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尋麻疹的原因及治療
麻疹俗稱「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節,其它季節也有散在發生。以發熱(體溫可達40℃)、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紅暈的灰白小點(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為臨床特徵,並常並發肺炎而危及生命,麻疹合並肺炎的病死率約為10%左右。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傳染期一般為出疹前5日至出疹後5日,若並發肺炎,傳染性可延長至出疹後10日。病人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通過講話、咳嗽、打嚏,病毒可藉空氣飛沫散布到周圍空氣中,經鼻咽部或眼結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觸者也可藉手的污染而傳播。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容易被傳染,尤其是8個月-7歲兒童發病最多,近年來成人發病有增長趨勢。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 目前還沒有一種特效葯物能夠治療,所以一旦感染了麻疹,主要是加強護理和對症治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口腔、鼻腔及皮膚的清潔。保護眼睛,避免強光照射,若眼分泌物過多,可用3%硼酸溶液沖洗,口唇乾裂可塗植物油。供給足夠水分和熱量,酌情給予維生素B1、C等。早期可用病毒靈、板蘭根注射液等葯物。高燒物理降溫或服小量退燒劑。煩躁不安者口服苯巴比妥,或肌注安定。劇咳者口服止咳糖漿或止咳片。繼發感染者酌情選用抗生素。出現並發症可根據具體病症進行對症治療。 由於麻疹病毒在人體外及空氣飛沫中存活時間不長,在室內空氣中保持傳染性約2小時,所以疫情多發生在人員較集中的環境,如幼兒園、學校、工地、軍隊、醫院等集體單位,所以以上單位的人群如沒有患過麻疹或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效的接種麻疹單價或聯合疫苗,目前國家推薦的免疫程序是8月齡進行第一針接種,為避免母傳抗體的干擾18-24月再接種第二次接種。對於沒有在0-2歲內及時接種、沒有患病史或免疫史不詳的人群,在排除禁忌症的情況下,可補種麻疹疫苗。大量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有效接種麻疹後獲得的免疫力幾乎可以終生保護。 病人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可以避免麻疹的不斷傳染,病人適宜隔離護理和治療,避免外出感染他人。隔離至傳染期結束即出疹後5天,合並肺炎者應隔離至出後10天。 在流行期間,盡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體單位一旦發現麻疹後應要求病人隔離,並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觸。對易感者酌情進行應急接種。接種減毒活疫苗後產生抗體的時間較麻疹的潛伏期早,故在接觸後2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
『貳』 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應該還是蕁麻抄疹,建議你在當地醫生指導下口服葯
撲爾敏或開瑞坦,嚴重的才加上激素。
注意最近幾天接觸什麼可能過敏和吃過什麼可能過敏的東西沒有?注意避免接觸。葯物只是暫時控制.另外一定注意脫離過敏源,就是使你加重的一切因素。另外你找一下你家裡是否有可能過敏的因素,如吃的東西,油漆,搞過裝修,衣物等。盡可能避免到郊外,植物花粉豐富的地方去。另外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蘑菇,蕁麻,葯物,日光,細菌,寄生蟲等都可能過敏,一定要去除過敏因素或盡可能避免接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控制。
或者你去做一個過敏源的檢查。
查清楚後避免接觸過敏源才能從根本上控制.
『叄』 蕁麻疹有什麼治療方法
(1)西醫葯治療。
①以皮疹、瘙癢為主者:可口服如撲爾敏、去氯羥嗪、回特非那丁,並可同時配答合維生素C口服;也可肌注或靜注撲爾敏、苯海拉明、10%葡萄糖酸鈣等。
②嚴重蕁麻疹伴喉頭水腫、哮喘或有低血壓狀態時:可肌注0.1%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也可靜氫化可的松加維生素C,並要密切觀察血壓、喉頭水腫等的變化。
③H1受體拮抗劑:適用於慢性蕁麻疹。一般多選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葯物配合應用,如去氯羥嗪或安他樂加寒庚啶等。還可選用新一代抗組織胺葯,如息斯敏或克敏能或仙特敏。
④H1、H1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H2受體拮抗劑可選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或泰胃美。
(3)中醫驗方。
①生麻黃3克,烏梅肉6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脫敏丸1號:蟬蛻炒焦研末,煉蜜為丸。每次10克,口服2~3次。
③脫敏丸2號:蟬蛻2份,刺蒺藜1份。炒焦研末,煉蜜為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④中成葯:可口服防風通聖丸、荊防敗毒丸、銀翹解毒片、浮萍丸等。
『肆』 蕁麻疹怎麼治療和預防
蕁麻疹復分急性蕁麻疹和慢性制蕁麻疹,急性蕁麻疹一般病因明確,比如感染、食物或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或者葯物等,在去除誘因的基礎上,再口服或肌注抗過敏的葯物,一般在1-2周可以痊癒。慢性蕁麻疹患者一般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可以先做個過敏原檢測,如果能找到過敏原,在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基礎上,再口服抗過敏葯即可,如果過敏原測試也找不到明確過敏原,可以在抗過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葯物,在控制症狀後,將抗過敏葯物逐漸減量以至最後停葯。
『伍』 蕁麻疹,怎麼治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病因難以明確的疾病,可能與食物、葯物、感染、甲狀腺疾病有關。在蕁麻疹的致病機制中,近年來研究最多的就是在患者的外周血中發現針對肥大細胞表面受體的自身抗體,這類患者往往有較嚴重而難以控制的病情。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以年輕人、青春期後最多見。
蕁麻疹有哪些明顯的症狀?
