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虛風燥型濕疹吃什麼中成葯
你好,血虛風燥型濕疹,可以吃四物合劑,養血潤燥,祝你健康快樂!
2. 治療血虛風燥型濕疹,有哪位知道解決的方法嗎
血虛風燥型濕疹,最佳的治療辦法就是選擇中成葯養血、潤燥,去風濕,這樣才能徹底治癒的。
3. 我是血熱風燥型濕疹,吃什麼中葯呢
你好,你的情況是可以注意不可以吃辛辣,上火的東西就可以的
4. 有無血虛風燥型濕疹的中成葯。冬季皮膚干
你好,你目前的皮膚的瘙癢不適,主要可能是過敏而引起的。你好,多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可以用氯雷他定抗過敏等處理。
5. 治療血虛風燥型濕疹 該怎麼調理才行啊
血虛指營血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
風燥指風與燥兩種邪氣的相合,多感於秋燥時令。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唇燥、咽干、乾咳、胸滯、肋痛、皮膚乾燥、舌苔白薄而干、脈浮澀。
血虛風燥要怎麼辦?基本方葯:
(1)養血潤膚飲(或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花粉12克、紅花6克、桃仁6克、黃芩10克、黃芪l0克。
(2)風癬湯加減:生地12克、玄參10克、丹參12克;當歸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紅花6克、黃芩6克、苦參45克、蒼耳子3克、白蘚皮12克、地膚子l0克。
以上兩方適用以瘙癢為主的血虛風燥證。
(3)克銀二號方:生地30克、玄參15克、丹參15克、麻仁l0克、大青葉15克、山豆根l0克、白蘚皮15克、草河車15克、連翹15克。本方適用於血虛風燥的銀屑病(主證:淡紅色斑疹、鱗屑薄而少)。以上方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溫,分2~3次服用,每日1劑。
血虛風燥要怎麼辦?調理方法:建議試試古方茶雪彥茶進行調理,它能補血補氣生血、填精補血、祛瘀生新等。科學研究表明,古方茶雪彥茶將補血與補氣結合在一起,氣血雙補,從根源上補血,對改善貧血、強身健體、美容養顏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於補血效果的長久持續。氣血雙補,固本正源。
日常護理:
1.本證候多為全身泛發皮疹和瘙癢,故要勸告患者忌食腥發動風及辛辣酒酪飲食,性格要和順,避免憂思惱怒。
2.患處不宜濫用刺激性強的外塗葯物,不宜用熱水、肥皂燙洗,避免日光曝曬或寒冷刺激。
3.適時進行礦泉浴、糠浴和澱粉浴,並外塗護膚油脂,可以保持皮膚的柔潤,使之鱗屑減少,癢感亦可得到控制。
6. 治療血虛風燥型濕疹
你好,中醫濕疹將濕疹症狀一般可分為「濕熱型和血虛風燥症」兩種類專型。(血虛風燥型濕疹)屬對所謂濕熱,是指脾虛不能化濕、濕邪化熱,在臨床上,一般通過健、燥濕、清熱、利水,利膽等方法可除去此症。飲食上,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血虛風燥型濕疹,多指血液的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不夠,失去濡養能力,此類患者多表現為皮膚膚乾枯,手指、腳趾經常起水泡,開裂,表現為假熱真虛的症狀。
7. 脾虛風燥型濕疹有什麼症狀表現
症狀表現:它相當於慢性長期的濕疹,寶寶皮膚表面乾燥,長期長濕疹的地方皮膚肥厚,色素沉著,表面有鱗屑或血痂,到了晩上會感到很癢。最容易出現的位置是四肢的回彎處,中醫成為四彎風。 很多濕熱型濕疹反復出現的寶寶容易轉化成這種類型。平時不愛吃飯,發育瘦小的寶寶也很容易出現這種濕疹。 護理時注意: 醫生為寶寶的治療重點以養血祛風為主,爸爸媽媽需要長時聞地配合醫生幫助寶寶調理脾胃不和,可以給寶寶吃一些肉來調節體質,但烹調的方法不要是油炸,另外,過甜的食物最好不要給寶寶吃。
8. 血 虛 風 燥 型 濕 疹
血 虛 風 燥 型 濕 疹
經疹是指在月經期前後或行經期,全身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數個融合成片,瘙癢難忍,並隨月經周期發作和消失。此病臨床常見,不同程度地影響婦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現代醫學認為,月經疹的發生主要與女性性腺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則不外熱盛風動、血虛生風以及經期外受風邪侵襲所致。根據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型進行辨證治療:
★ 血虛型
多由久病失養或產後失血過多,營血不足,經行陰血更虛,生風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經後發作,瘙癢,入夜尤甚,月經量少,錯後,色淡,舌質淡紅,苔薄少,脈細弱。治宜養血散風、消疹。方選四物湯加味,葯用當歸、熟地、川芎、黃芪、白芍、防風、荊芥、陳皮、蟬蛻、首烏、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血熱型
多因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之品,使血分蘊熱,經行則熱盛風動而發。疹塊多在行經前或經期出現,疹色發紅,感風遇熱後瘙癢加劇,月經先期,量多、色紅,常伴有口渴心煩等血熱之象,舌質紅,苔薄黃或薄少,脈數。治宜涼血清熱、活血祛風止癢。方選清經湯加減,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蟬蛻、牛蒡子、玄參、菊花、白鮮皮、梔子、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熱之品。
★ 外風型
多因行經期間血失體虛,衛外不固,風毒之邪乘虛侵襲所致。疹塊均在行經期間出現,疹色淡紅,疹塊融合成片,似風團狀,瘙癢難忍,遇風加重,常伴身困頭痛、惡風發熱等風邪外襲之證,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厚膩,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除濕止癢。方選清風散加減,葯用防風、蟬蛻、牛蒡子、金銀花、當歸、荊芥、生地、苦參、地膚子、川芎、連翹、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熱滋膩之品。
月經疹雖與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療與之有異,在本病的辨證治療中,應注意顧護女性的生理特點,不可過用寒涼、破瘀、驅風之劑,以免引起月經失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