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種痘是水痘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種痘是水痘

發布時間: 2021-11-30 10:24:47

A. 民間說的牛痘是指水痘還是天花

接種牛痘是英國鄉村醫生琴納發明的一種預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由於1980年5月8日的第三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庄嚴宣布:危害人類達數千年之久的頭號瘟神——天花已從地球上徹底根除了!全球消滅天花委員會確認,1977年10月在非洲索馬里發現的一名天花患者,是人類傳染病史上最後一例天花病案。
所以這以後出生人都沒有再接種牛痘

琴納——天花征服者
天花曾經是一種極為可怕的傳染病,每四名天花病患者中,就有一人死亡,其餘三人還會留下醜陋的痘痕。天花病的歷史似乎與人類歷史一樣漫長,公元前1000多年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類似天花的痘痕。據說曾經強極一時的古羅馬帝國,就是由於天花肆虐而國力日衰,最後走向滅亡的。這雖然言過其實,但也說明天花的危害之大。公元14世紀,天花在歐洲蔓延,死亡人數達1.5億。天花就像一個可怕的妖魔,它不寬容任何人,上至皇帝貴族,下到平民百姓。若干世紀以來,天花就是死亡的代名詞,人們談「天花」色變。

天花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人一生只患一次,如果天花患者能僥幸活下來;那麼以後他再也不用擔心會患上天花了。能不能讓人一輩子連一次天花也不患呢?

在古代,我國人民就從防病治病的實踐中,認識到天花的這個特點,並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思想。公元10世紀的宋真宗時代,「以毒攻毒」思想得到了具體應用,我國勞動人民發明了「種痘術」。他們取天花病人的痘痂,用棉花蘸著塞入健康人的鼻孔,這個健康人就會感染天花的某些輕微症狀,但從此永遠也不會患上天花了,這個過程叫「種痘」。我國古代採用「種痘」預防天花的方法,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大創舉,此法後來由我國傳至亞洲其它國家,並經土耳其傳至歐美。

「種痘術」的應用是中國人對免疫學的一大貢獻,但遺憾的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種痘術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因為痘痂來源於人,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直到18世紀,英國鄉村醫生琴納(Edward jenner,1749~1822)發明了「種牛痘」,才使這一古老的「種痘術」大放異彩,實際上「種牛痘」是在「種人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18世紀70年代,愛德華·琴納對牛的一種疾病——牛痘發生了興趣。所謂牛痘,就是一種溫和的天花病,因為是在牛及其它牲畜體內發現的,故叫牛痘。

琴納在他居住的鄉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和農場牲畜打交道的人,大多不得天花,而那些擠牛奶的女工,從未患過天花,這件事既讓琴納吃驚又讓他納悶。

琴納決心解開這個疑團。他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那些擠牛奶女工,並不是沒感染過牛痘病,只不過症狀很輕,手上長了一兩個水皰,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罷了。琴納想,她們不染天花會不會和她們曾經感染過牛痘——一種輕微的天花有關呢?

琴納又觀察了很多年,尤其是中國的種痘術傳入歐洲後對他啟發很大,琴納最終認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認為擠奶女工曾經患過牛痘,這能使她們獲得一種抵抗力,這種抵抗力能使這些擠奶工免遭天花的侵襲。他決心做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思想。

1796年5月4日,琴納從一個正患牛痘病的擠奶女工的身上取下一些水皰里的痘漿,接著把這些痘漿注射到一個名叫菲普士的8歲小男孩身上,這個男孩以前從未患過牛痘或天花。過了兩天,男孩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

兩個月之後,琴納確信,小菲普士身上的抵抗力已建立起來,現在的任務是:用實驗證明小菲普士對天花有抵抗力。琴納從正患天花的病人的痘痂上取出一些膿液,注射到小菲普士的身上。

一星期過去了,小菲普士沒染上天花。

一個月過去了,小菲普士仍舊安然無恙。

琴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是的,琴納成功了,他第一次證明了在健康人身上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功啊!

兩年之後,琴納又找到了一個患牛痘的擠奶女工,他把上述實驗重做了一遍,結果再次證明,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

牛痘在醫學上叫「Vaccinia」,這是拉丁語,意思是「牛」。琴納這套給人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的方法叫「種牛痘」。「種牛痘」經琴納公布後,很快傳遍全球,從此,「種牛痘」所到之處,天花便消聲匿跡了。

琴納的工作使人類從此免遭天花的災難,並發現了對付傳染病的新武器——免疫。所謂免疫,簡單地說,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機體獲得對傳染病的抵抗力。繼琴納之後,一系列免疫學的重大成就相繼獲得,免疫學的基礎被奠定了.

B. 古時如何種痘防水痘

要不要太油,要防水防汗。注意:我是痘肌!對了,有人說我,我油性痘肌選用不生粉刺配方的防曬霜就好了~~ 我軍訓的時候用的是依泉的防曬霜,一點

C. 接種過牛痘或出過水痘的人,即使受到水痘病毒的侵襲也不會被感染,這是因為他們的體內產生了()A.

由分析可知給接種的牛痘是由病原體製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後,其毒專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屬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後不會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特殊的蛋白質即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於抗原,其產生的抗體只對天花病毒起作用,屬於特異性免疫.因此接種牛痘後,在人體內產生的是抗體.
故選B.

