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血管性蕁麻疹的症狀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血管性蕁麻疹的症狀

發布時間: 2022-01-14 17:15:18

『壹』 蕁麻疹是什麼症狀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蕁麻疹,還有以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貳』 蕁麻疹的症狀主要都有什麼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常表現為皮膚出現風團或血管性水腫,可伴有瘙癢症狀,蕁麻疹一般會在20個小時內自動消退,但是會反復出現,如果時間超過6周,就變成了慢性蕁麻疹。

那麼蕁麻疹發生後都有哪些症狀呢?

1. 會在皮膚上出現風團,如果通過抓撓過後,會出現發癢或者是一連串的疙瘩

2. 皮膚在刺激下八小時左右就會出現紅斑,如果持續下去,皮膚損傷就會變大,局部還有發熱的現象,在按壓的時候會有疼痛感。

3. 皮疹出現後局部會有疼痛和腫脹的感覺,可能還會有頭疼,發熱,甚至全身不舒服等症狀。

4. 有時身體會出現寒冷性的蕁麻疹,也就是天氣忽然降溫或者接觸冷水後,一般在面部或者手部出現紅腫瘙癢的症狀,有時會更加嚴重。

蕁麻疹的發生和個人的體質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患者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出現反復的現象,如果患者出現蕁麻疹,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葯物治療。如果身上反復出現蕁麻疹,應注意什麼呢?

1. 飲食

如果患者有吃海鮮或者吃蛋白質含量較高食物的習慣,那麼很容易引起蕁麻疹,高蛋白質和海鮮就是蕁麻疹反復的誘因。

2. 外界刺激

如果患者經常受到陽光刺激或者一些化學物質等接觸物的刺激,也容易引起蕁麻疹,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比較敏感,任何忽冷忽熱、壓力摩擦等都可能誘發蕁麻疹的出現。

3. 葯物

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抗生素也會引起蕁麻疹,比如青黴素、一些血清疫苗會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從而引起引起蕁麻疹。

4.過敏

如果患者是過敏體質,在接觸一些過敏原後,可能誘發蕁麻疹的出現。

『叄』 蕁麻疹的症狀是什麼

1、急性蕁麻疹:皮疹為瘙癢而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風團。淡紅或瓷白色,邊界清楚,周圍有紅暈。皮疹發生和消失都很快,此起彼伏,一日之內可發作數次。
2、血管神經性水腫(又名巨大尋麻疹):在眼臉、口唇、喉頭、外陰等組織疏鬆而易於腫脹的部位發生蕁麻疹時:往往呈現局部水腫,叫血管神經性水腫,身體其他部位可同時有風團存在。嚴重喉頭水腫有引起窒息而致死的危險。
3、慢性蕁麻疹:風團反復發作,可遷延至數周、數月或數年,為慢性蕁麻疹。
4、皮疹發病部位不定。由食物等因素致病者多為全身性,多發於軀干及臀部等處。由昆蟲叮咬等致病者多為局限性,多發生於四肢等暴露部位。
5、有些病者的皮膚對外界物理性刺激甚敏感,表現為皮膚劃痕征陽性(用指甲或鈍器劃其皮膚,劃過之處很快出現風團)。
6、患者如同時伴有腸粘膜蕁麻疹時,常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7、有時急性蕁麻疹可出現於膿毒血症或敗血症患者,遇此情況應及時診斷和積極搶救。

『肆』 蕁麻疹性血管炎患者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蕁麻疹性血管炎又稱低補體血症血管炎、低補體症血管炎蕁麻疹綜合征,是一種水腫性血管炎。本病多見於中年婦女,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免疫因素有關,也可繼發於血清病、結締組織病、感染等。 蕁麻疹性血管炎患者的臨床症狀 蕁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基本皮損表現為風團,持續數天不消退,其他皮損包括紅斑、紫癜、血管性水腫、大皰等。自覺瘙癢或燒灼感。皮損消退後常遺留有色素沉著,常反復發作持續數月或數年。常伴有發熱、不適、關節痛、肝脾腫大等症狀。內臟器官常可受累,腎臟表現為腎小球炎,胃腸道表現為惡心、腹瀉腹腹痛,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頭痛和假腦瘤。 並發症:內臟器官常可受累,腎臟表現為腎炎。 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沉增快,血清補體水平降低。抗體滴度陽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循環免疫復合物增高。需與慢性蕁麻疹相鑒別。可用玻壓診法,即用玻片壓於皮損上,本病皮損見原有大片紅斑消退,但中央的紫癜不退。患者可服用環磷醯胺或硫唑嘌呤進行治療,還可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如吲哚美辛。

