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預防角膜炎
角膜炎是因角膜外傷,細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分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非潰瘍性角膜炎即深層角膜炎兩類。以下方法可助預防角膜炎:
首先,患者應注意充分休息。讓眼睛多與新鮮空氣接觸,以利康復。多聽輕松音樂,也利於緩解眼痛與局部刺激症狀。
其次,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避免熬夜、飲酒、暴飲暴食、感冒發燒、日光暴曬等誘因,才能減少舊病復發的危險。
第三,精神調養很重要,最忌郁怒,以心情舒暢、寧靜為度。
除此之外,飲食上宜多吃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應戒煙酒,不要吃煎炸、辛辣、肥膩和含糖度高的食品。多食用一些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也對眼睛有益。還要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因為維生素C是組成眼球水晶體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維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體渾濁的白內障病。
⑵ 請問角膜炎的症狀是怎麼引起的怎樣才能預防呢
沙眼 紅眼病都是眼角膜炎 1、什麼是沙眼? 沙眼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眼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砂粒,故名沙眼。感染沙眼可以延續數年以致數十年之久,其患病和病變的嚴重程度與環境衛生生活條件密切相關。解放前我國沙眼患病約為全國的50%以上,建國以來沙眼患病已經明顯下降,但沙眼仍然是我國當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據1999年在昆明召開的全國沙眼評估與控制研討會報告,我國很多地區沙眼患病率仍然高達20%以上。如安徽沙眼炎症達10.2%,沙眼性倒睫達11.5%。四川沙眼性炎症達20%,沙眼性倒睫為1.2%。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雲南、寧夏、海南沙眼患病率更高,因此沙眼被列為視覺2020消滅可避免盲中的五種眼病之一。 2、沙眼有哪些表現? 沙眼感染早期引起不同程度的怕光、流淚、發癢、異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適感,眼瞼結膜血管充血、乳頭增生、濾泡形成,嚴重者可侵犯角膜而發生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症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瞼結膜發生嚴重瘢痕,使睫毛向內倒長形成倒睫。睫毛持續地磨擦角膜引起角膜渾濁、白色瘢痕,晚期常因後遺症,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乾燥等,症狀更為明顯,並嚴重影響視力。 3、如何辨認沙眼? 沙眼有5個主要體征。一個沙眼患者可以同時有一個以上的體征。WHO已經建立了辨認和命名這些體征的簡化分級系統。 ⑴沙眼性炎症—濾泡(TF):這是沙眼第一體征,最常見於兒童,有眼紅、粘性物、眼癢、眼痛等不適,眼瞼結膜面(把眼瞼翻過來看)有稱為濾泡的小白點。 ⑵沙眼性劇烈—炎症(TI):當上眼瞼結膜面嚴重紅腫、炎症性增厚使血管模糊時,第二個體征沙眼性劇烈—炎症(TI)就可以被確認。 ⑶沙眼性疤痕(TS):經過反復的感染可見第三個體征即眼瞼的結膜面出現疤痕體征——眼瞼結膜面看起來像白色條紋。 ⑷沙眼性倒睫(TT):當疤痕引起眼瞼內層增厚和眼瞼形態改變時,它向下牽拉睫毛指向眼球,睫毛摩擦角膜,這稱為倒睫,即出現第四個體征沙眼性倒睫(TT)。 ⑸角膜混濁(CO):如果倒睫持續摩擦角膜,看起來本應清亮的角膜發白,這就稱為第五體征——角膜混濁。 4、沙眼是如何傳播的? 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患沙眼者常有眼紅和粘性分泌物,並且有時流鼻涕,分泌物中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它很容易傳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臉用具和其他所接觸的物品上,當人們緊密接觸時,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過手指、衣物、物品的交互接觸而傳播;當蒼蠅飛到眼睛上尋找水或食物時則把含有眼分泌物(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從一個人攜帶至其他人。以上情況均可造成重復感染,從而增加沙眼炎症的嚴重程度。可見,沙眼的傳播與患者的衛生習慣、生活條件、居住環境、營養狀況、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 5、沙眼病情如何演變? 