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牛皰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牛皰疹

發布時間: 2022-01-13 08:21:17

A. 汗皰疹中間那個字拼音怎麼讀

【讀音】:pào

B. 皰疹 不宜吃什麼

1、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蒜,芥末等。

2、禁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內,如容肥肉,動物皮,牛乳,飴糖等。

3、性酸的水果不能吃,如石榴,柑橘,柚子等。

4、禁溫補食物,如羊肉,牛肉,榴槤等。應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比如魚,瘦肉,蛋及豆製品等。注意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飲食清淡,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注意皮膚清潔乾燥,避免搔抓皮膚。

(2)牛皰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年老體弱患者需及早就醫,及早治療,預防並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高齡老人,有糖尿病肝病腎病者,皮疹泛發但無疼痛者、局部疼痛十分明顯難耐者、合並惡性腫瘤者等預後稍差,宜早期足量規則綜合治療,盡可能住院治療。

加強營養,勞逸結合。老年人應該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疾病,有效地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防止本病的發生。

注意消毒隔離:內衣褲要勤燙洗,不要與家人混在一起洗。

C. 「皰」字拼音怎麼讀

【讀音】:抄pào

D. 牛結節性皮膚病用什麼葯治療牛結節病有什

結節性硬化由於病因復雜,治療時間長,頗為棘手,目前西醫尚無理想的治版療方式。而有些結節權性硬化的患者,很多從嬰兒期就開始出現癲癇,有1/3的會出現嬰兒痙攣,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40歲以後人群是該症的多發人群。
對了得了結節性硬化症的人來說,一些並發症在所難免,例如色素脫失症在正常人群的發生率是4.7%,但是在硬化症人群里高達97%,而癲癇的發生率在80-95%。而研究發現80-10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損害,例如皮脂腺瘤。
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在嬰兒期可以發病的病種,而除此之外,成年人也可能發病。這種疾病會誘發內臟發生病變,會給患者帶來截肢的危險,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發現疾病有異常,最好及時治療。

E. 怎樣防治牛惡性卡他熱

本病又稱牛惡性頭卡他或壞疽性鼻卡他,是牛的一種急性、熱性、高致死性的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熱,眼、口、竇、鼻黏膜劇烈發炎,角膜混濁,並伴有腦炎症狀。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均有零星發生或呈地方流行性,死亡率極高,小牛可達100%。

病原

病原體為皰疹病毒科的牛皰疹病毒3型。該病毒在體外只能存活很短的時間,不耐冰凍,常用消毒葯都能迅速將其殺滅。

在自然條件下,只有牛(奶牛、水牛和黃牛等)發病,無性別、年齡、品種的差別,但以2歲左右,4歲以下的牛較易感染。全年都能發病,以冬季、早春和秋季較多發,氣候突變和飼養管理不良是誘因。一般呈散發,有時呈地方性流行。

綿羊是本病自然帶毒者,牛發病都與接觸綿羊有關。病牛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但是,病牛與健牛接觸不發生傳染,因此傳播方式尚未清楚。可能為呼吸道、吸血昆蟲均有傳播作用。

