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獼猴桃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獼猴桃

發布時間: 2021-12-13 23:25:42

蕁麻疹患者可以吃什麼水果

可以吃櫻桃。

麻疹流行時,給小兒飲用櫻桃汁能夠預防感染,櫻桃核則具版有發汗透疹解毒的作權用。櫻桃含鐵量高,位於各種水果之首。鐵是合成人體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原料,在人體免疫、蛋白質合成及能量代謝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與大腦及神經功能、衰老過程等有著密切關系。

常食櫻桃可補充體內對鐵元素量的需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鐵性貧血,又可增強體質,健腦益智。

(1)蕁麻疹獼猴桃擴展閱讀:

食用櫻桃注意事項

櫻桃屬火性,大熱,平素有熱性病及喘嗽者不可食用。尤其是小孩子,如果吃太多櫻桃很容易引發熱性病、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與支氣管擴張等病。

如果有陰虛咳嗽的症狀,如乾咳少痰,或痰多色黃而稠,午後潮熱、顴紅、盜汗、舌質紅,脈細軟的時候,一定不要吃櫻桃。所以成人一定要注意,櫻桃雖然好吃,但切記不要讓小朋友過多食用。

Ⅱ 愛愛獸酵素獼猴桃果調理後過敏或蕁麻疹加重

原因:身體濕氣太重,代謝功能極差
 
建議:
 
(1)如果瘙癢能挺住不建內議用抗生素,實在挺不住容先止癢,連續做腸道排毒。
 
(2)每天可以用一檔做兩次生命解碼排脾濕
 
(3)用葆腎靈排尿酸和嘌呤物

Ⅲ 蕁麻疹能吃獼猴桃嗎

食物,如魚、蝦、蛋類、奶類最常見,再者就是肉類和植物性食品,番茄、草莓等等。還有 腐敗性食品,多肽類鹼性比較高。在蛋白質食品未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就會形成蕁麻疹,在兒童身上比較多見,原因是因為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 與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調味劑、防腐劑、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也能引起蕁麻疹。

Ⅳ 蕁麻疹可以吃獼猴桃嗎

蕁麻疹的根本原因是抗過敏免疫力低下形成過敏體質,過敏體質遇到外界過敏原刺激出現自身內應激反應形成的過容敏症狀,性平性溫的食物可以給患者食用,性涼的食物盡量少吃,性寒的食物容易刺激過敏體質,過敏患者要忌食。

性平:李子、沙果、菠蘿、葡萄、橄欖、葵花籽、南瓜子、雞頭果、蓮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溫:桃子、杏子、大棗、荔枝、桂圓肉、佛手柑、檸檬、金橘、楊梅、石榴、木瓜、檳榔、松子仁、核桃仁、櫻桃。

性涼:蘋果(性微涼)、梨、蘆柑、橙子、草莓(性微涼)、芒果、枇杷、羅漢果、菱、蓮子心、百合。

性寒:柿子、柿餅、柚子、香蕉、桑葚、楊桃、無花果、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

Ⅳ 吃獼猴桃過敏是怎麼回事

獼猴桃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及鈣、鎂、鐵、鉀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還有很高的醫療價值。但並不是人人皆宜,有些人對獼猴桃會過敏,表現為舌頭發麻、喉嚨發癢,是過敏性咽喉炎的症狀,進而可能發展為口腔黏膜水腫,就會感覺呼吸困難、透不過氣,這是喉頭黏膜出現了水腫,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因此沒有吃過獼猴桃的人一定要謹慎食用。 另據中醫專家黃文權教授介紹,由於獼猴桃性寒,脾胃虛寒者應慎食,經常性腹瀉和尿頻者不宜食用,月經過多和先兆流產的病人也應忌食。並且獼猴桃不宜空腹食用,最好是餐後食用。 很多水果過敏與花粉過敏還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比如對樺樹過敏的人,就可能對蘋果、梨等過敏;對蒿花過敏的人,則有可能對桃子過敏。此外,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部今井孝成教授在調查中也發現,對水稻花粉過敏的人,不宜吃哈密瓜、西瓜、獼猴桃和橙子;對豬草過敏的人,不宜吃哈密瓜、西瓜和香蕉;對花粉過敏的人,往往會對栗子、獼猴桃和香蕉過敏。 另外,很多蔬菜中還具有光敏性物質,比如人們常吃的油菜、萵筍、小白菜、菠菜、芹菜、芥菜、莧菜、馬齒莧等。每逢5—8月,陽光強烈,如果過多食用這些蔬菜,又沒有「躲」開太陽,有些人的皮膚上就會出現紅斑、丘疹、淤點、水皰,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皮膚潰瘍,並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等。 果蔬過敏可輕可重。對大部分人來說,吃了致敏果蔬後,僅會出現嘴唇水腫、皮疹、脫皮、皮膚瘙癢、口舌麻木等,一般症狀較輕,一兩小時內會消失。但對有些人來說,過敏情況會很嚴重,甚至導致過敏性休克,如不及時處理,很可能送命。所以,只要出現症狀,最好馬上到醫院,以防萬一。 那麼,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真的就不能「一飽口福」了嗎?美國專家提醒,如果吃某種水果時出現過不適,以後再吃這種水果就需要特別注意,不要一次吃過多。對症狀較輕的過敏患者來說,由於絕數過敏物質存在於果皮中,建議在食用水果前先削皮;或將水果放在微波爐里加熱30秒,可使致敏成分分解破壞,並且不會讓水果熟透。還有一個辦法,即將水果切開,在空氣中放置一會兒,產生氧化反應後,其致敏性也可降低。

