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嚴重的怎麼治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嚴重的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2-19 10:23:19

蕁麻疹怎麼治療去除病根

蕁麻疹一般以葯物治療為主。醫生在進行葯物選擇時,會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則,患者需要遵醫囑規范使用。
對誘導性蕁麻疹,避免相應刺激或誘發因素可改善臨床症狀,甚至自愈。
當懷疑葯物特別是非甾體抗炎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萘普生)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等)誘導的蕁麻疹時,可考慮避免使用該類葯物(包括化學結構相似者),或用其他葯物替代。
臨床上懷疑與感染或炎症相關的慢性蕁麻疹,其他治療抵抗或無效時,醫生會酌情考慮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療。
對疑為與食物相關的蕁麻疹,患者應進行飲食記錄。
對自體血清皮膚試驗陽性或證實體內存在針對自身抗體者,常規治療無效且病情嚴重時,可酌情考慮加用免疫抑制劑、自體血清注射治療或血漿置換等治療方式。
不同類型蕁麻疹治療
急性蕁麻疹
治療上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葯。
第二代抗組胺葯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等。
病情嚴重者,需要立即搶救。
對於有明顯支氣管痙攣的患病人群,需進行氨茶鹼加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靜滴。
急性蕁麻疹伴休克或嚴重的蕁麻疹伴血管性水腫,需要注射腎上腺素。
重症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可選擇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療並酌情進行氣管切開。
慢性蕁麻疹
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葯,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准,治療有效、症狀有所緩解後可減量。
療程一般不少於1個月,必要時會延長至3~6個月,或更長時間。
考慮到不同個體或蕁麻疹類型對治療反應的差異,若1~2周症狀不能有效控制,可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可更換抗組胺葯品種。
可聯合第二代抗組胺葯以提高抗炎作用。
可聯合第一代抗組胺葯(氯苯那敏等)睡前服用以延長睡眠時間。
可酌情將原抗組胺葯增加2~4倍的劑量。
若以上治療方式無效,可考慮以下治療方案。
可使用雷公藤多甙片,但要注意其不良反應,包括對造血系統的抑制、肝臟的損傷及生殖毒性等。
對任何劑量抗組胺葯均無效的嚴重蕁麻疹,可使用環孢素,但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生物制劑對多數難治性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如奧馬珠單抗(抗IgE單抗);注意其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可適用於上述治療效果不佳者,好轉後逐漸減量。療程通常不超過2周。
國外有研究顯示,部分難治性慢性蕁麻疹,採用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PUVA)或中波紫外線均有一定治療作用。
誘導性蕁麻疹
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葯,效果不佳時遵醫囑調整劑量或選擇一些特殊治療方法調整治療方案。
人工蕁麻疹特殊治療
患者減少搔抓。
可聯合酮替芬進行治療。
可選擇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或中/長波紫外線照射治療。
冷接觸性蕁麻疹特殊治療
可聯合賽庚啶、多塞賓士療。
可進行冷水適應性脫敏治療。
膽鹼能性蕁麻疹特殊治療
聯合達那唑、酮替芬治療。
逐漸增加可接受的水溫和運動量。
可進行汗液脫敏治療。
延遲壓力性蕁麻疹特殊治療
通常抗組胺葯無效,可聯合孟魯司特或選擇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柳氮磺胺吡啶治療。
難治者可選擇氨苯碸治療。
日光性蕁麻疹特殊治療
可選擇羥氯喹治療。
可選擇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或中/長波紫外線照射脫敏治療。
可選擇阿法諾肽皮下單次注射。

㈡ 我有很嚴重的蕁麻疹該怎麼辦

現在有蕁麻疹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在秋冬季,稍微不注意就會引起皮膚異常的乾燥和粗糙,而且還伴隨著時不時的癢感,使人特別的難受。雖然蕁麻疹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犯起來也是讓人痛不欲生,那蕁麻疹反復發作難受怎麼辦,不要著急,下面教你有效的治療方法讓你快速脫離痛苦,從此不再為治蕁麻疹而煩惱!
為什麼蕁麻疹會反復發作?

難道是我免疫力下降?事實並非如此!