1、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風疹塊扁平發紅或是淡黃或蒼白的水腫性斑,耳邊緣有紅暈。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
2、有時,風疹塊呈環形可稱環狀蕁麻疹,幾個相鄰的環形損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圖狀,可稱為圖形蕁麻疹。有時,損害中央有淤點,可稱為出血性蕁麻疹,腎臟及胃腸可以同時出血。風疹塊中有水皰時稱為水皰性蕁麻疹。有大皰時稱為大皰性蕁麻疹。有時,水皰或大皰發生於似乎正常的皮膚上,但常有紅暈,這類風疹塊較易發生於兒童。
3、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可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
4、在風疹塊出現前幾分鍾,局部常發癢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風疹塊出現數小時或一兩天內全身可能都有一些症狀表現,如:食慾不好、全身不適、頭痛或發熱。
哪些因素可以引發蕁麻疹?
蕁麻疹的病因較復雜和難以尋找,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因素。在診治中,可根據患者情況,如發作頻度、發作時間、伴發症狀等,選用合適的葯物或葯物組合。另外,蕁麻疹是免疫力失衡造成的,但並非免疫力低下,亂服一些提升免疫力的補品並不可取。比如有些人對蜂膠過敏,越進補,過敏就越嚴重。
蕁麻疹並不只是表現在皮膚上,還有胃腸道、呼吸道等。蕁麻疹患者在急性期要迅速處理,控制症狀,而不要急於做過敏原測試。待症狀消失、停止治療一周後進一步查找過敏原,請醫生分析過敏原因,對過敏做出評價並排除沒有合並症。患者可以記錄過敏日記,包括環境改變、飲食、接觸物等,有可能從中找出過敏原因。
如何治療蕁麻疹?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等過敏性疾病與遺傳基因損傷、腸道微生態、免疫系統的發育不健全和環境三因素密切相關,抗生素的濫用使得人體內大量益生菌招到毀滅性打擊,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變得很脆弱,出現各種免疫不平衡的現象:如過敏、自身免疫病等,並且容易導致細菌耐葯最終變異為超級細菌的現象正在蔓延,這就是過敏性疾病越來越多、越來越頑固的原因之一。
蕁麻疹的治療,分為治標和治本兩種,急則治其標:一旦出現過敏重症或合並細菌、病毒感染,應當去醫院進行短期集中的葯物治療;緩則治其本:當處在慢性緩解期和臨床持續期時,應該治療病因,過敏是免疫系統失調的結果,而免疫系統的健全與腸道微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通過降低因過敏而導致的TH2免疫反應,增強TH1型免疫功能,調節Treg免疫細胞,成為腸道菌可以對抗過敏性疾病新發現的有利科學支持,對於過敏性鼻炎,蕁麻疹 ,咳嗽變異性哮喘,過敏性哮喘等,都可以及早的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來干預腸道微生態介導的IgE通路,抑制IgE過敏抗體的生成,從而改善蕁麻疹的病程,減少蕁麻疹復發率。
『陸』 蕁麻疹的病因及治療的方法
是過敏的皮膚表現,首先要遠離過敏原,在口服,賽庚啶加
vc加西咪替丁。同時也可服用中葯防風通聖丸進行治療。僅供參考
『柒』 急性蕁麻疹的病因有哪些呢,治療方法。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據病程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疾病可短期內(數天至1~2周)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數月(1~2月)以上甚至經年不斷者稱為慢性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