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慢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軍檢
散布在台階、路上的小孩,
可以抓住,
在它們之間摘取一些面龐
雨燕
處處在桌上復寫著激情
一個在過去與未來哈哈
Ⅱ 為什麼有些人對許多食物過敏,比如對雞蛋、牛奶、芝麻,等等食物過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食物過敏現象的發生。比如有人吃魚、肉、奶、蛋、醋、酒、醬及某些蔬菜水果後,會出現頭昏、惡心、嘔吐、皮膚瘙癢、濕疹、蕁麻疹、腹瀉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這些我們日常經常接觸的食物為什麼會引起上述症狀呢?食物的過敏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防止食物過敏現象的發生?筆者就此采訪了解放軍302醫院營養醫師梁有福。 為何會發生食物過敏? 梁有福告訴記者,食物過敏反應在醫學上稱食物變態反應,是指食物被人體攝入以後,機體對食物發生了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的生理功能紊亂,並可能伴隨組織損傷,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食物的變態反應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疾病。食物過敏反應的機制比較復雜,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某一種原因。 一般來說,有過敏性體質的人胃腸功能比較差,腸壁的通透性也比較高,因此容易將一些異體的或其他類型的蛋白質,或者可能導致過敏的抗原物質直接吸收進入體內,從而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了抗體,這個階段在醫學上稱為致敏階段。當致敏物質再次進入時就會發生過敏,即所謂的食物變態反應。 哪些食物易導致過敏? 據梁有福醫師介紹,在我國,常見的容易導致食物過敏反應的食物主要是:在兒童階段主要表現為牛奶、雞蛋、大豆等;成人階段主要為花生、堅果、海產品等。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中所含的過敏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性。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食物過敏的人對另一種食物也會過敏,這是因為這兩種食物含有相同的致敏原,從而導致了不同的食物會發生相同的食物變態反應。比如對牛奶過敏的人可能對羊奶也過敏,就是這個原因。食物過敏沒有傳染性,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父母對某種食物過敏,可能他們的小孩對某種食物過敏的幾率也比較大。 食物進入人體引起變態反應的途徑通常是經口食入,這是最常見的途徑。當然,對於部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可能只要接觸或者聞、吸都會引起致敏,從而導致食物變態反應的發生。還有其他可能性比較小的途徑,比如哺乳或者通過胎盤使嬰兒被動致敏。 食物過敏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據介紹,根據進食與出現症狀間隔時間的長短,可分為速發型和遲發型食物變態反應兩種,速發型通常發生在進食含有過敏原的食物之後2小時內,症狀一般較重。遲發型一般發生在進食後數小時或者數天後,症狀相對要輕。由於食物進入人體內接觸最早、最多也是最普遍的就是胃腸道。因此,胃腸道是最容易受累的。食物變態反應的臨床症狀在皮膚表面表現的幾率也比較大,這就是我們通常說某人發生了食物變態反應的最直觀表現。 梁醫師說,食物變態反應常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胃腸道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粘液樣或稀水樣便,個別人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乳糜瀉等;皮膚症狀例如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症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等部位。有些還可以表現在神經系統,比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該怎麼辦? 據介紹,食物變態反應同樣也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食物變態反應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通常有以下症狀:血壓急劇下降、喪失意識、呼吸不暢等。一旦發生食物過敏性休克,最重要也是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首先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要注意做好現場的急救。這時首先要讓病人平躺,保證腦供血充足,同時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道是否通暢,要通過擺放合適的體位保證其呼吸暢通,必要時可以進行人工呼吸。 總之,在等待醫療救護的過程中做好現場的急救是挽救病人最重要的措施。 