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順治和水痘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順治和水痘

發布時間: 2022-03-19 20:36:38

⑴ 順治為什麼選8歲康熙繼承皇位而不是稍大幾歲的福全

順治皇帝突然病逝時年齡不到二十四歲。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心理准備,直到染病卧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孝庄皇太後則更傾向於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

這個第三者,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在清宮服務有年,官至一品。他與順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後之間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系,順治皇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

理智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很快就幫孝庄皇太後和順治皇帝下定了決心:立皇三子玄燁為太子。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在中國,晉朝時就已有明確的痘疹病理記載。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視為不治之症,令人談虎色變。實際上,清朝時期,天花曾多次泛濫,為害生靈。清史上多起清宮疑案也與它有關。

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他剛出生時,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於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

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博斗的點點痕跡。這個經歷,在康熙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灰色的宮中「避痘」歲月,像是一場噩夢。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一夕三驚。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進出。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康熙幼年的夢。

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倖存活下來,而且以後再也不會得天花了。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金鑾寶座。

⑵ 康熙與天花有什麼淵源

據《清宮檔案揭秘》記載,清朝入關後十位皇帝中,有兩位(順治、同治)直接死於天花,另外還有兩位(康熙、咸豐)雖然僥幸從天花的魔爪下撿回性命,臉上卻永久性地留下了天花瘟神的特殊烙印——麻子。在這四位與天花有過直接接觸的皇帝中,最具戲劇色彩的當屬康熙大帝,那麼康熙與天花到底有什麼不解之緣呢?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順治皇帝病逝後的第三天,一個不滿八歲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中,成為新一代的少年天子,他就是康熙皇帝玄燁。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時,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會發現小皇帝的臉上竟然有幾粒稀疏的麻子。後人也許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幾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夠坐上那張萬人垂涎的龍椅。

順治皇帝突然病逝時年齡不到二十四歲,因此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的考慮也是事屬必然。據史書的記載,順治帝思考後事的安排可能是從正月初二日開始的。因為那天一大早,當學士王熙到養心殿問安時,順治帝把他留在身邊,直到晚上才出宮,談了些什麼已不得而知。然而,第二天,他又主動召見王熙,並讓他靠近自己的床邊說話。王熙在日記中記到:「是日,奉天詔面諭者關系重大,並前此屢有面奏,及奉諭詢問密封奏摺,俱不敢載」。王熙在自己的日記中都不敢把這些「關系重大」的內容記下來,可見君臣之間所談論的內容除了繼承人和其他重大人事安排,就是對自己政務得失的反思和對後事的擔憂等。

順治帝當時已有八個兒子,長子和四子已先後夭折。剩下的六個兒子是:九歲的二兒子福全,八歲的三兒子玄燁、五歲的五兒子常寧、三歲的六兒子奇授、兩歲的七子隆禧和八兒子永干。有人說皇太後原本指望繼承人能仍出於自己的科爾沁蒙古博爾濟古特氏,因此,不僅連續給順治帝冊封了兩位這個家族的皇後,另外還有四個博爾濟古特氏女子被冊為妃子。不過,值得深思的卻是,不僅兩個皇後不為順治帝所喜愛,連遭冷遇,且六位女子都沒有為順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麼,皇太後如果確有這種打算,現在也只能全部落空了。皇帝既然沒有嫡子(皇後所生之子),就只能在庶出諸子中選擇。常寧以下諸子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顯然歲數太小,只有福全和玄燁兩個尚堪擇取。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認為其年稍長且賢,想立為太子。但玄燁聰明好學,早為皇太後所垂愛,福全雖長一歲,但卻有一隻眼睛失明,顯然與九五之尊的位置不般配。因此,皇太後選擇了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而這個第三者,是在欽天監供職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宮中當差已經很有些年頭,官至一品,而且因有一次將皇後博爾濟古特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而深受皇太後的信任,順治與他之間也保持著某種非同一般的親密關系,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之意。

這樣,順治最後接受了湯若望的勸促,捨去一位年齡較長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不過八歲的皇子為帝位繼承人。當時為促成這樣一個決斷所提出的理由是因為這位年齡較幼的太子,在髫齡時已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症的傷害。而那位年齡較長的皇子,卻尚未曾出過天花,與其父皇一樣時時都得小心著這種可怖的病症。湯若望的理由使順治帝折服,自己即將被天花奪去生命,還有什麼能比這個理由更能打動他呢?就這樣清朝入關後最高權力的第一次移交,竟是因一位皇帝死於天花,一個不會再得天花的、本不受父皇關注的皇子立即身價百倍。少年玄燁臉上的麻點頃刻間竟成了他得為帝王的資本,這是福氣呢?還是禍患?

