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類天皰疹 怎麼 治療 吃什麼葯 有沒有什麼偏方
這個叫類天皰瘡。西醫沒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激素治療。本病一般宜採用中西綜合治療措施。1.西葯主要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強的松計算,一般開始劑量為40毫克/日即可(復發者可加大劑量至40~60毫克/日),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以至停葯。也有聯合使用免疫抑制劑。此外,宜配合支持療法及預防繼發感染。 2.中醫治療:【證見】 水皰、大皰較稀疏,間有新水皰出現,糜爛面淡紅不鮮,滲液較多,並見黃褐色較厚痂皮或乳頭狀增殖(多見於尋常型和增殖型天皰瘡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發白或萎黃,胃納不佳,體倦乏力,大便溏軟。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緩。【治法】 健脾滲濕。
【方葯】
主方參苓白術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黨參2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術、扁豆、山葯各15克,蒼術12克,陳皮、炙甘草各5克,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如果沒確診的話,請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便確診。這個到皮膚科去掛號。
2. 天皰瘡是怎麼引起的
天皰瘡是一組由表皮內棘層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
患者皮膚或黏膜上會出現鬆弛性大皰,並且皰易破潰後呈現糜爛面。
流行病學
天皰瘡較為少見,平均發病年齡為40~60歲,年發病率為0.5~3.2/10 萬,女性發病率略多於男性。
尋常型天皰瘡約占所有天皰瘡的60%~70%,患者多為中年人,任何種族人群均可發生。
疾病類型
天皰瘡按照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改變,尋常型天皰瘡、增殖型天皰瘡、落葉型天皰瘡和紅斑型天皰瘡。
尋常型和增殖型天皰瘡病變部位都在皮膚的基底細胞層上。尋常型天皰瘡在褶皺部位可出現增殖型的變化,一般認為增殖型天皰瘡是尋常型天皰瘡的輕型。紅斑型或落葉型天皰瘡病變部位都在皮膚的棘層細胞上部,臨床上紅斑型天皰瘡可以轉變為落葉型天皰瘡,因此認為紅斑型天皰瘡是落葉型天皰瘡的輕型。
另外,還有特殊的天皰瘡包括皰疹樣天皰瘡、IgA天皰瘡、葯物誘發性天皰瘡及與伴發腫瘤的副腫瘤性天皰瘡等。
病因
天皰瘡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中存在有抗表皮細胞間成分的自身抗體。
基本病因
正常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區別「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對非己的抗原能夠發生免疫應答,予以清除。對自身抗原則處於免疫耐受或無應答狀態,不會攻擊自身組織,從而保護機體的健康和穩定。
如果患者免疫系統出現紊亂,免疫細胞對自身組織發起「攻擊」,打破了機體的自身穩定,這樣就會發生疾病,統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皮棘層細胞間存在著相互間的連接結構—橋粒,組成橋粒的蛋白橋粒芯蛋白(Dsg1,Dsg3)會成為免疫細胞攻擊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橋粒芯蛋白抗體」,即天皰瘡抗體。天皰瘡抗原和抗體結合後可導致細胞間黏附功能喪失,導致棘層細胞松解和水皰形成。
一些源於淋巴系統的腫瘤,如Castleman病、胸腺瘤,可引發一種特殊類型的天皰瘡,稱之為副腫瘤性天皰瘡。
誘發因素
部分葯物有誘發天皰瘡的風險,多在用葯數月或一年後發生,如D-青黴素、卡托普利、吡羅昔康和利福平等含有氫硫基團(巰基)的葯物。
天皰瘡患者食用富含氫硫基團的食物如大蒜等,可加重皮疹。
症狀
天皰瘡多表現為外觀正常或紅斑性皮膚或黏膜上出現鬆弛性的水皰、大皰,不同類型的天皰瘡出現水皰的部位和病情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3. 天皰瘡和類天皰瘡鑒別要點是什麼
