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蕁麻疹怎樣治療
【概述】蕁麻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為特徵,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或更久。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季節,男女皆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機體敏感性增強。
本病因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故名癮疹。《諸病源侯論》認為本病是陽氣外虛,外風入於腠理,與氣血相搏的結果。《瘍醫大全》不僅指出本病的發生於腸胃變化有關,而且提出「內熱生風」,「外風引動內風」的學術觀點。在治療上提出「疏風、散熱、托疹」的治療原則,《外科大成》主張的「宜涼血潤燥,甚用風葯」。
中醫認為,本病與稟賦異常,而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可因氣血虛弱,衛氣失固;或因飲食不慎,多吃魚腥海味、辛辣刺激食物;或因葯物、生物製品、慢性感染病灶、昆蟲叮咬、腸道寄生蟲;或因七情內傷、外受虛邪賊風侵襲等多種因素所誘發。
【治療】1.風寒證【症狀】風團色白,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苔薄白或薄白而膩,脈遲或濡緩。【方一】桂枝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後啜熱稀粥。
【方解】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等量合用,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葯,炙甘草調和葯性,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
【按語】素有喘咳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方二】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源】《傷寒論》【功效】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3克,芍葯6克,炙甘草3克,生薑6克,大棗4枚。
【用法】先煎麻黃,去上沫,後下諸葯同煎,取汁溫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發表,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之功;芍葯益陰和營;炙甘草、生薑、大棗既能緩和麻、桂峻烈之性,又能調和諸葯。
【按語】喘重,加蘇子降氣平喘;痰多清稀者,加細辛溫化寒飲;服葯後禁大汗;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五辛及臭惡等物。
2.風熱證【症狀】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苔薄黃,脈浮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牛蒡子6克,蟬蛻6克,蒼術6克,苦參6克,石膏6克,知母6克,當歸6克,胡麻仁6克,生地6克,木通3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葯。更佐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當歸、胡麻仁、生地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葯。
【按語】本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3.腸胃實熱證【症狀】風團出現時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甚至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部分患者有腸道寄生蟲病。【方一】①防風通聖散合②茵陳蒿湯【來源】①《宣明論方》②《傷寒論》【組成】防風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芍葯15克,大黃15克,薄荷葉15克,麻黃15克,連翹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荊芥8.5克,白術8.5克,梔子8.5克,茵陳30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通便。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疏在表之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盪滌在里之實熱從大便而解,荊芥薄荷助麻黃、防風解表;連翹、梔子、黃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熱;滑石、茵陳清利濕熱;川芎、當歸、白芍和血祛風;白術健脾益氣,甘草、生薑調和諸葯。
【按語】表證不解者,去麻黃、防風;若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去芒硝。
4.氣血兩虛證【症狀】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加劇,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濡數【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方二】當歸飲子【來源】《濟生方》【組成】當歸9克,白芍葯9克,川芎9克,生地黃9克,白蒺藜9克,防風9克,荊芥穗9克,何首烏6克,黃芪6克,甘草3克。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解】方中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養血滋陰;防風、荊芥穗發表散風,透疹消瘡;制首烏、蒺藜補益精血,黃芪補氣固表;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以血虛有熱,風邪外襲,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發赤疹瘙癢為辨證要點。
5.沖任不調證【症狀】常在月經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有發作,常伴有痛經或月經不調【方一】①四物湯和②二仙湯【來源】①《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仙靈脾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黃柏5克,知母5克。
【功效】補血和血。
【用法】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熱服。
【方解】方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瀉相火。
【按語】本方治療沖任不調證,月經量少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女貞子養血調經;閉經或痛經者,加五靈脂、生蒲黃、丹參活血通絡;腰膝酸軟者,加川續斷、桑寄生、杜仲、狗脊補腎壯腰;面部烘熱,陣陣而作,易汗者,加玄參、牡蠣益陰潛陽。【方二】丹梔逍遙散【來源】《內科摘要》【組成】牡丹皮3克,山梔3克,甘草3克,當歸9克,茯苓9克,芍葯9克,白術9克,柴胡9克。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健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山梔善清肝熱,並導赤下行。柴胡清熱疏肝解郁,當歸、芍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按語】用於患者發作時肝鬱氣滯、沖任失調所致者。
