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魚身上的魚鱗怎麼掉了呢
金魚掉魚鱗是金魚常患的一種疾病,即豎鱗病,別稱立鱗病、松鱗病、松球病等,主要是由一種點狀極毛桿菌感染引起,在水溫較低或換水水溫差異過大是更容易引起,發現金魚掉魚鱗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金魚和同伴爭斗也會引起掉魚鱗的情況,同時碰撞刮蹭也會使得美麗的金魚掉落魚鱗,因為在運輸過程中免不了相互碰撞,而且在打撈的時候也會刮蹭金魚的體表造成傷害。
(1)金魚皰疹病毒擴展閱讀:
金魚掉魚鱗怎麼辦:
1、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毫克/千克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鍾,21~32度時浸洗10~15分鍾,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2、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毫克/千克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毫克/千克,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3、用紅黴素2~2.5毫克/千克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鍾,每天1次,連續3~5天,直到病情好轉。
4、注射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5、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內服,每10千克魚體重每天用葯粉0.8~1.0克,每天一次,連續服用六天。
6、用利凡諾20毫克/千克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鍾,21~32度時浸洗10~15分鍾,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貳』 金魚有什麼常見病,用些什麼方法
幾種常見病的治療方法
2.1 皮膚發炎充血病 是一種細菌性疾病,每年春末和夏季水溫20~30℃時為其流行季節。病魚通常是個體比較大的當年魚和1歲齡以上的魚。病魚腹部充血並出現紅色小塊隨之紅腫發炎,很快危及全身,以鰓蓋、眼眶四周、腹部兩側、尾鰭、背鰭最常見,嚴重時鰭潰爛、破裂、體側鱗片也脫落。剖檢腸道、腎臟、腸系膜等處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炎充血。患此病的魚食慾減退,體質消瘦,常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不久就死亡。治療方法:(1)20mg/kg呋喃西林葯浴,水溫20℃以上時葯浴15min,20℃以下時30min,連續3天有療效;(2)10~15萬u青黴素加入10kg水中葯浴10min。連續3天效果明顯。
2.2 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節,多由於金魚受傷,水黴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傷部位粘液分泌增多並有紅腫現象,後期傷口處伸出許多棉絮狀灰白色菌絲並出現充血、壞死、潰爛。病魚表現出煩躁不安,活動異常,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亡。治療方法:(1)5kg水中加入食鹽和小蘇打各2g,1周後即可基本治癒;(2)用2%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夏天30min,冬季可適當延長時間,連續3天可得到良好效果;(3)10mg/kg亞甲基藍水溶液,浸泡魚體,夏天10min,冬天15min,療效較好。
2.3 白點病 多發於春末秋初,水溫16-24℃時流行,由多子小瓜蟲寄生所引起。體表、鰓蓋、鰭上有許多白色的小點,嚴重時整個身體象覆蓋著1層白霜(白色粘液),使金魚體色暗淡,缺乏光澤,游泳無力,生長幾乎停滯,常浮於水面。治療方法:(1)小瓜蟲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綱、單細胞動物,生活的適宜溫度是16~24℃,當水溫低於10℃或高於28℃時大多死亡,最簡單易行的療法是把水溫徐徐升到28℃,持續1~2天即可全部殺死小瓜蟲;(2)用2%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夏天20min,冬天30min;(3)用0.5mg/kg的孔雀石綠水溶液葯浴魚體,夏天15min,冬天20min,有一定的療效。
2.4 松鱗病 多流行於水溫低的季節,早春和晚秋多發。初期,部分鱗片張開似松球,鱗片基部充血水腫,很快腹部也開始膨脹。晚期,鱗片全部豎立,兩眼向外突出,腹部脹得很大,腹腔內大量積液,致使金魚身體失去平衡,運動遲緩,食慾減退,持續時間較長,不易治癒。治療方法:(1)10L水加入15萬u青黴素靜養病魚1周左右,有一定療效;(2)用2%食鹽水溶液浸泡魚體,每天15min,連續3天;(3)2%食鹽水溶液兌入同量2.5%小蘇打溶液浸泡魚體15~20min,都有較好的效果。
『叄』 金魚的嘴吧為什麼會糜爛