食物過敏反應是一種常見但又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因為食物種類繁多,地區、季節、飲食習慣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異,因此,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加上現階段食物變態反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完全的解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所以,當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食物變態反應事件的發生,最好到醫院咨詢專科醫生,聽聽他們的意見。 如何預防食物過敏 一旦發生食物過敏反應,最好也是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到醫院咨詢相關的科室醫生,避免耽誤治療。梁有福針對食物變態反應發生的特點,介紹了幾種飲食防治的方法: 第一,避免療法。不攝入含致敏物質的食物是預防食物變態反應的最有效方法。當經過臨床診斷或根據病史已經明確過敏原後,應當完全避免再次攝入此種過敏原食物。比如對牛奶過敏,就應該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添加了牛奶成分的雪糕、冰激凌、蛋糕等。 當然,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某人對某種食物過敏,過很長一段時間,再次食入此食物時可能不再發生過敏反應。這是因為在致敏階段,產生的抗體經過一段時間的降解後,可能已經消耗殆盡,不再會對同一種致敏物質產生反應。但這種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發生,所以應盡量避免再次食入此種食物是最安全的。 第二,對食品進行加工。通過對食品進行深加工,可以去除、破壞或者減少食物中過敏原的含量,一旦去除了引起食物變態反應的過敏原,那麼這種食物對於易感者來說就是安全的了。比如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破壞生食品中的過敏原,也可以通過添加某種成分改善食品的理化性質、物質成分,從而達到去除過敏原的目的。在這方面,大家最容易理解、也最常見的就是酸奶。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分解了其中的乳糖,從而使對乳糖過敏的人不再是禁忌。 第三,替代療法。簡單地說就是不吃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選用不含過敏原的食物代替。比如說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用豆漿代替等等。 第四,脫敏療法。脫敏療法主要就是針對某些易感人群來說,營養價值高、想經常食用或需要經常食用的食品可以採用脫敏療法。 脫敏療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將含有過敏原的食物稀釋1000-10000倍,然後吃一份,也就是說首先吃含有過敏原食物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如果沒有症狀發生,則可以逐日或者逐周增加食用的量。但是注意一定要適量,千萬不能盲目增加,一定要按照規律來增加食物的量,並在增加的過程中要注意是否發生了過敏反應,如果發生過敏反應則要暫停一段時間,然後從頭再來,將每次的攝入量重新設計,減少每次的增量,如此反復。這樣經過幾周或者幾個月,有些原來對某種過敏原過敏的人就可能達到正常人的食用量。採取此種方法,即使逐漸適應食物中的過敏原,也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再次大量食用,以免復發。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在嬰幼兒階段不要過早地添加輔食,對嬰幼兒來說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目前主張嬰幼兒母乳喂養至少需要6個月。有過敏史的家庭,婦女在孕期和哺乳期要避免食用這些物質,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造成小孩的被動致敏。如果嬰幼兒出現了食物變態反應後,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飲食中去除此食物,想辦法用其他的食品來補足嬰幼兒所損失的營養物質。
Ⅲ 有一種皮膚病叫「澱粉樣變」有什麼治療的高招
一、病史
本病病程長,緩慢發展,部分病人與遺傳有關。
二、臨床表現和分類
1.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僅有皮損,不累及內臟器官,少數病人可突然累及很多部位。皮損出現後極難消失,病人的一般健康不受影響。本型可分澱粉樣變苔蘚、斑狀澱粉樣變、腫脹型澱粉樣變、結節狀澱粉樣變。
澱粉樣變苔蘚:皮損多對稱分布在兩小腿脛前,其次累及上背部,也可波及大腿和前臂。早期皮損為針頭大小的褐色斑點,漸變成尖頭樣丘疹,逐漸增大,直徑達2mm左右。其形態呈扁平隆起,半球形或圓錐形,質地較硬,顯現棕色、褐紅色、淡紅色或近似正常膚色,具蠟樣光澤,表面粗糙,角化過度或帶有少量鱗屑,頂部有黑色角質栓,剝去後呈臍狀凹陷。早期稀疏,逐漸密集而不融合,在小腿部、上背部皮疹呈念珠狀排列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常有劇烈瘙癢,因搔抓而皮膚粗糙、肥厚,類似單純性苔蘚或扁平苔蘚。