沙眼衣原體僅侵入瞼結膜及穹窿結膜上皮細胞,但引起的病理變化則達深部組織。潛伏期約為5~2日,通常侵犯雙眼,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有很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沙眼性炎症位於瞼結膜,開始可見小的略帶白色的圓點狀改變,大小為0.2~2mm,稱其為濾泡。有時尚可見到紅色點狀損害(乳頭)。在有嚴重炎症時,由於結膜水腫增厚而使血管模糊,更嚴重者可侵犯角膜而發生角膜血管翳。瞼結膜充血、水腫、粗糙、乳頭肥大增生急性症狀數周後可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感覺眼部容易疲勞。如果此時治癒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也就是說,沙眼原發感染,愈後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區,衛生條件差,常有重復感染。原發感染已使結膜組織對沙眼衣原體致敏,再遇沙眼衣原體時,則引起遲發超敏反應。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進行性發作,可能是重復感染的表現。經過多次的反復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晚期由於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嚴重,使睫毛向內倒長,即形成倒睫。內翻的睫毛摩擦角膜,致角膜損傷,加重角膜渾濁,睫毛持續地磨擦角膜引起白色瘢痕,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除重復感染外,合並其他細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6、沙眼會引起哪些後遺症? 重症沙眼常發生以下後遺症和並發症: ①沙眼性上瞼下垂:沙眼感染早期即可出現,上瞼提舉無力呈欲睡狀。在早期是沙眼引起的浸潤、充血、水腫而使上瞼重量增加和米勒氏肌被侵犯所致。晚期則由於米勒氏肌被破壞、瘢痕形成、失去收縮能力而成永久性上瞼下垂。 ②瞼內翻倒睫:極為常見,由於結膜瘢痕收縮和瞼板彎曲畸形,使瞼緣向內翻轉,而導致睫毛倒向角膜側生長即倒睫,其刺激角膜引起不適。 ③角膜混濁:角膜是俗稱的黑眼球,嚴重的角膜血管翳及瞼內翻倒睫摩擦角膜以致角膜潰瘍,角膜混濁變白,視力下降。 ④瞼球粘連:穹窿部因結膜瘢痕收縮而縮短,甚至完全消失,尤以下方穹窿部為顯著,當牽引下瞼時在眼瞼和眼球間的結膜可見有垂直的皺襞,即為本徵。 ⑤實質性結膜乾燥症:由於結膜廣泛結瘢,使杯細胞和副淚腺分泌功能遭到破壞,淚腺管閉塞,以致結膜不能被濕潤,而逐漸乾燥,角結膜上皮發生角化,表現為干澀、刺癢等不適。 ⑥慢性淚囊炎:沙眼病變累及淚道粘膜,鼻淚管發生狹窄或阻塞,導致慢性淚囊炎,表現為流淚、流膿或擠壓鼻根部大量膿液溢出。 7、沙眼致盲是怎樣引起的? 在全世界沙眼是繼白內障之後的第二位致盲眼病。沙眼致盲的原因就是由於沙眼對角膜的損害造成的。因為,輕度的角膜血管翳經治療尚可退化,但嚴重的血管翳其血管壁已硬化,治療後會留下瘢痕組織,恆久不退。內翻倒睫刺激角膜上皮,引起表層點狀角膜炎和彌漫性點狀角膜炎,導致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長。淚液分泌減少使角膜失去光澤,繼而變得灰白混濁,角膜上皮角化,呈皮膚樣外觀。沙眼性角膜潰瘍形成後繼發細菌感染,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縮。以上這些都可能造成嚴重視力損害,導致失明。 8、沙眼一定導致盲嗎? 沙眼一方面很容易感染,另一方面又由於環境、個人衛生習慣可導致反復感染,使得沙眼愈演愈烈,眼部健康每況愈下,沿坡下滑,最終直滑坡底而致盲;其中反復感染是沙眼盲的必要條件,如已染上沙眼,治療和預防是十分重要的,在每個階段都可以防治,阻斷其發展,使人們遠離盲的危害。 9、沙眼該怎樣預防? 預防沙眼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又由於沙眼衣原體常附著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因此,加強衛生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面部清潔,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曬干;托兒所、學校、工廠等集體單位睡眠區應進行分隔和通風,應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臉,加強理發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合理處理垃圾,改善廁所環境,減少或消滅蒼蠅,並要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10、沙眼的葯物治療有哪些?如何用葯物治療和控制沙眼? 抗菌素治療活動性沙眼感染人群是相當重要的,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早期,沙眼的治療主要依靠長期局部使用四環素。