水皰特點天皰瘡好發於頭部及軀幹部,皰壁松馳易破,皰液澄清,難以自愈。水皰發生正常皮膚之上,瘙癢不明顯。類天皰瘡好發於軀干及四肢,皰壁緊張,不易破潰,破潰後糜爛面滲血,易於自愈。水皰發生於紅斑上或正常皮膚上,伴有明顯的瘙癢。應與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BA)相鑒別。這兩個病的共同之處是老年發病;張力性大皰;病理上為表皮下皰;DIF為BMZ帶狀IgG和/或C3沉積所致熒光。
鑒別要點:
①BP好發於四肢屈側,而EBA好發於易受摩擦、外傷的肢端及肘、膝等關節伸側;
②BP的浸潤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而EBA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③以「鹽裂皮膚」作DIF,
BP熒光染色在鹽裂皮膚的表皮側,而EBA的熒光在鹽裂皮膚的真皮側。
④尋常性天皰瘡
,棘層松解、上皮內皰、皰壁薄,尼氏征陽性。黏膜損害早於皮膚。檢查可見棘細胞間有IgG和補體的一些成分沉積。
⑤癱痕性類天皰瘡,剝脫性齦炎、眼結膜的損害,有癱痕形成。皮膚的大皰很少。
⑥大皰性表皮鬆解征,為表皮先天性缺陷,進食時軟齶易發生大皰,手、足、膝可因摩擦發生大皰。多有家族史,幼年即可發病。抗原結構與大皰性類天皰瘡不同。
目前認為類天皰瘡損害形成的機制可能是抗體結合於大皰性類天皰瘡抗原,從而激活了補體經典途徑,也同時激活了C3放大機制,激活的補體成分引起白細胞的趨化反應和肥大細胞脫顆粒,肥大細胞產物引起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反應,最後白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的蛋白酶導致真表皮分離,也有人提出類天皰瘡抗體與BPAG2結合導致半橋粒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基底細胞與基底膜的連接喪失,真表皮分離大皰形成。
某些葯物也可引起類天皰瘡,如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青黴素,速尿,安定等,5-Fu局部應用和X線照射也能引起限局性類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與其他疾病伴發亦有不少報道,如多發性肌炎,尋常性天皰瘡,皰疹樣皮炎,SLE,潰瘍性結腸炎,腎炎,多發性關節炎,扁平苔蘚及銀屑病等,未見小病與感染有關的報道。
4. 天皰瘡有幾種類型
一、尋常型天皰瘡
這是天皰瘡中最常見的一種。尋常型天皰瘡患者往往會最先表現在口腔,於口腔黏膜出現水皰和糜爛,經久不愈反復發作。繼而會在身體皮膚出現黃豆或核桃大的水皰,皮膚上的水皰最常出現於胸背部、頭面部,後期可能會遍及全身。另外該類患者,往往還會伴有發熱、厭食等全身症狀。
二、增殖型天皰瘡
較為少見的一種天皰瘡,一般發病患者年紀較輕。症狀常見於皮膚褶皺區域,例如腋窩、腹股溝、外陰、肛周、臍部及女性乳房下等處。早起症狀與尋常型天皰瘡相似,但是水皰破損後會出現糜爛,且伴有腥臭味,有時創面繼發感染而有發熱等症狀。
三、落葉型天皰瘡
較為常見。一般最早在頭面部、胸背部發生少數鬆弛水皰,極容易破裂,然後很快結痂,呈黃褐色,繼而會發展至全身,明顯症狀是皮膚暗紅,有大量樹葉形狀的痂皮,同時會伴有惡臭。與尋常型天皰瘡相比,口腔黏膜損害較為少見。
四、紅斑型天皰瘡
又稱Senear-Usher綜合征,多認為是落葉型天皰瘡的局限型或早期病變。皮損發生於頭、面和胸、背正中上方脂溢部位。面部損害常呈蝶形紅斑,類似紅斑狼瘡,覆有薄痂。胸、背有散在小片狀紅斑及鬆弛薄壁水皰,尼氏征陽性,很快破裂結薄痂,頭皮、胸、背損害很似脂溢性皮炎。
隨著天皰瘡研究的深入,為了跟進一步的對症治療,目前又增加四型,即皰疹樣天皰瘡、IgA天皰瘡、副腫瘤性天皰瘡和葯物誘發的天皰瘡。
5. 類天皰疹應該怎麼治療
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因素是由於自身的免役功能混回亂了,最好是能調理答好,這樣才能保證不再復發治療:卡介菌多糖核算注射液(萬馬葯業),它是一種針對性的免疫力功能調節劑,對於皮膚過敏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有顯著的療效
6. 天皰瘡屬於哪種疾病
