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積食與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積食與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2-02-07 15:40:02

❶ 孩子不吃飯,一吃就吐怎麼回事

積食帶給孩子的危害,遠不只是影響食慾!爸媽都看看吧

01

什 么 是 積 食


孩子後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

❷ 比山楂消食效果更好的,是哪個食材多吃還能長個

都說「小兒積食百病生」,一點不假。如果一個孩子積食了,很多疾病都會找上門來,什麼消化不良,腹瀉,不長個子等等都會相繼出現,如果不及時解決,十分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所以寶媽對海孩子積食脾虛,千萬不能馬虎。

5.失眠,睡眠不安穩

當孩子脾虛消化不良時,食物堆積在體內,內生燥熱會讓孩子很難受,所以寶寶會出現盜汗,踢被子,睡覺不安分等情況。

❸ 孩子積食會有哪些症狀,父母需要注意什麼呢


01 積食與舌苔剝落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郁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葯,很快就好。

02 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03 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

❹ 分享一下,你用哪些方法,讓孩子的蕁麻疹有所好轉

家住深圳的張女士一直很苦惱,家中6歲的孩天天,蕁麻疹反復發作快一年,發作時全身大片團塊樣斑疹,伴隨嚴重瘙癢,有時連臉部都會明顯浮腫,但一個小時會自行消退,後期發展到晚上孩子躺下身上就開始發癢,去看了中醫,然而不管用。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女士帶天天找到專家就診時,反映小孩經常感冒發燒咳嗽。但平時食慾旺盛,家長不懂把握分寸,有求必應。後來在專家的建議下,張女士說:孩子吃了抗過敏葯和抗過敏益生菌後,數月以來第一次睡了個安穩覺。

醫生告訴張女士:孩子飲食無度,久而久之造成胃腸積食,積食久了易生內熱,郁熱發於皮膚,以蕁麻疹的形式表現出來。此外,了解什麼是小兒蕁麻疹,如何鑒別診斷蕁麻疹尤為重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小兒蕁麻疹的症狀表現
蕁麻疹屬過敏反應蕁麻疹,其最大特徵,即在皮膚表面的一塊塊浮腫、泛紅,甚至會帶有瘙癢感、類似疹子的症狀。無論大人或寶寶,蕁麻疹的症狀都很相近。
1、基本皮損為風團,呈紅色或蒼白色,大小不等,可孤立分布或擴大融合成片,形態不規則,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樣外觀。
2、皮疹速起速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新皮損可此起彼伏,成批發生,消退後不留痕跡。
3、常有瘙癢,偶伴燒灼或刺痛感或刺痛感,部分病例人工劃痕試驗呈陽性反應。
4、皮損反復發作 6 周以上者為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偶可急性發作,部分患者發作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性。
小兒蕁麻疹與IgE
人體的免疫細胞目前區分為三類,分別是TH1、TH2和Treg。在健康狀態下,TH1、TH2會互相平衡,且共同受到Treg調控。在Treg調控能力不足時或接觸到某些蛋白質或細小分子塵蟎、花粉或海鮮食物等後,TH2過度活化,導致TH2細胞激素分泌量過高,就會幫助免疫細胞製造較多的過敏抗體IgE。調查數據顯示,蕁麻疹患者免疫系統IgE免疫球蛋白要比正常人高出1-10倍,這些高出的IgE會紊亂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敏感性體質,從而導致蕁麻疹的產生。
如何才能預防和改善小兒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過敏性濕疹、過敏性咳嗽等過敏性疾病,其病因比我們想像的要復雜的多,這類過敏性疾病反復發作、感覺給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那麼,如何來擺脫小兒蕁麻疹給兒童帶來的煩惱呢?
1、遠離過敏原:家長回想下是否接觸了哪些食物、葯物或動植物所引起的。同時還可以去醫院確診,必要時進行血液IgE過敏原檢測。查找過敏原的目的只有一個,遠離過敏原;
2、小兒蕁麻疹治療原則:抗過敏葯物治療和抗過敏益生菌共同發揮作用。接受抗過敏葯物或者激素吸入進行治療小兒蕁麻疹,西葯能迅速緩解過敏症狀的速度 ,同時補充抗過敏益生菌,開始補充抗過敏益生菌的時候,並沒有察覺到什麼明顯的改善,其實,孩子們的身體正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簡單地說,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1、可以提升免疫球蛋白IgA的排泄,增強皮膚外表、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界過敏原侵入的屏障功用;2、刺激IL-12、IFN-γ等細胞因子的產生,加強免疫T細胞的調控能力,進而抑制Th2細胞的過度活化,並維持Th1及Th2的平衡,減少過敏反應。3、能夠降低免疫致敏因子IgE,並有效阻斷過敏原與免疫致敏因子IgE抗體的結合,直接從免疫根源阻斷過敏生物鏈。
3、預防復發:除了延續常規葯物治療外,從引起小兒蕁麻疹的原因入手,應加入免疫調節劑---抗過敏益生菌,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國際衛生學研究發現:小兒蕁麻疹是免疫系統失衡所引發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導火索是「過敏原」,根源卻是因為腸胃菌群失調所引發的過敏體質,要想控制過敏症狀,減少蕁麻疹反復發作,補充抗過敏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糾正免疫體質才是關鍵。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對腸道菌群在維持和發展中具有過敏傾向的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過程中起作用,補充抗過敏益生菌(不少於3個月),可降低血清IgE過敏抗體,調整過敏體質,增強免疫力,防止過敏反應的復發率,從而實現徹底改變過敏體質,通過後期免疫修復鞏固,達到徹底治癒蕁麻疹不復發的效果。