Ⅵ 醫生請問一下急性蕁麻疹可以吃獼猴桃

蕁麻疹能吃獼猴桃的。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獮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於蕁麻疹病人來說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Ⅶ 蕁麻疹吃什麼水果

多吃馬蹄,暫時不要吃太熱或太涼的食物

Ⅷ 蕁麻疹能不能吃獼猴桃

如果對獼猴桃不過敏,就可以吃。
一般來說既然定義為蕁麻疹,就有很多病因,獼猴桃可能是其中之一。
我的話就會嘗試一下嘛,反正有葯-_-|||

Ⅸ 吃獼猴桃對蕁麻疹有好處嗎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其臨床特徵是瘙癢和風團,通常由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機制誘發。大約15%~25%的患者一生中患過蕁麻疹,80%~90%的蕁麻疹不能找到外部原因,這些患者傳統上被稱為患有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平均病程為3~5年,部分患者可能持續20年。
蕁麻疹的疾病分類
疾病的分類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其發病機制並指導治療。根據病史、實驗室檢查可將蕁麻疹分為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和非變態型蕁麻疹,其中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又分為IgE介導和非IgE介導的蕁麻疹。這種深入分類的目的在於對IgE介導的蕁麻疹可嘗試特異性免疫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皮膚炎性反應細胞侵潤模式類似變應原誘導的遲發相反應,表現為淺層血管周圍炎。而其細胞因子分泌模式{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r干擾素(r-IFN)}提示一種Th0或混合Th1/Th2反應模式,而不是單純的Th2反應。

【抗IgE抗體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前沿科學】:
目前,蕁麻疹發病機制研究最多的是自身免疫學說,自身免疫性蕁麻疹的發病越來越受臨床蕁麻疹研究的重視。雖然組胺被認為是蕁麻疹發病中最重要的介質,急慢性蕁麻疹患者在服用抗組胺類葯物後風團會很快消失,蕁麻疹得以緩解。結合上述IgE介導型免疫學說,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和循環中或趨化到組織的嗜鹼性細胞是產生組胺的2種主要源細胞,而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細胞表面有IgE高親和力受體,變應原結合可導致後者交聯並誘導細胞中的組胺為主要炎性介質釋放。組胺和其他介質也可通過非變態反應機制釋放。除了組胺,其他肥大細胞介質(白三稀)也在蕁麻疹中發揮作用。
有研究認為,約2/3的慢性蕁麻疹與自身免疫有關,已有足夠的依據證明:在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的體內存在能夠使皮膚肥大細胞或嗜鹼細胞脫顆粒的功能性抗IgE受體的抗體和(或)抗IgE抗體,在急性發作期約58%的患者在體內有IgE分子的自身抗體,25%患者有抗IgE抗體,而血清中IgE抗體的升高是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分泌的幕後主因。有一些個案報道了抗IgE抗體和抗白三烯制劑對部分慢性蕁麻疹治療有效。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嚴重性和臨床類型變化很大,因此治療方案應個體化。與其它過敏性疾病一樣,如果確定有明確過敏原,治療方案中應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
臨床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葯物是抗組胺葯,第1代如撲爾敏等可有效減輕症狀和皮損數目,但有嗜睡和抗膽鹼等不良反應;第2代如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等鎮靜作用弱,是目前臨床一線葯物,但大家會發現,抗組胺葯物對蕁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葯就能控制,不吃葯依然會起蕁麻疹,從急性蕁麻疹到慢性蕁麻疹,葯物治療斷斷續續,依然是無法擺脫蕁麻疹困擾,近幾年通過對過敏性疾病的研究,以及IgE介導型過敏的研究,人們已開始將抗IgE抗體免疫療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過敏性疾病如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炎濕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抗IgE抗體免疫自限療法。
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可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後,對白介素(IL-12)的分泌調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從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組成的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桿菌擁有降低血清IgE過敏抗體的國際專利認證,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一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因此康敏元益生菌能夠對抗IgE抗體,調整過敏體質,而葯物只能就症狀做緩解,無法調整過敏體質。做到抗過敏葯物與抗過敏益生菌降IgE抗體免疫療法的有效結合亦可產生理想的康復結果,最終可縮短治療蕁麻疹的病程,減少蕁麻疹復發率。