天皰瘡是一組由表皮細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慢性大皰性皮膚病,大皰性皮膚病就是在正常的皮膚粘膜的表面出現水皰大皰的這樣一種疾病,它可以有自身免疫性的大皰性皮膚病,也有遺傳性,天皰瘡是屬於自身免疫性的大皰性皮膚病裡面的范疇,由自身免疫參與的一個過程在患者體內存在一種針對自身抗原成分的一些抗體,這些抗體針對一些靶抗原的發生一個免疫應答反應以後從而引起局部的一個分子結構變化,蛋白成分的一個功能的下降或者是一個缺失,導致了一個病理的變化。而天皰瘡所針對的抗原是在表皮內的一些橋粒結構中的一些跨膜蛋白,像橋粒芯糖蛋白或者是一個橋斑蛋白等等。天皰瘡主要是在正常的皮膚黏膜上出現一些鬆弛性的水皰破損後形成糜爛面,但是也有一些天皰瘡像皰疹樣天皰瘡往往一個水皰比較明顯,皰壁比較緊張一點它的糜爛面並不多,還有一些皰疹樣天皰瘡表現為比較彌漫的一些水腫性的一些紅斑,在紅斑周圍出現一些小的環狀的水皰。
很多患者在前期使用激素控制水皰發展,因為激素能使傷口快速反應,很多患者依賴上激素,但同時激素對患者體質的侵蝕已加超出了患者的身體負荷出現很多並發症血糖高,肝脾大,糜爛性胃炎心膜積水等等,很多患者採用涼血清毒飲後胃口慢慢好轉水皰開始收縮,患者在服用涼血清毒飲過程中會出現小便比較頻繁的現象,這時患者家屬不要害怕及時補充水分就可以,最好給患者補充涼溫的涼白開水。
7. 為什麼會得天皰瘡
類天皰疹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疾病,影響了較多朋友的健康,導致患者朋友特別的困擾,誘發了較多的皮損出現,帶給患者較多的痛苦,大家需要在生活中將類天皰疹警惕起來,一旦發病的話必須要注重治療的工作,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該病的治療措施。
類天皰疹在生活中特別的嚴重,疾病的危害性不能輕視,較多朋友出現了類天皰疹的症狀,從而給身體健康帶來了損害,還會波及到患者朋友的正常生活,每一位朋友要謹防類天皰疹的出現,掌握相關的治療措施,該病的出現需要積極的治療,了解一下類天皰疹的治療措施有哪些呢?
類天皰疹的誘發原因特別的復雜,很多朋友出現了類天皰疹的症狀,嚴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帶給患者朋友較多的不適,大家必須要將類天皰疹了解透徹,身體發病之後必須要積極的治療,可使用外用葯物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保護劑類的葯物沒有刺激性,性質特別的溫和,能夠保護人們的皮膚,減少了摩擦,且防止了外來的不良刺激,能起到較強的吸收、乾燥、收斂的作用,常用的葯物有氧化鋅、滑石粉、澱粉等,患者可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洗劑、復方粉劑、軟膏等使用。
另外還有止癢劑類的葯物,這樣些葯物對於感覺神經末梢起到了較強的麻醉作用,比如石炭酸、利多卡因、麝香草酚、達可羅寧、苯佐卡因等,有的葯物對於患者的皮膚表面起到了清涼作用,也可以刺激皮膚促使患者的血管擴張,起到了揮發、散熱、止癢的作用,治療過程中皮膚衛生要多加註意,患者應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且要注意飲食的合理安排,補充一些清淡的食物,但要避開刺激性嚴重的食物。
我們認識上述的內容後,了解到了治療類天皰疹的辦法有哪些了,類天皰疹帶給人們的困擾較多,且會嚴重的侵害了患者的皮膚健康,引發了較多的不適出現,提醒各位朋友要謹防類天皰疹的出現,正確了解上述中的治療措施,身體發病之後應當注重治療方面的工作。
8. 怎麼快速治好大皰性類天皰瘡
老年人好發大皰性類天皰瘡,尤其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很多來院治療版的老人都已經權是整個軀干或者手臂等部位,都長滿了又大又亮的水皰,看著皮膚上滿滿的水皰,很多老人就特別擔心,擔心能不能治得好,其實,只要治療及時,用葯得當,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大皰性類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治療 方法治療時需與單純皰疹、膿皰疹鑒別。一般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對症治療和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 1、局部理療:如紫外線光療,頻譜治療儀照射等可緩解疼痛,殺菌消毒、提高療效。 2、局部治療以乾燥、消炎為主。 3、全身療法:糖皮質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過程和減輕脊神經節的炎症後纖維化,並可減少神經痛的發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內應用 4、泛發嚴重者還應注意支持療法,防止並發細菌感染。干擾素,胸腺肽等均有療效。 總之,要快速治好 大皰性類天皰瘡 ,一定要及早治療,選擇正規的醫院,接受正確的治療,不能隨意用葯,更不能把水皰弄破。
