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 濕毒,濕熱,濕疹,的症狀是什麼
濕毒:http://..com/question/8845384.html?si=2
濕熱:http://..com/question/727634.html?si=1
濕疹:http://..com/question/1758993.html?si=1
㈡ 濕疹和濕氣重是什麼原因
作為一個資深的濕疹受害者,可以說是久病成醫。我對於這個已經有了很好,很深刻的了解。
就在我小時候6.7歲的時候,我們家做了一頓羊肉湯,其實我對於那個羊膳味不太感興趣,但是由於我的爸爸一直說這是一種特別新鮮的羊肉,在他的一頓督促下。我就吃下了罪惡的果子既羊肉。但是在第二天我的臉上臉上腿上就出現了一大團痘痘,而且呢痘痘裡面還有黃色的水,特別惡心,而且呢還特別癢,我一不小心就抓破了,為此我還看過很多醫生,不管是三甲醫院還是偏方,我都用過了,那個也只是一時的管用,根本除不了根!直到現在我已經19歲了,腳上啊和胳膊上不時地也會有濕疹出現,我真的是受夠了。
所以我對這個濕疹也有了一個研究,患有濕疹的人,不能呆在潮濕的環境中,我對這個特別有感覺,因為我們高中的宿舍在一樓陰面,宿舍里洗涑的水一整天都無法幹掉,所以我的濕疹在上學期間總是反反復復的起來,用葯的時候就沒有了,一旦停葯,就會復發!還有患有濕疹的人,對於飲食方面要有一些注意,不要吃海鮮,生菜,辣椒,海帶,等等比較敏感的事物。在我高二國慶節期間,我吃了一些螃蟹,然後假期結束之後臉上起來一大片濕疹!!真是可怕那就是毀容啊。
還有呢就是濕疹患者心情要保持愉悅。每天要保持一顆活躍的心。皮膚病這種就是比較纏手,大家要做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來對付他!
㈢ 不知道是濕毒還濕疹什麼的.
濕毒是指濕氣郁積日久成毒而言。濕毒積於腸而下注,可致「濕毒便血」,症見糞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鮮,但腹不痛;若濕毒下注,郁於肌膚,則小腿部易生瘡癰,稱為「濕毒流注「,症見瘡形平塌,根腳漫腫,包青或紫黑,潰破後膿水浸漬蔓延,久不收口。
去濕毒配方
若以濕毒為主,有肝區隱痛、上腹部悶脹、食慾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膩等表現,主要目的是去濕解毒護肝。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術 10克,豬瘦肉50克,煲湯飲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葯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腳100~150克,煲湯飲用。
若以熱毒為主者,有肝區疼痛、口苦口乾、腹脹、倦怠乏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厚等表現,此時,主要目的是清熱解毒護肝。可用:
①鮮馬齒莧頭及根250克,鮮車前草120克,加適量黃糖,煲湯飲用;
②用鮮田基黃120克(干品30~60克),鮮雞蛋一個(蛋熟後去殼再煎20分鍾),煲湯食用;
③夏枯草30克,鮮茅根50克,煲水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若見消瘦、神疲乏力、兩肋疼痛、面色滯暗、食慾差、大便爛、腹脹、舌苔有齒印者,此為肝鬱脾虛的表現,宜疏肝解郁健脾。可用:
①雞骨草60克,紅棗10枚(去核),煲湯水飲用;
②用赤小豆150克,玫瑰花10克,活鯽魚250克,將鯽魚去腸雜,煮湯,飲用或食用;
③用鮮田基黃100克,鮮雞蛋2隻(雞蛋煮熟去蛋殼),橘餅15克,三種食品共煮湯,中途把雞蛋去蛋殼後再煮,煮好後喝湯食蛋及橘餅。
若見頭暈目脹、耳鳴、口苦舌干、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腰酸腿軟、肝區痛、大便干結、小便黃短、舌紅少苔者,此為肝腎陰虛表現,宜滋養肝腎。可用:
①鱉一隻(約重250克至500克左右),枸杞子25克,淮山30克,女貞子15克,陳皮絲2克,共煮湯。煮好後去諸葯調味,飲湯食鱉,每日分2次飲用;
②用淮山葯25克,桂圓肉15克,鱉一隻(重約250克至500克),將鱉肉、鱉殼與淮山、圓肉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後分次服用;
③用沙參30克,玉竹20克,百合25克,野水鴨一隻,先將野鴨去毛及腸臟,洗凈,然後4種食品共放瓦煲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用。可分2至3次飲用。
但有些乙肝患者沒有什麼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不易覺察,此時,重點應放在健脾養肝方面。可用:
①西洋參30克,豬瘦肉150克,共放瓦煲內煲湯飲用;
②用淮山葯20克,芡實30克,杞子15克,泥鰍魚250克,先將泥鰍魚去腸臟洗凈,輕微煎一下,然後共放瓦鍋內煲湯飲用;
③用鮮蘑菇100克,豬瘦肉100克,加清水適量煲湯,調味飲用。選擇湯料還應注意季節的特點,尤其春夏二季。
