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足口病的皰疹長什麼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7日07:33 南京晨報 晨報訊 「作為季節性多發疾病,手足口病在南京每年都有發生,但由EV71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目前南京還沒有出現,從以往的監測情況看,該病在南京流行傳播的情況也很少。」鑒於目前有些居民對手足口病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專家們特別強調,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廣大市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有些家長過分敏感 近日,由於有些家長過分敏感,當自家小孩被蚊蟲叮咬在皮膚表面出現紅包後也開始懷疑是否感染了EV71手足口病,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陸小軍表示,手足口病引發的皰疹多會同時出現在手、足、口腔等部位,也不會產生癢的感覺,這和被蚊蟲叮咬後產生的皮膚紅腫有著顯著的區別。但對於並發症的判斷比較專業,需要由專業醫生判斷。所以他提醒廣大家長,如果發現患兒出現上述症狀要及早就醫。同時要加強觀察,如果出現高燒持續不退、頭痛、頸部僵硬、嘔吐、精神較差、嗜睡、易驚、煩躁不安、呼吸急促,要及時復診,不能耽擱。 手足口病並非都是EV71感染 南京市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李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EV71病毒會引起手足口病,不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並非只有EV71一種病毒,手足口病是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夏秋季節更加多發。李玫表示,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燒、手足臀部皮疹,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有的會出現腹瀉等症狀,大多數病人的症狀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一般一周自愈。記者從該院門診近期的統計看到,基本上每天都有1 3例不等的手足口病患兒就診,不過症狀大多比較輕。 良好衛生習慣最重要 考慮到EV71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廣大家長目前可以採取的最有效方式應以一般性預防為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關鍵是做好兒童和家庭衛生防護。專家們一致提醒,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該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南京網路直報監測手足口病 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疫情,南京市疾控部門和所有醫療機構已經開始強化疫情主動搜索、監測和報告。由於EV71手足口病在南京很少出現,為了讓廣大醫務工作人員更准確地識別,目前南京已對市、區、縣等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了手足口病的防治技術培訓,並將手足口病納入網路直報的范圍進行監測和報告。此外,南京市12320公共衛生公益電話也將24小時為市民提供咨詢指導。 作者:陳彥 華琳月/來源:南京晨報
㈡ 我兒子六歲,身上有皰疹,是手足口病嗎,手足口病的皰疹癢嗎
指導意見:
孩子的症狀有手足口病的表現。我建議你必須帶孩子去醫院的感染科進行檢查,確定如果是手足口病只要口服葯物體溫可以控制,還是建議在家中口服葯物進行治療。
㈢ 小孩子手腳上長皰疹
會不會是濕疹,小孩子會不會穿太多,太熱啦,小孩子比較怕熱,或者你想一內下寶寶有吃了什麼,會容不會是過敏,但是我感覺濕疹的幾率大一點,濕疹的話可以塗紅黴素軟膏,各大葯店都有售,不放心的話就是醫院的小兒皮膚科看一下,確認一下到底是什麼在對症下葯
㈣ 兒童手足口病症狀
兒童手足口病臨床表現
患兒感染腸道病毒後,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圖1);手掌(圖2)或腳掌(圖3)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輕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這是出自網路的資料。 手足口病不可怕,我家小孩也得過,一個星期就好流量,比你家小孩嚴重,手上,腳上,口裡都有泡。這個病發現的早就好的快。
㈤ 孩子身上長了很多皰疹,不知道是不是手足口
一:如何分辨手足口病和水痘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中的柯薩奇16病毒引發,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鑒別點1:
長「痘痘」的位置不同。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但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鑒別點2:
痘痘不太一樣。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而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鑒別點3:
伴隨症狀不同。一般手足口病患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而水痘患兒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二:如何辨別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症狀。
鑒別點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而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鑒別點2:伴隨症狀不同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但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三:如何區別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炎皰疹性咽炎是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在臨床門診中,一般每100個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個可能是皰疹性咽炎。
鑒別點1:
皰疹位置不一樣。皰疹性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
鑒別點2:
疹子特徵不同。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而皰疹性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四:如何區別手足口病與口腔潰瘍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鑒別點:
發病症狀不同。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而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手足口病到底可怕不可怕
為什麼手足口病喜歡孩子呢?這就是免疫問題了,6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沒有發育成熟,抗病毒能力自然較差,所以嘛,病毒一來就容易出現問題了。都有哪些問題呢?發熱是首發症狀,皰疹是局部損傷,再後來口腔的皰疹破了成為潰瘍,疼痛開始出現,孩子就流口水且不愛吃飯了。為什麼病程要2周時間呢?因為手足口病的變化過程是病毒增生、復制、靜止的過程。每個階段需要3-5天左右,所以病程是2周左右。針對病毒有確實有效的葯物嗎?這個是真沒有。沒有抗病毒葯物可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保護孩子。怎樣做到保護孩子呢?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治療問題。
手足口病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及合理補液。為什麼這么說呢?第一是針對病原我們沒有辦法殺死它,不要和我說用病毒唑、利巴韋林,有沒有效,地球人都知道。第二是手足口病的過程是個自愈過程,自愈就是自己能好的。
