療法】
痛經病人疼痛劇烈時應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或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葯物。或者兩種葯物聯合使用。另外,要針對引起痛經的原因進行治療。如盆腔炎、腫瘤引起的痛經,治療好這些原發疾病,痛經可隨之而愈。使用性激素治療,如口服炔諾酮2.5~5.0毫克,或甲地孕酮4~8毫克,每日1次,於月經第5日開始,連服22日停葯,連續服用3個周期;也可以使用黃體酮,每次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於月經來潮前7日開始,連用5日;從月經周期第6日開始,每日口服己烯雌酚0.5~1.0毫克,連用20日。
【中醫驗方】
1.濕熱下注型 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有灼熱感,或平時小腹部時痛,經來疼痛加劇,經色暗紅,質稠有塊,舌苔黃膩,脈弦數或濡數。治宜清熱除濕,化瘀止痛。方用清熱調經湯:當歸、白芍、生地、丹皮各12克,黃連、川芎、紅花、桃仁、莪術、香附、元胡各6克,紅藤、敗醬草、薏苡仁各20克。水煎服,日1劑。
2.氣血虛弱型 經期前後或經期小腹隱痛而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口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細弱。治宜益氣養血,調補沖任。方用八珍湯加減:黨參、黃芪、茯苓、熟地、川斷各12克,當歸、白芍、白術、阿膠、香附各10克,川芎、艾葉各6克。水煎服。日1劑。
3.氣滯血瘀型 每於行經前一、二日或經期中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後,腹痛就減輕,伴胸脅脹滿,乳房脹痛。舌質暗或見瘀點,脈弦或見弦滑。治宜理氣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湯:當歸、桃仁、紅花、五靈脂、川芎、丹皮、赤芍、烏葯各10克,香附、枳殼、元胡、甘草各5克。水煎服,日1劑。
4.寒濕凝滯型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月經量少,澀滯不爽,色暗有塊。舌質紫暗,苔白膩,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除濕止痛。方用溫經湯加味:黨參、當歸、白芍、熟地、川斷各12克,川芎、附子、小茴香、甘草各6克,吳茱萸、肉桂、艾葉各3克。水煎服,日1劑。
【民間偏方】
方1 艾葉治療痛經
【配 方】炒艾葉9克。
【制用法】加紅糖,用開水煎煮數沸後溫服。
【功 效】溫經散寒。治療小腹冷痛的痛經。
方2 當歸元胡酒治痛經
【配 方】當歸、元胡、制沒葯、紅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用法】將上葯共搗碎,白夏布包,用酒浸泡於凈器中,1周後即可取用。每早、晚各空心 溫飲1杯。
【功 效】治月經欲來,腹中脹痛。
方3 酒漬核桃干治療痛經
【配 方】黃酒、紅糖各400克,核桃仁200克。
【制用法】共加熱使糖溶化,取出用碗裝好,將核桃仁200克放人,浸漬1-2日,曬干。每日服3次,每次15~20克。
【功 效】適用於經後腰酸、腹痛的虛寒性痛經。
方4 山楂當歸湯治療痛經
【配 方】山楂30克,當歸片15克,紅糖適量。
【制用法】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半小時,兩次混合,去渣,下紅糖,繼續煎至糖溶。分2次服,連服7天。
【功 效】活血行氣。適用於氣滯血淤,寒濕凝滯型痛經,月經量少,色暗紫,或有淤塊。
方5 灰星鯊胎治血虛氣滯痛經
【配 方】灰星鯊胎、九香蟲各適量。
【制用法】將灰星鯊胎焙乾,與九香蟲一並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黃酒沖服。3~5日為1個療程。
【功 效】行氣止痛,養血調經。治療血虛氣滯痛經。
方6 海馬肉桂治虛寒性痛經
【配 方】海馬、肉桂各3克,紅糖適量。
【制用法】將海馬、肉桂共研細末,紅糖用開水溶化。每次取葯粉3克,每日2次,用紅糖水沖服。3~5日為1個療程。
【功 效】溫經補陽,散寒止痛。治療虛寒性痛經。
方7 薔薇根七葉蓮治痛經
【配 方】鮮薔薇根60克(干者30克),七葉蓮9克,雞蛋2隻。
【制用法】將薔薇根、七葉蓮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再把雞蛋兩只煮熟去殼放入葯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食。在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服,每日1次,連服2~4天。
【功 效】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所致之痛經。
【飲食療法】
方1 韭季紅糖飲治痛經
【原 料】鮮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紅糖1O克,黃酒10毫升。
