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豬身上長泡是怎麼回事
在很多地方豬水皰病都被俗稱為「豬爛腳瘟」,而且近些年來豬水皰病的發病概率有逐漸上漲的勢頭。從臨床學上來說,豬水皰病屬於一種發熱性接觸性傳染病。
患病的豬集中表現為豬蹄、豬鼻、口腔、舌頭等部位出現水皰或者爛斑。這種疾病與口蹄疫有些相似,不分時間、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以下是豬水皰病的主要臨床症狀:
1、口、蹄等部位出現水皰這是豬水皰病的主要症狀;
2、豬在患病早期,往往會出現皮膚蒼白的情況,而後水皰開始凸顯,在水皰液逐漸充滿之後發生破裂的現象;
3、假如水皰破裂之後沒有及時科學地處理,其破裂部位往往形成潰瘍,顏色呈現鮮紅色;
4、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豬的蹄殼甚至會出現脫落的症狀,而後細菌感染傷口發生化膿、潰瘍等現象;
5、由於病豬的蹄殼受傷,所以往往會呈現犬卧勢,嚴重的話甚至無法站立,或者用膝蓋爬行。
豬水皰病的防控措施:
1、豬水皰病往往是由於各種細菌感染導致的,因此切記不能用泔水喂豬,因為泔水中往往有多種細菌,可能會造成繼發感染。如果一定要用泔水喂豬的話,建議將泔水煮沸消毒,並添加一定量的脫霉劑,然後等溫度冷卻之後給豬食用;
2、可以在豬的股部深部肌肉注射兩毫升的豬水皰腎傳細胞弱毒苗進行接種免疫,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可以有效防止豬水皰病的發生;
3、對於健康的斷奶仔豬或者是育肥豬,可以肌肉注射兩毫升的豬水皰細胞毒結晶紫疫苗,每九個月接種免疫一次,如此一來便可以起到預防豬水皰病的作用。
B. 豬身上長皰疹了怎麼治療
你的豬是得了圓環病毒,體表的結節斑是皮炎腎病綜合症的表現,你要注意了,很容易造成損失,關鍵是消除症狀,徹底治癒沒那個可能,治好了之後生長速度也是超慢,並且帶毒!
C. 豬口蹄疫與豬水皰病的區別是什麼
豬水皰病由口蹄疫(FMD)病毒、水皰性口炎(VS)病毒、豬水皰疹(回VES)病毒答及豬水皰病(SVD)病毒感染引起。豬水皰病的臨床症狀與口蹄疫完全相同。口蹄疫病毒只是引起水皰病的原因之一,而水皰病是表示一個症狀的病名,並不是代表一種病毒。水皰病在世界貿易中是很重要的疾病。口蹄疫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且能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要對水皰病做出准確診斷、報告和控制。
D. 豬水泡病、口蹄疫、豬水皰疹、豬水泡性口炎的區別
兩者臨床症狀很相似,但也有區別,一是豬口蹄疫多發生低溫季節版,夏季發生較權少,而豬水皰性口炎則多發生在夏季和初秋;二是豬口蹄疫發病率高,仔豬患此病死亡率也高,而豬水皰性口炎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三是患豬水皰性口炎的豬口腔病變嚴重,採食受影響,但食慾未消退,而口蹄疫則可使食慾減少或廢絕。
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引起疾病的病毒不同,鑒別診斷則應通過實驗室診斷。
E. 豬水痘病怎麼治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
F. 皰疹能吃豬肉嗎
帶狀皰疹可以吃豬肉。帶狀皰疹是一種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由回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答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豬肉有大量的蛋白,可以增加抵抗力,可以吃
G. 豬皰疹用什麼葯治療好
豬水皰疹病毒,是引起水皰疹的病原體。水皰疹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版疾病,其特徵是在唇、齒齦、權舌、齶、鼻鏡及四肢的蹄踵和趾間發生水皰性炎症,臨床上很難與口蹄疫、水皰病等疾病區別,因與口蹄疫、水皰病和水皰性口炎在臨床上不易區別,所以必須進行實驗診斷。實驗診斷時,採取未破潰的水皰皮和水皰液(可置50%甘油磷酸緩沖液中,保存於0~4 ℃),用以接種健康豬、牛、馬、豚鼠和小鼠,以便初步排除其它水皰性疾病的可能性。水皰疹病毒不感染乳鼠,故易與口蹄疫病毒和水皰病病毒區別。另外可以接種組織培養細胞分離病毒,應用中和試驗鑒定之。也可採取發病早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用標准抗原作中和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
H. 豬身上長膿皰怎麼辦
豬痘是豬的一種急性熱性病毒性傳染病,由豬痘病毒引起,痘苗病毒也可引起豬痘。豬痘的特徵是在皮膚上有規律地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結痂等病變。
1.病原
豬痘病毒屬於痘病毒科,豬痘病毒屬。病毒呈磚形,對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雞胚中傳代,在豬腎、睾丸、豬胚肺的細胞培養中盲傳幾代後即可適應生長。無紅細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學
豬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豬和幼豬最為敏感。病豬和康復帶毒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從皮膚、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環境。本病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傳染。豬虱、蚊、蠅等昆蟲是本病的機械傳播媒介。
3.症狀
潛伏期5-7天。病初體溫微升,隨後在腹下部和前後肢內側出現紅斑,紅斑迅速增大,變成丘疹、水皰和膿皰,最後形成痴皮。病豬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經過,發病率在幼豬中可達30-50%以上,但死亡率極低,一般不超過1%,若飼養管理不當或有繼發感染,則常使幼齡仔豬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變化
除與臨床症狀相同的皮膚變化外,解剖病死豬可見口、鼻、咽、氣管、支氣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組織學檢查可見皮膚病變部上皮增生,除腦漿內包涵體外,還出現核內包涵體,核空泡化。在細胞漿內還能形成大晶體,直徑達800納米,為其他痘病毒所無。
5.診斷
(1)病原分離鑒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經處理後,接種豬腎、睾丸單層細胞,觀察細胞病變,電鏡檢查病毒。鑒定病毒可用已知陽性血清作細胞中和試驗。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豬痘,在病原鑒定上要注意區別。豬痘病毒只感染豬,只在豬細胞上增殖,有核內包涵體,在雞胚絨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動物試驗僅感染兔,無紅細胞凝集性,康復豬對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圍廣泛,能在多種培養細胞上增殖,只有腦漿內包涵體,在CAM上形成痘斑,動物試驗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紅細胞凝集性,康復豬對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點為兩種病毒的主要區別。
(2)血清學試驗 可用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瓊脂擴散試驗作血清學診斷。
6.防制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病豬康復後可獲得免疫力。平時應注意清潔衛生,消滅豬虱等外寄生蟲。對病豬,應及時隔離治療,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痘疹,然後塗以1%龍膽紫溶液。如有繼發感染,可用抗菌素類葯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