沙眼衣原體對一些抗生素包括磺胺類葯物、紅黴素和四環素敏感。四環素眼膏因其價格低效果可靠,因此得到廣泛使用。四環素在短期降低炎症性沙眼的患病率和嚴重性是有效的,但這種治療被認為是抑制性的,而不是治癒性的,故需長期使用才能加強其療效。1%四環素眼膏,每日2次,共計6個月。或間斷治療,2次/每日,連續5天/月。或1日/月,連續10天/月,至少連續用葯6個月/年。個體局部使用四環素將導致沙眼衣原體感染的消失和繼發性細菌感染的降低。這將短期降低現存的和嚴重的眼部感染,而眼外的衣原體感染並沒有受到影響,眼部會發生自身的再感染。此外,如果在一個經過抗生素治療的社區內,不是所有的感染的人得到有效的治療,則衣原體的傳播會重新開始。對於流行地區應採取群體治療和家庭治療,即對活動性沙眼的患者群體或個體/家庭局部抗生素治療,對於嚴重患者應附加全身抗生素治療,最初使用磺胺,但後來被四環素、土黴素或強力黴素所取代。口服四環素:250mg,每天4次,共3周。或強力黴素100mg,每天1次,共3周。對於兒童或孕婦推薦使用紅黴素250 mg,每天4次,共3周。最近在甘比亞、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顯示,成人一次性口服1克阿奇黴素對治療沙眼衣原體病有良好的療效,然而阿奇黴素價格昂貴,是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 11、如何治療倒睫? 治療倒睫有各種可能的措施,包括如下: 1.拔除睫毛:這是一種簡單而價廉的方法,如果因某些原因而不能進行倒睫手術,這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 2.電解毛囊:這是一種相對簡單但需要合適設備的方法,一個2年隨訪的報告指出,對輕度倒睫,其成功率約25%。 3.冷凍拔除睫毛:同電解毛囊一樣,也需要合適的設備並要學習應用冷凍的技術,引起眼瞼皮膚的脫色素,其成功率與電解毛囊相似。 4.倒睫手術:手術矯正倒睫是預防沙眼性盲的「最後機會」,並且是最急需採取的行動。有許多不同的手術方式來矯正倒睫,但有一種手術叫雙層瞼板旋轉術,該手術操作簡單,矯正成功率高。 根據以上信息,對倒睫最好的治療以手術為佳。拔除睫毛只能短期有效,電解毛囊和冷凍拔除術成功率比較低。 12、如何控制沙眼?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沙眼的四個要素即SAFE戰略。SAFE由四個英文字頭組成,S=Surgery手術,A=Antibiotics抗生素,F=Facial Cleanliness潔面,E=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改善環境。具體內容如下: S手術矯正沙眼性倒睫:用雙層瞼板旋轉內翻矯正術使磨擦角膜的倒睫向外翻轉,可防止睫毛磨擦角膜進而引起進一步喪失視力,這是有效的預防沙眼性盲的「最後機會」,並且是最急需採取的行動。 A抗菌素治療活動性沙眼感染人群:定期檢查和治療活動性沙眼患者是很重要的,活動性沙眼病例1%四環素眼膏塗眼每天兩次,用葯六周。 F洗面和清潔眼部:增加洗臉的次數以保持面部清潔可有效地防治沙眼,同時要注意毛巾和臉盆專人專用,以防沙眼微生物相互傳播。 E環境的改善(水和衛生)以消滅沙眼:改進水的供應、衛生和居住環境(包括垃圾的處理、消滅蒼蠅、睡眠區的分隔與通風),能夠預防沙眼,這是控制沙眼中需長期進行的最艱巨的工作。 各種原因導致的角膜炎症反應通稱為角膜炎。角膜炎時患者伴有明顯的視力減退和較強的刺激症狀,眼科檢查可見角膜光澤消失、透明度減低、潰瘍形成、睫狀充血。 ??按解剖層次分深層、淺層。深層角膜炎:炎症病變局限於基質的深部、後彈力層附近者,淺層角膜炎:炎症病變局限於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的淺部,從組織學上講,炎性病變主要在上皮,有時波及基質淺層。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邊部。中央部角膜炎:炎症病變位於角膜光學區(中央區4mm)者,多見於病毒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炎、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周邊部角膜炎:炎症病變位於角膜的邊緣部者,多見於急性卡他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等。 按病理變化分急性、亞急性、慢性、化膿性、非化膿性、肉芽腫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驟,症狀劇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潰瘍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變,如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匐行性角膜潰瘍、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隱蔽、症狀較輕、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變,如角膜實質炎、盤狀角膜炎、黴菌性角膜炎等。