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治療蕁麻疹中成葯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治療蕁麻疹中成葯

發布時間: 2021-12-01 18:53:44

蕁麻疹吃什麼中成葯

你好,蕁麻疹常規葯物只能緩解病情但不能根治,易復發,中醫中葯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非常有效的奇方秘方,建議你採用有效的傳統中葯麻黃、白鮮皮、地膚子、金精草、龍戟草等配合治療,能清熱祛風,除濕止癢,可徹底根治不復發。治療期間一定要大量飲用開水,保持大便通暢。希望你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本回答來自:程則廷中醫診所
)

Ⅱ 有沒有徹底根治慢性蕁麻疹的中葯方

夏季一到,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是終於可以拿出壓在箱底的漂亮夏衣了,愁的是蕁麻疹又來了,及其影響美觀,還經常犯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案例一:孫女士家住廣東中山,7歲的兒子仔仔,每到夏天一出汗一熱然後就起蕁麻疹,每天晚上都癢得睡不著,一直撓。

案例二:北京的趙先生,有慢性蕁麻疹已經三年了,夏天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吹著冷風,吃著西瓜、冷飲,好不快活,可是隨之而來的是蕁麻疹的發作,而且越抓越癢,越抓越腫。

案例三:廣州的衛先生,今年35歲,去年五一假期,外出旅遊回來後,他發現自己的皮膚發癢起疙瘩,而且一抓就連成片。起初,他並沒有在意,直到最近症狀越來越重,吃葯已經完全控制不住了,衛先生才去醫院看。

專家分析:春末夏初是蕁麻疹的多發季節,蕁麻疹對很多人來說雖不是什麼大病,但一旦發作,患者會出現皮膚發癢、起小紅疹子等症狀,非常折磨人。因此,患了蕁麻疹之後,要積極治療。

引起蕁麻疹的發病原因:

1、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汗腺的分泌消耗很多能量。

2、晝長夜短,悶熱天氣影響人們的睡眠和休息,導致睡眠不足。

3、夏天,許多人食慾減退,營養攝取不足,體質變弱。

4、過敏體質的人,遇到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引發蕁麻疹發作。

蕁麻疹應該如何治療呢?

1、消除症狀。目前,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葯物是抗組胺葯,可有效減輕症狀和皮損數目,但有嗜睡和抗膽鹼等不良反應;研究發現,抗組胺葯物對蕁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葯就能控制,不吃葯依然會起蕁麻疹,從急性蕁麻疹到慢性蕁麻疹,葯物治療斷斷續續,依然是無法擺脫蕁麻疹困擾。

2、避免誘因。應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出汗,避免受熱、避免過度抓撓、不用熱水洗燙、精神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

3、改善過敏體質。過敏體質只是人們對容易發生過敏人群的一種體質上的定義。當接觸相同物質時,健康體質的人不會出現過敏,而過敏體質的人則會發生過敏反應。那麼經常發生蕁麻疹是否就說明是過敏體質?這確實有可能說明你就是過敏體質,因為蕁麻疹本身與機體的變態反應關系密切,短時間內多次發生蕁麻疹,說明機體處於高敏狀態。

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增加消化道內益生菌數量就能預防甚至治療蕁麻疹,而且可以避免因接觸有害微生物而患病的風險。益生菌改善蕁麻疹的作用機理:當人體內益生菌的數量,遠低於正常值時,會使血清中的IgE抗體升高和脾臟細胞IFN-γ分泌量不足,誘發皮膚、黏膜出現多種過敏反應。而如果保持人體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充足,即便持續接觸過敏原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所選用的6種專利抗過敏菌株科學配比,耐酸性更強,膽鹽耐受性也優於雙歧桿菌,具有更好的耐高溫能力,能夠在常溫下保持長久活性,服用後可直達腸道,發揮最大抗過敏作用。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從而減少蕁麻疹者血清中過高的IgE特異性抗體,緩解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相比單純葯物治療蕁麻疹可產生良好的整體療效,有效的改善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

4、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每天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避免暴飲暴食和經常熬夜,把身體養好。提高免疫力,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是降低蕁麻疹發作幾率的好辦法。

Ⅲ 治療過敏性蕁麻疹的中成葯有哪些,求回復

中葯西葯都有刺激性的,不太適合,
1.刺激性,
2.有激素,
3.依賴性大,
用食品級的還是放心,
膚,愛,保,你也試試!

