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主治蕁麻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主治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1-11-26 07:18:09

A. 治療蕁麻疹

恩這個最好停止不要吃了。對身體不好地呢。我也吃了大概3年啊!只能治標不治本。最好選者吃中葯地呢!還有你會不會感覺自己早上起來都水腫啊!會的話多吃點冬瓜。

B. 蕁麻疹怎樣治療

【概述】蕁麻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為特徵,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或更久。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季節,男女皆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機體敏感性增強。
本病因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故名癮疹。《諸病源侯論》認為本病是陽氣外虛,外風入於腠理,與氣血相搏的結果。《瘍醫大全》不僅指出本病的發生於腸胃變化有關,而且提出「內熱生風」,「外風引動內風」的學術觀點。在治療上提出「疏風、散熱、托疹」的治療原則,《外科大成》主張的「宜涼血潤燥,甚用風葯」。
中醫認為,本病與稟賦異常,而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可因氣血虛弱,衛氣失固;或因飲食不慎,多吃魚腥海味、辛辣刺激食物;或因葯物、生物製品、慢性感染病灶、昆蟲叮咬、腸道寄生蟲;或因七情內傷、外受虛邪賊風侵襲等多種因素所誘發。
【治療】1.風寒證【症狀】風團色白,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苔薄白或薄白而膩,脈遲或濡緩。【方一】桂枝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後啜熱稀粥。
【方解】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等量合用,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葯,炙甘草調和葯性,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
【按語】素有喘咳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方二】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源】《傷寒論》【功效】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3克,芍葯6克,炙甘草3克,生薑6克,大棗4枚。
【用法】先煎麻黃,去上沫,後下諸葯同煎,取汁溫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發表,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之功;芍葯益陰和營;炙甘草、生薑、大棗既能緩和麻、桂峻烈之性,又能調和諸葯。
【按語】喘重,加蘇子降氣平喘;痰多清稀者,加細辛溫化寒飲;服葯後禁大汗;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五辛及臭惡等物。
2.風熱證【症狀】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苔薄黃,脈浮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牛蒡子6克,蟬蛻6克,蒼術6克,苦參6克,石膏6克,知母6克,當歸6克,胡麻仁6克,生地6克,木通3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葯。更佐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當歸、胡麻仁、生地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葯。
【按語】本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3.腸胃實熱證【症狀】風團出現時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甚至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部分患者有腸道寄生蟲病。【方一】①防風通聖散合②茵陳蒿湯【來源】①《宣明論方》②《傷寒論》【組成】防風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芍葯15克,大黃15克,薄荷葉15克,麻黃15克,連翹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荊芥8.5克,白術8.5克,梔子8.5克,茵陳30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通便。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疏在表之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盪滌在里之實熱從大便而解,荊芥薄荷助麻黃、防風解表;連翹、梔子、黃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熱;滑石、茵陳清利濕熱;川芎、當歸、白芍和血祛風;白術健脾益氣,甘草、生薑調和諸葯。
【按語】表證不解者,去麻黃、防風;若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去芒硝。
4.氣血兩虛證【症狀】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加劇,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濡數【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方二】當歸飲子【來源】《濟生方》【組成】當歸9克,白芍葯9克,川芎9克,生地黃9克,白蒺藜9克,防風9克,荊芥穗9克,何首烏6克,黃芪6克,甘草3克。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解】方中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養血滋陰;防風、荊芥穗發表散風,透疹消瘡;制首烏、蒺藜補益精血,黃芪補氣固表;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以血虛有熱,風邪外襲,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發赤疹瘙癢為辨證要點。
5.沖任不調證【症狀】常在月經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有發作,常伴有痛經或月經不調【方一】①四物湯和②二仙湯【來源】①《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仙靈脾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黃柏5克,知母5克。
【功效】補血和血。
【用法】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熱服。
【方解】方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瀉相火。
【按語】本方治療沖任不調證,月經量少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女貞子養血調經;閉經或痛經者,加五靈脂、生蒲黃、丹參活血通絡;腰膝酸軟者,加川續斷、桑寄生、杜仲、狗脊補腎壯腰;面部烘熱,陣陣而作,易汗者,加玄參、牡蠣益陰潛陽。【方二】丹梔逍遙散【來源】《內科摘要》【組成】牡丹皮3克,山梔3克,甘草3克,當歸9克,茯苓9克,芍葯9克,白術9克,柴胡9克。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健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山梔善清肝熱,並導赤下行。柴胡清熱疏肝解郁,當歸、芍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按語】用於患者發作時肝鬱氣滯、沖任失調所致者。