D. 種豆是什麼疫苗

種痘應該是說的,天花疫苗
現在已經沒有種痘的必要了,也沒地方中豆了,天花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絕跡。
種痘不是水痘,這種答案讓人汗顏。。。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回答來自「疾病防控專業團」

E. 什麼是種痘

宋真宗年間,天花的流行比較嚴重。當時的丞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都死於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王素。

王旦擔心兒子重遭不幸的病害,於是召集了許多醫師來商議,請他們提供防治痘瘡的方法。當時有人提議,說四川峨眉山有一個「神醫」,用「仙方」種痘,百不失一。

王旦立即派人把道士請回了府中。

醫生對王素做了一番檢查後,摸著他的頭頂說,這個孩子可以種痘,次日即為他種了。第七天小孩身上發熱,12天後種的痘已經結痂。

這次種痘效果很好,後來王素活了67歲。

這種「仙方」其實並不是什麼神丹妙葯,而是用天花病人身上的干痂研磨成的粉末。把這種含有天花病毒的粉末吹入小孩的鼻內,他就會染上輕度天花。這樣,體內有了抵抗力,就不會再得天花了。

古代把天花稱為「痘」,把峨眉山「神醫」的這種預防方法稱為「種痘」。

F. 老一輩小的時候打疫苗都是說種豆,是什麼意思

種痘應該是說的,天花疫苗 現在已經沒有種痘的必要了,也沒地方中豆了,天花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絕跡。 種痘不是水痘,這種答案讓人汗顏。。。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回答來自「疾病防控專業團」

G. 寶寶種痘兩年多了,種痘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紅包是什麼問題

這是正常和必須的,種痘其實就是把牛痘病毒植入孩子表皮下,讓孩子自然生成永久性的人痘免疫細胞,然後殺死病毒,當然會發紅發炎。 如果被接種者無免疫力,則接種後呈原發反應:種後3日左右局部出現紅丘疹,5日左右丘疹形成皰疹,8日左右轉為膿皰,12日左右形成棕色痂蓋,18日後痂蓋脫落,遺留瘢痕。 洗澡的時候不要沾到水,引起其它炎症。 如果長時間不消,可以帶寶寶去醫院看看。

H. 種痘」了,現在周圍的人有感染水痘的,我還會生水痘嗎

你種的痘和水痘沒關系!是天花

I. 種痘是怎麼回事小時候看到手臂上有花的人總是很羨慕

人痘接種術最早起源於我國

「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疹性疾病。早在晉代時,著名葯學家道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於「天花」流行的記載。對於「天花」書中尚載有具體治療葯物方法。

公元九世紀時歐洲天花流行甚為猖獗,在日爾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率者竟下令採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採取「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自然也無濟於事。

我國則不同,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一��扇≡し來朧�>萸宕�窖Ъ抑齏控旁凇抖徽疃�邸分屑竊兀�握孀冢ü�?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 ,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十七世紀已普遍推廣。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聯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公元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三年後又為自已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突尼西亞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
傳到朝鮮。十八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貞納(E.Jenner)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我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參考資料:http://www.enwei.com.cn/medicine/medical/dsptext.asp?lmdm=09110304&file=2001109091103040008.htm

J. 種痘是預防什麼

種痘以預防天花 疫苗研製最關鍵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要真正有利於我們的健康必須經有關方面上百項的考核,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杭長壽指出一般來說一種疫苗要經過三代的檢測。只是,疫苗研製出來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一勞永逸。 類似出血熱疫苗,杭長壽研製的已經是第三代了,現在正等著國家有關方面最後批准。「更新的原因有很多種,類似同一疾病也可能會因不同的病毒引起,病毒的變異也是疫苗研究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同時,除滅活疫苗外,一些研究組也在從事基因疫苗的研製工作。杭長壽此前於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了基因工程的研製,後雖轉到滅活疫苗的研製上,但他卻認為基因疫苗是國際上疫苗研製的一個主流,類似禽流感等的疫苗研究都在尋求從這一突破口突破。 「通過DNA手段研製,是疫苗研製中一個新的途徑。畢竟基因組合的方式是不同的,探清病毒的這些狀況,就可以研製出有效的疫苗。」杭長壽指出目前我們的疫苗研究已從傳統疫苗發展更新到新型疫苗。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屬於前者,基因疫苗則歸入新型疫苗的隊伍中。 種痘最早就是由中國發明的。這種方法在十八世紀初期引進歐洲。在歐洲疫苗研製史上值得稱道的是英國醫生金納(Edward Jenner)」,杭長壽介紹,當年金納偶然發現一位感染了牛痘的年輕擠奶農婦,她從自己手上挑取了痘苗接種到一名8歲男孩的手臂上。經過幾個月的嚴密觀察,金納發現小男孩獲得了免疫保護,一直沒有感染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