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蕁麻疹一般多長時間會好
五一長假,天氣晴好,家住浙江溫州的孫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滔滔到郊外踏青,爬山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高興的時候就搭個小帳篷,躺在草地上打滾,滔滔在假期真是玩的開心極了。沒想到,回到家中,晚飯時,滔滔身體就開始莫名地瘙癢,滔滔媽媽以為是被蚊子咬了,給她噴上花露水止癢,但是沒過一會兒,媽媽發現滔滔肚子和大腿處長出了幾顆花生米大小的紅「疙瘩」,比蚊子叮咬嚴重很多。
年幼的滔滔於是忍不住抓撓,誰知越抓越癢,媽媽給她塗了膚輕松也不管用。第二天,滔滔的肚子和大腿處的紅「疙瘩」如雨後春筍般瘋長,越長越大,還逐漸蔓延到胳膊和臉上,滔滔癢得睡不著覺。
媽媽趕緊帶著她趕到醫院皮膚科就診,經過醫生的檢查,確診滔滔患的是蕁麻疹。
據了解,近期門診來看蕁麻疹的患兒數量明顯增加。專家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好發於嬰幼兒及兒童,成人也可發生,多與蟎蟲等節肢動物叮咬有關。
蕁麻疹的發生和外來誘因有直接關系。
1、本身是過敏體質的人,或者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家居衛生,避免滋生蚊子和蟎蟲等。過敏體質者家中盡量少養貓狗等寵物,如果養的話一定要定期給寵物除虱。
2、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酒精,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幾率。
3、有一些葯物可能會引起過敏,誘發丘疹性蕁麻疹。這些葯物包括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
蕁麻疹高發,該怎樣治療呢?
首先,蕁麻疹治療的關鍵要是控制體內-IgE的合成!
臨床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葯物是抗組胺葯,第1代如撲爾敏等可有效減輕症狀和皮損數目,但有嗜睡和抗膽鹼等不良反應;第2代如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等鎮靜作用弱,是目前臨床一線葯物,但大家會發現,抗組胺葯物對蕁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葯就能控制,不吃葯依然會起蕁麻疹,從急性蕁麻疹到慢性蕁麻疹,葯物治療斷斷續續,依然是無法擺脫蕁麻疹困擾,近幾年通過對過敏性疾病的研究,以及IgE介導型過敏的研究,醫學專家已開始將抗IgE抗體免疫療法介入到了慢性過敏性疾病如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炎(濕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治療中。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後,對白介素(IL-12)的分泌調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從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桿菌擁有降低血清IgE過敏抗體的國際專利認證,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一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因此,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對抗IgE抗體,調整過敏體質,而葯物只能就症狀做緩解,無法調整過敏體質。做到抗過敏葯物與抗過敏益生菌降IgE抗體免疫療法的有效結合亦可產生理想的康復結果,最終可縮短治療蕁麻疹的病程,減少蕁麻疹復發率。
其次,是普通的體外預防:
1、清洗涼席,或把涼席換成床單。涼席是蟎蟲生活的重要場所,要定期用開水燙洗席子,最好在太陽下曬干。無效者建議換成床單,並定期更換。
2、洗曬枕頭。枕頭也是蟎蟲的聚集地,最好能定期洗曬。
3、寵物除跳蚤。寵物外出後常帶回跳蚤。消滅跳蚤的對策是保持寵物身體的清潔,使用專門用於殺跳蚤的洗發劑和護理液。
4、去野外遊玩時減少皮膚暴露。野外昆蟲多,被咬的機會也多。最好穿長袖、長褲。
2. 嬰幼兒蕁麻疹常見原因是什麼
嬰幼兒蕁麻疹常見原因主要是:先天體質、感染、塵蟎、動物皮毛、花粉及飲食(包括食品添加劑)。體質可以通過葯物及年齡的增長改善;感染可以通過有效的抗生素得到改善;食物、塵蟎、動物皮毛、花粉可以通過細心觀察、記日記的形式發現可致敏物質。
3. 嬰兒蕁麻疹有什麼症狀表現
蕁麻疹的原因具體都有什麼?我們要如何的看待小兒蕁麻疹呢?有些家長因為粗心,對孩子的照顧不周,致使孩子患上了蕁麻疹,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小兒蕁麻疹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嬰兒時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奶製品的添加劑。兒童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種感染,因此如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葯物過敏可引發蕁麻疹。有遺傳傾向的蕁麻疹,多從嬰幼兒開始發病,但比較少,日光性蕁麻疹、膽鹼性蕁麻疹也比成人少。然而水源性蕁麻疹較成人多見,這時因兒童喜歡玩水所致。 