斑狀澱粉樣變:皮損常發生於上背部,亦可發生在軀乾和四肢。其特點為中等度瘙癢和對稱分布的網狀褐色色素沉著斑,外觀似「波紋型」有診斷價值。
結節狀澱粉樣變:皮疹發生於小腿、軀干、龜頭等處,女性多見。損害為結節或斑塊,直徑2~3cm,棕色或金黃色,損害上覆以萎縮而鬆弛的皮膚。
腫脹型澱粉樣變:類似硬皮病。
2.原發性系統性澱粉樣變:早期皮疹為細小發亮散在分布的丘疹,扁平或半球形,蠟狀琥珀色,光滑堅硬,因有張力可出現半透明水皰,損害亦可融合成大小不等的斑狀或結節狀,皮疹往往有出血而呈藍紅色。在丘疹和結節的附近具有瘀點。皮疹主要發生在面部,累及心、腎、肝和胃腸道等多臟器,皮膚損害約佔25%。面部有彌漫性斑塊者狀如獅面,唇和頰粘膜受累時顯肥厚,喉部受損出現聲嘶和吞咽困難。手指受侵犯時,紅腫變硬,類似硬皮病或粘液性水腫性苔蘚。四肢可有紫癜和外傷性大皰,類似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少數病例皮下有硬的結節及斑塊。
40%病例舌有彌漫浸潤,變成巨舌,但質硬更顯著,往往同時存在舌炎,可見溝紋,壞死和膿性分泌物,自覺疼痛。舌表面可出現出血性丘疹、結節和斑塊。
背部疼痛為骨胳肌受累,表現有心功能不全、蛋白尿、腎功不全為心腎受累。另外可有嘔血、便血等胃腸道症狀,約20%的病人最終伴發多發性骨髓瘤出現骨痛。
本病預後差,常在心肌功能不全和多發性骨髓瘤出現後2年內死亡,部分患者出現胃腸道出血。
3.遺傳性系統性澱粉樣變:主要侵犯腎臟、周圍神經、脊髓神經節和心臟。
(1)發熱、蕁麻疹、耳聾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青春期發病,突然發熱,寒戰,蕁麻疹樣皮疹,進行性耳聾。腎臟有澱粉樣沉積,病程長達數年,終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家族性地中海熱型: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反復出現短期發熱,伴有腹膜炎、胸膜炎和關節炎,常因腎臟受累而死亡。
(3)Andrade型:呈顯性遺傳,以周圍感覺及運動神經受累為特徵。主要侵犯下肢,表現為胃腸道病變,無汗,體位性低血壓,括約肌病變和營養不良性損害。
(4)上肢神經病變型:某些方面類似Andrade型,神經病變以上肢更顯著。同時有胃腸道症狀,脾腫大,玻璃體混濁和硬皮病樣皮膚改變。
(5)心臟型:主要累及心臟,迅速出現進行性心力衰竭。
4.繼發性皮膚澱粉樣變:常繼發於各種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肝、脾、腎、腎上腺等器官,少數累及甲狀腺,皮膚無損害。原發性疾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麻風、結核、梅毒、局限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締組織病、腫瘤、血吸蟲病等。可表現有肝腫大、蛋白尿、腎炎和尿毒症。
Ⅳ 什麼叫做頜平面
頜平面是指,從雙側上頜中切牙近中鄰接點至雙側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頂所構成的假象平面。頜骨分為上頜骨和下頜骨。構成口腔上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上部叫上頜,下部叫下頜。
治療方法
及時治療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對預防發生頜骨骨髓炎有積極意義。如已形成骨髓炎,在急性期應予徹底治療以免轉為慢性。
急性頜骨骨髓炎的全身治療與頜周蜂窩織炎相同,主要為增強機體抵抗力、葯物控制感染(滅滴靈、螺旋黴素)。局部治療重點在於及時切開引流,拔除病源牙。
慢性頜骨骨髓炎時應努力改善病員機體狀況,保持引流通暢,及時拔除病源牙,徹底清除病灶、刮治或摘除死骨。
Ⅳ 有人對冷空氣過敏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過敏反應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的結果,主要是由於暴露於特定的過敏原,如花粉、灰塵、蟎蟲等。除了特定過敏原的刺激外,實際上還有大量各種非特定因素對過敏的發生有明顯的影響,如氣候變化、情緒波動、工作過度、營養失衡等。冷空氣是誘發因素,而冷空氣或冷刺激中夾帶的灰塵、微生物和細菌是過敏因素。
當鼻塞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張開嘴呼吸,並進行清嗓子,如果晚上鼻涕流到鼻子上,就會引起反復咳嗽。鼻塞經常隨著體位的改變而改變,如躺在左側時左右鼻塞,躺在右側時左右鼻塞和鼻塞流鼻涕是鼻炎的特徵性表現。中醫認為感冒過敏主要由虛弱和風寒外感引起,主張在預防中提高身體素質。冬天,可以適當加強耐寒鍛煉,例如在冷水中洗澡和穿單衣進行體育鍛煉,但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能力來做。
Ⅵ 膽鹼能性蕁麻疹 膽鹼能性蕁麻疹吃什麼葯好點
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手汗症 手汗症是一種由外分泌腺引起多汗的疾病,原因不明,雖對身體健康並無大礙,但由於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有時頭頸、軀干、腹股溝或會陰也易多汗。汗液往往淋漓不止,會給生活和工作或社交帶來難堪與妨礙。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收斂劑、止汗劑、鎮靜劑、抗膽鹼能葯物、催眠療法、心理療法、電子透入療法、針灸等,除抗膽鹼能葯物外均無明確療效,但因其副作用而限制其應用。胸交感神經切除是目前治療手汗症的唯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但既往的手術或是創傷大,或是具有一定潛在的危險性而令患者難以接受。電視輔助胸腔鏡胸交感神經切除術具有創傷小,顯露胸交感神經良好,定位準確,安全可靠,術後恢復快,效果確實而持久,可在同一體位完成雙側手術,具有微創的特點而是患者樂於接受。效果確切滿意,代償性多汗發生率低。 查看原帖>>