9.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免疫熒光發現在皮損周圍皮膚基底膜有線狀的C3和IgG沉積,間接免疫熒光發現70%~85%的類天皰瘡病人血清有抗表皮基底膜帶的IgG循環抗體,相當多的病人也有抗基底膜帶的IgE抗體,損害周圍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及脫顆粒現象,因此有可能Ⅰ型變態反應參與皮損形成,將免疫熒光的反應底物首先在1M的NaCl中孵育,將表皮和真皮從透明板分離,間接免疫熒光的敏感性提高,並且類天皰瘡抗體結合於這種鹽水分離的人工水皰的頂部,即基底細胞的底部。
(二)發病機制
大皰性類大皰瘡抗體滴度與病情嚴重性無相關性,除補體C3外,經典和替代補體激活途徑的其他成分及補體調節蛋白β1H也沉積在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的基底膜帶,大皰液中亦可見激活的補體成分,體外實驗也證明類天皰瘡抗體能結合經典和替代途徑的補體成分沉積於真皮基底膜帶,這些研究證明大皰性IgG能以經典途徑激活補體,以C3放大機制激活補體替代途徑。
免疫電鏡證明天皰瘡抗原在半橋粒,它在連接基底細胞和基底膜之間有著重要作用,抗體結合在基底細胞內外的半橋粒板上,用免疫熒光等方法,類天皰瘡抗原有兩種不同的分子,一種是230kDa,BPAG1編碼這個分子的cDNA的克隆,顯示屬包含纖維血小板溶素1的基因家族,超微結構BPAG1位於半橋粒斑部位。
動物實驗證明抑制BPAG1功能,大皰性類天皰瘡抗體並無致病作用,而當抗BPAG1抗體與BPAG1抗原結合後,能激活補體而引起炎症和真皮下水皰形成,免疫化學方法測出的另一個抗原是180kDa(也有人稱為166和170kDa)的分子,現稱之BPAG2或ⅩⅦ膠原纖維,此為一種跨膜分子,cDNA克隆的染色體定位證實BPAG1和BPAG2為由不同基因編碼的完全不同的分子化合物,BPAG1僅位於細胞內的半橋粒斑,而BPAG2位於細胞膜,即部分位於細胞內,部分位於細胞外,屬典型的跨膜分子,抗這兩種抗原的類天皰瘡抗體體外和體內實驗證明是病因性的,目前認為類天皰瘡損害形成的機制可能是抗體結合於大皰性類天皰瘡抗原,從而激活了補體經典途徑,也同時激活了C3放大機制,激活的補體成分引起白細胞的趨化反應和肥大細胞脫顆粒,肥大細胞產物引起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反應,最後白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的蛋白酶導致真表皮分離,也有人提出類天皰瘡抗體與BPAG2結合導致半橋粒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基底細胞與基底膜的連接喪失,真表皮分離大皰形成。
某些葯物也可引起類天皰瘡,如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青黴素,速尿,安定等,5-Fu局部應用和X線照射也能引起限局性類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與其他疾病伴發亦有不少報道,如多發性肌炎,尋常性天皰瘡,皰疹樣皮炎,SLE,潰瘍性結腸炎,腎炎,多發性關節炎,扁平苔蘚及銀屑病等,未見小病與感染有關的報道。
10. 天皰瘡有幾種類型
天皰瘡可分為四種類型+一種亞型:尋常性、增殖性、落葉性和紅斑性。近年來較多的皰疹樣天皰瘡很可能也是天皰瘡的一個亞型。
(一)尋常性天皰瘡
是最重及常見的一型。本病開始可僅有少數水皰,常見於胸、背部,以後水皰逐漸增多,可漸遍發全身。由於皰壁薄,很易破裂而成為大片的潮紅糜爛面。若繼發感染,則有膿皰及膿痂,分泌物有一股難聞的臭昧。
(二)增殖性天皰瘡
是尋常性天皰瘡的良性型,很少見。患者一般是免疫力較強的年輕人。皮損好發於腋窩、乳房下、腹股溝、外陰、肛門周圍、鼻唇溝等皺折部位。損害最初為薄壁的水皰,破潰後在糜爛面上漸漸出現乳頭狀的肉芽增殖,邊緣常有新生水皰,使損害面積逐漸擴大。
(三〕落葉性天皰瘡
初起常在頭、面、上胸或背部紅斑基礎上出現少數鬆弛性水皰,棘刺松解征陽性。皰壁較尋常性更薄,皰很易破裂成為糜爛面,上有黃褐色痂屑。
(四)紅斑性天皰瘡
是落葉性天皰瘡的良性型,患者健康情況一般較好。病損主要發生在頭、面及胸、背上部,一般無粘膜損害。早期常在面部出現紅斑,可有輕度滲出,有鱗屑及輕度結痂,痂下可見表淺糜爛。
(五)皰疹樣天皰瘡
基本損害為綠豆或更大的水皰。雖然也是表皮內皰,但皰壁較緊張,棘刺松解征不明顯。損害常排列呈環狀或多環狀。好發於胸、背、腹部。患者多為中、老年、自覺程度不等的瘙癢。病程慢性,預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