Ⅳ 請問治療蕁麻疹的中成葯有什麼

萱乙蕁疹膏,主治抄由各種病因導致的慢性蕁麻疹症。具有清熱燥濕,抗菌解毒、祛風止癢、益氣健脾養血,徹底消除蕁麻疹
蕁麻疹的患者飲食注意多進食雞蛋、雞肉、奶製品等保證供給足量的蛋白質,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類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谷類、動物的肝臟等。一些食物要注意少吃或不吃,患者不要飲用烈性酒、濃茶、咖啡、及酸辣刺激性食物,其次要避免高脂、高糖飲食。蕁麻疹主要是由過敏引起的,在蕁麻疹的治療期間宜多吃各種蔬菜水果,蛋奶製品。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劑可以逐步還原組胺,蛋奶等製品中含有豐富的鈣可以緩解過敏症狀。在治療期間不要食用刺激性物質如辣椒、各種酒類、以及牛羊肉海鮮等食品。

Ⅳ 尋麻疹吃什麼中葯

過敏蕁麻疹多數是由於過敏性機理引起的,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於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 IgE(免疫球蛋白 E),這種IgE抗體附著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鹼性白細胞上,當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於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於是產生蕁麻疹。這屬於i型過敏性反應。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過敏是其主要病因,皮膚瘙癢是其主要症狀,身體產熱增加會加重瘙癢,發生蕁麻疹要避免以下情況:
1、不搔抓患處
皮膚瘙癢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用手抓,蕁麻疹所導致的瘙癢性風團,其瘙癢嚴重程度一般人是無法忍受的,有些患者恨不得把皮都抓下來。搔抓不僅不能止癢,還會使瘙癢更加嚴重。這是由於搔抓皮膚會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釋放出更多的組胺,使瘙癢加重。搔抓皮膚還可導致皮膚破損,指甲中的細菌進入組織內,引發感染。
2、不熱敷患處
有些人認為熱敷可以止癢,於是用熱毛巾去敷瘙癢處,瘙癢不但沒減輕反應更嚴重了,其原因與用手抓一樣。熱敷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會釋放出更多的組胺,使瘙癢加重。用熱毛巾敷患處還會使皮膚潮濕,易於過敏物質與細菌的附著,有可能加重病情或引發感染。
3、西葯治療:
治療蕁麻疹也可以選擇性的用一些西葯,其實蕁麻疹的發作是屬於比較常見的過敏反應,對於過敏反應一般都需要用一些抗過敏葯物,主要是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局部水腫症狀,通常都會選擇性地用氯雷他定,大部分人在服用之後臨床症狀就會明顯改善。
4、IGE改善過敏體質治療:
因為益生菌可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後,對白介素(IL-12)的分泌調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從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組成的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這樣一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
5、要忌口:
過敏性蕁麻疹的患者也不要吃動物蛋白性質的食物,如蛋類、牛、鵝、雞、豬頭肉、牛奶以及奶油製品等,這些食物會加重過敏性蕁麻疹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植物性的食物是過敏源,如番茄、芒果、草莓、大蒜、香菜或者是香菇等,所以要盡量避免,還有一些食品的添加劑,如色素、調味品或者是防腐劑等都是有可能引起過敏的,也要避免食用這些。