細菌性感染:通常是水質不良情況下,常時啄食池壁藻類,或捕撈運輸等操作過猛導致引起魚體受傷造成的……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離群獨游,行動緩慢,唇端表皮發炎、糜爛,嚴重者鰭爛、體表附有許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新,經常用生石灰消毒、調節水質。用1mg/L漂白粉全池潑灑。3%食鹽水葯浴病魚10分鍾,同時用土黴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魚2g ,3天一個療程。
『肆』 金魚內出血!怎麼辦
1.出血病
[病原體] 為皰疹病毒。
[症狀] 病魚的體表發黑無光澤,口腔、肌肉、各種鰭條基部都充血;有時鰓蓋、頭部、腹壁也有充血現象;鰓絲呈鮮紅的點狀或斑塊狀充血;嚴重的病魚,因其他器官組織大量充血,使鰓失血而呈蒼白,表現出「白鰓」。此外,眼球突出,腸道和各內臟器官表現充血。病魚食慾不振,行動遲緩,常離群獨游或迴旋慢游,體質消瘦,肌肉萎縮,以致死亡。發病季節多在6~9月,水溫在25~30℃最為流行,死亡率頗高。
[治療方法]
(1)充分照射陽光,並降低水溫至25℃以下,持續10天左右可見療效。
(2)用1%食鹽水洗浴,持續1周。
(3)用大黃和楓香樹葉0.25~0.5千克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熱開水浸泡後,配以餌料製成葯物餌料喂飼病魚,連續5天,同時在水族箱中連續2天旅用敵菌靈百萬分之零點六(0.6ppm)。
(4)用敵菌靈百萬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銅、氯化銅、硫酸銅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七(0.7ppm),或大黃浸取液進行水浴治療,有較好效果。
2.出血性腐敗病——又稱赤皮病、赤皮瘟。
[病原體] 為熒光極毛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
[症狀] 為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背鰭或全部鰭的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鰭條間的組織也被破壞,呈破爛的紙扇狀(又稱蛀鰭);有時病魚的上下顎和鰓蓋部分充血,現塊狀紅斑,有時也充血發炎。在鱗片脫落處和鰭條腐爛處往往長有水霉。此病流行區域比較廣,且終年可見,常與爛鰓、出血症並發。當魚體受傷時,致病菌乘機侵入魚體,容易發生此病。當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皮膚也會因凍傷而發生此病。
[治療方法] 可用1%食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3.爆發性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病)
[病原體]:目前經初步鑒定,病原體共分三個類型,(1)魯克氏耶爾森氏菌。(2)氣單胞菌。(3)弧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是一種適宜在20℃以下生長的病原菌。此菌出現的最適時間為每年的3-4月。這期間發生的爆發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為此菌。氣單胞菌和弧菌為溫水型細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0- 30℃之間。因此,從5月底一直延續至整個高溫季季節)。檢查病魚時,均可查到這類菌。由於該病的病原菌產生毒素,引起病魚溶血、出血、組織損壞嚴重。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胰功能障礙,垂死的病魚發生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水溫高時病原菌繁殖快。該病是由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故又叫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簡稱細菌性敗血症。
[症狀與診斷]:患病早期,從外觀觀察,病魚的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症狀。剖開腹腔,腸道內尚見少量食物。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現象加劇,肌肉呈現出血症狀,眼眶周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剖開腹腔明顯可見,由於內臟器官(肝、脾、腎等)受到損害,導致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3-4月,病魚出現的體表發炎充血症狀是:頭部、嘴、鰓蓋、眼眶等部位以及體表兩側,腹鰭下和尾柄處為甚,有的病魚可見突眼、鰓貧血、內臟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炎,有時也可見到腸道內充氣腫脹。5月後的病魚症狀是體表多以鰓蓋下緣、鰭基和內臟充血發炎,有時口腔、肌肉也同時充血發炎。由於在這階段病魚臨床症狀出現較復雜,有時體症出現並不明顯,魚即死亡,同時每條病魚的症狀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很難有一絕對的界限。
[治療方法]
1、徹底清洗魚缸。
2、用葯:
達克菌(淡水魚用)
治療:第一天殺滅魚體外寄生蟲
消毒:下列魚葯中任選一種
生石灰、優氯凈、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劑(百毒清、滅毒王、魚蝦安等)按使用說明施用、滌菌凈。
你對照診斷一下吧!
