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確定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好了
你好。發燒是疾病的症狀之一,也是機體產生抗體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3-5天。這內就是家長看見孩容子高燒不退的原因,即便口服 退燒葯 ,體溫退下去,過一會兒還會再次升高。孩子是否皰疹性咽頰炎,最好做血常規檢查。做血常規檢查花錢不多,但是能明確診斷。皰疹性咽頰炎特點,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 厭食 ,並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嬰兒常發生 嘔吐 和驚厥,起病2日內口腔粘膜出現少數(很少多於12個)小的(直徑 1~2mm)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但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病程約一周左右,遵醫囑對症治療,寶寶會痊癒的 如有更多需要咨詢的健康問題 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萬能的妮子~ 免費解答喲~
『貳』 兒童皰疹性咽炎
根據你所提供的描述,意見如下:
1、皰疹性咽峽炎,是嬰幼兒比較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皰疹病毒感染所致
——此病是會導致嬰幼兒高熱、口腔潰瘍、多發性咽喉的皰疹為主要特徵(多數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嬰幼兒是比較痛苦的。
——而此病有部分嬰幼兒往往會並發「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腎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你現在的重點應該是關注這幾項指標的檢查結果,如果發現有以上並發症,則及時處理,
而不應該把重點關注在咽喉的皰疹上,因為:咽喉炎的單純的皰疹是能夠好的(輕的略為治療就會好),而如果有以上的幾種並發症,則比較重。
2、因此,建議:
——一是:保持冷靜。你對小孩患病緊張,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的緊張,過度緊張往往對嬰幼兒的疾病判斷和治療執行會失去理智,並對疾病的恢復不利。(所以,我們在兒科急診中,無論多重的病,醫生和護士都不會緊張,因為醫生緊張對判斷及治療不利,這也經常引起很多家長的誤會,認識「冷談」)
——二是:現階段要保證營養,以保持抵抗力,由於口腔不適,胃口比較差,可以採用奶粉喂養(注意奶的溫度可以低一點,以免刺激口腔引起不適),期間可以添加一些果汁、補鈣等;
——二是:保持口腔清潔,由於如果只是單純的皰疹性咽峽炎,無其他並發症,那麼是完全可以治療好的,也有通過自身免疫力恢復的情況,特別是在到了康復期,如果不清潔,往往反復加重。
所以,現在可以用鹽水+
制黴素片+
維生素B1片(按1碗水放以上葯片各5片),給小孩漱口,一天多次。
『叄』 兩歲半的寶寶的了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辦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自限性疾病。這種病以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播快,感染性較強,易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襲1~7 歲兒童。一般病程4~6 日,重者可達2 周。 在我們呼吸道的表面有一種帶無數纖毛的細胞,這些纖毛好像一把大掃除的刷子一樣,不斷將吸入並黏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顆粒如粉塵、病菌等向外清掃,直到排到喉頭咳出。但小兒呼吸道上的這種纖毛活動比較微弱,因此「自潔」 功能也就相對較差。而且小孩的鼻毛也沒有發育完全,就特別容易被空氣中的病毒侵襲。 皰疹性咽峽炎一旦發作,在扁桃體前部、軟齶、懸雍垂等部位會出現灰白色皰疹。常常會出現高熱,並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口臭等症狀,有時還會頭痛、腹痛或肌痛。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常常容易混淆,二者都伴有發燒及口腔皰疹的狀況,但最大的區別是皰疹有沒有發展。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中,發病快,起病急,往往還伴有高燒不退、拒絕進食的症狀。而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皰疹會不斷增加,先是嗓子里有皰疹,隨後會發展到手心腳心都有皰疹。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當寶寶患有皰疹性咽峽炎後,媽媽可以用這套手法對寶寶進行按摩:用了近兩周的時間才完全恢復精神。我家當時就是一直吃消炎葯,近一周的時間,這有炎症必須吃消炎葯才會完全退燒的,這時候咽喉有炎症,所以吞咽困難,不愛吃東西,每天只要喝一些流質的果汁菜水,奶粉之類就可以,不要喂養什麼輔食,維C多,可以幫助消炎。
『肆』 小兒 皰疹性咽峽炎怎麼預防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夏秋季節較多見。在托兒所、幼兒園小有流行,嬰幼兒患此病比較多,男孩發病率略高於女孩。庄玲伶介紹,造成「皰疹性咽峽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最近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細菌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發生。這些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並發細菌感染等引起的急性咽部炎疾病。這幾種病毒所導致的疾病傳染性強、流行快,主要侵犯1歲—7歲兒童,嚴重的可以引起心肌的損傷。由於其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咽痛,患兒可伴惡心、嘔吐與咳嗽等症狀。患兒一般為起病急、突然高熱,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一點的孩子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小一點的孩子則表現為拒乳、哭鬧、不能睡眠,流口水等,重者影響吞咽功能,但多數不影響發聲。進行體格檢查時,可見咽部出血,有數個灰白色約小米粒大小的皰疹,直徑約為1-2cm,周圍有紅暈。皰疹多分散存在,主要分布於咽齶弓邊沿、口腔黏膜、扁桃體、咽後壁等處,皰疹可破潰,破潰後形成黃色潰瘍。診斷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並不十分困難,難在皰疹未顯現之前易被誤診為普通感冒或咽炎,對此,家長要加強觀察。