春季時節,春雨綿綿,整個大地都處在一片春濕之中。此時濕邪極易傷害人體,出現倦怠、精神不振、易疲勞、食慾欠佳之不良反應,對肝臟的升發條達功能極為不利。此時,宜去濕健脾護肝。可用:
①玉米須60克,鮮蚌肉200克,加清水適量,煲湯飲用;
②白眉豆100克,生薏仁100克,鮮鯽魚250克(去腸臟),煲湯食用;
③烏龜約500克(宰殺去內臟、頭和爪連龜甲同用),鮮土茯苓500克,將土茯苓洗凈切小塊放入砂鍋內先熬一小時,然後放入龜再熬3小時以上。調味吃龜肉,飲湯。
夏季時節,則烈日炎炎,雨水充沛,濕熱並重,對消化系統的肝、脾、胃、腸,影響極大。此時,又宜濕熱並清,強肝健脾,和胃適腸。可用:
①鮮茅根50克至100克,生苡仁100克,鮮冬瓜(連皮)500克至1000克,煲湯飲用;
②木棉花30克至50克,生苡仁100克;鮮馬蹄150克,白砂糖適量,煲水飲用;
③夏枯草12克,綿茵陳15克,菊花12克,銀花15克,雞蛋花15克,砂糖適量,煲水飲用。
(1)泥瞅豆腐湯。
鮮豆腐100克、泥瞅數條。將泥瞅放盆中養1—2日後取出,宰洗干凈,切成3.3—厘米長段,與豆腐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爛熟,吃泥鍬豆腐喝湯,每日1次,每次1小碗。用於急慢性黃疽型肝炎,對轉氨酶高者有降低作用。
(2)雞骨草蜜棗豬肉堡。
雞骨草30克、蜜棗7。8枚、瘦豬肉100克。加水適量煎煮,食鹽小量調味,去渣,喝湯吃肉,每日1劑。本方具有清濕熱、解毒、退黃、扶正護肝之功效。適用於急慢性肝炎濕熱明顯者。
(3)田基黃蜜棗豬肝煲。
田基黃30克蜜棗7—8枚豬肝100克。將豬肝切成片,用清水適量煎煮,加食鹽少量,去渣飲湯食豬肝,有清熱去濕,散淤解毒,扶正護肝之功。適用於急慢性肝炎濕熱證明顯者。
(4)茅根豬肉。
瘦豬肉250克、茅根250克,將茅根洗凈放在鍋中。加水煮沸,去渣,然後放入切成片的瘦豬肉,煮湯。肉煮熟後加入調味品,吃肉喝湯,每日2次,每次1小碗。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
(5)海蟄革莽。
鮮海蟄150克、餑齊250克,將海蟄洗凈,革莽洗凈,去皮切片,同放在砂鍋中,加適量的水煎煮成湯。每日2次,每次1小杯o·—治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6)虎杖蜜。
虎杖根500克、北五味子250克、蜂蜜1000克,將虎杖、五味子洗凈,用砂鍋加水浸泡半小時,水量以浸沒葯物為度。中火煎沸後,改用小火煎半小時,取汁150毫升,再加水煎取汁150毫升,棄渣,將頭、二煎汁及蜂蜜一起倒入大砂鍋內,小火煎沸5分鍾,冷卻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飯後開水沖服,兩個月1療程。具有扶正扶邪、柔肝解毒、扶淤止痛、利濕之功。適用於慢性遷延性肝炎。
(7)四紅湯。
赤小豆60克、花生仁帶衣30克、紅棗10個、紅糖2匙。先將赤小豆、花生仁洗凈放人鍋內,加水500毫升,用小火慢燉如分鍾,再放人洗凈的紅棗,繼續燉30分鍾,至食物酥爛為止。每日l劑,服時加紅糖,分早晚兩次吃完。具有補益肝血、健脾利濕、清熱消腫、行水解毒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
(8)鬱金清肝茶。
廣鬱金(醋制)10克、炙甘草5克、綠茶2克、蜂蜜25克。上四味加水1000毫升,煮沸10分鍾,取汁即可,每日1劑,頻頻飲之。具有疏肝解郁、利濕祛淤之功效。適用於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肝癌患者服用。
(9)赤豆冬瓜湯。
赤小豆60-80克、冬瓜帶皮250—500克一並煮湯服,每日1劑,分次服。具有消炎利水之功。適用於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
(10)鯽魚赤豆商陸飲。
鯽魚250克、赤豆120克、商陸3克同煮熟,吃魚肉喝湯。商陸通二便,瀉水散結。全方溫中補虛、健脾利水。適用於肝硬化腔水患者。
(11)蘑菇婉豆腐。 嫩豆腐250克、鮮蘑菇60克,豆腐切小塊放冷水鍋里,加紹酒少許,待旺火煮豆腐出小孔時,棄去豆腐水。將豆腐與鮮蘑菇、適量醬油、精油和沒過豆腐的清湯放人瓦罐,文火鈍20分鍾,撒入味精,淋入香油食用。鮮蘑菇補肺健脾,能調節免疫機制,提高機體耐受缺氧能力,促進損傷的肝細胞修復。豆腐滋脾養肝,益氣和中。本方對慢性活動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恢復期症見頭昏耳鳴、心煩失眠、食慾不振、少氣無力和肝腎陰虛的患者可經常服用。
參考資料:http://bar.esou.com/user2/leotiger/archives/2006/54502.shtml
㈣ 濕疹和濕毒是一樣嗎
是的,
㈤ 什麼是濕毒
濕毒指濕疹。
濕疹一詞特指一組臨床症狀。對具體疾病的分類仍然是盲目和雜亂的,專許屬多近義詞被用來描述同一種病況。一類濕疹可以用發病位置來描述(例如,手疹),用特有的形象(比如盤狀濕疹),或可能的病因(靜脈曲張性濕疹)。更為混淆的是,許多地方把濕疹一詞和最常見的一類濕疹(異位性濕疹)通用起來。
濕疹按性質可以分為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
