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處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處方

發布時間: 2021-12-04 08:25:19

❶ 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

鮮龍膽草適量,搗爛敷於患處,每日1~2次,功能退熱止痛。

❷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的好方法

西醫治不好後遺症的,祖國中醫博大精深,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用中葯五味清疹合劑就能治好。

❸ 皰疹的中醫根治方法

帶狀皰疹是一種多發性疾病比較難治我給你介紹一種治療方法可以用三棱針刺破皮膚出血再撥罐把毒血吸出來就治癒了

❹ 有沒有中醫,治療,帶狀皰疹的葯方,

你好: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以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為主要特點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多因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當機體免疫功能減弱、或勞累、或感染、或感冒時而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對於帶狀皰疹的治療我推薦試試取板藍根30克用沸水沏代茶內服。同時取生大黃適量研為細面用高度白酒調味糊狀外塗患部。每日三次。

❺ 帶狀皰疹神經痛中葯方

中葯酊劑的外用酊劑
正元疼痛清
塗抹治療
皰疹後遺神經痛
效果很好的
直接淘就可以了

❻ 中醫怎麼治療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在中醫來看也是屬於血毒的,這是可應用些清熱解毒的中葯來治療的,例如可選擇連翹敗毒片來治療看看

❼ 求一個治療帶狀皰疹的中醫偏方

帶狀皰疹6大中葯治療偏方:
1.毒瘀並解方
黃芩10~15g,山梔10~15g,莪術10~15g,元胡6~10g,豬苓15~30g。將上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鍾,先將元胡放入,煎20分鍾,再與余葯同煎30分鍾,每劑煎2次,將所得葯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黃芩性味苦寒,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用以為君;山梔為臣,與黃芩共奏清熱解毒之效;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二者為佐葯,共奏疏達氣血之瘀滯而止痛之功效。豬苓利水滲濕,驅邪從小便而走,佐助君葯清熱之功。全方葯簡力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而達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木香、枳殼、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藍根。將上葯用水浸泡30分鍾,煎30分鍾,每劑煎2次,將所得葯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此證多屬毒邪偏盛,雖經治療,毒熱未盡或氣陰兩傷致氣滯血瘀。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佐以紫草、板藍根清解餘毒,全方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3.烏梅丸加減
烏梅30g,附子3g,肉桂2g,細辛2g,乾薑3g,黨參18g,當歸9g,黃連6g,黃柏15g,黃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烏梅丸現代多收入驅蛔劑,實為治厥陰病之總方,方劑組成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具有扶正祛邪,調和寒熱,止痛除煩等功效。方中黨參、當歸、肉桂、乾薑、附子、細辛溫養氣血,理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斂浮陽以溫下焦,並可制桂、附、姜、辛大熱之烈;增以木香行氣調中,既增強止痛效果,還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傷胃,補虛而不呆滯;諸葯合用,可充分發揮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熱除,升降復常,氣血調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減方
蒼術10g,生香附15g,撫芎15g,炒梔子6g,神曲10g,厚朴6g,澤瀉10g,枳殼6g。日1劑,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殼行氣止痛,蒼術、澤瀉、梔子祛濕,神曲保護胃氣,諸葯合用,共奏行氣解郁,利濕止痛之功。
5.清解湯
銀花30g,連翹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葉15g,粉丹皮15g,苦參12g,炒側柏30g,炒荊芥12g,炒梔子12g,玄參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劑。加減應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銀花、連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佐以粉丹皮、苦參、玄參等清熱涼血而獲效。
6.雄黃冰片塗劑
雄黃、冰片、青黛各10g,粉碎成細粉,將3種葯粉末混勻,加入75%酒精300mL,調勻。密閉保存。用時搖勻,每晚臨睡前清潔患處後,取本品適量在患處塗薄薄一層,塗抹均勻後覆蓋紗布並固定。第2天早上洗去。連用10天為1療程。
方中雄黃解毒殺蟲,青黛清熱解毒,冰片清熱止痛,防腐止癢。三葯合用,以酒為使,通達腠理,共奏清熱利濕、化瘀解毒之效,故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