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隋唐後面是什麼朝代
由於五代十國不是朝代,即是宋朝。
1、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2、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3、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1)隋唐與水痘擴展閱讀:
1、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兩個朝代的合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
2、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3、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戰亂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隋末大亂嚴重分裂,經過九年的統一戰爭唐朝建立。所以史學家常把「隋唐」並稱。在這三百多年間中國的封建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4、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
B. 明明隋朝與唐朝是兩個朝代,為何還要合稱為隋唐
翻開歷史,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自漢末三國至南北朝時期長達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隋朝存在時間很短,只有三十七年,但卻以“政治清明,國家富強”而文明於世,其輝煌程度被歷史學家所肯定。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從分裂到統一的王朝,往往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不會長久,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這個時候恰恰會造就一個興盛朝代的出現,如“秦”滅出“漢”,“隋”後出“唐”。史學家為什麼把隋朝同唐朝合稱“隋唐時期”,這其中的緣故,我們通過下面對隋唐兩朝的對比分析,揭開謎底。
圖6 唐高祖李淵半身像
為什麼唐朝能全面繼承隋制,又能更大發展呢?
除了制度先進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隋煬帝與唐高祖李淵都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外孫,即隋文帝與李丙(李淵之父)的皇後是同胞姊妹。因為這個關系,所以唐初任用了許多隋遺的文官武將,在繼承隋制方面起到了“近水樓台”的作用。總而言之,唐朝的興盛與隋朝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隋朝成就了唐朝,使其走向更加燦爛輝煌。因此,史學家把隋朝與唐朝合稱為“隋唐時期”,就不難理解了。
C. 隋唐時期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1、韓擒虎
韓擒虎原為河南東垣人,後遷居到新安。他的父親韓雄,以勇猛有氣節而聞名,在北周做官,官職到大將軍、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韓擒虎年少時,性情豪邁,素以智勇雙全而著稱,他身材魁梧,相貌威武,有一副英雄豪傑的儀表。他喜歡讀書,對於經史子集和諸子百家都略知大旨。韓擒虎少年擒虎,足見其天生神勇。而後來他領兵打仗,更是勇猛難敵。
韓擒虎臨終前,鄰居的母親看見韓府儀衛甚多,就問他們在干什麼,其中一個人說:「我來迎王。」說完人都不見了。
又有重病之人跑到韓府說要見韓王,別人問見什麼王,此人答:「閻羅王。」韓擒虎的子侄要毆打這個人,韓擒虎卻制止了他們,說:「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幾天之後,韓擒虎就去世了。
史籍很少記載鬼神之事,而韓擒虎死後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收入《隋書·韓擒虎傳》,可見在初唐時期,這個傳說頗為流行。
2、秦瓊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驃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秦叔寶將黃驃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
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
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3、狄仁傑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
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
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4、蕭瑀
蕭瑀,南朝梁明帝蕭巋之子,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
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5、蘇烈
字定方,以字行世,後人通稱為蘇定方。生於公元592年,漢族,冀州武邑(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始平(今陝西興平以南)。歷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將、左衛中郎將、左驍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之職,封邢國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戶。
他從一員普通戰將,靠戰功累遷為禁軍高級將領,並以其先後滅三國、擒三主的非凡戰績和正直的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員得力干將。
永徽六年春,高句麗聯合百濟、靺鞨進攻新羅,攻佔其北境三十餘城。新羅向唐朝遣使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蘇定方與營州都督程名振率軍一萬討伐高句麗。
五月蘇定方等渡過遼水,高麗見唐軍兵少,於是渡過貴端水迎戰。蘇定方等奮力進攻,大敗高麗軍,殺俘一千多人,焚毀其外城、村落後回師。戰後,蘇定方拜授右屯衛將軍,封臨清縣公。
D. 隋朝和唐朝明明是兩個朝代,史學家為何稱為隋唐時期
翻開歷史,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自漢末三國至南北朝時期長達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隋朝存在時間很短,只有三十七年,但卻以“政治清明,國家富強”而文明於世,其輝煌程度被歷史學家所肯定。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從分裂到統一的王朝,往往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不會長久,這也是歷史的必然,這個時候恰恰會造就一個興盛朝代的出現,如“秦”滅出“漢”,“隋”後出“唐”。史學家為什麼把隋朝同唐朝合稱“隋唐時期”,這其中的緣故,我們通過下面對隋唐兩朝的對比分析,揭開謎底。
圖6 唐高祖李淵半身像
為什麼唐朝能全面繼承隋制,又能更大發展呢?
