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底部長水皰是腳氣還是汗皰疹【腳氣或者汗皰疹】
你的照片太不清楚,你應當到醫院做真菌檢查,把診斷搞清楚,根據檢查版結果治療。當地醫生權會給你正確治療。
(北京醫院胡紹清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 皰疹型腳氣腳氣怎麼辦
水皰來型的腳氣是腳氣自里的一種,多見於雙腳出汗多,特別是盛夏季節尤為明顯,嚴重的可能影響行走,冬天症狀較輕或無明顯症狀,要去除水皰型腳氣最主要的是消滅皮膚深層的病菌,切斷傳播途徑。
a. 可以將生蒜切成小片放入鞋內,一起穿幾天,可以消滅一部分細菌。
b. 襪子穿棉質的,且每天換洗,不穿尼龍襪,尼龍襪不利於汗液的吸收與蒸發,容易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促進真菌生長,夏天最好是穿涼鞋,透氣通風,
c. 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提高皮膚的抗病能力,也對預防腳氣的發生有著一定的作用。
可以用專門治腳氣的足宜舒,外用二十天左右症狀即可恢復,切記要注意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3. 腳低下長出了水泡一樣的東西,有點硬硬的但是在皮膚的裡面不知道是什麼
腳氣臨床上叫做足癬...
皮膚癬菌感染手指屈面、指間及手掌側皮膚稱手癬(tinea manus);感染足趾間、足底、足跟、足側緣稱足癬(tinea pedis)。手的活動范圍較大,身體其他部位有癬難免搔抓,故用手搔抓足癬部位是引起手癬的主要原因,手癬常為單側,足癬常為雙側。
【病因和臨床表現】 手足癬的致病菌90%以上為紅色毛癬菌,其次為絮狀表皮癬菌、須癬毛癬菌等。手足癬在兒童相對少見,青春期以後發病率增加,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臨床一般分為三型:
1.水皰型 在掌心、指側或趾間、足底、足側發生針頭至綠豆大的深在性水皰,皰壁發亮、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水皰融合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露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的糜爛面,可繼發細菌感染。水皰自行乾燥後形成白色點狀及環形鱗屑。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癢。主要發生在夏季,發病除與真菌的種類(須癬毛癬菌更易引起此型)有關外,還與機體的變態反應有關。易引起癬菌疹,即在身體其他部位發生多數的丘疹或水皰。
2.角化過度型 多見,為片狀紅斑,伴角質彌漫性變厚、粗糙、脫屑,表面覆有鱗屑,邊緣尚清楚,中心紋理比較顯著,觸之有粗糙感。在虎口處或足跟部形成較深的裂隙和鱗屑,疼痛出血。可向手背或足背發展,形成有鱗屑的斑片。大多乾燥無汗。
3.浸漬糜爛型 又稱間擦型。指趾間皮膚浸漬發白,基底濕潤潮紅,糜爛滲液,與念珠菌所致的指間糜爛相似。足的病變常發生在第三、四趾和第四、五趾縫間。由於該處皮膚較薄嫩,相互緊密接觸,不透氣,易潮濕,局部皮膚浸漬發白,呈腐皮狀,揭開腐皮見鮮紅色的糜爛面甚至裂隙,伴滲液,繼發細菌感染、化膿,形成潰瘍。有時發出惡臭,瘙癢難忍。可因搔抓引起淋巴管炎、蜂窩織炎或丹毒,足部疼痛紅腫,影響下肢活動。
手癬的臨床分型沒有足癬明顯,主要表現為水皰型(或濕疹樣型)和角化過度型。同一手足癬患者在不同時期可以某一型為主,如夏季表現為水皰型,冬季表現為角化過度型。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真菌鏡檢和培養可確定診斷,但需與汗皰疹、慢性濕疹、掌跖膿皰病等鑒別。
【治療】 一般使用咪唑類溶液或霜劑,亦可用水楊酸制劑等,1~2次/日。對皮損乾燥甚至皸裂者,可用軟膏。外用葯應在洗手或洗足以後睡覺前塗搽,以延長葯物作用時間。必要時局部封包。
對單純外用葯效果不好者,可口服抗真菌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伊曲康唑0.2~0.4g/d,連服一周;特比萘芬0.25g/d,連服一周;氟康唑0.15g,1次/周,連服3~4次。上述葯物對肝功能副作用輕微,但既往有肝臟病史者應慎用,必要時監測肝功能。
如濕疹樣改變繼發感染時,應首先治療繼發感染。局部用1:5000高錳酸鉀、0.5%醋酸鉛、0.1%雷佛奴爾或將聚維酮碘溶液稀釋10倍後浸泡20分鍾左右,或每日用上述葯物之一濕敷2~3次,待滲出好轉後再逐漸試用刺激性小的抗真菌霜劑。對角化過度型應用滲透性比較強、葯物濃度比較高的劑型如復方水楊酸軟膏,先用10%水楊酸軟膏厚塗,外用塑料膜封包,每晚一次,使其角質剝脫。對足底多汗、有惡臭者,可先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然後外用抗真菌葯。
影響手足癬療效的因素很多。致病癬菌分布的廣泛性和傳播途徑的多樣性決定了使用抗真菌葯物的長期性。在治療同時還應採取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襪子,不與其他人共用浴具等以免交叉感染,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手足癬要同時治療。
4.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診療流程
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
醫生診斷
排除
確診 實時在線報告北京市及國家疫情監測系統
一般病例(僅有皮疹或發熱症狀)返家隔離休息——社區醫生定期訪視
重症病例(高熱不退,出現肺炎、腦干腦炎、腦膜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狀)報告轄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首先還是全身的護理,要給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時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的話,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針對病毒,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沒有什麼特別針對性的治療,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總的來說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為抗病毒葯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這些抗病毒的葯物。