治療如何操作呢?在治療開始之前,醫生應該與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家長明白並配合治療。我們的治療分兩步:第一步是對症處理,發熱就退熱,可以用溫水擦浴及適當應用退熱葯物,兒科常用的是布洛芬和撲熱息痛,不要選用阿斯匹林及尼美舒利。因為口腔有皰疹或潰瘍,孩子會有疼痛,可以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麻噴劑緩解疼痛,為嘛這樣做?為了能讓孩子吃飯呀,吃點東西是不是會好的快些呀,中成葯的噴劑也是可以選用的了。發熱、疼痛的問題我們解決完了,還有一個就是孩子會因進食少而液體量不足,這就是第二步,合理補液,補足液體會利於病情恢復。大孩子可以口服補液,小些的可以靜脈輸液。本來就是一個自愈性的疾病,治療不可太過,兒童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過多的葯物治療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最後要強調一點,手足口病是傳染病,孩子得病了應該隔離,不要去寶寶多的地方玩耍及帶病上幼兒園,以免傳染給其它孩子,同時孩子得病後也是要休息。注意休息、清淡飲食是所有疾病的基礎措施,所以也適合手足口病喲。
啰嗦了這么多,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可用,絕大部分的手足口病和普通感冒一樣,是會自已好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和合理補液就可以了。記得飲食清淡、注意休息、多喝水喲。
㈥ 孩子手足口病和病毒性皰疹有什麼不同
部分手足口病病人只有咽峽部皰疹,在臨床上很難區分的。但一般來說手足口專病表現屬為口腔潰瘍與咽峽炎很易區別的,因為皰疹性咽峽炎只有咽峽部皰疹,口腔極少有皰疹的。皰疹性咽峽炎為病毒性感染,可應用利巴韋林、清熱解毒中葯治療,如皰疹已經破潰,可應用抗生素。
㈦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皰疹已經長出,需要幾天才能痊癒。
一般病程是7天,手足口病病重標准不僅僅是發熱不發熱,還有精神好不好,回有沒有驚跳、抖動、答抽搐等情況,一般普通病症,吃的好,精神好的可以在家隔離,出現精神不好,發熱持續不退、驚跳、抖動頻繁,要即時到醫院住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祝你寶寶早日康復。
㈧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診療流程
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
醫生診斷
排除
確診 實時在線報告北京市及國家疫情監測系統
一般病例(僅有皮疹或發熱症狀)返家隔離休息——社區醫生定期訪視
重症病例(高熱不退,出現肺炎、腦干腦炎、腦膜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狀)報告轄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首先還是全身的護理,要給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時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的話,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針對病毒,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沒有什麼特別針對性的治療,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總的來說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為抗病毒葯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這些抗病毒的葯物。
總的來說,還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一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葯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范圍。
如果孩子口腔裡面有口瘡的話,讓孩子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經常漱口,這樣做可以將疼痛控制在較輕的程度裡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潰瘍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醫生可以用一些抗菌素軟膏或者用帶有局部麻醉性劑的液體減輕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凈、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沒有任何的並發症出現,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癒。
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 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葯物;
6) 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葯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共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後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葯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 西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葯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後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 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後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葯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於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於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製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雲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葯物。
1.3 干擾素
干擾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干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葯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慾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葯目前在一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葯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於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 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癒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 中葯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葯治療本病,主要採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中醫治療
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葯: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濕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葯:甘草瀉心湯加減
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乾薑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葯:風引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乾薑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葯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㈨ 如何區分寶寶手足口病和皰疹有什麼辦法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患過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還是具有傳染性的一種疾病,和皰疹的症狀很相似,那麼如何來區分寶寶手足口病和皰疹呢?一起來看一看。
㈩ 小孩手足口病身上的皰疹是出來好還是不出來好 寶寶知道
出來的好,病毒疹出疹就算是散毒,如果不出疹,毒素在體內排不出去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