【制用法】將韭菜和月季花洗凈壓汁,加入紅糖,兌人黃酒沖服,服後俯卧半小時。
【功 效】理氣活血止痛。
【附 注】韭菜辛溫,理氣行血,止痛,有益肝、散滯等作用,可做輔助食療;月季花味辛微涼,清香芬芳,有很好的行氣活血作用。用於氣滯血瘀之痛經效果較好。
方2 姜棗花椒湯治痛經
【原 料】生薑24克,大棗30克,花椒9克。
【制用法】將生薑、大棗洗凈,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鍋內加適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湯汁即成。熱服。每日2次。
【功 效】溫中止痛。適用於寒性痛經。
方3 山楂葵籽湯治痛經
【原 料】山楂50克,葵花籽仁50克,紅糖100克。
【制用法】將山楂洗凈,加入葵花籽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燉煮,將成時,加入紅糖,再稍煮即成湯。
【功 效】此湯健脾胃、補中益氣,行經前2~3日服用,可減輕經前、經後痛經。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
方4 椒附燉豬肚治痛經
【原 料】豬肚150克,附子2克,川椒2克,粳米30克,蔥適量。
【制用法】將附子、川椒研末,備用。豬肚洗凈,裝人葯末,粳米及適量的蔥,扎口入鍋中,加水適量,微火煮至爛熟即成。
【功 效】溫經散寒止痛。
【附 注】附子、川椒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豬肚、粳米補虛損,健脾胃,以防濕從中生。適用於胞宮寒凝之痛經。
方5 澤蘭茶治痛經
【原 料】澤蘭葉(於品)10克,綠茶1克。
【制用法】將澤蘭葉與茶葉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5分鍾後,可代茶飲用。不拘時服。
【功 效】活血散瘀,通經利尿,健胃舒氣,適用於月經提前錯後、經血時多時少、氣滯血阻、小腹脹痛的患者。
方6 紅花酒治痛經
【原 料】紅花200克,白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
【制用法】將紅花洗凈,晾乾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入白酒,加蓋封閉,浸泡7天即可飲用。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
【功 效】養血,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適用於婦女血虛、血瘀性痛經等症。
【泡腳療法】
方1 丹參艾葉水治痛經
【配 方】丹參50克,艾葉30克,桃仁、小茴香各20克。
【制用法】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於經前10天開始,14天為1療程。
【功 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痛經伴有小腹疼痛,經色黯黑夾血塊,畏寒肢冷者。
方2 肉桂延胡水治痛經
【配 方】肉桂3克,三棱、莪術、紅花、當歸、丹參、五靈脂、延胡各10克,木香6克。
【制用法】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鍾,月經前1周開始泡腳,10天為1療程。
【功 效】溫經化瘀,理氣止痛。適用於原發性痛經。
方3 大蒜玄參水治痛經
【配 方】大蒜60克,玄參、生地、當歸、白芷、赤芍各40克,肉桂30克。
【制用法】將上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水剩1500毫升時,澄出葯液,倒入腳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晚臨睡前泡洗1次,每次40分鍾,月經前10天開始泡腳,直至月經干凈止。
【功 效】清熱涼血,逐淤止痛。適用於血熱挾淤型痛經,症見經期腹痛、下血鮮紅、血塊紅紫、疼痛拒按、刺痛難忍等。
方4 荔枝核香附水治痛經
【配 方】荔枝核、香附各30克,黃酒50克。
【制用法】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調入黃酒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於月經前10日開始泡腳至行經止。
【功 效】行氣通經。適用於以氣滯為主的實症痛經。
【生活宜忌】
1.注意經期衛生,勤換衛生巾和內褲,以免細菌滋生。
2.月經期絕對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經和易使細菌侵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3.衣著要溫暖,忌涉水、游泳。
4.避免精神緊張、恐懼、憂慮和煩惱。
5.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以增加體質、改善血液循環,但經期不宜作劇烈運動而應注意休息。
6.痛經者應注意哪些飲食宜忌?
