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性蕁麻疹患者該如何用葯
急性蕁麻疹吃什麼葯比較好呢?臨床上還有一種所謂的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急性蕁麻疹吃什麼葯好?專家介紹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職業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② 蕁麻疹服葯期間能同時服用其他葯物嗎
蕁麻疹有來中葯治療,如自防風通聖丸、浮萍丸等。但中葯同西葯一樣,只起抗過敏作用,若過敏原不除,停葯後病情同樣會反復。目前還很難說通過長期服中葯調節人體免疫力,就能把過敏狀態轉為正常,使患者再遇塵蟎、蟑螂等過敏原不會發生過敏。所以,還是建議在遠離過敏原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③ 有誰知道蕁麻疹怎樣治呀
在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個蕁麻疹也叫風團,有什麼特點呢?就是風團突然發生,發無定處,瘙癢劇烈,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那麼按照西醫的思路,按照病名蕁麻疹來找到某種特效葯是不成功的,那麼我們能不能找一種辦法。對蕁麻疹進行辯證論治,找到病人得病的原因,相應進行治療,這也是我們中醫的優勢。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根據臨床的表現,蕁麻疹可以分為四種證型1、風寒束表證 2、風熱犯表 3、腸胃濕熱證 4、氣虛兩虛證
1、風寒束表證 這種風團的顏色淡或者色白,遇寒或吹風著涼或遇冷水則風團速起,瘙癢加重,身體暖了之後,緩解了。冬天重,夏天輕,治療的辦法就是疏風散寒,消風止癢
那這樣的蕁麻疹怎麼辦呢?其實這個病症跟中醫治療風寒感冒一樣的,只需要疏風散寒就可以了。用葯的是荊防敗毒丸,桂枝合劑、玉屏風顆粒如果用湯劑的話,桂枝湯即可。很多人就要問了,得蕁麻疹了怎麼用的葯跟治感冒一樣啊?中醫就是這樣的啊。不看生病的結果是什麼,而是去通過看你的結果,找到你生病的原因。通過進行辯證論治,就治好你的疾病了。
第二種情況是風熱犯表 這種蕁麻疹(風團)有什麼特點呢?風團色潮紅,灼熱劇癢,遇熱加重,伴有發熱,惡寒,咽喉腫痛,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療的辦法是疏風清熱止癢。怎麼治療呢?對中醫有點了解的朋友一看症狀,這不是跟風熱的症狀類似。不過這個用銀翹解毒片更為合適,也可以選用蕁麻疹丸。 另外可以配點蒲公英、魚腥草泡茶喝治療風熱犯表型的蕁麻疹。
第三種是腸胃濕熱證
風團淡紅,形如雲片,瘙癢劇烈,伴有脘腹疼痛,腹瀉,或者兼有惡心嘔吐,神疲乏力。
食慾不陣,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這種是典型的腸胃濕熱型,為什麼說呢?
1、舌苔黃膩 脈滑數 2、腹部有疼痛 腹瀉
那麼我們治療這些怎麼辦?首選防風通聖丸,其次選擇龍膽瀉肝丸 如果配葯的話,用點茵陳蒿、地膚子、馬齒莧泡水喝。如果這種腹瀉的話與吃魚蝦有關系的話,那麼我們就用點蘇葉來進行泡水喝。
四、氣血兩虛型
這種蕁麻疹是怎麼回事呢?蕁麻疹的顏色和膚色類似,反復發作,遷延日久,數月或數年不愈,日輕夜重,疲勞時加重,兼見頭暈,神疲力乏,舌質淡,苔薄,脈沉細。治療方法宜益氣養血、消風止癢 。
我們可以用什麼葯呢? 可以選用以下幾個葯 1、烏蛇止癢丸 2、十全大補口服液3、四物合劑 4、八珍顆粒
那麼我們可以選用一些葯物去泡葯茶喝。黃芪30克 當歸6克 地骨皮15克即可。
好啦,總結下:蕁麻疹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風寒束表證 首先選用荊防解毒丸
2、風熱犯表 首選銀翹解毒丸
3、腸胃濕熱宜首先選用防風通聖丸
4、氣血兩虛證首選烏蛇止癢丸
我們在最後要說的是,我們要盡量找出誘因,比如魚蝦海味、辛辣酒類、花粉羽毛等;如果是葯物導致的,應該避免,如果有寄生蟲的,應該進行驅蟲治療。
④ 慢性蕁麻疹的吃葯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稱隱疹版,俗稱風疹塊、風團權、風它!