對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常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主要以中葯治療為主。可選擇一些清熱、解毒、利咽的葯物如板藍根沖劑,湯葯常用銀花、連翹、蒲公英、薄荷、生石膏、竹葉、生地等清熱解毒的葯物。較重一些的孩子可靜脈點滴炎琥寧、清開靈注射液。同時,還可以用霧化超聲吸入中葯雙黃連等抗病毒葯物進行治療。西醫一般多採用抗病毒葯物治療,對於病情比較重、高熱的孩子,應根據病情化驗後再進行靜點。病輕者可口服新博林等抗病毒葯物及退熱葯。
庄副主任建議家長,當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時,應多飲水有利於降溫。吃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如牛奶、米粥、果汁。飲食應少量多次,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膩或油炸的食品。另外,給孩子多吃一些含維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能吃過熱的食物。另外,為防止繼發感染,在治療期間要避免淋雨、過度疲勞,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口腔清潔,每日可選用淡鹽水漱口。
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約一周就能痊癒。值得一提的是,好多家長因為孩子診斷皰疹性咽峽炎後,都懷疑孩子患了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家長不要太擔心。而且孩子手、腳心沒有皰疹,一般不會是手足口病,家長不要過分恐慌。家長要做好護理,盡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接觸。由於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及時就診。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自限性疾病,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感染性較強,傳播快,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襲1~7歲兒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該病主要表現為急驟發熱,可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年齡大的小兒常訴咽痛,吞咽時尤甚,有時訴頭痛、腹痛或肌痛;嬰幼兒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拒食、流涎、嘔吐等。多數患兒沒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部分患兒可出現頜下淋巴結腫大或壓痛,血常規檢查大多是血細胞計數正常或略低。
本病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較好。治療並不復雜,由於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葯物,抗細菌類葯物對病毒也無效,治療以口服中葯、抗病毒、對症處理為主。可用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等西葯抗病毒;皰疹性咽峽炎中醫辨證屬濕熱喉痹,多為外感濕熱,上攻咽峽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濕退熱的治法,可辨證選用新加香薷飲、甘露消毒丹、銀翹馬勃散、退熱合劑、雙黃連、大青葉、板藍根等;合並心肌損害者,應適當卧床休息,使用護心葯。還可以利用加壓或超聲霧化吸入抗病毒類葯物、含化參龍丸、含漱利咽合劑、撒入錫類散、噴入金喉健等進行咽峽局部治療;發熱時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熱防驚風,也可用物理療法降溫,體溫超過38.5℃時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熱葯;體溫超過39.5℃、有嘔吐、驚厥、影響飲食睡眠時可以配合輸液支持療法及對症中樞性降溫措施;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時提示合並細菌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細菌類葯物,否則不宜使用抗細菌類葯物。
生了病的孩子要隔離2周,患兒用過的食具一定要進行沸水消毒處理,防止交叉感染。目前對這種病尚未研製出疫苗。因腸道病毒有多種,同一患兒可重復多次感染此病。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不要劇烈活動,要睡足覺,喝足水,少吃飯,多吃菜,不吃冰糕、不喝飲料。飲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溫開水,多給孩子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青菜、水果等,盡可能少吃煎、炸類的油膩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熱、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過熱、過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潰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適量綠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湯,放涼後適量給患兒飲用。
『伍』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吃什麼葯
這種症狀,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由醫生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