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濕疹跟脾虛是否有關系
濕疹的得病情況很多,有含菌性的濕疹,有無菌性的,
中醫濕疹的辨證論治
濕熱型【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葯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葯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葯或中草葯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葯、中草葯: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濕疹
風盛型
[臨床表現] 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食療葯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床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葯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3、白菜蘿卜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卜洗凈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鍾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貳』 這是哪種皮膚病到底是蘚濕疹去過醫院了,塗了葯還是治不好。平時不痛不癢。有時晚上會癢,睡覺是會
病情分析:
您的情況應該是濕疹問題的表現。
指導意見:
把舌頭的照片發一張過來看看。可考慮請中醫大夫看看,選用中葯如當歸飲子堅持加減調治。
『叄』 當歸飲子是什麼
當歸飲子:適用於血虛風燥型神經性皮炎用戶。
葯方組成為: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芪、炙甘草、地龍、烏蛇、苦參、冬凌草、焦山楂、黃芩、紅花,各適量,可隨症加減葯物,如果用戶情緒波動、病情加重的,可加夜交藤、北五味子、代赭石、生牡蠣、珍珠母(後三味先煎半小時),水煎後分三次飯後服。
(3)當歸飲子濕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服用用量過大當歸時,可能會出現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葯後可消失。當歸在服用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當歸揮發油穴位注射可使用戶出現發熱、頭痛、口乾、惡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
2、由於當歸辛香走竄,當歸在服用的時候,還會有一些因為服用不當導致的副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避開這些禁忌人群,月經過多、有出血傾向、陰虛內熱、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葯不當會加重出血、腹瀉等症狀。
3、對於一些有熱盛出血用戶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當歸適宜於月經不調者、閉經痛經者、氣血不足者、頭痛頭暈者、便秘者。
『肆』 《治濕疹的葯膏。。》
濕疹,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的症狀內在皮膚,發病多容是胃腸濕熱,血虛風燥導致體內濕熱,濕毒過盛而引起,自身體內功能的失調而發病.臨床表現包括瘙癢,紅斑,脫屑及成群的丘皰疹.等症狀
發病原因:濕疹的症狀主要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較重。中葯是治療濕疹的首選,外用純中葯葯膏小兒安膚霜,可將其塗抹於患處,針對慢性以及各類濕疹效果顯著,一般不會有太大的依賴性。
注意事項:
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2.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每天通便的習慣.
3.皮膚要保持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4.避免外界各種刺激(搔抓,熱水燙洗,肥皂擦洗)和易過敏與刺激性食物.
『伍』 濕疹怎麼治療啊
你好,復濕疹是一種常制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
1
、急性濕疹,發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損害境界不清,嚴重時可泛發全身,瘙癢劇烈。
2
、亞急性濕疹,為急性炎症減輕後,皮疹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量的丘皰疹、水皰及糜爛;皮損較為局限,瘙癢仍較劇烈。
3
、慢性濕疹,由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轉變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外周可散在有丘皰疹。
4、陰囊濕疹,該病是指局限於陰囊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病因多復雜,常可能與局部不清潔、內褲過緊或不透氣(化纖品)或過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學性刺激有關,也可有精神因素有關。該病最突出的表現是陰囊局部奇癢難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膚輕度糜爛或浸潤肥厚,皮膚皺紋變深而闊。由於奇癢而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病程較長,可影響睡眠和工作。陰囊濕疹的關鍵在於仔細找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而獲根治。
詳細治療建議你去
康美健康皮膚網
在線咨詢專家,方便了解情況更好的治療
kangmeil
.com
『陸』 西醫 濕疹 中醫叫什麼
濕疹在中醫中相當於「濕瘡」,「濕瘍」,也屬於「侵淫瘡」、「血風瘡」、「粟內瘡」等病的范容疇。
可用中葯來改善濕疹:
(1)熱重於濕: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大青葉15克,生石膏30 克,車前子10克,白鮮皮10克。
(2)濕重於熱:除濕胃苓湯加減。白術10克,茯苓皮15克,薏苡仁15克,黃芩6克,梔子6克,陳皮6克,澤瀉10克,苦參10克。
(3)血燥證: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克,雞血藤15克,赤芍10克,白芍10 克,生地15克,刺蒺藜10克,陳皮6克,白術10克,丹參1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
在這個基礎上想要很快去掉濕疹的話可以在外塗蘊磯霜,堅持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柒』 皮膚濕疹的治療方法
治療皮膚濕疹可以先來皮膚科檢查,查明病因才能對症下葯早日康復。
『捌』 當歸飲子治療陰囊濕疹吃多長時間
病情分析:你好,陰囊濕疹是濕疹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在陰囊處,少數可延至陰莖。治療方面消風散是一個比較好的中葯配方。而當歸飲子功能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濃水浸淫,或發赤疹的症狀,沒有燥濕清熱的一個功效,效果不是那麼明顯。 意見建議:建議,此病症要達到根治的目的需要個人注意衛生,同時選擇好的葯物堅持治療,避免傳染家人。同時,瘙癢的過程中避免手抓,避免引起二次感染。
『玖』 當歸能治濕疹嗎
你好:
一、不能。
二、
你好:
一、到市一級中醫院皮膚科就診,口服、外搽中葯,預後效果好;
二、僅供參考:
濕疹的辨證論治
濕熱型【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葯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
【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葯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
【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葯或中草葯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葯、中草葯: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濕疹
風盛型
[臨床表現] 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食療葯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床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葯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3、白菜蘿卜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卜洗凈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鍾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拾』 中醫怎麼治慢性濕疹。。
你好,對於皮膚病濕抄疹症狀,濕疹與過敏有一定關系,因為接觸容易導致過敏的物質,以及自身血液濕熱的因素。導致皮膚發生應激性炎症病變,所以出現紅斑,丘疹,瘙癢,滲出。
需要系統治療才能更好的改善,需要到醫院做過敏原檢測,容易導致過敏的物質,避免接觸需要保持乾燥的環境。配合抗過敏,抗組胺,清熱利濕止癢的葯物系統治療,才能更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