除了制度先進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隋煬帝與唐高祖李淵都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外孫,即隋文帝與李丙(李淵之父)的皇後是同胞姊妹。因為這個關系,所以唐初任用了許多隋遺的文官武將,在繼承隋制方面起到了“近水樓台”的作用。
總而言之,唐朝的興盛與隋朝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隋朝成就了唐朝,使其走向更加燦爛輝煌。因此,史學家把隋朝與唐朝合稱為“隋唐時期”,就不難理解了。
E. 隋唐時期特點和影響
隋唐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經濟
經濟繁榮、江南經濟發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對外開放。
農業:均田制,輕徭薄賦;曲轅犁(步犁成熟),筒車,農產品商品化。
手工業:制瓷業:南青北白,外銷;絲織業吸收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民間手工業較發達,朝廷賦稅戶調的布、絹、錦來自民間。
商業:唐長安設東西二市,草市,唐代長安、洛陽、揚州,揚一益二,現櫃坊、邸店和飛錢;廣州外貿港口,市舶使,京杭大運河開通。
政治
制度完善
隋初州縣兩級制、唐中後設置藩鎮,藩鎮割據局面。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開明開放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 ;文德治國。
文化
文化繁榮、領先世界、兼收並蓄、影響深遠。
文藝:唐詩李杜白;楷書歐顏柳;草書張旭、懷素。繪畫展(隋游春圖)閻(步輦圖)吳(送子天王圖)、莫高窟。
科技:雕版印刷、火葯用於軍事。
思想:儒學輝煌「三教合歸儒」(佛教、道教精神,得到新發展)。
科舉:文帝分科考,煬帝設進士,唐太宗進士、明經為主,武則天曾武舉殿試。
F. 隋唐和唐朝是一個時代為什麼叫隋唐
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
「隋唐」,指的是隋朝和唐朝;「隋唐」這個詞有時也具體指隋末唐初這段時間,比如在稱「隋唐名將羅士信」、「隋唐英雄程咬金」、傳統說書《隋唐演義》里的「隋唐十八條好漢」時,這些「隋唐」都是指隋末唐初。
G. 關於隋唐的 故事 史事
1、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局面。
隋朝開皇時期,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另外,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
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並且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對社會各個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
因此,社會富足,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2、隋末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是七世紀初推翻隋朝統治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末年,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在隋朝大業十二年後,形成了三支強大的起義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的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的反唐失敗結束,前後歷時14年。沉重打擊了隋王朝。
3、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4、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又稱便橋之盟,指的是唐朝時期玄武門之變之後的唐太宗李世民與入侵的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的結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長安僅40里的涇陽(今陝西涇陽縣),京師震動。 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唐太宗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人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條件下的作戰,為自己穩定局勢。為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是唐朝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5、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皇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末農民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玄武門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渭水之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史之亂
H. 隋唐時期是什麼意思
隋唐時期是隋朝和唐朝兩個朝代的合稱。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隋朝(581—618年);唐朝(618—907年)。
隋朝(581年—619年)是經歷了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8)隋唐與水痘擴展閱讀
北周於577年滅北齊,統一華北後國力興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贇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後。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楊堅扶持年幼的北周靜帝宇文闡,以大丞相身份輔政。
581年3月4日,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即隋文帝,建國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圖南滅南朝陳,採納高熲的策略:干擾南朝陳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而又疲憊不堪。
隋文帝於隋與突厥之戰勝利後,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隔年發動隋滅陳之戰,隋文帝命楊廣、楊俊與楊素為行軍元帥但是實際指揮的是高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 ,兵分八路攻陳。
589年2月10日,聯軍進入建康城,俘陳後主。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
至此,隋朝結束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二百八十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國的大一統。
617年李淵殺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淵率諸子眾將攻破守備關中的屈突通,佔領隋都大興城。李淵擁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而在揚州的隋煬帝,他安逸游樂,不願返回關中,最後於618年的江都政變中被宇文化及等叛軍殺害。李淵藉此機會,於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禪位,建國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興改名為長安。
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今山西省)的劉武周、宋金剛。
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宣布結盟,聯合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江南平定。
而兩湖地區也在621年唐將李靖於唐平蕭銑之戰獲勝,梁帝蕭銑於江陵降唐。翌年,嶺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國本部歸唐朝所有。
I.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的年份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說184~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369年中只有一段大一統(西晉)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漢與東吳並立)、西晉時期、東晉時期、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另外位於中國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前魏至隋的三百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復雜化。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兩個朝代的合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戰亂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隋末大亂嚴重分裂,經過九年的統一戰爭唐朝建立。所以史學家常把「隋唐」並稱。在這三百多年間中國的封建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
J. 隋唐和唐朝是什麼的關系隋代和隋唐、唐朝又是怎麼關系
隋唐包括隋朝和唐朝兩個朝代,不過一般只是隋和唐初。隋唐,和唐宋,明清等等概念差不多,是兩個相連,有淵源和糾葛頗多的朝代的合稱。
隋唐和唐朝的關系關系是隋滅唐起:唐代開國帝王李淵和李世民等是隋朝時的大將。隋末天下大亂,李氏佔得先機得了天下,唐朝開始。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繼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10)隋唐與水痘擴展閱讀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兩個朝代的合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戰亂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隋末大亂嚴重分裂,經過九年的統一戰爭唐朝建立。所以史學家常把「隋唐」並稱。在這三百多年間中國的封建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