Ⅶ 人體內有幾種物質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每個人體內已帶有幾百種合成物質,這些物質是通過我們周圍的物體進入血液中,會引起許多嚴重疾病,其中包括癌症。
據義大利LA STAMPA日報報道,75%的癌腫塊是由於我們周圍空間中的有毒物質引起的,這些物質是我們人體的真正的毒物,會引起變態反應和神經系統紊亂,在有些情況下會引起某些形式的癌症。其餘25%的癌症與吸煙有關。
最新研究結果與近期某些新疾病患者數量增加相應,從而引起公眾擔憂與不安,在最近20年裡某些癌症患者數量成倍增加,其中包括乳腺癌,在最近20年裡前列腺癌患者數量增加3倍。
人們並非總是能看清化學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在引起公眾擔憂:每個歐洲公民的血液都含有300多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蹤跡是在母乳中發現的,甚至出現在新生兒的臍帶中,說明在胎兒尚未出生前已經與人造物質接觸了。
Ⅷ 身體現在輕輕用手或其他東西劃一下,過一會就會像浮腫一樣,怎麼回事
過多的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內稱為水腫。水腫起初常較明顯地表現在眼皮、面部、陰囊等皮膚鬆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現在臀部和腰部。水腫部位的皮膚發緊、腫脹、嚴重者皮膚發亮,甚至滲水。
水腫的診斷要點:
伴隨症狀
可能的診斷
常為全身性水腫,發展較慢。伴有飢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嚴重貧血等)。
營養性水腫
女性,全身輕度或中度浮腫,多於月經前7-10天出現,月經來潮後消退,常伴有煩躁、易怒、失眠、頭痛、懶散、易疲乏等症狀。
經前緊張綜合征
始於踝部、下肢,勞累後加重,水腫向上蔓延加重,並可見頸靜脈怒張。嚴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積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瞼及面部水腫,清晨起床後最為明顯。可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分布與體位關系不大。尿檢可見蛋白尿、管型尿。
腎炎、腎功能不全
常先見於踝部,逐漸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可見蜘蛛痣、黃疸,肝、脾腫大。
肝硬化
指壓後皮膚無明顯凹陷,伴有皮膚蒼黃、乾燥、毛發脫落、反應遲鈍,並可見中等程度貧血。
粘液性水腫,甲狀腺素缺乏所致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下肢或顏面的輕度水腫。
醛固酮增多症,內分泌紊亂所致
肢體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腫,常由於局部靜脈、淋巴迴流不暢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靜脈炎、絲蟲病、局部炎症、創傷或過敏等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
二、歷史沿革
1.病名及分類: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水」,並根據不同症狀分為「風水」、「石水」、「涌水」。《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以表裡上下為綱,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類型。宋代嚴用和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濟生方·水腫門》說:「陰水為病,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陽水為病,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
2.病因病機:《素問·水熱穴論》指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穴府,行於皮里,傳為跗腫」。「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素問·至真要大論》又指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明代李梴《醫學入門·水腫》提出瘡毒致水腫的病因學說。
3..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提出「賓士與權衡,去苑陳莝…··開鬼門,潔凈府」 的治療原則。在治療上又提出了發汗、利尿兩大原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仁齋直指方·虛腫方論》創用活血利水法治療瘀血水腫。 4. 調護及預後: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水腫》中提出水腫必須忌鹽,並指出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腰腫無紋理,是肺損不治;四、陰腫不起者,是腎敗不治;五、臍滿反腫者,是脾敗不治。」