亞急性角膜炎:發病過程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的角膜炎。化膿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潰瘍伴有膿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膿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潰瘍或有潰瘍但無膿性分泌物的角膜炎。 按病原分外生性、內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的炎症。內生性角膜炎:指來自全身的內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為變態反應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 按臨床表現分點狀、線狀、盤狀、錢狀、樹枝狀、地圖片狀。點狀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層,出現針頭大小的浸潤,很快破潰,熒光素可以著色者,多見於病毒感染。線狀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點狀浸潤融合擴大成線條狀者,或位於角膜後壁的深層條紋狀渾濁者。盤狀角膜炎:病變位於基質層圓形灰白色直徑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邊緣清楚。錢狀角膜炎:系由多種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淺不一的小圓盤狀浸潤,形似錢幣的角膜炎,在我國多為8型腺病毒感染。樹枝狀角膜炎、地圖狀角膜炎:均系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細胞浸潤、壞死脫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狀和深度的潰瘍和混濁。 按炎症性質分潰瘍性、非潰瘍性。潰瘍性角膜炎:角膜炎症浸潤進一步擴大加深,上皮至基質壞死脫落形成創 何謂角膜炎? 簡單來說就是指角膜組織發生炎症的總稱,患者會出現的典型症狀有眼睛灼熱、刺痛、霧視、易流淚、有異物感並且怕光等。 角膜其實就是我們嘴邊常說的黑眼珠,它位於眼球的最前面,是一透明無色的組織,角膜本身並沒有血管組織,其營養來源專靠角膜周邊血管網、房水及淚水來供應,氧氣則由大氣中的氧氣溶在淚液中供給。因為角膜沒有血管,抗體自然不多,像白血球等抗發炎細胞不易進入;又角膜直接與外界接觸,遭受損傷或感染的機會自然增多,只要有異物入侵就容易產生感染,且病程長、恢復緩慢。 角膜炎雖然不常見,但若是處理過程不當或侵犯了上皮層底下的Bowman』s膜,則會留下白色混濁不透明的瘢痕,如果擋住了瞳孔會影響視力,嚴重的角膜發炎導致潰瘍,甚至會導致失明,不得不慎。 角膜炎的發生的原因 說到角膜炎的發生的原因,事實上是相當復雜的,不過在綜合各種因素後,我們可以說「外傷」及「感染」是兩大主要致病因素。 一般來說,正常完整無缺的角膜上皮細胞是抵抗外物入侵最好的屏障,當角膜上皮細胞受到損傷時,像是外傷、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微生物、病菌等,上皮細胞就是遭受破壞,自然就會導致角膜炎病症的產生了。 ※以下是導致角膜炎發生的各項因素: 1. 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 2. 對微生物及其毒素有過敏反應。 3. 因全身性疾患如結核、先天梅毒、麻瘋、風濕、顏面神經麻痹等引起。 4. 因角膜相鄰組織的炎症如結膜炎、虹膜炎、鞏膜炎的蔓延所引起。 5. 維生素A缺乏、營養不良的人。 6. 外傷所導致。 角膜炎的傳染方式 角膜炎通常是藉由病毒所感染,其傳染方式以手去碰到患者的眼睛,然後再碰到自己的眼睛最為常見,但也有一些偶發性的角膜炎是先有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然後再感染到自己的眼睛。由於它的傳染力很強,往往一人得到了,全家人即無一倖免。當病毒侵入眼睛,會經過一段潛伏期後才發病。這段潛伏期因病毒不同而長短不一,有的病毒可維持到為一星期,有些則短為一至二天的時間而已。 角膜炎的種類 細菌性角膜炎: 它指的是能夠直接侵犯完整角膜上皮而造成角膜感染,或者是由其他因素如外傷、乾眼症、角膜暴露及免疫不全等而造成的伺機性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尤其是長戴型的隱形眼睛,常常會因綠膿桿菌而引起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很容易迅速在四十八小時內造成角膜穿孔的嚴重後遺症。 黴菌性角膜炎: 黴菌性角膜炎發生的原因包括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增加,還有角膜因為接觸到樹枝、植物或蔬菜而造成角膜創傷。通常病灶邊緣不規則,會出現羽毛樣的浸潤,在嚴重感染時會產生一個完全不透明的角膜,亦可能發生壞死及穿孔。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見為庖疹病毒感染造成的角膜炎,發生的原因為接觸到庖疹病毒或潛藏於脊髓背根神經節的病毒再發作。