免疫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生理平衡的保護性生理反應過程。

君不見那些免疫力比較高的中青年人也很容易患病。通俗點說,這些人自身免疫力很強吧,但對一般人沒有反應的過敏原,如蟎蟲、花粉、黴菌等,他們依舊會做出一些過激反應,本能地想清除掉這些過敏原,在清除過程中身體承受不了,隨之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癢、咳嗽、鼻塞、哮喘、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

其實,蕁麻疹,是典型的免疫系統疾病,任何因素都可導致免疫失衡而出現免疫過敏反應。

蕁麻疹與免疫反應的關系

專家稱從免疫學角度來看,蕁麻疹是體外環境因素作用於機體導致異常免疫反應,是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刺激血液產生IgE抗體,這種抗體在血液中的濃度大量增多後可以引起免疫細胞如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機體防禦免疫功能的強烈反抗,故而釋放出組織胺、白三烯等過敏炎性介質導致了人體變態反應的發生,這些因IgE抗體增多而分泌過多的炎性介質會損害人體的皮膚粘膜屏障功能,蕁麻疹輕的只是瘙癢起風團樣皮疹或血管性水腫,嚴重的蕁麻疹可同時伴有腹痛。有一部分人會表現不明顯,主要是面部水腫如果過敏後眼睛水腫、嘴唇水腫等,這也是蕁麻疹的一種類型。

生活中有時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生活現象:有的人吃了魚、蝦、蟹等食物後,就會發生或皮膚奇癢難熬,隨即出現風團,大小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也不定,常反復發作。這些都是蕁麻疹過敏反應的表現。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在醫學上被稱為過敏原。當人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在過敏原的刺激下,就會發生過敏反應。

簡單的說,蕁麻疹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組織,破壞自身的結構引起功能損傷,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機體的任何一個器官或組織,而大家所檢查出來的引起過敏的物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則是無害的,例如雞蛋牛奶蛋白,這些食物都是常用的用來補充人體蛋白質的無害食物,但是對於雞蛋或牛奶過敏的人則在進食後即可以引起強烈的過敏反應,如癢、腫、痛等蕁麻疹症狀。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過敏反應呢,那是因為我們的免疫T細胞的調控能力不足,不能阻止不必要的免疫應答,導致TH2免疫反應過度活化,沒有發揮免疫細胞應有的調節功能,這與腸道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不足有關。

面對免疫失衡的蕁麻疹,到底應該怎麼辦?

1、緩解症狀

內用葯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其次,局部用葯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2、調節免疫平衡

蕁麻疹治療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國際免疫學研究發現:益生菌抗過敏菌株免疫調節抗過敏能力突出,能有效改善過敏體質,調節免疫平衡。

經臨床證實,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含有唾液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及多種益生元成分都具有顯著的抗過敏功能,以活菌的狀態進入腸道,並很容易被人腸道壁上的樹突狀細胞所攝取,並刺激脾臟細胞分泌IFN-γ干擾素,提升免疫TH1細胞免疫應答的水平。這樣一來,外因不能通過內因起作用,免疫功能及過敏體質改善了,疾病也就自然改善了。此外,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還可用於有效預防嬰幼兒蕁麻疹、濕疹、哮喘等常見兒童過敏性疾病,對胃酸和膽汁具有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於腸道粘膜,在人體的消化作用下存活,安全性極高。有效預防蕁麻疹過敏性疾病,調整腸道微生態的平衡、維護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平衡。

3、日常預防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衛生。因為蕁麻疹很多都是因為接觸了一些過敏物質而引起的,所以人們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對於一些過敏性物質,比如寵物的毛發、花粉、粉塵等都要能夠有效地避免接觸。

保持科學良好的生活規律,同時加強各種體育鍛煉以有效增強身體體質,進而提高對蕁麻疹的免疫力。同時,要注意不能讓自己的身體時冷時熱,溫度的快速變化也容易導致蕁麻疹的再次病發。

在飲食上要注意盡量不吃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發物,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飲酒,飲食盡量保持清淡,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㈢ 得了蕁麻疹該怎麼治療最快

隨著六月的到來,陽光照射強度越來越高,身邊又多了許多蕁麻疹患者的身影。許多蕁麻疹患者都早已是「身經百戰」,各種內服外用葯物嘗試了個遍但結果卻還是不盡如人意,那麼蕁麻疹是不真的「趕不走」了呢?
調理過敏體質才是蕁麻疹的正解方法

