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是怎麼引起的
問您的主治醫生
Ⅱ 小兒皰疹病毒感冒
你好,不必繼續用葯了。潰瘍可以用點保護黏膜的噴劑。潰瘍好了就代表病徹底治癒了。
Ⅲ 人類皰疹病毒不包括
正確答案:E
解析:人類皰疹病毒已發現有8種,分別為
HSV-1、HSV-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人巨細胞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人皰疹病毒7型和人皰疹病毒8型
。麻疹病毒屬呼吸道病毒
。
Ⅳ 人類皰疹病毒有哪些
皰疹病毒系指一大類感染人體後能夠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球形、二十面體立體對稱衣殼,基因組為線性雙股DNA。核衣殼周圍有一層厚薄不等的非對稱性披膜。最外層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徑180~200nm,DNA核心直徑約為30~40nm。2. 除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體細胞核內復制,產生明顯的CPE,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可通過細胞間橋直接擴散。感染細胞可與鄰近未感染的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EB病毒和皰疹病毒6型的培養則需人或靈長類淋巴細胞。3. 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又可轉為增殖性感染。潛伏和復發感染是皰疹病毒的突出特點,這一生物學行為可導致某些皰疹病毒的基因組整合於宿主的染色體而構成潛在的癌基因。
皰疹病毒生物分類歸屬於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有分α、β、γ三個亞科,分別稱之α皰疹病毒、β皰疹病毒和γ皰疹病毒,存在於人和動物體內,與人類感染有關者包括:1)α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其宿主范圍廣,復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一類溶細胞性感染的病毒,多潛伏在感覺神經節內;2)β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和7型),該亞科病毒的宿主范圍窄,在細胞培養中復制緩慢,繁殖周期長,受感染細胞變大形成巨細胞,病毒在淋巴細胞內潛伏感染,也可潛伏於分泌腺、腎臟或其他組織;3) γ皰疹病毒( EB病毒、人皰疹病毒8型),主要感染B淋巴細胞並長期潛伏,大多不引起溶細胞性病變。此外,B型皰疹病毒、simian皰疹病毒也偶爾引起人類疾病。
Ⅳ 皰疹病毒的8種皰疹病毒
皰疹病來毒主要侵犯外胚層自來源的組織,包括皮膚、粘膜和神經組織 。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種多樣,並有潛伏感染的趨向,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1、單純皰疹病毒1型(人類皰疹病毒1型)。
2、單純皰疹病毒2型(人類皰疹病毒2型)。
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
5、巨細胞病毒(人類皰疹病毒5型)。
6、人類皰疹病毒6型。
7、人類皰疹病毒7型。
8、人類皰疹病毒8型。
感染後的常見表象為:神經節腺體、腎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熱性皰疹;唇、眼、腦感染;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單核細胞增多症,眼、腎、腦和先天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嬰兒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
Ⅵ 兒童皰疹的症狀是什麼
1、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疾病
(1)帶狀皰疹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
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的特點,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且可以引起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本病好發於成人,春秋季節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
(2)水痘-帶狀皰疹性葡萄膜炎
可為先天性的或獲得性的,其所致的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征,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從感染組織中分離培養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以確定診斷。裂隙燈檢查可以發現前葡萄膜病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可以發現視網膜血管炎,視網膜新生血管視盤炎相應的特徵性改變。
(3)眼瞼帶狀皰疹典型的病變多在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各分支(額神經、淚腺神經及鼻睫狀神經)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較少見)的皮膚分布區域,發生群集性水皰樣皮疹。但不跨越瞼及鼻部的中央界線,而僅局限於一側。多見於中、老年患者。治癒後極少復發。
(4)耳帶狀皰疹1907年由RamseyHunt首先描述,故又稱為RamseyHunt綜合征或Hunt綜合征,即亨特綜合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的疾病。
因面神經膝狀神經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組特殊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耳部劇痛,耳部皰疹,可出現同側周圍性面癱,伴有聽力和平衡障礙,故又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征。
2、單純皰疹病毒引發的疾病
(1)生殖器皰疹又稱陰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主要是HSV-2型,少數為HSV-1型。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本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染,患者和無症狀的帶病毒者是主要傳染源。
生殖器皰疹可反復發作,對患者的健康和心理影響較大;患病部位先有燒灼感,後出現紅斑;很快在紅斑基礎上發生3~10個成群的紅色丘疹,伴有瘙癢;丘疹迅速變成小水皰,3~5天後變為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和潰瘍,自覺疼痛,最後結痂癒合。
整個病程可持續20天左右。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在原發後1~4個月內發生。復發多發生在外陰、陰道、宮頸及龜頭等部位,全身症狀較原發輕,每次發作的病程也較短,通常皮損約10天消退。
(2)皰疹性齦口炎好發於口腔、牙齦、舌、硬齶、咽等部位。表現為迅速發生的群集性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表面潰瘍,也可開始即表現為紅斑、淺潰瘍,疼痛明顯。自然病程1~2周。可在誘發因素刺激下,於同一部位反復發作,稱為復發型,多見於成人。