Ⅵ 蕁麻疹吃什麼中葯,要吃多久才能根治,

首先要知道得的是什麼類型的蕁麻疹,才好下葯。
(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蕁麻疹。辨證為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透表,宣肺清熱,方以「荊防方」加減。
荊防方
【葯物組成】荊芥穗2錢,防風2錢,僵蠶2錢,金銀花4錢,牛蒡子3錢,丹皮3錢,紫背浮萍2錢,乾地黃3錢,薄荷1錢半,黃芩3錢,蟬蛻1錢半,生甘草2錢
【方劑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2)風寒型,多見於寒冷性蕁麻疹。辨證為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黃方」加減。
麻黃方
【處方】麻黃3克,乾薑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功能主治】辛開腠理,和血止癢。主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3)陰血不足,血虛受風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辨證為陰血不足,風邪束表,治以滋陰養血,疏散風邪,方以當歸飲子加減;
(4)脾肺兩虛,風寒束表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辨證為脾肺兩虛,衛氣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氣固表,方以玉屏風散合多皮飲加減。
再有:
慢性蕁麻疹中葯方劑
中葯方劑(一)
【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郁於肌膚。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名】多皮飲。
【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蘚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乾薑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中葯方劑(二)
【辨證】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治法】辛開腠理,和血止癢。
【方名】麻黃方。
【組成】麻黃3克,乾薑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中葯方劑(三)
【辨證】脾虛兼風。
【治法】健脾利濕,祛風止癢。
【方名】蕁麻疹湯。
【組成】蒼術5克,白術30克,茯苓15克,荊芥15克,丹皮15克,防風9克,白蒺藜12克,僵蟲10克,川芎9克,丹參15克,黃芩10克,龍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屈舒信方。
中葯方劑(四)
【辨證】陰血不足,風淫濕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氣誘發。
【治法】養陰益血,以清理血分為主,佐以疏風利濕。
【方名】加減當歸飲。
【組成】當歸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烏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龍9克,路路通15克,地膚子12克,烏葯6克,荊芥6克,防風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俞長榮方。
中葯方劑(五)
【辨證】沐浴當風,邪客經絡,氣血阻痹,而致風疹纏綿。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經。
【方名】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組成】麻黃3克,連翹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烏9克,苦參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Ⅶ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患病初期,在皮膚出現紅斑、水腫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等,泡破後出現糜爛、滲水、結痂、脫屑等。覺瘙癢,搔抓可以引起糜爛、膿泡、出血、苔癬樣變等,另外可以從原發部位向周圍擴散,泛發全身,形成紅皮玻患病後瘙癢難忍。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e68a847a6431333335333164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血熱症【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溫馨提示:中醫治療蕁麻疹固原很好,但是見效比較慢。目前,經國內外皮膚病專家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針對蕁麻疹發病機理入手,精心研製的歐淇貝康抗菌乳膏,具有清毒化濕、清血除風、化瘀解毒的良好治療效果,對久治不愈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以及急性蕁麻疹都有很明顯的療效,此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蕁麻疹患者的病痛和煩惱

Ⅷ 慢性蕁麻疹吃什麼中葯好呢

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葯物如下:1、西醫:口服抗過敏葯,如撲爾敏、賽庚啶版、西替利嗪、酮替芬等;權2、中醫:採取辨證施治,可內服中葯,也可進行針灸、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貼等治療;3、飲食調理:忌食海鮮、酒、牛羊肉、木耳、香菇及辛辣食物。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Ⅸ 蕁麻疹 吃什麼中葯 根治

病情分析: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為時隱時現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
意見建議:找出病因並去除之(如食物、感染和葯物等因素 )。可選用氯苯那敏或去氯羥嗪治療。

Ⅹ 用什麼中葯治療尋麻疹好

蕁麻來疹在中醫怎麼治?首先它屬自於風,中醫有句話無風不作癢,不是無風不起浪,是無風不作癢。中醫認為身上癢,經常是由於風導致的,那麼好我個人的臨床經驗它不僅僅是風,這個風分涼風和熱風,蕁麻疹的朋友,包括過敏性其他的皮膚病人,只要一見涼風,就起的,這個風是涼風,它是用於風寒,所以它治療這種蕁麻疹的時候。
我們用那些治療風寒感冒類的葯,像荊芥、防風、桂枝,這些東西它都管用,假如這個人一見熱,一見熱就起,稍微一熱一出點汗,他立馬皮膚就紅,一道一道他就開始癢,那中醫認為是風熱,用什麼樣的東西呢?大家吃過牛蒡嗎?牛蒡是一種菜,牛蒡的種子叫牛蒡子,也叫大力子,我們還用什麼蟬蛻,大家知道蟬蛻吧,樹上叫的那個蟬,它蛻下來的皮,那個殼叫蟬蛻,蟬蛻也可以去風熱,也可以抗過敏,包括薄荷,包括荊芥,都可以抗過敏。這個我在臨床上經驗多了,有的見到一個小孩,才七八歲的孩子,河北廊坊的,他一進到屋裡頭夏天必須把空調開得涼涼的,否則他身上就起,只要熱他就起,他就癢。所以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很好,中醫分兩大類,一個是風寒,一個是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