俗語講「解鈴還須系鈴人」,要真正地把蕁麻疹趕走,必須了解其病症的根源。蕁麻疹其實是過敏的一種病症表現,很多患者往往是從一頓海鮮或者是一次蚊蟲叮咬招惹上了蕁麻疹,但是這種表面的背後卻是自身過敏體質所引發的。還有的患者會說,我之前吃這些食物都不過敏的,為何今年卻開始過敏。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量變導致質變的結果」。就好像胃病突然出現是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生活習慣所致一般。所以真正想把蕁麻疹趕走還得從調理自身過敏體質著手,換句話說只要自己身體素質棒棒噠,就會五毒不侵啦。

蕁麻疹的病因比較復雜,一般都會由急性蕁麻疹轉變成慢性蕁麻疹而長期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以往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原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
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當以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體治療方法就是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糾正過敏病因,降低IgE從而降低反應過度的Th2免疫反應的方法達到有效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過敏體質。

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的起效階段分為四期:第一期為0~22天;第二期為23~56天;第三期為57~83天;第四期為84天以後(即三個月以後的長期效果)。
生活細節也得多加關注

當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得多加註意,不能一邊喊著減肥一邊又胡吃海喝,這樣就不對了。對於蕁麻疹患者在飲食上要多加防範,尤其是辛辣海鮮刺激類食物要忌口,夏季高溫也要注意防曬,特別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溫度不要調得很低,室內溫度低,室外溫度高,皮膚調節功能受阻也容易刺激導致蕁麻疹更加瘙癢。

㈣ 蕁麻疹為什麼晚上最嚴重該如何治療呢

蕁麻疹晚上發作最嚴重,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裡面的室內環境可能存在過敏原,就會誘發蕁麻疹的頻繁出現。

治療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葯物方面

可以先選用抗組胺的撲爾敏、賽庚啶、酮替芬等等葯物,這些葯物裡面有著鎮靜皮膚的作用,對於治療蕁麻疹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它可以抑制其他皮膚炎症的產生,抗過敏效果也是杠杠的。


最後呢,也不用過於擔心蕁麻疹症狀。因為靠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戰勝的,如果出現了嚴重的情況,還得要及時就醫

㈤ 蕁麻疹怎麼治

春末夏初是蕁麻疹的高發期,典型臨床表現為常先有皮膚瘙癢,然後出現紅或白色風團。風團發生部位不定,大小形態不一,時重時輕,時隱時現。常見的大約為指甲或五分硬幣大小,略高起於周圍皮膚,開始時損害較稀疏,顏色周圍稍紅,中央稍白,境界清晰,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向周圍擴散,可以彼此融合成片,表現為不規則的地圖狀,能泛發全身。
廣東潮州市的王女士得蕁麻疹快3年了,最難過的就是每年的夏天,又熱又癢,白天還好些,開了空調就可以,晚上根本就不能睡覺。開始起蕁麻疹時,症狀還不嚴重,就是偶爾有些癢,腰上起些小疹子,塗葯後就好多了,王女士沒想到這蕁麻疹越起越嚴重,經常無原因突然刺癢(劇癢)!只要用手抓或撓,就會出現白色風團及劃痕。王女士聽朋友說蕁麻疹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就堅持每天跑步,用運動來治療蕁麻疹,可還是不管用。

避免蕁麻疹反復,控制IgE:

IgE是確診蕁麻疹的唯一臨床指標,人體的免疫細胞目前區分為三類,分別是TH1、TH2和Treg。在健康狀態下,TH1和TH2會互相平衡,且共同受到Treg調控。當Treg調控能力不足時或接觸到某些蛋白質或細小分子(塵蟎花粉或海鮮等食物後,使TH2過度活化,導致 TH2細胞激素分泌量過高,就會使得B細胞製造較多的過敏抗體IGE,因而出現過敏症狀。
蕁麻疹最關鍵在於體內抗體IgE高,通過降低IgE來減少過敏原改善過敏體質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以通過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高的TH2型細胞激素分泌量,進而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平衡。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富含六種抗過敏益生菌(羅伊氏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唾液乳桿菌、嗜熱鏈球菌),能夠改善蕁麻疹過敏症狀,恢復免疫功能。免疫學專家認為,抗過敏益生菌能夠促進體內干擾素的分泌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過增進免疫細胞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減輕過敏反應的臨床症狀,促進脾臟細胞中γ-干擾素分泌量,防止過敏反應的復發率,從而實現徹底改變過敏體質,通過後期免疫修復鞏固,從根本上治療蕁麻疹,達到徹底治癒蕁麻疹不復發的效果。

管理好飲食:

俗話說「病從口入」,除了季節變化之外,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也有一定關系,某些食物可能就是病發的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