(1)飲食宜清淡 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的過飽,應避免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2)忌生冷油膩月經來潮,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
(3)宜吃酸味食物經期可適當吃些酸味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4)多吃通便食物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
❻ 我的輸卵管雙側傘端通而不暢,不能懷孕,怎麼治療
你傘端堵了 輸卵管不能抓起卵子 你怎麼懷孕呢》? 做腹腔鏡不是很痛苦 當月就可以要孩子的 但是盡量要半年內要 時間長了有可能會粘的 我給你幾個方子你試試 一個已經好孕姐妹的葯方我也用這方子治療好了管子」 第一副: 1.中葯方: 白術12克 莪術12克 路路通15克 三棱12克 赤芍15克 水蛭10克 紅藤15克 虎仗15克 王不留行12克 當歸15克 桃仁10克 泡山甲10克 (先煎) 2.灌腸方:蒲公英30克 丹參30克 皂刺25克 路路通25克 敗醬草30克 魚腥草30克 3.西葯方:氧氟沙星膠囊40粒 維生素B6一瓶 4.掛瓶方:甲哨唑 100毫升的一天2瓶 (以上治療十天) 第二副: 1.白術12克 地丁20克 丹參15克 蛇舌草20克 路路通15克 赤芍15克 紅藤15克 虎仗15克 王不留行12克 當歸15克 泡山甲10克 (先煎) 灌腸方,西葯方,掛瓶方同第一副 (以上治療十天) 第三副: 1.黃芪20克 川芎10克 水蛭10克 香附10克 地丁20克 蛇舌草20克 路路通15克 赤芍15克 虎仗15克 王不留行12克 當歸15克 泡山甲10克 (先煎) 灌腸方,西葯方,掛瓶方同第一副 (以上治療十天) 第四副: 1.黃芪20克 牡蠣30 水蛭10克 丹參15克 紅藤15克 蛇舌草20克 路路通15克 赤芍15克 桃仁10克 王不留行12克 當歸15克 泡山甲10克 (先煎) 灌腸方,西葯方,掛瓶方同第一副 (以上治療十天) 第五副: 1. 水蛭10克 地丁20克 蛇舌草20克 路路通15克 赤芍15克 紅藤15克 虎仗15克 王不留行12克 當歸15克 泡山甲10克 (先煎) 灌腸方,西葯方,掛瓶方同第一副 (以上治療十天) 備注: 1.本方已治療好的患者病因為有流產史引起的輸卵管堵塞,僅供參考;不一定適合其它病因,用前請咨詢醫生. 2.這些葯最好到正規葯店或醫院購買,炮山甲為名貴葯材,假葯比較多,喝葯是件痛苦的事,既然花了錢,還要受苦,就要買好的. 3.因炮山甲效果較好最好一天喝三遍,飯後喝. 4.灌腸方里可以加上金銀花,因我灌後拉肚子,醫生就把金銀花去掉了.