天花幫助康熙當上了皇帝,但康熙對天花並不存多少感激,相反天花留給他更多的是噩夢與仇恨。

天花在中醫中稱「痘瘡」。作為一種烈性傳染病,它很早就已開始為害人類。據考古發現,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上就已經出現了天花病菌。在中國,有明確的痘疹病理記載是從晉朝開始的。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視為不治之症,令人談痘色變。實際上,有清一代,天花曾多次泛濫,因此,清史上曾有多起宮廷疑案與它有關。

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他出生沒有多久,正趕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康熙皇帝」,可以說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躲過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從天花的魔掌掙脫出來,只是臉上留下了不甚雅觀的點點痕跡。這次與痘魔的「親密接觸」,給康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陰影。據《聖祖廷訓格言》中記載,康熙在其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躲過天花的災難之後,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仍時時籠罩在他的周圍。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處在人人惶恐的狀況之中。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順治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則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寵於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處走動。童年的活動天地因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錮在很小的范圍之內,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幼年康熙的夢魘。

然而,何其幸運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倖存活下來,而且以後永遠不用擔心再會得上天花。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鑾寶座。

康熙登基之後,幼年的慘淡經歷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由過去被動防禦而轉為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之下,清朝天花防治開始走向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道路。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立了痘診科,並在普天之下廣征名醫。北京城內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可見,康熙將這件事情是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的。

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對傳統隔離防痘方法的繼承,並在實施中不斷有所創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莊的選擇與蒙古各部落首領圍班制度的建立。這件事得從順治時代說起,由於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長一段時間蒙古草原各部入覲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於蒙古首領多為「生身」(即沒有患過天花),為避免傳染起見,順治消極地多年不接見來京的外藩首領,後來又規定沒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許入京覲見皇上。康熙初年,這個規定仍然存在。據史書記載:康熙對於一些元旦來朝的外藩蒙古首領們自稱已出過痘一事,表示擔憂。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諭理藩院:「凡元旦來朝外藩王等,雖雲已經出痘,朕猶慮之。伊等所雲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熱河發現了一個理想的避暑地方,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隨即,康熙皇帝規定:以後凡是沒有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上層貴族,想要覲見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熱河,九月隨皇帝入圍場秋狩,同時覲見皇上。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因為天高氣爽的秋天入覲,既避開了痘疫發作期,同時也達到了親合少數民族各藩的目的。

幸運的是,康熙即位以後,多年的休養生息,使得北方連續性的天花爆發已開始減弱,而南方傳統的種痘疫苗法也傳到了北方。這種民間種痘法,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16世紀下半葉),被稱為吹鼻種痘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方法叫早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人種痘者鼻中;另一種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將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簽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兩種方法的原理事實上都是讓種痘者輕度感染天花,發燒出疹,再經過精心護理,待病症消失,就具有了免疫力。

清初推廣的傳統的種痘疫苗法,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領先的預防天花的方法。據記載,康熙時期,俄羅斯曾派人專門到中國學習種痘法。後來這種方法經土耳其傳入歐洲。1786年,在此基礎上英國人詹納發明了「詹納法」,也就是後來的牛痘疫苗法。