民間有很多治癒本病的絕招
1:拔罐療法
處方:凡士林、酒精各適量,火罐一個
用法:先將凡士林一薄層於臍部,再將酒精滴數滴與火罐內,棉球引燃,火旺時將罐扣在臍眼側位,5-10分鍾拔罐,日拔3次。
療效: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
2:葯酒療法
處方: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7天後,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葯塗擦患處。日3次
療效:用葯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癒率92%。
3:中成葯療法
葯名:雲南白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險子1粒,日服3次。兒童用量酌減,不服保險子。
療效:服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療法
處方:鮮紅蘿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濃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為度,洗後避風。日洗1次
療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癒率86%
希望你早日解除痛苦。
⑤ 蕁麻疹用葯要多長時間症狀才能消失
慢性蕁麻疹不管是中葯,是西葯,不管是針灸,還是用別的外治的辦法,這個是因人而異。一個,看病人的體質,如果病人是體質比較虛弱的或者氣滯血瘀比較厲害,調整起來比較慢一點。根據病人的體質,辨證,診斷很重要。如果辨的不準確,治療就比較慢。但是慢性蕁麻疹,還是有的快,因為診的,辨的多了以後,有時候幾副葯可能就好了。如果辨的有誤差或者是病人飲食方面不注意,不配合,治幾個月,治一年、半年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專家也說慢性蕁麻疹怎麼治,也沒有好辦法,沒有絕對的偏方,都是因人而異,辨證論治,對症處理。
⑥ 關於蕁麻疹用葯
蕁麻疹抄的患者不僅身心健康會受襲到影響,而且這種皮膚疾病也會讓患者飽受精神上的折磨,那麼如果一旦換上了蕁麻疹,患者又該採取什麼葯物進行治療呢?
1、可以服用鹽酸奧洛他定片,這種葯物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皮膚瘙癢的症狀,而且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同時,患者在服用該葯物的時候,還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果,平日還要多喝水,注意飲食方面的搭配,盡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2、可以服用地氯雷他定片,這種葯物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膚瘙癢的現象,而且對於蕁麻疹的紅色風團有極好的抑製作用,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該葯物的時候,還要避免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刺激,比如酗酒、吸煙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患者在服葯期間還要注意多休息、多飲水,只有做到這些方面,才能更有利於病情的盡快恢復。
⑦ 蕁麻疹用葯指南
你好朋友蕁麻疹目前西醫常用的葯物是安泰樂和賽庚啶.
