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滿江紅 被用作詞牌名 它在自然界中是一種什麼東西
有五義:一、植物名;二、中葯名,即前述植物入葯;三、詞牌名;四、京劇劇目。五、歌名。
植物-滿江紅
【中文名稱】滿江紅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蘋目 (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卧,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綠肥,也可作魚類和家畜的飼料。
【分布】滿江紅科只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產的只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布。
中葯-滿江紅
【別名】紅浮飄、紅浮萍、紫薸、三角薸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葯。夏秋採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❷ 滿江紅屬於什麼植物
滿江紅,植物界,水生蕨類,真蕨亞門、滿江紅科。
❸ 植物滿江紅
滿江紅也叫紅萍、三角薸。一般生長在池塘或水田。是一種小型浮水植物。
滿江紅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在水面上連成一片。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紅海。到了秋冬時節,其葉子內含有很多青花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為滿江紅。
滿江紅體型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圓形。根狀莖細弱,橫卧,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也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2行,互生。每一片葉都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天後變紅色。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無色素。滿江紅通常與藍藻中的魚腥藻共生,魚腥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用作水稻的肥料,也可作魚類或家畜飼料。
在我國,滿江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山東、河南等地水域均勻分布。此外,滿江紅還可治療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❹ 滿江紅是一種什麼植物
滿江紅亦稱「紅蘋」「綠蘋」。蕨類植物,滿江紅科。植物體小,三角形,飄浮水面。根叢生。葉小型,肉質,排列成兩行,春季綠色,秋後葉色變紅,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紅的景觀,十分壯觀,故名滿江紅。繁殖很快,生於水田或湖沼中,我國東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布。全草可作魚類及
家畜的飼料,也可供葯用。常與有固氮作用的項圈藻共生,為優良的綠肥
❺ 詳細的介紹一下:滿江紅(它是植物!)
植物-滿江紅
【中文名稱】滿江紅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蘋目 (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卧,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綠肥,也可作魚類和家畜的飼料。
【分布】滿江紅科只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產的只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布。
中葯-滿江紅
【別名】紅浮飄、紅浮萍、紫薸、三角薸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葯。夏秋採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❻ 《滿江紅》的意思是什麼
滿江紅
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此詞為岳飛手書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照片,詞下並有謝升孫、宋克、文徵明等人的跋。
元末謝升孫的跋中,說本詞「似金人廢劉豫時,公(岳飛)欲乘機以圖中原而作此以請於朝貴者」,並說「可見公為國之忠」。
高宗紹興七年(1137),偽齊劉豫被金國所廢後,岳飛曾向朝廷提出請求增兵,以便伺機收復中原,但他的請求未被採納。次年春,岳飛奉命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領部隊回鄂州(今湖北武漢市)駐屯。本詞大概作於回鄂州之後。
詞作上片是以中原當年的繁華景象來對比如今在敵人鐵騎蹂躪之下的滿目瘡痍。開首二句,寫登樓遠眺。詞人極目遠望中原,只見在一片荒煙籠罩下,彷彿有許多城郭。實際上黃鶴樓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見中原,這里是表現詞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愛國深情。「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許多城郭」,追憶中原淪陷前的繁華景象。前二句為總括:花木繁盛,風景如畫;宮闕壯麗,氣象威嚴。後二句以兩處實地為例,寫宮內豪華生活。「萬歲山」,即萬歲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間造。據洪邁《容齋三筆》卷第十三「政和宮室」載:「其後復營萬歲山、艮岳山,周十餘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樓館不可殫記。……靖康遭變,詔取山禽水鳥十餘萬投諸汴渠,拆屋為薪,翦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衛士。」「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珠翠」,婦女佩帶的首飾,指代宮女。汴京皇宮內,宮女成群,歌舞不斷,一派富庶昇平氣象。接下陡然調轉筆鋒,寫現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郊畿」,指汴京所在處的千里地面。「風塵」,這里指戰亂。慨嘆汴京慘遭金人鐵騎踐踏,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詞作上片以今昔對比手法,往昔的昇平繁華,與目前的戰亂險惡形成強烈反差,表露了詞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感情,和報國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詞作下片分兩層意思,慨嘆南宋王朝統治下士兵犧牲,人民餓死,景況蕭索,希望率師北伐,收復中原。前六句為第一層。開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問,加以強調,詞人的憤激之情可見。要反擊敵人,收復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與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戰死,老百姓也在飢寒交迫下死亡。「膏」,這里作動詞「滋潤」講,「鋒」,兵器的尖端「鍔」,劍刃。「膏鋒鍔」,是說兵士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夾端,即兵士被刀劍殺死。「溝壑」,溪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是說老百姓在戰亂中餓死,屍首被丟棄在溪谷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於金兵的殺戳踐踏,兵民死亡殆盡,田園荒無,萬戶蕭疏,對此詞人不禁發出深沉的嘆喟。後四句為一層。作為「精忠報國」的英雄,詞人決不甘心如此,於是提出:「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請纓」,請求殺敵立功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願受大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提銳旅」,率領精銳部隊。大將的口吻與氣度,躍然紙上。「河、洛」,黃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與上「鐵騎滿郊畿」呼應,揮鞭渡過長江,消滅橫行「郊畿」的敵人,收復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極為貼切,表現了必勝的信念。「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漢陽」,今湖北武漢市。「騎黃鶴」,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禕飛升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結末用黃鶴樓典,不僅扣題,且帶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恥,猶未雪」,未能盡游興,「待重新收拾舊山河」後,定再駕乘黃鶴歸來,重續今日之游以盡興。樂觀必勝的精神與信念洋溢字里行間。詞作下片是嘆息在南宋偏安妥協下,士兵犧牲,百姓死亡,景況蕭條。最後希望率師北伐,收復失地,然後回來重遊黃鶴樓。
詞作通過不同的畫面,形成今昔鮮明的對比,又利用短句,問語等形式,表現出強烈的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同時,刻畫了一位以國事為己任,決心「北逾沙漠,喋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土上版圖」(岳飛《五嶽祠盟記》)的愛國將帥形象。讀這首詞,可以想見他下筆時的一腔忠憤、滿懷壯志。(文潛少鳴
❼ 滿江紅的葯用價值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葯。夏秋採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全草(滿江紅):辛,寒。祛風除濕,發汗透疹。用於風濕疼痛,麻疹不透,胸腹痞塊,帶下病,燒、燙傷 。
❽ 如何消滅植物滿江紅
滿江紅也叫紅萍、三角薸。一般生長在池塘或水田。是一種小型浮水植物。
滿江紅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在水面上連成一片。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紅海。到了秋冬時節,其葉子內含有很多青花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為滿江紅。
滿江紅體型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圓形。根狀莖細弱,橫卧,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也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2行,互生。每一片葉都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天後變紅色。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無色素。滿江紅通常與藍藻中的魚腥藻共生,魚腥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用作水稻的肥料,也可作魚類或家畜飼料。
在我國,滿江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山東、河南等地水域均勻分布。此外,滿江紅還可治療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❾ 請問過敏性蕁麻疹能徹底治癒嗎應該如何治療萬分感謝!!!
蕁麻疹治療後易復發,沒有特效葯。
❿ 滿江紅是什麼
年代:宋
作者:岳飛
作品:滿江紅
內容: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賞析
[b]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b]
———————————
[b]【注釋】[/b]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b]【譯文】[/b]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b]【賞析】[/b]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於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 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
[b]【作者簡介】[/b]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抗金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害死。孝宗時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詞》錄其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