【病因病機】
水腫一證,其病因有風邪襲表、瘡毒內犯、外感水濕、飲食不節及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形成本病的機理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風水相搏
風 襲表 肺失宣通 陽水
熱 濕毒侵淫 水濕瀦留 水腫
瘡毒內侵 濕熱蘊結 陰水
感受水濕 脾失傳輸 水濕浸漬 瘀阻水停
飲食不節 脾陽不振
勞欲體虛
腎失開合
腎陽衰弱
水腫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病機
1.病機要點:水腫發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2.病變臟腑:在肺、脾、腎,關鍵在腎。
3.理性質:陽水屬實,多由外感風邪、瘡毒、水濕而成。陰水屬虛或虛實夾雜,多由飲食勞倦、稟賦不足、久病體虛所致。
4.理因素:風邪、水濕、瘡毒、瘀血。
5.機轉化:陽水與陰水可相互轉換或夾雜。
水腫轉歸,一般而言,陽水易消,陰水難治。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水腫先從眼瞼或下肢開始,繼及四肢全身。
2.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甚則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卧;更嚴重者可見尿閉或尿少,惡心嘔吐,口有穢味,鼻血牙宣,頭痛,抽搐,神昏譫語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以及久病體虛病史。
二、病證鑒別
1 .水腫與鼓脹
水 腫
鼓 脹
特 點
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腹壁無青筋暴露。
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後期或可見輕度肢體浮腫
膚 色
鮮澤光亮,後期灰黯
蒼黃,面部赤縷,頸胸血痣
病變臟腑
肺、脾、腎
肝、脾、腎
2 .水腫陽水和陰水
分類
症狀特點
陽 水
陰 水
病 因
風邪、瘡毒、水濕
飲食勞倦,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的臟腑虧損
病程、病勢
短、急
長、緩
浮腫部位
頭面部明顯
下肢為甚
皮膚顏色
光亮而薄
萎黃灰滯
凹陷性
按之易復
按之難復
一、辨證要點
水腫病證首先須辨陽水、陰水,區分其病理屬性。陽水屬實,由風、濕、熱、毒諸邪導致水氣的瀦留;陰水多屬本虛標實,因脾腎虛弱,而致氣不化水,久則可見瘀阻水停。
其次應辨病變之臟腑,在肺、脾、腎、心之差異。最後,對於虛實夾雜,多臟共病者,應仔細辨清本虛標實之主次。
二、治療原則
發汗、利尿、瀉下逐水為治療水腫的三條基本原則,具體應用視陰陽虛實不同而異。陽水以祛邪為主,應予發汗、利水或攻逐,同時配合清熱解毒、理氣化濕等法;陰水當以扶正為主,健脾溫腎,同時配以利水、養陰、活血、祛瘀等法。對於虛實夾雜者,則當兼顧,或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
三、證治分類
(一)陽水
1.風水相搏證
眼瞼浮腫 , 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 來勢迅速 ,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變證: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證論治。
2.毒侵淫證
眼瞼浮腫 , 延及全身 ,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代表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濕浸漬證
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治法:運脾化濕,通陽利水。
代表方: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常用葯: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蒼術、厚朴、陳皮、草果、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
4.濕熱壅盛證
遍體浮腫 , 皮膚綳急光亮 ,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治法:分利濕熱。
代表方:疏鑿飲子加減。
常用葯:羌活、秦艽、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豬苓、茯苓、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黃柏、商陸、檳榔、生大黃。
(二)陰水
1.脾陽虛衰證
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常用葯:乾薑、附子、草果仁、桂枝、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變證:脾氣虛弱,遍體浮腫,面色萎黃,晨起頭面較甚,動則下肢腫脹,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膩,脈軟弱,治宜益氣健脾,行氣化濕,以參苓白術散加減。
2.腎陽衰微證