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學院(EAACI)發表了一篇文獻,簡化了和過敏有關疾病的命名,其中包括異位性和過敏性接觸濕疹。但這一提倡沒有涉及非過敏性濕疹。
(5)濕毒和濕疹擴展閱讀:
濕疹的預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4、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葯,切忌亂用葯。
㈥ 如何看待濕毒、濕疹
請您看看這篇文章吧!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性、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復雜,那麼難治?
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
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人體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濕呢?那就有點難辦了,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著這個敵人特別狡猾,更難對付。
濕是無孔不入的。濕邪傷人時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為什麼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更重,寒邪傷人更狠。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有病之人的體內,肯定是頑固的濕邪在作祟;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那麼,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還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凈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再者,還可以根據大便的顏色來判斷。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說真的,現在像如此健康人的大便還真不多見,多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也少。
是什麼原因導致大便顏色成為深綠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
為什麼成形的大便很少呢?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主食,現在反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不舒服,葷素搭配極不合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體內有濕氣,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問題。
疾病就是這么惡心傷神,它包藏在人體的皮囊之內,我們看不見,西醫拉開這個皮囊,能看見它的部分,中醫則通過觀察外在的能看到的東西歸納出體內邪氣的情形。
如果你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纏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裹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別扭。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是我們養生祛病的首要任務。把體內的濕氣驅逐出去,身心就會光明燦爛。
㈦ 濕毒跟濕疹有聯系嗎
你好,濕毒:是指濕氣郁積日久成毒而言。濕毒積於腸而下注,可致「濕毒便血」,症見糞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鮮,但腹不痛,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兩者並不一樣。
㈧ 有濕毒、濕疹!怎麼治
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之功效
㈨ 濕毒就是濕疹嗎
你好,濕疹在中醫上稱為濕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皮膚病、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濕疹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皮膚病。建議你及早發現及早的到院看診治療,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