『伍』 養的金魚為什麼會掉魚鱗呢
金魚(詳情介紹)
在飼養金魚的過程中,可能飼養不當會造成金魚掉鱗,金魚掉鱗其實是一種疾病,俗稱豎鱗病,而導致金魚感染豎鱗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在發現金魚得了豎鱗病以後,應及時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一、金魚掉鱗的原因
1、這金魚掉鱗有兩種情況,一種生病,身體上有明顯病變部分;再一個就是受到外部撞擊。
2、病魚體表腫脹,部分鱗片向外張開似松球,鱗片基部水腫,其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致使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就會有許多水狀液體從鱗片基部噴射出來,鱗片也隨著脫落。有時伴有鰭基、皮膚輕微出血、腹部膨脹等症狀。熱帶魚患病多因頻繁換水所致。
3、豎鱗病主要是由點狀極毛桿菌感染引起,常出現在冬季水溫比較低,或者是換水是巨大的水溫差異引起的。患病的魚兒體表會變得粗糙,鱗片也會脫落,在鱗囊中還會含有半透明或帶血液體。
二、如何治療金魚掉鱗
1、金魚掉鱗以後很容易感染細菌,分開飼養以後建議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或者20萬單位青黴素(一小瓶為80萬單位),並且多曬太陽,減少餵食量。
2、換水是不可以因魚有病而天天換,除了要控制好水質也要控制好魚糧的份量和溫度,換水時放一些除淥水、消化細菌、海鹽、青黴素,這些都是消毒新水裡的有害元素,過濾兩個小時,然後在濾槽內放活性碳或陶瓷環這可以凈化水質和除腥味。注意新水加葯物後最後隔一個晚上在倒入魚缸。一個星期內有無好轉。
3、如魚只不幸發生立鱗症時,則需開始對缸中進行換水、調整缸中的水質及更換舊濾材等工作,來減輕水中有害物質對魚只的二次傷害。從發現魚只的活動量降低及食量減少時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初期時鱗片只會有稍微的掀翹,若能在初期發現便實時的給予治療,實為最有效的治療時期。 可以50升的水對1克的黃粉、慶大黴素來進行葯浴,然後再將溫度調升至30℃,請注意缸中葯色、水質的干凈度並提供充足的打氣量,如果24小時內水色變得混濁不清,便需立刻酌量換水,並以活性碳濾除,待水質清澈穩定再重新加葯治療。
4、葯浴3天後即會有明顯的改善,此時可用活性碳置於濾槽內將葯濾除,再重新下葯會有很好的療效。(濾除葯後的活性碳切記要移除拋棄),一星期後便可開始換水1/3及少量餵食。在魚的食量及鱗片狀態明顯平順正常後,即表示恢復健壯,雖然此時鱗框邊緣會有些許焦狀黑褐色中毒症狀,但不受影響,約10天排毒即可回復原來的光澤。
在發現家中金魚有掉鱗的情況以後,應積極治療,按照以上方法操作,如果覺得自己可能應付不了,可以請教專業人士進行幫助治療。
『陸』 金魚身上長白點點,怎麼辦
羅漢魚
發現羅漢魚身上長白點,這多半是因為感染了小瓜蟲病。這是一種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疾病,患病的羅漢魚身體上會長滿這種白色的小點,而且到後期白色的點就會變成一層薄薄的白色網狀物。如果不盡早的治療,羅漢魚為因此而喪命。
小瓜蟲病俗稱白點病,主要發生在水溫比較低的季節。初期白點會主要寄生在羅漢魚的鰭部眼部及鰓等各布滿約0.5-1.0MM之小白點,然後在漸漸的擴展到全身。患病的羅漢魚身體會發癢,為緩解不適它會在石頭上磨擦魚體。嚴重的白點病會大量的寄生在魚兒的腮部,增加黏液分泌,最後導致羅漢魚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要治療白點病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在羅漢魚患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到27-30攝氏度,破壞小瓜蟲的生存環境,讓那些寄生在魚體表面的小瓜蟲自動的脫落。同時,可以使用0.3%的鹽水浸泡魚體3-5分鍾,每天一次,在3-5天後羅漢魚即可痊癒。
同時,飼養還可以使用以甲烯藍2-5PPM,連續浸泡患病的羅漢魚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綠0.05-0.2PPM,每個2-3天葯浴1次,連續進行5次左右的葯浴,就會發現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當飼養者發現羅漢魚身體上存在白點的時候,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葯浴羅漢魚進行殺菌消毒,然後給它提供一個新的、安全的生活環境,讓它可以盡快的恢復健康。千萬不能隨意的拖延治療時間,而導致羅漢魚最後大量的死亡哦。
『柒』 得帶狀皰疹是與我賣金魚有關嗎我現作賣小金魚的生意現得了帶疤疹經常接觸小金魚魚身上會不會有此病毒
您好:正常的情況是不會的、請不要擔心!望採納!