那麼,蕁麻疹的原因具體都有什麼,即就是嬰兒蕁麻疹的症狀有:小孩子的皮膚上有大小不等的風疹塊(團)時,手摸上去會有點發硬的感覺,並有瘙癢、腫脹感。風團疹的表面可看到毛孔,在皮膚上輕輕劃痕則可出現一條略高出皮面的紅痕跡,這是由於血管內的細胞和液體滲到血管外的緣故。 小兒蕁麻疹家庭護理要點以及需要的注意事項如下:先找出導致這種皮膚問題產生的過敏原。避開病源環境。皮膚要保持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孩子的指甲要剪短,不要用手去抓癢。皮膚癢時可以塗一些止癢葯物。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吃與引起蕁麻疹有關的食物,如蝦、雞蛋等動物蛋白。多吃青萊及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盡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通過以上的這些詳細的介紹和描述,您對認識嬰兒蕁麻疹的症狀應該有了眉目了吧。祝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4. 小兒蕁麻疹有什麼症狀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蕁麻疹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蕁麻疹為暫時性的過敏反應,只要依照醫師指示治療,大多可在數日內痊癒。而慢性蕁麻疹則持續反復的發作數月至數年,體質也會因此變...得極為敏感。 蕁麻疹的常見誘因:食物、葯物、感染、物理因素、吸入物、外用品。蕁麻疹80%也會遺傳的。 避免過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 兒童蕁麻疹(嬰幼兒型):兒童蕁麻疹的特點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因年齡不同,飲食種類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各異,如嬰兒以母乳、牛奶、奶製品喂養為主,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奶製品的添加劑。 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這時雞蛋、肉鬆、魚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往往喜歡吃零食,零食種類及正餐食品較多,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飲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2-6歲的小兒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它們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種感染,因此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年長兒、青少年開始對葯物尤其對青黴素容易過敏引發蕁麻疹。 兒童蕁麻疹多為過敏性蕁麻疹,如果不及早脫敏徹底改變過敏體質,容易並發過敏性濕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其他過敏症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建議最好到醫院確診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5. 兒童會得蕁麻疹嗎
會。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風包"等,它即可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可為許多疾病的症狀,其基本特徵為全身起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發生消退都較快,消退後無任何痕跡,起疹時伴搔癢。本病病因復雜,部分人不易查明。常見病因有:①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②葯物,有許多可引起該病。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④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選擇正規醫院即可,蕁麻疹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有:昆蟲叮咬,冷、熱、風、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萱麻等植物性刺激,食入魚、蝦、蟹等「發物」,注射血清、青黴素等葯物,病灶感染或腸寄生蟲感染產生的毒性物質刺激等。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調,代謝障礙,神經精神創傷等也可引起蕁麻疹。
蕁麻疹的臨床特點是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這種風團常突然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可反復發作,慢性者可反復發作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瘙癢難忍。
祖國醫學認為蕁麻疹主要是風、濕、熱邪蘊於肌膚所致,或因血熱又感外風而發病。
在此我建議採用中醫中葯辯證治療.一個祖傳熏洗方子:地膚子12克、白芷9克、防風9克、川椒9克、透骨草9克、赤芍9克、一支蒿9克、獨活9克,荊芥9克