另外,過於酸辣的刺激性食物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幾率。

蕁麻疹患者一定要忌口。易致敏食物包括兩類:在動物蛋白性食物中,最易致敏的有魚、蝦、蟹、牛奶、奶油製品、蛋類等;在植物性食物中,有竹筍、菠菜、蘑菇、大蒜、蔥頭、柑橘、草莓等。

注重日常護理:
如果您有蕁麻疹的病史,那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生活規律以順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心情沖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起或加重蕁麻疹。

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都會對預防蕁麻疹非常有利。

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一定不能抓撓。當蕁麻疹犯病的時候,切記一定不可以進行抓撓,抓撓可以進一步引發皮膚發炎,甚至會出現其它皮膚位置的感染。

㈥ 蕁麻疹怎麼治最有效

【康】 1、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西紅柿、芝麻、黃瓜百、胡蘿版卜、香蕉、蘋果、權橘子、綠豆、薏仁等。

2、多休息,勿疲累,適度地運動。

【利】3、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度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生素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

4、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造成蕁麻疹復發。

【萊】5、盡有可能少熱敷:有些人會用熱敷止癢,雖然熱可以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道能夠導致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有可能造成蕁麻疹。

6、盡有可能少去抓:一般人專對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忙用手去抓,可是你有可能不了解,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有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屬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㈦ 蕁麻疹怎麼治療快啊

蕁麻疹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也是比較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如果人們的皮膚上長了大小不等的風疹塊,用手摸這些風疹塊會感覺有發硬、痛癢以及腫脹的感覺,那麼很有可能長了蕁麻疹。蕁麻疹也是比較的熟悉的一種皮膚性疾病,患病在六周以上的蕁麻疹稱之為慢性而慢性蕁麻疹,導致其發的的原因各式各樣,會讓患者感到不同程度上的瘙癢、灼熱、刺痛感。

蕁麻疹發病的三個原因:

1、接觸過敏源

對病毒、葯物、食物、精神緊張等過敏會引起蕁麻疹,若是患者不知道自己的過敏原,反復的接觸就會導致病情發作。最常見的過敏原是乾果、海鮮、牛奶、抗菌葯物、花粉、飛絮、寵物的皮屑、強烈的陽光照射、化妝品、護膚品等。患者要去醫院做血液檢查,明確對什麼東西過敏,以後不再接觸,這樣才可以防止病情的反復。

2、頻繁用激素治療

如果蕁麻疹患者在第一次就使用了含有激素成分的葯物,那麼可能會導致病情反復的發作,雖然激素葯物治療比較快,但是容易產生依賴性和抗葯性,時間久了因為濫用葯物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而且加大了治療的困難。

3、過敏體質

一般像患上蕁麻疹的患者,都是一些過敏體質,在碰到一些過敏原之後,就會容易引發蕁麻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那麼其下一代出現性過敏體質的概率就相當高,其患上蕁麻疹的概率也會比普通人高出許多,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神經因素如憂慮等因素很容易引發過敏,患上蕁麻疹。

蕁麻疹吃葯的同時,卻在反復發作,是葯物不對嗎?其實在治療蕁麻疹的過程中,用葯的同時也需要堅持做好以下這個三件事:

1、避開過敏原

回憶發病前的情況,包括特殊食物、葯物、周圍環境變化、氣候影響、個人生活習慣、精神狀態及有無其他疾病等,提供線索,在醫生的幫助下,從中分析所患疾病最有可能的過敏原是哪些,依次排隊,然後盡量不接觸或少接觸可能的過敏原後,如果皮損和症狀減輕或消失,反過來就證明了所懷疑的物質可能就是過敏原。

2、調節腸道免疫,改善體質。

現在大家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源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

有關過敏疾病的增加,認為與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人體腸道中的益生菌會刺激免疫系統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類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話,都會導致腸道內的益生菌降低,因而無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細胞中輔助型T細胞1(Th1)的生成,而這些輔助型T細胞1的生成與輔助型T細胞2(Th2)相關過敏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如果能利用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統,激發可以調節過敏免疫反應中的Th1型免疫反應來平衡過敏所發引發的Th2型免疫反應,將可達到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所選用的六個專利菌株,可改善腸道內的益菌生態,提高遊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細胞的能力,調節全身免疫功能,緩解過敏症狀;由六種菌株復合而成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從而減少蕁麻疹患者血清中過高的IgE特異性抗體,緩解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