⑶ 在清朝時,得了天花就是不治之症,為什麼順治(福臨)得了天花就死了,他兒子康熙(玄燁)怎麼就沒事呢

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他出生沒有多久,正趕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說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躲過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從天花的魔掌掙脫出來,只是臉上留下了不甚雅觀的點點痕跡。這次與痘魔的「親密接觸」,給康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陰影。據《聖祖廷訓格言》中記載,康熙在其晚年曾說:「聯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聯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躲過天花的災難之後,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仍時時籠罩在他的周圍。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處在人人惶恐的狀況之中。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順治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則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寵於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處走動。童年的活動天地因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錮在很小的范圍之內,這些驚恐與動盪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幼年康熙的夢魔。
然而,何其幸運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倖存活下來,而且以後永遠不用擔心再會得上天花。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奎寶座。
康熙登基之後,幼年的慘淡經歷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由過去被動防禦而轉為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之下,清朝天花防治開始走向科學化與系統化的道路。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立了痘診科,並在普天之下廣征名醫。北京城內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可見,康熙將這件事情是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的。
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對傳統隔離防痘方法的繼承,並在實施中不斷有所創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莊的選擇與蒙古各部落首領圍班制度的建立。這件事得從順治時代說起,由於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長一段時間蒙古草原各部人覷制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於蒙古首領多為「生身」 (即沒有患過天花),為避免傳染起見,順治消極地多年不接見來京的外藩首領,後來又規定沒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許人京勤見皇上。康熙初年,這個規定仍然存在。據史書記載:康熙對於一些元旦來朝的外藩蒙古首領們自稱已出過痘一事,表示擔憂。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諭理藩院:「凡元旦來朝外藩王等,雖雲已經出痘,聯猶慮之。伊等所雲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熱河發現了一個理想的避暑地方,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隨即,康熙皇帝規定:以後凡是沒有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上層貴族,想要勤見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熱河,九月隨皇帝入圍場秋狩,同時勤見皇上。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辦法,因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人勤,既避開了痘疫發作期,同時也達到了親合少數民族各藩的目的。
蘇麻拉姑只是藝術手法不要把小說太當真

⑷ 清朝初期,皇太極和順治皇帝是一回事嗎

不是。皇太極稱天聰汗,是清太宗。順治帝名叫福臨,是清世祖。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譯黃台吉、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沈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福臨即位。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於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4)順治和水痘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福臨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後。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

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精明的多爾袞隨機應變,提出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過。

福臨於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⑸ 崇禎帝和順治帝哪個是清朝的

順治帝是清朝的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後首位皇帝,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而崇禎帝是大明的最後一位帝王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1] ),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約 [2]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3] ,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⑹ 順治出家做和尚了嗎一生不順的順治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出家了但只出家了幾天就還俗了。而且在這一系列的折騰中,順治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他也生病了,只是他無暇顧及罷了,剃度以後第三天,順治就開始出水痘了。而天花的各種症狀也開始顯現。最後死了。順治從剃度,再到還俗,再到病發身亡只有短短八天的時間。

⑺ 順治患天花以後,清廷有一個舉動不理解,誰給解釋解釋

天花也叫「水痘,故炒豆和潑水就不多重復解釋了。
我解釋下」點燈「。
在古代,點燈有重要的含義,特別是對於疾病困苦的人。
南朝陶弘景撰《養性延命錄》 中:凡人魘,勿點燈照定,魘死暗喚之,即吉,亦不可近前及急喚。
這是古代風俗禁忌的幾種。
皇帝貴為天子,天子得病,舉國禁忌。

⑻ 清順治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於三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

對於順治皇帝的抉擇,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因為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度,福全明顯更具優勢。但最後順治卻選擇了玄燁。其實這里有個誤區,嫡長子在清朝並沒有優勢,因為這並不是漢人所建立的朝廷。也就是說兩人是同一起跑線,在年長方面福全沒有優勢。

⑼ 順治和康熙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運的皇帝父子組合嗎

順治和康熙確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對非常幸運的父子皇帝了,都是在有眾多繼承人中幸運的繼承皇位;都是幼年即位,成年大權在握;都是王朝鼎立中原,國力強盛上升時期皇帝。①都是在有眾多繼承人中幸運的繼承皇位

孝庄這個女人可厲害了,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歷史名君,對扭轉當時中國的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⑽ 順治共有八個兒子,為什麼最後是八歲的玄燁繼承了大統

雖說順治當時有8個皇子,但是其中三個年長的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夭折了,所以真正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也就5個人,而且這5個人當中也只有玄燁和福全有資格。

除此之外也跟玄燁得過天花有一定關系,畢竟在那個時候天花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傳染病,得過這種病的人只有兩個下場要麼就是死亡,要麼就是終身免疫,所以玄燁就相當於有了一個護身符,立他為皇帝就不用擔心天花的危害了,試想一下立別人一旦得天花死了,又得重新選皇帝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