水腫反復消長不已, 面浮身腫,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腹大脹滿,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常用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靈脾、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
變證:腎陰虧虛 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渴乾燥,五心煩熱,舌紅,脈細弱等。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以左歸丸加澤瀉、茯苓 冬葵子等。
腎虛肝旺,頭昏頭痛,心慌腿軟,肢 瞤 者,加鱉甲、牡蠣、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纏綿,反復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證見發熱惡寒,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治當急則治標,先從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解表葯,以越婢湯為主,酌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葯,扶正與祛邪並用。
3.瘀水互結證
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腫 ,以下肢為主, 皮膚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常用葯:當歸、赤芍、丹參、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澤瀉、車前子。
【預防調護】
1.避免風邪外襲。
2.防止水濕外侵。
3.意調攝飲食。水腫病人應忌鹽,腫勢重者應予無鹽飲食,輕者予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 3 - 4 克 ),腫退之後,亦應注意飲食不可過咸。
4.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破皮膚。
5.日記錄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療,定期隨訪。
7.逸結合,調暢情志。
【臨證備要】
1.提高臨診辨證能力:水腫病證,病因繁雜,病理變化復雜多變,累及臟腑眾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點,以及不同臟腑病損的證候特徵,有利於提高臨床辨證能力。
2.正確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只宜用於病初體實腫甚,正氣尚旺,用發汗、利水法無效,而確有當下之脈證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應用:對於瘀血之水腫,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腫療效的重要環節。
4 .用腎毒性葯物:近年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葯,如馬兜鈴、關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腎毒性,對水腫病人應避免大劑量、長時間使用。
5 .時治療水腫的嚴重變證 以上僅 供參考.
Ⅸ 膽鹼能性蕁麻疹 膽鹼能性蕁麻疹吃什麼葯有效
手汗症 手汗症是一種由外分泌腺引起多汗的疾病,原因不明,雖對身體健康並無大礙,但由於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有時頭頸、軀干、腹股溝或會陰也易多汗。汗浸往往淋漓不止,會給生活和工作或社交帶來難堪與妨礙。 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收斂劑、止汗劑、鎮靜劑、抗膽鹼能葯物、催眠療法、心理療法、電子透入療法、針灸等,除抗膽鹼能葯物外均無明確療效,但因其副作用而限制其應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心胸外科庄聰文 胸交感神經切除是目前治療手汗症的唯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但既往的手術或是創傷大,或是具有一定潛在的危險性而令患者難以接受。 電視輔助胸腔鏡胸交感神經切除術具有創傷小,顯露胸交感神經良好,定位準確,安全可靠,術後恢復快,效果確實而持久,可在同一體位完成雙側手術,具有微創的特點而是患者樂於接受。 其副作用包括:Horne綜合征,胸背部疼痛,氣胸,胸腔積液,軀幹部代償性多汗,多汗復發等,部分患者在寒冷季節手部乾燥,皮膚較粗糙。 查看原帖>>
滿意請採納
Ⅹ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是不是會使身體變瘦
建議: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劑良反應見眩暈,惡,嘔吐,排尿異,疲勞,BUN(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增加;見體位性眩暈,高血壓,水腫,暈厥,速,臉紅,腹瀉,四肢遠端水腫,性慾改變,性功能障礙,血清鉀,鈉水平降低,咳嗽;罕見皮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高敏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