⑧ 丘疹性蕁麻疹用葯
丘疹性蕁麻疹也叫風團,主要是過敏引起的,治療主要是口服抗過敏葯物配合補充VC和葡萄糖酸鈣版進行權輔助治療,平時要注意保暖,蕁麻疹的原因不是皮膚問題,是人體免疫功能失衡,發生了過敏反應而引起的皮膚水腫,治療除了抗過敏葯物控制過敏症狀外,還應平衡免疫功能調整過敏體質,補充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這是有發明專利的新的抗過敏的乳酸菌菌株,具有現在技術中未知的可用於增進抗過敏能力的復方抗過敏益生菌組合物,可降低血清中的IgE過敏抗體並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的方法,按療程補充不停可減輕過敏症狀,還可調整過敏體質
⑨ 蕁麻疹怎樣治療
【概述】蕁麻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為特徵,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或更久。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季節,男女皆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機體敏感性增強。
本病因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故名癮疹。《諸病源侯論》認為本病是陽氣外虛,外風入於腠理,與氣血相搏的結果。《瘍醫大全》不僅指出本病的發生於腸胃變化有關,而且提出「內熱生風」,「外風引動內風」的學術觀點。在治療上提出「疏風、散熱、托疹」的治療原則,《外科大成》主張的「宜涼血潤燥,甚用風葯」。
中醫認為,本病與稟賦異常,而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可因氣血虛弱,衛氣失固;或因飲食不慎,多吃魚腥海味、辛辣刺激食物;或因葯物、生物製品、慢性感染病灶、昆蟲叮咬、腸道寄生蟲;或因七情內傷、外受虛邪賊風侵襲等多種因素所誘發。
【治療】1.風寒證【症狀】風團色白,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苔薄白或薄白而膩,脈遲或濡緩。【方一】桂枝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後啜熱稀粥。
【方解】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等量合用,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葯,炙甘草調和葯性,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
【按語】素有喘咳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方二】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源】《傷寒論》【功效】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3克,芍葯6克,炙甘草3克,生薑6克,大棗4枚。
【用法】先煎麻黃,去上沫,後下諸葯同煎,取汁溫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發表,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之功;芍葯益陰和營;炙甘草、生薑、大棗既能緩和麻、桂峻烈之性,又能調和諸葯。
【按語】喘重,加蘇子降氣平喘;痰多清稀者,加細辛溫化寒飲;服葯後禁大汗;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五辛及臭惡等物。
2.風熱證【症狀】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苔薄黃,脈浮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牛蒡子6克,蟬蛻6克,蒼術6克,苦參6克,石膏6克,知母6克,當歸6克,胡麻仁6克,生地6克,木通3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葯。更佐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當歸、胡麻仁、生地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葯。
【按語】本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3.腸胃實熱證【症狀】風團出現時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甚至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部分患者有腸道寄生蟲病。【方一】①防風通聖散合②茵陳蒿湯【來源】①《宣明論方》②《傷寒論》【組成】防風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芍葯15克,大黃15克,薄荷葉15克,麻黃15克,連翹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荊芥8.5克,白術8.5克,梔子8.5克,茵陳30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通便。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疏在表之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盪滌在里之實熱從大便而解,荊芥薄荷助麻黃、防風解表;連翹、梔子、黃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熱;滑石、茵陳清利濕熱;川芎、當歸、白芍和血祛風;白術健脾益氣,甘草、生薑調和諸葯。
【按語】表證不解者,去麻黃、防風;若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去芒硝。
4.氣血兩虛證【症狀】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加劇,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濡數【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方二】當歸飲子【來源】《濟生方》【組成】當歸9克,白芍葯9克,川芎9克,生地黃9克,白蒺藜9克,防風9克,荊芥穗9克,何首烏6克,黃芪6克,甘草3克。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解】方中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養血滋陰;防風、荊芥穗發表散風,透疹消瘡;制首烏、蒺藜補益精血,黃芪補氣固表;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以血虛有熱,風邪外襲,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發赤疹瘙癢為辨證要點。
5.沖任不調證【症狀】常在月經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有發作,常伴有痛經或月經不調【方一】①四物湯和②二仙湯【來源】①《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仙靈脾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黃柏5克,知母5克。
【功效】補血和血。
【用法】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熱服。
【方解】方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瀉相火。
【按語】本方治療沖任不調證,月經量少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女貞子養血調經;閉經或痛經者,加五靈脂、生蒲黃、丹參活血通絡;腰膝酸軟者,加川續斷、桑寄生、杜仲、狗脊補腎壯腰;面部烘熱,陣陣而作,易汗者,加玄參、牡蠣益陰潛陽。【方二】丹梔逍遙散【來源】《內科摘要》【組成】牡丹皮3克,山梔3克,甘草3克,當歸9克,茯苓9克,芍葯9克,白術9克,柴胡9克。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健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山梔善清肝熱,並導赤下行。柴胡清熱疏肝解郁,當歸、芍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按語】用於患者發作時肝鬱氣滯、沖任失調所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