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現象,但是過敏原卻很難被確定,可能是接觸的東西,也可能是蚊蟲叮咬。蕁麻疹的可怕之處就是不僅癢得受不了,還會出現大疙瘩和紅斑,而且你都不知道它會出現在哪個部位,情況嚴重的癢得晚上都睡不著覺。
最初胳膊上出現蕁麻疹的時候,福建泉州的劉女士還以為是蚊子包,因為每年到了春末夏初的時候,她的皮膚特別受蚊蟲喜愛,但後來越來越癢,甚至還有很多疙瘩出現在周圍,劉女士才發現這根本就不是蚊子包!給媽媽拍了照之後,才知道這是蕁麻疹,幸好症狀還不是特別嚴重,趕緊按照媽媽教她的方法進行治療。
三個方法,讓蕁麻疹不再放縱
首先>飲食禁忌
雖然是蚊子引起的蕁麻疹,但是為了防止其他過敏原從中作亂,飲食上要注意不能吃油添加劑的食物,做菜的時候盡量少放調味品,裡面有的化學成分會刺激腸胃,導致皮膚過敏。
得了蕁麻疹海鮮也是必須要禁止的,魚蝦都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過敏現象發生。酒精的刺激性也很強,治療期間一定要禁酒?,當然平時最好也少喝酒,又不是什麼好東西。
其次>合理用葯
不要想著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自愈,既然蕁麻疹已經爆發了,就說明免疫力已經變得很差,所以一定要按時堅持用葯。在朋友的推薦下,劉女士的媽媽選擇了欣、敏、康益生菌服用,每天兩包,早晚各一次,用溫開水沖服或者直接倒入嘴裡,服用方法很簡單。據了解,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糾正過敏病因,有效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過敏體質。抗過敏益生菌作為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因子,通過細菌本體或細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細胞,使其激活,產生促分裂因子,促進吞噬細胞活力或作為佐劑發揮作用。另外,抗過敏益生菌也可以發揮特異性免疫功能,如促進B細胞產生抗體,增強紅細胞的免疫黏附功能等。
用完五盒之後,劉女士發現身上的紅疙瘩不僅沒有繼續擴散,還有逐漸縮小的趨勢,瘙癢的症狀也不是很明顯了。用了差不多三個月後,劉女士終於擺脫了蕁麻疹!
最後>提高身體抵抗力
雖然得了蕁麻疹會讓人身體遭受痛苦,但是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不好,會使蕁麻疹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又不是治不好,幹嘛要愁眉苦臉的,還不如抽些時間鍛煉身體,還能使蕁麻疹好的更快!
2. 中醫治療 過敏性體質、急性蕁麻疹 醫生進!
1 有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飲食和脾氣綜合的結果。
2 春秋都容易發,帶開瑞坦可以的,這葯就很好,副作用小。最主要不要一熱一冷刺激,比如很熱吃冷飲喝冰飲料沖涼水澡什麼的,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或發性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控制好情緒,特別是急躁 悲傷和暴怒等。
3 有關系,多按沒壞處,還可以常按足三里和湧泉。
4 都可以喝,但別一起喝,一段時間喝一種就可以,夏天如果暑濕重還可以煮些薏苡仁和赤小豆的湯和。
5 你的中葯是鎮肝熄風+清熱解毒,對症,4劑後觀察療效,可再去跟醫生溝通。
看你提了很多次同樣的問題,可以看出心情甚為焦慮,這即是肝風內動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極大地助長了肝風。我想你也有這樣的體會,越是焦躁的時候出的疹子越癢,心情平和注意力在別的方面的時候反倒疹子不太癢了。控制情緒是治療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你有喝牛奶或酸奶的習慣,可以停一段時間,有研究表明這些特異蛋白往往是過敏的元兇。
3. 磨人的蕁麻疹病因是什麼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遷延數日至數月。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
蕁麻疹的病因復雜,約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
8、內科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有7%-9%的患者有蕁麻疹。另外,淋巴瘤、癌腫、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病和類風濕關節炎、高脂血症以及慢性病灶,如口腔、齒、齒齦疾病、胃炎、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膽囊炎、腎炎、肝病、潰瘍病、糖尿病等。
9、遺傳因素 與遺傳有關的蕁麻疹有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家族性冷蕁麻疹、遲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但是慢性的蕁麻疹,一般是認為由於人體的這種氣血的不足,或者是這種陽氣的虛衰,然後受到了風邪的侵襲,出現了這種風濕內阻,這樣的病機表現,就會出現這種慢性蕁麻疹。總之,我們說中醫的認識,是根據它的表現,根據它臨床表現,然後通過辨證施治這樣的中醫的這種診斷方式,然後確定它是具體的不同病情,它的不同病理表現、病理機制。
4. 蕁麻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導致蕁麻疹的病因大多是皮膚本身對外界過敏,在蕁麻疹的皮損處通回常發癢、刺痛,後可出現答感覺異常。還會伴隨有急性的臨床症狀,其他的急性期表現包括有深切的焦慮、無力、多汗、打噴嚏、 呼吸短促、大量鼻涕、鼻腔充血、吞咽困難及皮膚潮熱。它雖然看似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疾病,但是一旦不注意突然爆發也會出現生命威脅的危險。
還有一些葯物也是導致蕁麻疹的重要病因,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大家都會有過敏源,這個過敏源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葯物,所以在食用食物和服用葯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了解好自己的體質 ,有哪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需要注意的過敏源,在以後就好好的注意。
現代的蕁麻疹發病率非常高,大家每天所接觸的飲食多種多樣,皮膚在外界所接觸的環境都非常不幹凈,過敏源在逐漸變多,於是蕁麻疹的發病率也就越來越高。想要降低自身蕁麻疹的發病率就要 減少自己和過敏源的接觸,還要控制自己的飲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給身體充分的補水,要用葯方面也要注意聽從醫生建議,不要隨便亂用葯物,葯物本身對人體就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和人體體 質有沖突的葯物更是要遠離。