❺ 寶寶積食,家長應該怎麼自己辯診

所謂的寶寶積食,指的是這寶寶吃東西的時候不消化,食物都積存在胃腸里頭,從而引起胃脾不和。那麼,家長該如何辨別積食?那麼小兒積食會有哪些危害呢?
如何辨別小孩子積食

1、寶寶表現為厭食,對食物不感興趣,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

2、寶寶消化功能不好,表現為腹脹、大便乾燥或腹瀉。

3、寶寶免疫力低,經常反復感冒、咳嗽。

4、寶寶睡眠不好,很難哄睡著,或是睡著了也不踏實。

5、媽媽和寶寶對話時,會聞到小傢伙口中的酸腐味。

寶寶積食其實對身體很有害的,可以引起頭疼,肚子疼等很多症狀,包括咳嗽啊,所以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祝你寶寶早日康復。

❻ 為什麼要發展和保護學前兒童的消化功能

為什麼要發展保護學前兒童的消化功能。(1)積食與咳嗽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系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症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葯,效果就會特別好。(2)積食與發熱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3)積食與肺炎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了,肺炎也跟著好了。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可以預防肺炎。為啥是這個「杜」呢?防微杜漸嘛,「杜」是杜絕的意思。(4)積食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門診上還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復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復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5)積食與咽炎咽炎,中醫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葯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6)積食與頭痛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7)積食與便秘再說一個積食與便秘的多米諾骨牌。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孩子便秘了,給孩子吃點瀉葯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後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里的大便想像成船,腸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里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動了。如果孩子便秘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葯,孩子便秘也很快就減輕了。(8)積食與泄瀉泄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相兼並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作,難以治癒。在門診上,家長大多呈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不問」,把啥都交給大夫。還有一種是「自作聰明」,大夫開的葯,他給減個半啦,換個葯啦,加個葯啦。還有些家長會問大夫:孩子都燒兩天了,為啥不給開抗生素?有些家長會懂點中醫中葯,給積食腹瀉的孩子開葯的時候,家長一看,會反問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這了,咋還給開通肚子的葯呢?」哎,這一點得讓家長們長長學問。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明確說:「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泄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泄,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盪積滯,使積食去而泄自止。(9)積食與盜汗再說個多米諾骨牌: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泄熱的葯,很快盜汗就消失了。(10)積食與舌苔剝脫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郁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葯,很快就好。(11)積食與貧血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12)積食與驚啼《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卧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1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葯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葯,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

❼ 寶寶得了蕁麻疹需要停喝奶粉嗎

誰說的蕁麻疹很快就好了,扯淡!全世界研究也沒有弄清楚過敏的具體原因,但是有辦法治療,也不是大事,樓主說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奶粉里的某種成分導致的,停喝不停喝的,你要看哪個奶粉影響他,就別喝了,至於說什麼奶粉不過敏,沒有,每個人的體質和受影響因素不一樣的,對於別人不過敏,不一定對你孩子也不過敏,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防風通聖丸加點抗過敏的葯,比如撲爾敏或者息斯敏,你一定要看說明,小兒量酌減,當天止癢,2-3天痊癒,去不去根的看個人體質了。

❽ 小孩為什麼會得濕疹

嬰兒濕疹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好發於皮版脂腺豐富的部位,權如頭皮、耳後、眉間、鼻翼等處,表現為暗紅色斑上附著油膩性灰黃色鱗屑,其病因可能是受母親雄激素的影響,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嬰兒濕疹的發生與過敏性體質有關,患濕疹的嬰兒往往對奶類製品過敏,或對魚、蝦、蟹、雞蛋清等異種蛋白過敏。食物過敏原也可通過母乳汁致敏患兒。此外,家長喂養不當導致嬰兒消化不良、食物含糖分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以及預防接種和精神因素等也是濕疹的重要誘因。
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如果發現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那麼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喂養的時候,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建議這種情況下可以用部分水解蛋白配製的配方奶粉,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