❼ 牡丹花的根有什麼葯用價值
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涼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暢而不留瘀,血熱清而不妄行。故對血熱熾盛、肝腎火旺及瘀血阻滯等症,都恃為要葯。本品配鮮生地,能清熱涼血;配大生地,則滋腎瀉火;配山梔,則清肝泄熱;配赤芍、桃仁,則活血散瘀;配側柏葉、鮮茅根,則涼血止血。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舌絳、身發斑疹,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熱等症。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清血分實熱,常與鮮生地、赤芍等同用;療虛熱,常與大生地、知母、青蒿、鱉甲等葯相配伍;治血熱妄行,常與鮮茅根、側柏葉、山梔等同用。
用於經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症。經閉、損傷,皆有氣血瘀滯,由於絡道瘀阻,常發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滯散而氣血流暢,疼痛得解,常和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同用。
對於瘡癰腫毒、腸癰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葯物。療瘡癰可配合清熱解毒葯如銀花、連翹、地丁草之類;治腸癰初起未能膿者可和大黃、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膿者合紅藤、連翹、敗醬草之類應用。
❽ 用大血藤、透骨草、虎杖、紅景天、蘇木、威靈仙、白鮮皮、忍冬藤熱護一次各用
配方一:美容方 1.鮮嫩絲瓜及新鮮葉藤等。能涼血解毒,美容護膚,防皺,殺菌消炎。防治皮膚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蔞、白蘞等。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防止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皮膚痤瘡。 配方二:失眠方 用葯: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 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配方三:高血壓方 1、磁石降壓方: 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烏葯、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待溫時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劑葯可用2-3次。該方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葯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2、雙桑湯: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溫為40℃-50℃。泡腳30-40分鍾,擦乾後就寢。每晚1次。可清熱泄肝,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一般泡腳30分鍾後開始降壓,1小時後作用最強,維持4-6小時。若8小時後血壓回升,可煎湯第二次熏洗。 3、牛膝鉤藤湯: 牛膝、鉤藤各30克。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可不斷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加至盆滿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約30-40分鍾,以不適症狀減輕或消失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可平肝潛陽,引熱下行,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 4、決明降壓湯: 石決明24克,黃芪、當歸、牛膝、生牡蠣、白芍、玄參、桑枝、磁石、補骨脂、丹皮、烏葯、獨活各6克。其中,石決明、牡蠣、磁石先煎30-60分鍾,取其煎液加溫水適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時,每日1次,每次1劑,連續7-10劑。可平肝潛陽,適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小便短少,肢體水腫,麻木等。 配方四:痛經方 用葯:益母草30g、菊花15g、黃岑15g 、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配方五:便秘方 每晚睡覺前,用花椒、姜、鹽、醋、小茴香等浴足並按摩,對功能性便秘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預防便秘十要歌訣也說:「功能便秘不吃葯,自然療法益處多。睡前浴後做足療,健身祛病排泄好。」可見,足療,尤其是中葯浴足,對便秘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適用於那些體質較強的習慣性便秘患者。 配方六:糖尿病方 糖尿病足是一類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基礎上,由於足應力、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嚴重下肢病變的總稱。 在它的無壞疽期,對於那些患足涼麻,色蒼白或蒼黃、紫暗的患者,即可以採用中葯浸浴泡法,通過皮膚透皮吸收達到溫經、活血、止痛、改善循環的作用。 配方:金銀花、紫丹參、乳香、沒葯、黃柏、苦參、川芎等。 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皮膚潰爛則禁用) 配方七:慢性支氣管炎 原料:魚腥草150g,蟬蛻20g、麻黃50g、細辛100g。 方法:水煎,先趁熱用葯蒸氣 薰鼻,待水溫適當時,進行足浴。每日1-2次。 配方八:中老年足跟痛 原料:當歸30g、威靈仙30g、乳香15g、沒葯15g、梔子15g。 方法:水煎、每日2-3次。 配方九:足癬 原料:皂角刺15g、大楓子15g、大黃15g、黃柏15g、蒼術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足凍瘡 原料:當歸15g、紅花15g、花椒15g、鮮蘿卜200g。方法同上。 