5. 長春有哪個中醫比較有名,病治的好 症狀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疾病,它是由於過敏引起的,在一般的醫院都可以治療的,需要積極內治療,以免影響容日常生活。建議患者去當地醫院的皮膚科就診,行葯物進行抗過敏治療,而且要抽血檢查了解過敏源,避免接觸過敏源以免過敏的復發。而且要做好皮膚的清潔衛生。
6. 請問中醫師傅— 我的蕁麻疹怎麼這么怪
既然是對稱性的也有可能是神經性皮炎,首先要診斷清楚,應為他們的用葯是有區別的。在飲食上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魚、羊肉。其次你可能是油性皮膚,在化妝品上不要用油性的換裝品。
7. 得了慢性蕁麻疹,是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對於蕁麻疹患者來說,每天吃葯控制蕁麻疹是最重要的事了。抗過敏葯物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的蕁麻疹加重了呢?其實,即便按時吃葯,但如果蕁麻疹患者不注意以下五點,還是會引起蕁麻疹反復的。
1、患者是易過敏體質。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且發病因素有很多。所以作為易過敏體質人群的話,就很容易患上蕁麻疹且難以根治。因為就算治好了,一旦遇到某種過敏原,蕁麻疹就會立即復發。
2、盲目治療。可以說盲目治療對於哪種疾病來說都是不利的,疾病最忌的就是亂吃葯,亂治療。蕁麻疹發作時往往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瘙癢,很多患者就會病急亂投醫,相信一些迷信偏方,結果不僅無助於緩解瘙癢,還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3、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中如果病人長期保持精神高度緊張,容易煩躁,或者飲食過於油膩辛辣就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而且會影響蕁麻疹的治療效果。所以說,生活中患者一定要學會為自己減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發泄自己的壓力,這樣才能遠離蕁麻疹。
以上就是幾個容易導致蕁麻疹反復加重的因素,對於蕁麻疹蕁麻疹患者來說,日常如何做才能控制住蕁麻疹呢?
首先,要找到過敏源頭。過敏體質的人要格外注意入口的食物、外出地點的環境以及平時接觸的人。因為引起蕁麻疹發作的原因有些復雜,食物、接觸物、吸入物都有可能誘發蕁麻疹。所以,平時要多多留心,以便精確地找到過敏源頭。
其次,為了控制蕁麻疹,應該調整生活習慣。比如:禁食魚蝦海鮮等,另外也不能吃一些含有防腐劑、色素以及酵母菌的食物和腌制食品。控制菠蘿、杏仁,榛子以及核桃的攝入。
同時,我們要注意保持居住環境以及個人的衛生。患者要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衣服要勤換勤洗,選擇純棉透氣的衣服。盡量不要在家裡養狗以及貓等寵物,避免吸入粉塵以及花粉,防止引起蕁麻疹的細菌滋生。
再次,進行全身免疫抗過敏治療,改善過敏體質。現在大家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源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
有關過敏疾病的增加,認為與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人體腸道中的益生菌會刺激免疫系統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類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話,都會導致腸道內的益生菌降低,因而無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細胞中輔助型T細胞1(Th1)的生成。而這些輔助型T細胞1的生成與輔助型T細胞2(Th2)相關過敏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如果能利用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統,激發可以調節過敏免疫反應中的Th1型免疫反應來平衡過敏所發引發的Th2型免疫反應,將可達到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所選用的六個專利菌株,能夠改善腸道內的益菌生態,提高遊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細胞的能力,調節全身免疫功能,緩解過敏症狀;由六種菌株復合而成的抗過敏益生菌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從而減少過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過高的IgE特異性抗體,緩解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
最後,適當運動。對於蕁麻疹反復發作的人群來說,應該適當的進行運動,這樣能夠提高抗過敏的能力以及免疫系統預防的疾病產生,增強了體質,只有免疫系統增強了才能夠達到自我保護,從根本上來防止病情的復發。
8. 如何正確的區分皮炎和蕁麻疹
蕁麻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即蕁麻疹風疹塊,在大多數情況下,一看就會發現。但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由於症狀的變化和其他皮膚疾病難以辨別,帶來障礙的診斷。因此,在臨床診斷時,或應仔細觀察,仔細鑒別,以免延誤治療。
1、與瘙癢症的區別,瘙癢和蕁麻疹是常見的,它與蕁麻疹會被誤診之處,在於它的患處被搔抓後,會產生跟劃痕症特別相似的一些痕跡;易於區分之處在於,蕁麻疹,雖然有瘙癢,但患者搔抓後不喜歡瘙癢,留下明顯的痕跡,可能不那麼粗糙的皮膚瘙癢脫屑,
丘疹
,或長,小結節。
2、與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慢性遊走性紅斑的區別:風團有時因為外觀發生變化而看上去彷彿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但兩者最容易辨別的地方是,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這些紅斑則會長時間賴,在人體上難以消失。
3、眼瞼過敏接觸性皮炎
,與血管性水腫的巨別:眼皮水腫,無法睜開,同樣的症狀,使得這兩種疾病難以識別。不過,在病史上,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過敏接觸性皮炎,多數有近期化學物接觸史,並且伴有滲液和水皰以及脫皮,並且持續時間要比蕁麻疹長很多。
4、與遺傳過敏性皮炎的區別有,遺傳過敏性皮炎發病時,患處皮膚潮紅,瘙癢,患者常因搔抓後,局部腫脹和擦傷,易發生皮炎在嬰兒身上,幼兒往往發生在急性蕁麻疹,是很難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