症狀

潛伏期2~8天,有時可達3~4個月。臨床上分為最急性型、頭眼型、腸型和皮膚型,以頭眼型最多。

(1)最急性型

突然高熱(41~42℃),稽留,結膜潮紅,呼吸困難,間或出現急性胃腸炎症狀。常不出現頭眼型的特徵症狀。病程短促,多在1~2天內死亡。

(2)頭眼型

突然發病,體溫升高,高達40~42℃,稽留熱。站立不穩,頭下垂,流涎,精神萎靡,常卧地。無食慾,反芻停止。皮溫不整,頜竇部及腳跟常發熱,兩角松動甚至角殼脫落。鼻鏡乾燥,表皮壞死、糜爛,形成大片干痂。鼻黏膜發炎,初為漿液性,後為膿性或纖維性,並帶有血液和壞死組織,極腥臭,上有假膜,把假膜撕掉後出現潰瘍和出血面。雙眼嚴重發炎,結膜充血潮紅,流淚,畏光,有膿性或纖維性分泌物。角膜從邊緣開始呈環狀混濁,逐漸向中央蔓延,嚴重者形成潰瘍,甚至穿孔。口腔黏膜紅,干而熱,發生淡白色丘疹及糜爛,覆蓋黃色假膜,口氣惡臭;咽部發炎時則吞咽困難或完全不能吞咽。尿混濁,呈酸性反應,含有大量蛋白,間有血尿。體表淋巴腫大,白細胞減少至每立方毫米4000~6000個,中性粒細胞核左移。中後期身體虛弱,低頭耷耳,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少數病例肌肉顫抖,敏感,興奮不安,磨牙,吼叫,向前直沖。嚴重病例在肛門及四肢內側出現紫紅色出血斑。病程一般5~14天,有時達3~4周。有的變為慢性,拖延幾個月,體溫則在正常范圍內。全身症狀反復出現,極度消瘦,多數死亡。

(3)腸型

高熱稽留,呈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症狀。

(4)皮膚型

在體溫升高的同時,頸、背及乳房皮膚出現丘疹、皰疹、龜裂和壞死等變化。

剖檢除上述病變外,在喉、氣管、真胃和小腸等部位的黏膜上,也出現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等相似的病變。實質臟器嚴重變性,腎皮質出現白色病灶,腦神經內出現包涵體。

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和抗生素治療無效可以確診。

治療

目前無特效療法,採用非特異性抗體如白細胞介素-2、干擾素等,配合應用各種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以防繼發感染,能緩解症狀。據經驗,臨床上發現本病,其治癒率低,死亡率高。

預防

控制本病的最重要措施是立即將綿羊等反芻動物清出牛群,不讓牛與羊接觸,同時進行消毒。

F. 誰消滅了天花

拜託,是是英國人詹納好不好?
安特·愛德華·詹納,1749年5月17日出生於英格蘭一個牧師家庭。13歲開始跟隨鄉村外科醫生學習醫術,21歲赴倫敦師從當時英國傑出的外科醫生J·亨特。
18世紀,天花在英國肆虐.詹納從倫敦回到家鄉,多年的鄉村行醫的經歷使他注意到:鄉村裡的牛患了與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擠奶女工在接觸到牛身上的皰疹時受到感染,身上也會長出小一些的皰疹,這就是牛痘。而感染過牛痘的人都不曾被傳染上天花。而且牛痘的病情症狀比天花輕得多,它從不曾令牛死亡,更不會令人死亡,況且人在感染牛痘痊癒後不會留下任何疤痕。1796年5月14日,詹納找來了一位患牛痘的擠奶女工,從她手指的皰疹中提取出一些液體,然後將一位8歲男孩的手臂用手術刀劃破,把牛痘皰疹液滴在了上面。這位名叫詹姆斯·菲里普斯的男孩大聲哭叫著,他無論如何不會知道他的哭聲將挽救無數人的生命。48天後,詹納將從天花患者膿皰中提取的液體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術刀劃破的手臂上,菲里普斯的免疫系統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
詹納將他的實驗結果寫成文章,最初並不被出身於學府的醫生們所重視。但是天花畢竟在導致著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於是,從歐洲到美洲,人們開始悄悄地實驗著詹納最終確定的牛痘疫苗接種法:將減毒的天花病毒接種給牛犢,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皰製成活疫苗,此疫苗被接種進人體的皮膚後,局部發生痘瘡即可對天花病毒產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國人人都要領取一個鈕扣大小的證章,上面寫著:我已接種。而在俄國,第一個接受牛痘疫苗接種的孩子被起名為:瓦辛諾夫(Vaccinov,即牛痘),並由國家供他上學。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規模死亡停止了。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已在全世界范圍內滅絕了這種可怕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個實驗室中保存著天花病毒以備不時之需。

G. GenBank公布的牛皰疹病毒I型Bartha Nu/67株核苷酸序列是多少

gC 是1311bp
gD 是1251bp

H. 琴納對天花做了怎樣的斗爭

1749年5月17日,琴納出生於英國一個牧師家庭。他曾跟隨一位外科醫生學習8年。之後又跟隨當時最有名的英國醫學家約翰·亨特研究醫學。亨特為了觀察淋病膿菌的病因,在自己身上感染了淋病膿菌。琴納深受亨特獻身科學精神的影響,並與亨特保持了終生的友誼。