通常病熱處會出現典型的樹枝狀上皮缺陷,有時也會出現角膜感覺遲鈍的現象,甚至會並發葡萄膜炎、青光眼等並發症。若在病灶處癒合後,可能會出現疤痕而影響視力。 另外,還有因自體免疫、強光、毒物、化學物或因眼瞼無法閉合而長期曝露造成的角膜炎等,也是相當常見的角膜炎種類。 角膜炎的治療 角膜炎的治療首重預防外傷及感染,並針對特定病因加以早期治療,換句話說,是視病患的症狀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 1. 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等葯物來改善。 2. 因細菌感染而引起者,通常會投予抗生素治療。 3. 若是黴菌感染者,則是局部給予抗黴菌葯劑,必要時亦會全身給葯。 4. 病毒感染者如庖疹,會投予抗病毒葯劑,有時候視情況會改采類固醇眼葯。 5. 角膜炎並發虹彩炎患者,首重控制改善角膜炎的症狀,同時還要追加睫狀麻痹眼葯及類固醇葯劑。 6. 並發青光眼患者,則需要以葯物或雷射手術治療。 7. 化學物或毒物所引起的角膜炎,在解決化學毒物後,還得預防角膜再次受到二次感染。 8. 若因角膜炎導致角膜潰殤、角膜穿孔、終至失明等嚴重後遺症時,往往只能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來解決問題 角膜炎的預防 1. 培養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隨時注意清潔,常用肥皂洗手,並保持乾燥。 2. 避免用手揉眼睛。 3. 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 4. 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到公共游泳池去游泳。 5. 避免與病人握手及接觸人人使用過的毛巾、肥皂、寢具及門把、水龍頭等。 6. 病人痊癒後,其用過的被子、毛巾應洗凈,並經大太陽完全曝曬。 7. 病患應保持身心健康、不晚睡、不喝酒、不抽菸等,才可有效預防或減輕症狀之效果。
⑶ 角膜炎有哪些表現致病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角膜炎的常見表現是眼紅、眼疼、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睜眼時眼疼加重。角膜炎的治療可以用葯物和手術。
一、角膜炎典型表現是眼部刺激症狀,包括眼痛、怕光、流淚、眼瞼痙攣,伴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視物模糊。
感染性角膜炎病情嚴重或非感染性角膜炎繼發感染時,可發展成化膿性角膜炎,出現眼瞼紅腫、膿性分泌物。
二、角膜的防禦能力減弱時,外界病原體或自身疾病等因素均能引起角膜炎症反應。
1、外部微生物侵入感染
病原微生物為細菌、病毒、真菌和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引起炎症。除極少數細菌(淋球菌、白喉桿菌等)能直接感染角膜外,其他病原菌需要在角膜防禦機制被破壞,或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才致病。
2、內源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出現角膜病變,某些全身病如維生素 A 缺乏引起角結膜乾燥或角膜軟化也可影響角膜。
3、局部蔓延
鄰近組織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結膜炎可引起周邊部角膜浸潤性炎症,鞏膜炎可引起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可影響角膜內皮等。
三、如果想有效的預防角膜炎的症狀,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千萬不要經常戴隱形眼鏡,因為隱形眼鏡的透氣性很差,如果經常戴,很有可能會導致細菌性的角膜炎。同時還應該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因為如果自身抵抗力比較差,體質比較弱,就容易反反復復的出現病毒性的角膜炎。
角膜炎的治療原則為積極控制感染,減輕炎症反應,促進潰瘍癒合,減少斑痕形成,一般來說細菌性角膜炎,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療手段,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葯物,臨床上多採用聯合用葯的方法以提高療效。
病情嚴重者可配合全身用葯,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可以使用高選擇性抗皰疹病毒的葯物來對症治療。一般來說,患者除了用這些葯物之外,還需要使用促進角膜修復的一些營養葯物。