Ⅱ 如何治療背部蕁麻疹
在中醫角度來講,慢性蕁麻疹誘發原因復雜,多與對某些物質過敏、產生變態反應有關。有慢版性蕁麻權疹大多體質虛弱、口唇質淡、面色耽白、心悸盜汗、胸悶腹痛、咽喉腫痛、舌紅苔薄白或薄黃、常入夜起病、汗後發疹,皮疹色淡而癢,導致心脾兩虛,衛氣不固。
Ⅲ 慢性蕁麻疹
你描述的這種耳部的皮疹,5天不退的,基本不考慮蕁麻疹
這個周四下午到門診看一下再定
Ⅳ 蕁麻疹皮膚瘙癢
您好:
您現在所描述的症狀是蕁麻疹的典型症狀,而且您的皮膚現在處於高敏感的狀態,所以可能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冷熱刺激就會發病,我估計您以前用的葯物都是 暫時緩解症狀的抗過敏葯物,吃了好,停了犯,反復發作。蕁麻疹要從根本上治癒,首先就要查清楚過敏原,因為當您不知道什麼過敏的情況下,過敏原一邊刺激,即使您用什麼葯物效果也不是很好,迴避過敏原的同時還要配合葯物治療控制您現在的症狀,避免反復發作。從根本上治療。
Ⅳ 臉上脖子上後背上蕁麻疹怎麼辦
得了蕁麻疹一定要注意日常護理,減輕病情的嚴重。
1、避免接觸熱,強烈日光,已經嚴重摩擦等,應經歷穿比較寬松的衣物。
2、皮膚瘙癢盡量少用熱毛巾敷,熱敷會使皮膚潮濕,易於粉塵、細菌等可能導致過敏的物質在皮膚上附著,加重病情。
3、要防止皮膚乾燥,洗完澡以後適當的擦一些潤膚露。另外要防止搔抓皮膚。
4、飲食方面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食物為主。
Ⅵ 為什麼午睡就後背就長蕁麻疹
因為躺在床上背部比較不透氣,一熱的話就容易皮膚過敏。
Ⅶ 背後長痘痘和蕁麻疹有關嗎
兩者不是一回事。如果是長痘痘,請看下面的內容:
長痘是的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所以無論是發生的比率還是長痘的多少,男性比女性多。女性也分泌雄性激素的,不過量比男性要少。下面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減輕臉上及背腹部的痘痘,同時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再有就是,不論用什麼方法都不會使你的痘痘完全消除,即使有一段時間沒有了,過一段時間還有可能再出來。我說的方法也不是說你治一次就會完全好,只要過了青春期自然就會好很多的。有的網友說我這是復制來的,是的,我是復制的,但這是我自己的原創,我給朋友們回答相同的問題不可能每次都用手打,太慢了,好多朋友等著解決呢,本著一顆為朋友做點好事的態度來回答問題,我不想說別的,反正挺好的方法,用不用在你吧。還有就是有的朋友做了一兩次就堅持不下來了,所以體現不出什麼結果,其實,你只要堅持三天,你就會感覺出效果來。還有朋友問,我需要在臉上塗什麼護膚的或是治療的才能治好。在這里我告訴大家,最好是什麼也不要用,除非你的皮膚太乾燥。堅持就是勝利!!方法:一、不要過多用香皂洗臉,每天最多用一次,也就是說最好用清水。二、按摩 方法如下:1、用指甲掐「承漿穴」30下。承漿穴在下巴正中部位,有痛點。2、掐「地倉穴」30下。地倉穴在兩嘴角外側,即嘴角外略鼓的地方。3、進行前兩步之後,先逆時針揉承漿穴30圈,再順時針揉30圈。4、做完上面的再用雙手手掌搓幾下臉,有熱感後即可。5、每天做二到三次就可以了。三、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要經常熬夜。四、經常吃些水果,以蘋果為最佳。不要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五、不要用不幹凈的手去摸,覺得干凈的手也最好不要去摸,畢竟有細菌的,容易感染。本方法經本人多次驗證,絕對有效,可以使你的痘在兩天之內就不會痛,三天基本上沒什麼感覺了。本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生痘後的皮膚最大限度的不留疤痕。如果你覺得好用,請回來採納一下,如果感覺不好用,就不用理我了,謝謝。希望解除你的煩惱。祝你青春美麗、健康帥氣!以下是5個去痘印的方法,來自專業美容醫師李冬平1、珍珠粉+雞蛋清去痘印法珍珠汾和雞蛋清都是具有鎮靜和美白肌膚的功效,將兩者混合在一起當面膜使用,不但肌膚會越來越柔滑,痘痘的痕跡也能慢慢變淡 使用方法: 1)取一個生雞蛋的蛋白,並和10克左右量的葯用珍珠粉相混合。 2)按照塗水洗面膜的方法,避開眼部和唇部,均勻塗在臉上。 3)盡量塗厚一點,不然會很快幹掉,15到20分鍾後洗掉。 一個星期做兩次就好。 2、珍珠粉+酸奶去痘印法這個方法要長期堅持,並且珍珠粉不要放得太多,不然會容易堵塞毛孔。酸奶盡量低脂或者脫脂,避免養分過多產生脂肪粒。3、薑片去痘痕 薑片去痘痕的方法:准備好新鮮的薑片,將薑片切成片狀,然後用薑片輕輕地擦拭有痘印的地方。每天用薑片擦拭面部1至2次,堅持下去面部的疤痕就會慢慢消失。因為薑片能夠抑制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可以弱化疤痕的形成和生長,從而達到美白祛痘痕的作用。柳葉醋汁去痘印 4、柳葉汁去痘印的方法:把10g柳葉洗凈切碎,然後灑上適量的醋,再倒入瓶子中,搖勻之後就放入冰箱里保存起來。要用的使用就取出來,每天塗抹一次,就是直接把醋汁塗抹在有痘印的地方,可以有效去除痘印。 5、大蔥、蛋清和薏仁粉去疤痕方法是:准備好這三樣東西,將蔥白切成碎末,再把這個放入雞蛋清里,兩者混合調勻;然後再將適量薏仁粉添加到混合物中去,再均勻攪拌成糊狀。然後塗抹在臉上。每天做一次,大概敷個20分鍾就用清水洗凈。這個方法在晚上用最好。(以上5個方法來自專業美容醫師李冬平)
Ⅷ 蕁麻疹!
蕁麻疹又稱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一)病因和發病 引起蕁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某些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血管神經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常見的有關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塵土、煙霧等。 3.葯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種感染,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 5.內分泌障礙,月經不調,妊娠、更年期等。 6.物理化學因素,如冷、熱、風、光及某些化妝品刺激。 7.動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蟲、蟎及蕁麻、野葛等。 8.遺傳因素,如過敏體質及免疫功能障礙。 (二)病人表現 多突然發病,先出現劇烈瘙癢,隨即發生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紅色、膚色或蒼白色風團,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後不留痕跡。可於一天內反復多次出疹。皮疹可泛發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發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呼吸系統受累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少數病人伴有發燒。短期發作即消失者,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蕁麻疹
Ⅸ 孩子背上長的是不是蕁麻疹
有沒有照片有的話發過來,這不是可以有個追問的嗎?我剛剛就追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