獲得了醫學學士稱號之後,勤奮的琴納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開設了一家醫院。當時,每年都要發生好幾次天花流行病。眼看著天花病人痛苦地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琴納感到很痛苦。所以開業不久,他就開始對防治天花進行研究,決心找到防治這可怕疾病的辦法。

中國很早就發明了種痘術這種方法,之後傳入俄國、土耳其、朝鮮、日本和歐洲一些地方。像土耳其人,他們把症狀較輕的天花患者的皰疹液接種到自己身上,因此而獲得免疫力。1718年,英國貴族蒙塔古夫人從土耳其旅行歸來後,為她的幾個孩子接種了生痘,結果她的幾個孩子都未感染天花。這種方法逐漸傳播開來,但它畢竟有很大的危險性。

琴納對蒙塔古夫人的方法也許毫無所聞,但他確實聽到家鄉廣泛流傳的一種說法,即牛痘既可以傳染給牛,也可以傳染給人,誰種過牛痘,誰就不會得天花。他也觀察到,只要得過一次天花,皮膚上留下了疤痕的人,再也不會得第二次天花,而且,擠奶姑娘和牧牛姑娘都未得天花。問題就產生了:牛痘和天花到底有什麼關系呢?難道牛痘能預防天花嗎?

琴納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對家畜進行仔細觀察,並對牛痘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最後,他終於發現,水疵病和牛痘,都是天花的一種,而且只要患過一次天花不死,就能獲得永久對抗天花的防護能力。天花不僅危害人類,同樣也襲擊牛群,幾乎所有奶牛都出過天花。擠奶姑娘和牧牛姑娘因為總是和牛打交道,感染上了牛痘,就具有了抵抗天花的防疫力。牛痘的秘密終於被揭開了。

接著,琴納進一步仔細地閱讀了有關種痘術的報告,並對牛得天花和人得天花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觀察和對比,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能給人接種危險的人類天花的痘苗,而只能接種不危險的牛痘疫苗。而且牛痘苗可以由一個人傳給一個人。

之後,琴納決定對人進行牛痘的人工接種,以此預防天花。1796年5月,琴納親自主持了這次人體實驗。在當時,他從擠牛奶姑娘尼母斯手上取出牛痘皰疹中的漿液,接種到一個8歲小男孩菲普斯身上。兩個月後,他再給這個兒童接種真正的人類天花漿液。結果,這個兒童沒有感染上天花。為了慎重起見,琴納還想重復這一實驗。為了找到一個明顯的天花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兩年。重復實驗也獲得了成功。實驗證明,那個男孩確實獲得了免疫力。琴納終於發現了有效而且安全的預防天花的辦法。

英國皇家學會對琴納的發現的反應卻是否定的,傲慢的會員們不相信一個鄉村醫生會作出如此偉大的貢獻。琴納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工作。他繼續為人種痘,繼續從事研究。他還認識到,牛痘苗只有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具有免疫性。

在實踐面前,一切懷疑、反對都被粉碎。用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終於獲得了應有的地位,而且在歐洲傳開,英國皇室的人也終於接受了種痘。為了鼓勵種痘,1803年,皇家琴納協會成立,琴納任該會會長。天花所引起的死亡在18個月之內就下降了2/3。之後,琴納把獲得的資金投入到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和種痘法的實際應用中。

1823年1月24日,琴納去世,終年74歲。

I. 琴納對人進行牛痘的人工接種的故事是什麼

琴納決定對人進行牛痘的人工接種,以此預防天花。1796年5月,琴納親自主持了這次人體實驗。在當時,他從擠牛奶姑娘尼母斯手上取出牛痘皰疹中的漿液,接種到一個8歲小男孩菲普斯身上。兩個月後,他再給這個兒童接種真正的人類天花漿液。結果,這個兒童沒有感染上天花。為了慎重起見,琴納還想重復這一實驗。為了找到一個明顯的天花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兩年。重復實驗也獲得了成功。實驗證明,那個男孩確實獲得了免疫力。琴納終於發現了有效而且安全的預防天花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