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汗皰疹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
皰疹又稱出汗障礙疹,
是一種皮膚濕疹樣反應,汗皰疹沒有明顯的小汗腺受侵及汗液瀦留現象。一般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復發作。
1、突然出現多數群集或散在的位於表皮深處的小皰,呈正常膚色,皰破後流出黏液性液體,數天後水皰吸收,乾涸後殘留環狀鱗屑,自覺瘙癢及燒灼感,如患病時久可引起手掌皮膚乾燥,脫屑,增厚。
2、汗皰疹的初期症狀以深在性的小水皰為主,並伴有瘙癢,這個時期一定注意不要撓抓,以免引起汗皰疹的進一步加重。
3、汗皰疹常對稱發生在手部、腳部,為米粒大小的小水皰,並稍高於皮膚表面,無炎症反應,待破後,便可結痂、脫屑。
Ⅱ 脾胃濕熱證吃什麼西葯
內調外養的祛斑方式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是不傷皮膚的,自然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避免皮膚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選擇有防曬和美白功效的防護保養品。合理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 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者飲料:如:醬油炒飯、可樂、巧克力、可可等。常年與電腦打交道的人最好塗些隔離霜,用完電腦後應立即洗臉。妊娠期前後做適當保養和護理,能夠減少妊娠斑的出現。
- 充足的睡眠:熬夜是皮膚的一大殺手,經常熬夜的人特別容易出現肌膚問題,不僅臉部暗淡無光,就連黑眼圈眼袋也會找上門,肌膚不能及時排毒,積累的色素也會沉著,久而久之就容易長斑。每天我們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讓你的肌膚在夜間深呼吸吧.
- 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因為後天因素出現的色斑,維護水嫩肌膚。臉蛋需要呵護,注意一些很簡單的細節,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張光潔嫩白的臉。
- 淡化色斑祛斑可以多喝一些含維生素E較高的果汁。如:西紅汁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西紅柿紅素、維生素c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秘密武器。有實驗證明,常吃西紅柿可以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每天和一杯西紅柿汁能夠養顏淡斑。
Ⅲ 手跟腳都起水泡,脾濕怎麼辦
分析:根據您的描述,可考慮為汗皰疹,真菌感染。 建議:手跟腳都起水泡,考慮與汗皰疹,真菌感染等有關,建議參考以上原因,進一步檢查,對症治療。脾濕,建議採用健脾利濕的方法治療,可以選用參苓白術散治療。
Ⅳ 手上長好多小水泡,抓破這處那一處又長了,是傳染的嗎
手上長好多小水泡,一抓很癢,抓破這處那一處又長了,是傳染的嗎?
其實這是汗皰疹,還有中醫稱它們為“螞蟻窩”,為什麼有人會有汗皰疹呢?中醫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人們身體裡面的水分比較多,濕氣比較重,皮膚無法正常代謝而導致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看到別人手上有這些東西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就是擔心被傳染到了。確實長了汗皰疹的人,經常是手上的這個地方剛撓破,那一個手指上又長了,但這並不是因為傳染,這只是因為長汗皰疹的人,整個手上本身就存在這類真菌,所以才出現這一處剛好一點,那一處又長出來了,但這和傳染沒有關系。
綠豆
綠豆在生活中很常見,而且也比較便宜,到了夏天,很多人都喜歡吃綠豆,有些人用來煮粥,有些人用來製作綠豆沙。綠豆營養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都比較高,還有清熱解濕的作用,因此,有汗皰疹的人平常多吃綠豆是有好處的。
註:圖片來自網路
Ⅳ 手上反復長水泡
[概念]
指縫濕爛是指手指間的皮膚發生水【上病下包】,破潰滲出,表皮損傷而言。
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臭田螺"與"田螺【上病下包】"均包括本症。如《外科正宗》雲:"田螺【上病下包】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隨生紫白黃泡,此脾經風濕攻注,不久漸大,脹痛不安"。其生於手指間者,即為指縫濕爛。
[鑒別]
常見證候
濕熱內蘊濕爛:開始指間皮膚潮紅,發生針尖至米粒大的水【上病下包】,或水【上病下包】劇烈搔癢,搓之破潰出水,底面鮮紅濕爛,滲出液較粘稠,此起彼伏,經年不愈,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自覺心煩不適,亦可有大便乾,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濕毒浸淫濕爛:指間皮膚浸白,或起水【上病下包】,多發生在兩指根連接處,表面濕爛,劇癢,脫皮後底面呈紅色,滲出不止,滲出液呈淡黃色,較清亮,乾燥後常有脫屑,一般無全身症狀,舌質微紅,舌苔白膩,脈緩。
脾濕蘊蒸濕爛:指縫起大小不等的深在性水【上病下包】,常波及手指及手掌,水【上病下包】壁較厚,劇癢,皮膚表面常呈正常皮色,【上病下包】破後指縫可發生濕爛,膿水淋漓,滲液稀薄,常浸淫成片,乾燥後可結成小的點狀痂皮,可伴腹脹,便溏,面色黃,手足多汗,肢腫等症狀,苔白膩,脈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