(3)單純皰疹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常累及大腦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變態反應性腦損害。
(4)接種性皰疹皮損為局限於接觸部位的群集性水皰。發生於手指者表現為位置較深的疼痛性水皰,稱皰疹性瘭疽。
(6)小兒人類皰疹病毒擴展閱讀:
1、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1)檢測抗原可用直接免疫熒光、酶免染色或ELISA方法查皰疹基底細胞刮片或皰疹液中的抗原,可以直接做出診斷。
(2)ELISA法檢測IgM抗體水痘的潛伏期一般2周左右,當出疹時,血液中的IgM抗體已產生。IgM抗體能維持2個月左右,檢出IgM抗體有助於建立診斷。本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帶狀皰疹系復發感染,IgM抗體滴度低,時間短,用放免法能檢出70%。
2、單純皰疹病毒
(1)免疫熒光或酶染色查抗原用於宮頸脫落細胞、角膜刮取細胞、潰瘍底部刮取細胞等細胞塗片,採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或酶免染色進行抗原檢測,陽性提示感染。
(2)雙抗體夾心法ELISA檢測抗原主要用於檢測腦脊液中的HSV抗原,也可用於患者的皰瘡液、潰瘍底部刮取物及活檢組織等檢測HSV抗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皰疹
Ⅶ 人類皰疹病毒的介紹
在性病醫院臨床上將與人類有關的皰疹病毒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球形直徑為版120~150nm,dsDNA,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外權復一層厚薄不勻的被膜,最外層為典型的脂質雙層包膜,上有突起。HSV基因組可編碼100多種多肽,已知至少有近十種系病毒的晚期蛋白,與病毒感染和破壞細胞密切相關
Ⅷ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1.HHV-6美國Salahuddin等於1986年從6例各種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中分離出一種新病毒。其後的研究證明其基因構型與人類皰疹病毒特別是與CMV有66%同源性,屬於β-皰疹病毒科,於1987年定名為HHV-6。 HHV-6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態特徵,病毒顆粒呈圓形,由16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的核衣殼,直徑90~110nm;外面由皮質粒組成皮質層,厚約20~40nm;最外面覆蓋一層脂質膜,表面有不規則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線狀雙鏈DNA纏繞在一核心蛋白周圍形成軸絲;成熟釋放的病毒顆粒直徑180~200nm。HHV-6的基因組為163~170kb,能編碼70多種產物,包括早期即刻蛋白IE-A和IE-B。 在電鏡下無法將HHV-6與其他皰疹病毒區分開。但可用DNA雜交、PCR或用HHV-6特異的多克隆或單克隆抗體以免疫熒光抗體法將其與其他皰疹病毒區別開。HHV-6雖然與皰疹病毒屬中的巨細胞病毒最接近,但這兩種病毒之間沒有抗體交叉反應性。 2.HHV-7Frenkel等於1990年首次從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分離出HHV-7。此後又從一患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體內分離出該病毒。病毒顆粒直徑約為200nm。HHV-7有囊膜。與HHV-6,CMV同屬於β-皰疹病毒科。基因研究顯示HHV-7與HHV-6和HCMV的DNA同源性較高。HHV-7可在臍帶血單核細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培養,方法類似HHV-6。此病毒也常存在於健康成人的唾液中。 3.HHV-8Chang等於1994年用PCR方法從合並卡波濟肉瘤(KS)艾滋病患者的肉瘤組織中發現HHV-8DNA。當時將這種與某些皰疹病毒具有很高同源性的病毒命名為KS相關皰疹病毒(KSHV),後更名為HHV-8。 HHV-8的形態學特性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是最大的皰疹病毒,其DNA為270kb。 (二)發病機制 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對淋巴細胞具有親嗜性。 HHV-6有2種變型(variant),變型A和B。兩種變型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在最保守的基因為95%~99%,而在差異最大的部位則有75%。有人提出HHV-6的這兩種變型應當被列入兩種不同的屬。不同變型在引起兒童或成人感染方面的親嗜性可能不同。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HHV-6在人類引起原發感染,並在感染消退之後,該病毒的基因組可在宿主細胞內長期潛伏存在。此病毒有若干糖蛋白,其中gH糖蛋白可能在該病毒進入細胞引起感染以及使受感染細胞融合中起主要作用。 HHV-7對T淋巴細胞有很強的親嗜性。 基因分析表明HHV-8屬於γ-2皰疹病毒屬中的一個新成員,是該屬中惟一可感染人類的病毒。如果從艾滋病患者B淋巴細胞中檢測到HHV-8,則預示患者可能要發生KS。HHV-8感染可發生於所有類型的KS患者,該病毒除可以感染B淋巴細胞外,還可以感染KS肉瘤組織的間質細胞、紡錘體細胞等。
Ⅸ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應該如何治療和用葯
(一)治療 1.HHV-6感染 原發性HHV-6感染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但如果感染嚴重、危及生命,如發生暴發型肝炎、移植相關性疾病(間質性肺炎、骨髓抑制)、壞死性Kikuchi-Fujimoto病、慢性疲勞綜合征伴危及生命表現、艾滋病患者感染HHV-6後病情加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症狀嚴重,則均應考慮使用抗病毒療法。 更昔洛韋和膦甲酸鈉(foscarnet sodium)對HHV-6感染具有療效,特別對HHV-6 B型感染效果較好;齊多夫定、阿昔洛韋則無效。有研究報告表明,靜脈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HHV-6感染相關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和多發性淋巴細胞增生取得良好療效。 2.HHV-7感染 HHV-7感染的抗病毒治療葯物,尚在研究中,尚未發現特效葯。 3.HHV-8感染 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對HHV-8感染有效的抗病毒葯。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和膦甲酸鈉對HHV-8均無作用。但在一次研究中發現膦甲酸鈉可以明顯減少艾滋病人發生KS的危險。對於HHV-8感染引起的艾滋病相關BCBL病人,有研究者建議採用局部化療,或全身應用在體腔內液能濃縮的葯物進行治療,以減緩疾病進展。 (二)預後 ES無需特殊治療,預後均良好。KF病無論治療與否,預後良好。卡波濟肉瘤Ⅰ型預後大多良好;Ⅱ型、Ⅲ型預後差;Ⅳ型是引起12%艾滋病病人死亡的病因。淋巴瘤預後差。【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其他相關疾病信息:
Ⅹ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吃什麼葯
你好,建議服用阿昔洛韋,肌肉注射干擾素等葯物治療至少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