Ⅹ 蕁麻疹治療的最好辦法急 !

夏天來了,「皮膚紅腫」「全身發癢」「不吃葯就發作」——這是許多慢性蕁麻疹患者的長期體驗。

廣東潮州的高先生, 前兩年出現了一次粉塵過敏,從那次以後皮膚上的毛病就一直沒斷,醫生說是慢性蕁麻疹,就是身上經常很癢,一抓就出現一片片的紅色腫塊,有時候不知不覺都抓出血來。

福建福州的孫女士患蕁麻疹,一年多了,從去年3月份吃的葯一直到現在。

據了解,蕁麻疹是一種由於過敏而引起的皮膚病,其發病原因有:葯物原因;被狗咬傷,食物原因:常見的有魚、蝦、蟹、蛋類,大量食用蛋白類食物後再飲酒,食物難以徹底消化,變成蛋白腖或多肽形式,被身體吸收後易引起蕁麻疹。 草莓、芒果、荔枝、番茄、蘋果、大蒜以及一些食物添加劑也可引起蕁麻疹。感染原因: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感染均可引起蕁麻疹,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肝炎病毒,常可改變機體的反應性,引起蕁麻疹。物理原因:冷、熱、日光、摩擦、振動和壓力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如寒冷性蕁麻疹、局部熱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振動性蕁麻疹及壓迫性蕁麻疹。
蕁麻疹反復,要慎用激素葯:

很多蕁麻疹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選擇用激素進行治療。不可否認激素在治療的時候確實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長遠的使用激素治療蕁麻疹會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提醒患者:治療蕁麻疹請對激素葯物說不。激素葯物見效快,止癢明顯,但長時間或大劑量外用使用會導致葯物依賴性,一旦停葯後,用葯部位原發病變加重。當重新用激素後,蕁麻疹的病情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蕁麻疹診斷很容易,但確定病因較為困難。一般常做檢查:詢問病史,檢測抗核抗體與IgE抗體的測定,IgE抗體升高是對診斷蕁麻疹很有幫助。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慢性蕁麻疹的病程很長,不少患者的風疹斷斷續續地出現、加重、緩解或消失,時間可長達數月或數年。而急性蕁麻疹在數日或幾周內就會停止發作而恢復。由於慢性蕁麻疹病程長,所以療程也比較常,主要的治療方法和過程可分為以下幾點:

1、尋找病因。找准病因才能對症治療和避免。很多因素都可以誘發蕁麻疹,如某些葯物、食物、物理、吸入物、和化學刺激等,找出病因可以避免與其接觸和降低蕁麻疹的發作幾率。

2、服葯治療。大多數患者在服用抗組胺葯物後病情都有好轉,但這些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葯性,對於慢性蕁麻疹患者,療程常,所以不要長時間服用同一種葯物,可以一段時間後更換或兩種葯物交替使用。

3、免疫療法對免疫性蕁麻疹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以活菌的狀態進入腸道,很容易被腸道壁上的樹突狀細胞所攝取,並刺激脾臟細胞分泌IFN-γ干擾素。補充欣、敏、康益生菌能夠提升免疫TH1細胞免疫應答的水平,降低血清中的IgE抗體而抑制TH2型細胞免疫應答從而能夠很好的誘導TH1免疫應答,同時降低TH2免疫反應,這種免疫功能的調整,己被用於頑固性慢性蕁麻疹的病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