配方十一:足皸裂 原料:陳皮30g、蔥白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二:暖身祛寒 材料: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行氣活血,暖身祛寒。 配方十三:預防外感 材料:姜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防感 配方十四:溫肺通鼻 材料: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蒿本1兩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配方十五:利水消腫 材料: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溫腎祛寒,利水消腫。 配方十六:保健足浴配方:當歸15克、黃芪2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澤蘭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細辛6克、黃芩15克、酸棗仁15克。 配方十七:治頭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細辛10克、蔥白5根。 配方十八:治咳嗽配方:黃麻10克、胡椒40粒、老薑30克、生白礬30克。 配方十九:治高血壓病配方:羅布麻葉15克、杜仲6克、牡蠣15克、夜交藤10克、吳茱萸10克 〔中葯泡腳治足癬〕 方一 :木瓜 30克 ,甘草 30克。將上葯水煎取汁 ,候溫後浴 5~ 10分鍾 ,每日 2次 ,每天 1劑 ,連續 5~ 10天。 方二 :藿香 30克 ,黃精、大黃、皂礬各 12克 ,米醋 1000毫升。將上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 ,去渣 ,備用 (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 ) ,使用時取葯液每天浸泡 2~ 3次 ,每次 20~ 30分鍾 ,連續 5~ 7天。 方三 :丁香 15克 ,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 30克 ,黃柏、地榆各 20克。上葯水煎取汁 ,而後將葯液候溫洗足 ,每次 10~ 15分鍾 ,每日 5~ 6次 ,每日 1劑 ,每劑可用 2次。 方四 :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葯烘乾研末 ,密封包裝 ,每袋約重 40克 ,每次取粉劑 1袋倒入盆中 ,加溫水約 1000~ 2000毫升 ,混勻足浴 ,每次 20分鍾 ,7日為 1個療程 ,連續 1~ 2個療程。 方五 :白鮮皮 40克 ,苦參、黃柏、蒼術各 30克 ,防風 20克 ,荊芥穗、枯礬各 10克 ,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 50克 ,蔥白 4枚。上葯加水約 3000毫升煮沸 ,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 10~ 15分鍾 ,每日 2次 ,一般用葯 4~ 5劑即可。 〔中葯泡腳清熱涼血,活血潤膚〕 雙花川芎方:杏花、桃花、川芎各40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浸泡20分鍾,煎數沸,取葯液與1500ml開水同入盆中,趁熱熏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40分鍾。清熱涼血,活血潤膚。適用於面色無華,皮膚粗糙、乾燥,面部色素沉著。 杏仁茶葉方:苦杏仁45g,綠茶10g。將上葯一同入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取1小瓶葯液外搽臉部及手臂,餘下的葯液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足30分鍾。20天為1個療程。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痤瘡、疥瘡。 當歸桂圓方:當歸40g,桂圓肉2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鍾,去渣取汁,與2500ml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可養血益顏。適用於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 山楂當歸方:山楂、當歸各16g,白蘚皮、白蒺藜各15g。將上葯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頻飲,余液與2000毫升開水—起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鍾,10天為1療程。補血疏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尤其適用於產後服用避孕葯而使面部長黃褐斑的婦女。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足浴3大注意事項 平日每星期可足浴2~3次,但若天氣寒冷或用以治病,不妨每晚睡前足浴,以溫暖雙腳。不過,足浴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 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飢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❾ 這幅中葯配方是治療什麼的
內調外養的祛斑方式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是不傷皮膚的,自然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一、調節作息規律
一餐不吃沒大礙,身體內的營養素能夠儲存,但一晚沒睡,隔天肯定露出倦容,因為睡眠無法「存放」,「補眠」其實是補不回來的。在我們睡著3小時後,身體會分泌「生長荷爾蒙」,一天的身體和肌膚再生,大約花上6小時;建議12點半前上床,以符合人體隨太陽作息的「日夜節律」,讓肌膚順利再生。睡覺時臉上可以使用內外結合 雙向祛斑的產品,對祛斑有很好的作用。 - 二、冰糖檸檬汁
檸檬有抑菌消炎的功效,經常食用檸檬汁能有效消除斑點,還能美白。加入蜂蜜或者冰糖配合飲用都很不錯。10天快速祛斑方法?用檸檬外敷患處也很棒哦。都知道檸檬是天然的維生素C「倉庫」,50g檸檬中的維生素就高達30毫克,還含有其他對皮膚有益的成分。 - 三、使用白醋面膜
在純凈水裡家一點點白醋,按後用紙膜浸泡,再敷臉,連續3天,停2天,如允許以讓皮膚蘇息一下,這種面膜是團體的美白,也不花多少錢,是很值得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