『捌』 金魚頭上長了好多細小的白包。怎麼辦。
嗨,真有緣! 我們家的金魚原來也得過這種病。 當時特別擔心,後來按照這個網站提供的葯,治好的!
http://www.lanshou.net/read.php?tid=11149
另外我建議你發張照片,那樣更有針對性。
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可能
可能一: 白毛病 (水霉病)
這是由於魚體外傷或寄生蟲破壞皮膚組織而被黴菌侵入引起的,初期時不易察覺,待菌絲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時才被注意。
治療方法是: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水和萬分之四的小蘇打水混合後浸洗病魚。一周可以見效。
可能二: 白點病(小瓜蟲病)
是由小瓜蟲侵入魚的皮膚或腮組織內所致,發病率較高,發病時光在頭尾部、上下鰭部出現表現為1毫米大小的一粒粒小白點,嚴重感染時,皮膚和鰭上有一個個的小膿泡,故一般稱為白點病。這種病傳染很快,須及時治療。
治療方法是:將病魚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左右;或用千萬分之一至千萬分之三的醋酸亞汞溶液浸洗約30--40分鍾。
可能三:一、痘瘡病——又名淋巴囊腫病毒症。
病原體] 由皰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的皮膚表面出現許多白色小斑點,覆蓋著一層白色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白色斑點的數目逐漸增多,區域擴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有時厚度可達1~5毫米,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表面組織由柔軟變成軟骨狀的結締紐織。這些「增生物」增長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脫落,接著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現新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如果佔了魚體表面積的大部分,就會嚴重地影響魚的正常生長,使魚體消瘦,游動遲緩,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對魚影響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溫15℃左右時出現病例。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體氯黴素治療;小魚可用濃度為百萬分之零點二二五(0.225ppm)的葯液浸洗,個體大的魚可以注射此葯,均能獲得一定的療效。
可能四:豎鱗病
又稱松鱗病。
病因:點狀極毛桿菌感染引起,冬季水溫較低或換水水溫差異過大引起。
防治方法:一盆清水配製高錳酸鉀,以配製成深色水為准,浸洗時間以魚體忍受度為准。浸洗後將魚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後用呋喃西林乾粉塗抹患病處,幾次治療後松鱗面積逐步縮小,最後能痊癒。
可能五:水霉病
魚體外表有棉球絲狀白色粘附物,嚴重時全身都有。
病因:水黴菌,魚體外表傷容易引發。
防治方法:一盆水配0.01毫克孔雀石碌(化劑商店有購),浸洗,見病魚體已有綠色染附即可,放入清水漂洗,提高水溫,增加光照,魚缸內加呋喃西林溶液至水呈淡黃色,可反復浸洗幾次直至病魚痊癒。
建議:
1 百分之八九十是痘瘡病
2 去魚市咨詢,那些賣魚的更有經驗。
3穩住心,別著急者換水,導致更大的意外。
4 嘗試那個網站的資料,我上回就是拿它治好的,我覺得你說的跟我們家的魚的病一樣 ,不管怎麽說,我上回算是治好了。
5還有,千萬別著急哦,相信你會治好的。 祝------成功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