用水3斤、煎沸、洗全身。洗時注意避風保暖!療效很好.如果想服用湯葯可以服用這個方子:何首烏9克/石菖蒲9克/威靈仙9克/胡麻仁9克/苦參9克/荊芥9克水煎服,出微汗,注意不能受風。效果較好!!}
葯店還有賣「爐甘石洗劑」。孩子太小先不用斷奶,避免吃「發物」,比如魚蝦,香菜,羊肉等
6. 什麼是嬰幼兒蕁麻疹都需注意什麼
問題分析: 你好,小孩蕁麻疹的特點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雞蛋、肉鬆、魚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 意見建議: 治療用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孩子的症狀,比如;撲爾敏,敏迪等。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需要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日常生活中不要去抓.不要熱敷.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
7. 幼兒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在所有蕁麻疹中約佔1/3。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內自然...痊癒應積極治療。
8. 嬰幼兒蕁麻疹應該怎麼治療
蕁麻疹不僅是成人常發生的疾病,而且還是嬰幼兒的多發疾病,嬰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都患有蕁麻疹,但因年齡的不同,相互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寶寶蕁麻疹的常見誘發原因首先就是食物,但年齡不同,引發蕁麻疹的食物也有各異,如嬰兒主要以母乳、奶製品喂養為主,而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奶製品中的添加劑有關。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開始增加輔食,這時雞蛋、肉鬆、果汁等都可成為誘發蕁麻疹的原因;學齡期兒童,因喜歡吃零食而代替了正餐,也就使過敏原增大,如乾果、魚、冷飲、飲料等都可稱為蕁麻疹的誘發原因。 寶寶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治療急性蕁麻疹比較容易,而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時間則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父母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治療,並幫醫生尋找寶寶的致病原因,切忌私自給寶寶用葯,以免產生加大的副作用。因寶寶的慢性蕁麻疹治療的時間較長,所以,希望父母信任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中途放棄治療。相關:蕁麻疹是否傳染 蕁麻疹的護理措施: 1.父母應管住寶寶的手,切忌讓孩子用手搔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導致病情惡化。 2.父母應保證寶寶飲食的營養均衡,避免吃過多高蛋白質食物和辛辣、海鮮類等刺激性大的食物。 3.父母應保證居住環境的衛生,避免讓寶寶接觸動植物,以免引發過敏,導致病情加重。 4.父母應注意天氣變化,給寶寶及時增減衣服,做好保暖工作,預防感冒。還有,寶寶應穿寬松舒適的棉質衣服,減少皮膚的刺激。 5.寶寶應多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
9. 嬰兒蕁麻疹怎麼引起的
蕁麻疹病因復雜,不易明確病因,僅10%~25%患兒可有明確病因。由某些內、外源性因素所致。
1.外源性因素
多為暫時性,包括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如雞蛋、奶製品、蝦蟹、貝殼類、香料、染料等等),植物或水果類(如楊梅、檸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紅柿等,腐敗食物和食品添加劑)、葯物(如磺胺類化合物、抗生素、血清、疫苗、類毒素、嗎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吸入過敏物(如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的羽毛、皮屑、氣霧劑等)或感染(細菌以葡萄球菌和β溶血性鏈球菌A組多見、幽門螺桿菌、病毒、真菌、腸寄生蟲等)。溫度、冷、熱、日光、摩擦壓力等物理因素,植入物(人工關節、吻合器、心臟瓣膜、骨科的鋼板、鋼釘等)以及運動等。
2.內源性因素
多為持續性,包括肥大細胞對IgE高敏感性、慢性隱匿性感染(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勞累以及精神緊張等也可誘發。某些蕁麻疹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及某些肝病、炎症性腸病等。
急性蕁麻疹,食物可能是常見的主要致敏原,而慢性蕁麻疹則塵蟎和屋塵陽性率最高。嬰幼兒急性蕁麻疹主要由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如腺病毒、EB病毒或腸病毒等)感染、葯物(抗生素、退熱葯等)及食物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