⑷ 接觸過成人水痘患者應該怎樣預防如題 謝謝了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什麼是出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庖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毒也可引起帶狀庖疹。 水痘患者大多是兒童,偶爾也有成人,尤其是外籍人士。 此病每年春天和秋天流行而兩三年一次比較嚴重,在學校或兒童集中的地方迅速散播。 出過一次水痘後,可終生免疫。但病毒也會在體內潛伏,日後可能引起帶狀病疹。 徵狀 胸背首先會出現痕癢的疹,蔓延至四肢、面部及頭部。開始時患處出現許多凸起的紅點,迅速形成水庖,然後水癒潰破或萎縮,乾傳後結痂。 皮疹約在三天內陸續出現,因此患者身上可能同時有各個階段的皮疹病變。 輕微發熱。如果高燒,便應該考慮併發病的可能。十歲以上的患者可能感到十分不適。 和患者密切接觸即可能受感染。在十二至十四天的潛伏期中,即病童還未出現皮疹時,可能早已傳染給其他孩子 延續時間水庖乾後結痂,大致需時五天,再過兩週後,痂皮逐漸脫落,同復正常。 從出現皮疹前四天,到全部水庖結痂這一段時間內,患者最易將水痘傳染給別人。 出水痘危險嗎? 水痘可完全痊癒,否則不會留下疤痕。 但水痘也可以有併發病,每年都有死亡的個案。 併發病包括: 水庖會受細菌感染,發炎化膿。 肺炎是較少見的併發病,後果嚴重。患者以成年人居多。 眼角膜發炎,後果很嚴重,一定看醫生,用特效眼膏治理。 有濕疹的三童可以很嚴重的,一定要看醫生。 水腦發炎或腦炎,十分嚴重。如果有身體不穩、昏睡、行為不正常、說話不清...一定立刻看醫生。 如何處理水痘? 患者一星期不能上學。大量喝水,休息。 保持皮膚清潔乾爽。適量的冷氣可減輕痕癢。 每天淋浴一次,浴後要將皮膚輕輕拭乾。 在患處塗上藥膏或藥水,每天三次,可減輕痕癢。如果還是痕癢可服也痕藥。 不要壓擠水痘,否則結痂後會留下小點,持續兩三年。水痘可完全痊癒,否則不會留下疤痕。 按規定劑量服用止痛藥物,可退熱及舒緩不適。千萬不要服用吞阿士匹寧的退燒藥水或藥塞! 避免接觸孕婦和未滿六個月大的嬰兒。 避免接觸身體太弱的人。成人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抑制自然免疫功能的藥物(如類固醇)時,如果和水痘病人接觸,可能要注射抗體來增加抵抗力。 如何預防水痘? 一些人還有誤以為水痘是一定要出的,否則將來會什麼什麼...。其實水痘是病毒造成,而非身體發出來的。偶然還可引至併發症及死亡的。 水痘近年已有有效預防針(即疫苗)。一歲後可以考慮打水痘針,很少副作用,只價錢略貴而已。
⑸ 真菌性角膜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預防
1、原因:一般情況下。真菌不會侵犯正常角膜。但當眼外傷。手術或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以及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角膜炎症後及乾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變為致病菌。引起角膜繼發性真菌感染;或當角膜被真菌污染的農作物如穀物。枯草。樹枝等擦傷及角膜異物挑除後引起真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以麴黴菌多見。其次是鐮刀菌。白色念珠菌。頭芽孢菌及鏈絲菌等。
2、治療(1)抗真菌葯物目前尚無十分滿意的廣譜抗真菌葯。一般可使用二性黴素B0.2~1.0毫克/毫升混懸液。制黴菌素2500單位/毫升混懸液或10萬單位/克眼膏。0.1%金褐黴素液或1%眼膏。0.05%曲古黴素眼膏。0.1%阿沙黴素眼膏。5%匹馬黴素混懸液點眼。一般可每30分鍾~1小時點眼1次;眼膏每天5~6次。亦可用1~2%碘化鉀及20~30%磺胺醋醯鈉與上述抗真菌葯並用。
(2)。散瞳1~3%阿托品液點眼。
(3)。手術對長期不愈或有角膜穿孔危險時可行結膜瓣遮蓋術或治療性角膜移植術。
⑹ 水痘如何防…
我個人認為:
預防針效果不大,但是得過水痘之後就不會在生水痘了(就算跟生水痘的人接觸也沒事)。
以下是我找來的資料: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出疹性疾病。臨床特點是皮膚粘膜出現瘙癢性水泡疹,全身症狀輕微。
【病因】
病原體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即人類皰疹病毒3型。病毒核心為雙股DNA,核衣殼是由162個殼微粒排列成立體對稱的二十面體,外有一層脂蛋白包膜。病毒呈球形,直徑150-200nm。兒童初次感染時引起水痘,恢復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內,少數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後,受冷、熱、葯物、創傷、惡性病或放射線等因素作用,病毒被激活導致帶狀皰疹。一次感染水痘可獲終身免疫,但在免疫功能受損者或已接受過水瘟疫苗者,也可有第2次感染,症狀輕微。
【流行病學】
本病多發生在冬末、初春季節,通過直接接觸、飛沫、空氣傳播。90%患兒年齡<10歲,高峰為6~9歲,但亦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包括新生兒期。水痘結痂後病毒消失,故傳染期自出疹前24小時至病損結痂,約7~8天。潛伏期10~21天,一般兩周左右。
【發病機制和病理】