『伍』 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症狀有哪些

1、臨床表現
蕁麻疹性血管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①本病多見於中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版在30~40歲之間。起病時權,常伴有不規則發熱,有時可達38~39℃。
②皮膚主要特徵為風團,極像蕁麻疹。但風團皮損持續時間長,往往24~72小時,甚至數天不消失;自覺有癢感或燒灼感;風團觸之有浸潤,有時病損之處可見點狀出血;少數病例有水皰,但無壞死;損害消退後遺留色素沉著或脫屑。
③本病常伴有關節痛及關節炎,主要見於四肢關節,有時有關節腫脹。也可有腹部不適、淋巴結腫大等。晚期可出現腎臟損害。少數病例可發生癲癇、腦膜炎及單側視神經炎等。血管炎性蕁麻疹常是皮肌炎、變應性血管炎、SLE等的早期症狀,故應密切觀察病程變化。
2、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跟實驗室檢查來診斷: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風團持續24小時以上;伴發熱、關節痛、腹痛等;淋巴結腫大;嚴重者可有腎臟損害。實驗室指標:真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管周圍有較多的中性白細胞,可見核塵及紅細胞外溢,血管壁有纖維蛋白樣變性。血沉快、嚴重而持久的低補體血症;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熒光檢查顯示血管壁及周圍有Ig及補體沉著。

『陸』 蕁麻疹有哪些明顯的症狀

夏天的到來,對於對浙江溫州的蔣先生來說,卻意味著蕁麻疹的到來。每當蕁麻疹復發,他的後背和四肢就長滿風團,癢得不行,而且還越撓越癢、越癢越撓,那感覺實在太酸爽。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甚至伴隨終生,頑固性瘙癢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睡眠、工作、心情等產生了嚴重影響。
蕁麻疹是怎樣形成的?
多數蕁麻疹患者的體內存在能夠使皮膚肥大細胞或嗜鹼細胞脫顆粒的功能性抗IgE受體的抗體和抗IgE抗體,血清免疫學檢查總IgE高出正常,或嗜酸性粒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偏高,通過對皮膚組織提取液的檢查,發現皮疹和非皮疹區的組胺水平均增高,組胺釋放因子能使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活化釋放組胺。
研究表明,蕁麻疹患者免疫系統IgE免疫球蛋白 要比正常高出1-10倍,這些高出的IgE會紊亂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敏感性體質,從而導致蕁麻疹的產生,從而強化蕁麻疹免疫防禦機能,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蕁麻疹患者需警惕5大過敏原!
1、食物過敏原:對人類免疫系統來說,食物屬於外來物質,所以理論上任何一種食物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蛋白質食物,如魚、牛奶、豆類、雞蛋等。
2、感染性過敏原:這些過敏原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被一些昆蟲叮咬,如蟎蟲、跳蚤、臭蟲、腸道寄生蟲和囊蟲病也會引起過敏並導致蕁麻疹。
3、葯物過敏原:通常服用的一些葯物也會導致蕁麻疹。疫苗、異種血清、輸血、青黴素、呋喃唑酮、阿司匹林等,可能是導致蕁麻疹的原因。
4、日常用品的過敏原:許多日常用品也會引起蕁麻疹,特別是肥皂、洗發水、化妝品、洗液、洗衣粉和其他直接塗在皮膚上的化學物質可能是罪魁禍首。
治療蕁麻疹,牢記這幾個方法
1、改善過敏體質
近幾年通過對蕁麻疹發病機制的研究,以及IgE介導性過敏的研究,醫學專家開始將抗IgE抗體免疫療法介入到慢性過敏性疾病。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6種專利抗過敏菌株可以有效抑制IgE免疫球蛋白的異常增高,減少過敏原誘導的特異性IgE產生,修復過敏反應中受損的免疫細胞,最終起到預防和治療蕁麻疹的作用。欣、敏、康益生菌能夠對抗IgE抗體,調整過敏體質,而葯物只能就症狀做緩解,無法調整過敏體質。做到抗過敏葯物與抗過敏益生菌降IgE抗體免疫療法的有效結合亦可產生理想的康復結果,最終可縮短治療蕁麻疹的病程。
2、增強抵抗力:平時注意多吃一起熱性食物,適當攝取蔬菜水果,合理補充營養,加強體育鍛煉,使得身體的抵抗力提高,減少蕁麻疹的發生。
3、葯物治療:糖皮質激素也是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葯物,且可迅速起效。但因其較多不良反應,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仍受到限制。三烯受體拮抗劑(如扎魯司特、孟魯司特)治療慢性蕁麻疹二線葯物,但單用該葯治療無效。

『柒』 蕁麻疹的症狀有哪些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

『捌』 蕁麻疹症狀。

蕁麻疹症狀: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內性的損害,其迅容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蕁麻疹(患者)身上的疹子,會鼓出來像生薑片一樣,大概起來以後,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就會消退,但是消退以後,它又在另一個地方起來;嚴重時會致使皮膚瘙癢、紅腫,嚴重的還有可能會有免疫系統疾病。

『玖』 蕁麻疹性血管炎的臨床表現

1.本病多見於中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在30~40歲之間,起病時常伴有不規則發熱,有時可達38~39℃。2.皮膚主要特徵為風團樣皮損,與蕁麻疹類似,但風團皮損持續時間長,往往24~72小時,甚至數天不消失。皮損觸之有浸潤,有時皮損處可見紫癜。少數病例有水皰,但無壞死。損害消退後遺留色素沉著或脫屑。自覺有癢感或燒灼感。3.本病常伴有關節痛及關節炎,主要見於四肢關節,有時有關節腫脹,也可有腹部不適,淋巴結腫大等。晚期可出現腎臟損害,少數病例可發生癲癇、腦膜炎及單側視神經炎等。4.蕁麻疹性血管炎常是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早期症狀,故應密切觀察病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