3、環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抓癢時,反而讓局部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過敏源,導致病情惡化。」除了用手抓,熱敷也不能治療蕁麻疹,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是另一種刺激,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源。「所以有些人冬天浸泡在溫泉,或是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㈧ 蕁麻疹怎樣治療

【概述】蕁麻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為特徵,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或更久。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季節,男女皆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機體敏感性增強。
本病因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故名癮疹。《諸病源侯論》認為本病是陽氣外虛,外風入於腠理,與氣血相搏的結果。《瘍醫大全》不僅指出本病的發生於腸胃變化有關,而且提出「內熱生風」,「外風引動內風」的學術觀點。在治療上提出「疏風、散熱、托疹」的治療原則,《外科大成》主張的「宜涼血潤燥,甚用風葯」。
中醫認為,本病與稟賦異常,而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可因氣血虛弱,衛氣失固;或因飲食不慎,多吃魚腥海味、辛辣刺激食物;或因葯物、生物製品、慢性感染病灶、昆蟲叮咬、腸道寄生蟲;或因七情內傷、外受虛邪賊風侵襲等多種因素所誘發。
【治療】1.風寒證【症狀】風團色白,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苔薄白或薄白而膩,脈遲或濡緩。【方一】桂枝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後啜熱稀粥。
【方解】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等量合用,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葯,炙甘草調和葯性,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
【按語】素有喘咳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方二】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源】《傷寒論》【功效】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3克,芍葯6克,炙甘草3克,生薑6克,大棗4枚。
【用法】先煎麻黃,去上沫,後下諸葯同煎,取汁溫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發表,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之功;芍葯益陰和營;炙甘草、生薑、大棗既能緩和麻、桂峻烈之性,又能調和諸葯。
【按語】喘重,加蘇子降氣平喘;痰多清稀者,加細辛溫化寒飲;服葯後禁大汗;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五辛及臭惡等物。
2.風熱證【症狀】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苔薄黃,脈浮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牛蒡子6克,蟬蛻6克,蒼術6克,苦參6克,石膏6克,知母6克,當歸6克,胡麻仁6克,生地6克,木通3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葯。更佐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當歸、胡麻仁、生地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葯。
【按語】本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3.腸胃實熱證【症狀】風團出現時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甚至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部分患者有腸道寄生蟲病。【方一】①防風通聖散合②茵陳蒿湯【來源】①《宣明論方》②《傷寒論》【組成】防風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芍葯15克,大黃15克,薄荷葉15克,麻黃15克,連翹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荊芥8.5克,白術8.5克,梔子8.5克,茵陳30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通便。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疏在表之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盪滌在里之實熱從大便而解,荊芥薄荷助麻黃、防風解表;連翹、梔子、黃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熱;滑石、茵陳清利濕熱;川芎、當歸、白芍和血祛風;白術健脾益氣,甘草、生薑調和諸葯。
【按語】表證不解者,去麻黃、防風;若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去芒硝。
4.氣血兩虛證【症狀】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加劇,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濡數【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方二】當歸飲子【來源】《濟生方》【組成】當歸9克,白芍葯9克,川芎9克,生地黃9克,白蒺藜9克,防風9克,荊芥穗9克,何首烏6克,黃芪6克,甘草3克。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解】方中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養血滋陰;防風、荊芥穗發表散風,透疹消瘡;制首烏、蒺藜補益精血,黃芪補氣固表;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以血虛有熱,風邪外襲,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發赤疹瘙癢為辨證要點。
5.沖任不調證【症狀】常在月經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有發作,常伴有痛經或月經不調【方一】①四物湯和②二仙湯【來源】①《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仙靈脾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黃柏5克,知母5克。
【功效】補血和血。
【用法】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熱服。
【方解】方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瀉相火。
【按語】本方治療沖任不調證,月經量少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女貞子養血調經;閉經或痛經者,加五靈脂、生蒲黃、丹參活血通絡;腰膝酸軟者,加川續斷、桑寄生、杜仲、狗脊補腎壯腰;面部烘熱,陣陣而作,易汗者,加玄參、牡蠣益陰潛陽。【方二】丹梔逍遙散【來源】《內科摘要》【組成】牡丹皮3克,山梔3克,甘草3克,當歸9克,茯苓9克,芍葯9克,白術9克,柴胡9克。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健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山梔善清肝熱,並導赤下行。柴胡清熱疏肝解郁,當歸、芍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按語】用於患者發作時肝鬱氣滯、沖任失調所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