總的來說,還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一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葯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范圍。
如果孩子口腔裡面有口瘡的話,讓孩子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經常漱口,這樣做可以將疼痛控制在較輕的程度裡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潰瘍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醫生可以用一些抗菌素軟膏或者用帶有局部麻醉性劑的液體減輕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凈、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沒有任何的並發症出現,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癒。
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 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葯物;
6) 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葯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共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後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葯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 西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葯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後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 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後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葯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於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於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製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雲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葯物。
1.3 干擾素
干擾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干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葯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慾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葯目前在一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葯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於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 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癒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 中葯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葯治療本病,主要採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中醫治療
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葯: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濕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葯:甘草瀉心湯加減
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乾薑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葯:風引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乾薑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葯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5. 腳上有水泡,是不是皰疹
你好。手足口病,不僅是在腳上有小水泡,在肛周,口腔內,手心等處,也會出現水泡。手足口病並不一定發燒,不發燒的手足口病,是病情較輕的患者,恢復的也較發燒的患者快。注意觀察一下,有異常及時帶孩子就診。
6. 腳氣和皰疹有什麼區別啊
首先腳氣是因為黴菌的滋生和感染而引發的,所以疾病經常出現在最不容易散熱的趾內縫部位。但是汗皰疹容就經常發生在腳掌面,因此,從脫皮到潰爛的部位看是否在腳趾縫就可以來區別判斷。
汗皰疹也是濕疹體質引起的症狀,所以一開始症狀出現的時候,但是汗皰疹往往不會只發生在一隻腳上,只要患上兩只腳都會出現的。但是腳氣是因為黴菌引起的,所以腳氣一開始發病的時候,一般出現在一隻腳,到後期慢慢的因為受到交叉的感染,才會造成兩只腳都出現感染。
以汗皰疹來說,是屬於體質引起的皮膚的問題,根據研究認為這個和過敏的體質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從患者除了有腳部的肌膚症狀以外,看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比如眼睛,鼻子等部位是不是也有過敏的現象,這個就可以分辨出是腳氣還是汗皰疹得一種方法。
汗皰疹症狀比較輕的患者會自己恢復,大概需要經過2星期後,感染的部位的小水泡就會變成乾的脫屑,但多數患者一旦發生了腳部肌膚的問題,水泡,痛癢,發紅,脫屑等皮膚的問題,不管是汗皰疹還是腳氣,建議你第一時間,去醫院咨詢醫生,查明原因,對症用葯,才能達到改善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