水痘病毒經口、鼻侵人人體,首先在上呼吸道內增殖,然後進人血液產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膚及粘膜損害而發病。如果病毒侵入血中為間歇性,臨床表現為分批出現的皮疹。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可發生全身性播散性水痘。水痘皰疹病變僅限於皮膚的表皮層,皰疹基底有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周圍有清楚的暈圈與核膜分開。炎症亦可深入累及真皮。因水痘死亡的患者在身體其他組織如神經系統、胃、腸、唾液腺、血管內膜中均可見到水痘核內包涵體,腦內靜脈周圍有神經脫髓鞘和神經細胞壞死等病變。
【臨床表現】
(一)典型水痘 皮疹出現前24小時可呈現前驅症狀,如低熱、不適、厭食等,亦可見猩紅熱樣或麻疹樣前驅疹,但很快消失。幼兒常無前驅期。皮疹特點:①分批出現紅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卵圓型、淚滴狀小水皰,周圍有紅暈,無臍眼,經24小時,水皰內容物變為渾濁,水皰易破潰,皰疹持續3~4天,然後從中心開始干縮,迅速結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見到丘疹、新舊水皰和結痂同時存在;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皮膚受壓或易受刺激處,開始為軀干,以後至面部、頭皮、四肢遠端較少,瘙癢感重;③粘膜皮疹可出現在口腔、結膜、生殖器等處,易破潰形成淺潰瘍。
(二)重症水痘 多發生在惡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病兒,出疹1周後體溫仍可高達40~41℃;皮損常呈離心性分布,四肢多,水皰疹有臍眼,偶為出血性,在第1周末可發生暴發性紫癜,伴有壞疽。
(三)先天性水痘 孕婦患水痘時可累及胎兒,在妊娠早期感染,可致多發性先天性畸形,如:肢體萎縮、皮膚斑痕、皮層萎縮、頭小畸形:自主神經系統受累表現括約肌控制困難、腸梗阻或Horner綜合征;眼異常包括白內障、小眼球、脈絡膜視網膜炎。病兒常在1歲內死亡,存活者留有嚴重神經系統傷殘。
【並發症】
(一)皮膚繼發感染 最常見如膿皰瘡、蜂窩組織炎等。
(二)血小板減少 帶有皮膚、粘膜出血,嚴重者有內臟出血.包括腎上腺出血,預後不良。
(三)水痘肺炎 兒童不常見,臨床症狀恢復迅速,X線改變常持續6~12周,偶有死亡報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肝炎、腎小球腎炎、關節炎及到睾丸炎等均有少數病例報道。喉部損傷可引起水腫,嚴重者導致呼吸窘迫。
(五)神經系統 腦炎常在出疹後數日出現,發病率<1‰,死亡率為5%~10%。呈現小腦症狀者如共濟失調、眼球震顫、顫抖等較出現驚厥及昏迷等腦症狀者預後為好。存活者中15%有癲癇、智能低下和行為障礙等後遺症。其他神經系統合並症包括:格-巴綜合征、橫斷性脊髓炎、面神經癱瘓、伴暫時性視力喪失的視神經炎和下丘腦綜合征等。Reye綜合征在水痘後發生者占 10%。
【治療】
無合並症的水痘不需特殊處理,僅需對症治療:如剪短病兒指甲,戴連指手套,以防抓傷;勤換內衣,消毒水洗浴,減少繼發感染;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癢鎮靜劑;因有報道使用水楊酸制劑後Reye綜合征發生率增加,故可用其他退熱劑替代。
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損者患水痘時可給無環鳥苷靜脈注射,8小時1次,每500mg/m2。於 1小時內施入,可預防肺炎或其他內臟受累;口服每次 20mg/kg,每日 4次、共5天;在潛伏期服用可減輕病情。繼發細菌感染時給抗生素治療。
【預防】
對使用大劑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損和惡性病患者,在接觸水症72小時內可給予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VZIG)125~625U/kg肌注,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易感孕婦在妊娠早期接觸水痘者亦應給予VZIG被動免疫;如患水痘。則終止妊娠是最佳選擇,母親在分娩前5天或後2天內患本病的新生兒,亦推薦使用 VZIG。
水痘減毒活疫苗已在國外開始使用,副作用少,接融水痘後立即給予即可預防發病,即使患病亦極輕微,故凡使用激素或惡性病患兒在接觸水痘後均應予以注射。
控制傳染源,隔離病兒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托幼機構中已經接觸的易患者應檢疫3周。
概述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見於兒童,臨床上以輕微和全身症狀和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為特徵。
病因
(一)傳染源: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水痘:
症狀
潛伏期14~16日:
(一)前驅期:嬰幼兒常無前驅症狀。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納差及上呼吸道症狀,1~2日後才出疹。偶可出現前驅疹。
(二)出疹期:發熱同時或1~2天後出疹,皮疹有以下特點:
1.先見於軀干、頭部,後延及全身。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皰疹時感皮膚搔癢,然後干結成痂,此過程有時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後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橢園形,3~5mm,周圍有紅暈,皰疹淺表易破。皰液初為透明,後混濁,繼發感染可呈膿性,結痂時間延長並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軀干最多,其次為頭面部及四肢近端。數目由數個至數千個不等。
4.皮疹分批出現,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5.口腔、外陰、眼結合膜等處粘膜可發生淺表皰疹,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疼痛。
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增高。
2.皰疹刮片或組織活檢,刮取新鮮皰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薩染色檢查多核巨細胞,用酸性染色檢查核內包涵體。
3.病毒分離檢查。
4.血清抗體檢測 可用補體結合試驗等方法測定。
治療
(一)一般處理與對症治。
呼吸道隔離,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庖疹破潰感染。皮疹已破潰可塗以龍膽紫或新黴素軟膏。繼發感染者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癢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及抗組織胺葯物。並發肺炎、腦炎按肺炎和腦炎治療 。激素一般禁用,當合並有嚴重並發症時,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
(二)抗病毒療法。
干擾素,10~20萬μ/日,連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等也可選用。
我小時侯也得過水痘,兩個星期就好了。只要不跟沒得過水痘的人接觸就不會傳染給別人,跟得過水痘的人接觸是不會傳染的。
放心,得水痘是很小件事,問題不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⑺ 感染性角膜炎常見的病因有哪些有什麼症狀應如何預防
常見的引起感染性角膜炎的微生物有病毒、細菌、真菌及阿米巴原蟲,外傷是常見的誘因。感染性角膜炎常見的症狀為眼痛、眼紅、畏光、流淚、視力下降,若是由毒力很強的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話,則會在短時間內發病,並且進展迅速,如不及時就診,有可能引起角膜穿孔以及眼球內的感染,非常危險。 預防感染性角膜炎的發生,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剪指甲;不用手或衣袖用力揉眼;不要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摘戴前應洗手,注意鏡盒和護理液的衛生;從事一線生產勞動的人群,應注意職業防護,勞作時應配戴防護鏡;病毒性角膜炎的預防應注意避免感冒 ,不要過度勞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態;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⑻ 水痘性角膜炎會有什麼症狀,注意什麼
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用葯吧
⑼ 水痘怎樣預防
同學你好!來鑒於我也自得過水痘,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希望能對你有用!首先,對於水痘沒必要太緊張,不是什麼大病,很常見的,但是得了要在家休息,確實耽誤學習,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對於預防水痘,我給你找了一下,結合經驗給你說一下:
首先要講衛生,多通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子或抓食物吃,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加強鍛煉,生活有規律,增強免疫力
在飲食方面,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證足夠的營養,多喝白開水(每天約2000ml)。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盡量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
若有發燒、頭痛或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咽喉疼痛等應及時就醫
以上是給你收集的預防措施,還有當然是發現你周圍的同學有疑似症狀時就有意識的在不影響同學關系的基礎上減少接觸了
放下思想包袱,水痘不可怕,祝你順利度過難關哦~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