C. 治療蕁麻疹方法

蕁麻疹是常來見的皮膚病,自主要與自身身體免疫力低下,過敏等因素有關,身體上會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引發瘙癢等症狀,建議服用抗過敏葯物治療。
指導意見:患者可以到醫院檢查一下過敏源,排除過敏物質,平時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日常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牛羊肉等發物,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避免搔抓患部,不要用熱水燙洗患處皮膚。

D. 蕁麻疹(治療的最佳方法。)

蕁麻疹,分熱疹和涼疹。涼疹好治些。熱疹不太好治。

不同回的病情用不同的葯。

沒有到見到答情況也不太好說
建議你不要抓,那樣會越來越多.癢時可以拍拍.

不要用清水洗,不要喝酒,不然的話面積會擴大的,
不要用西葯膏,激素太多.西葯是把細菌往皮膚下層趕的,等葯效下去他們還會出來,要是體內的毒素排不出來,可能不太容易好.

你用中葯試試,防風,苦參,蒲公英,金銀花,蛇床子,地附子,白癬皮,熬10分鍾後洗洗,葯量平均就行了。

E.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患病初期,在皮膚出現紅斑、水腫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等,泡破後出現糜爛、滲水、結痂、脫屑等。覺瘙癢,搔抓可以引起糜爛、膿泡、出血、苔癬樣變等,另外可以從原發部位向周圍擴散,泛發全身,形成紅皮玻患病後瘙癢難忍。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e68a847a6431333335333164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血熱症【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溫馨提示:中醫治療蕁麻疹固原很好,但是見效比較慢。目前,經國內外皮膚病專家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針對蕁麻疹發病機理入手,精心研製的歐淇貝康抗菌乳膏,具有清毒化濕、清血除風、化瘀解毒的良好治療效果,對久治不愈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以及急性蕁麻疹都有很明顯的療效,此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蕁麻疹患者的病痛和煩惱

F. 如何治療蕁麻疹

【民間偏方】
1.赤豆枳術飲治蕁麻疹
【配 方】赤小豆、茯苓皮、冬瓜皮各12克,炒枳殼、炒白術、赤芍、蟬衣、防風各6克,荊芥3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 效】清熱化濕,疏風止癢。用治丘疹性蕁麻疹。
2.黃芪巴戟天治蕁麻疹
【配 方】生黃芪30克,巴戟天、橘核各15克,白術、川斷各12克,桂圓肉10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 效】溫腎益氣健脾,助陽固表,扶正祛邪。主治慢性蕁麻疹,陽虛感邪之症。
3.紅薯藤治蕁麻疹
【配 方】紅薯藤(干品)50克。
【制用法】將上葯水煎,加紅糖適量飲服,1日1劑。3~5劑為1個療程。
【功 效】主治蕁麻疹。
4.祛風涼血湯治蕁麻疹
【配 方】炒黃芪、生地各15克,蟬衣、僵蠶、丹皮各10克,防風9克。
【制用法】每天1劑,煎2遍和勻,每日2~3次分服。
【功 效】祛風止癢,清熱涼血。用治急性蕁麻疹,皮疹色紅而癢,燥熱時起,發無定處,口乾、便秘、風熱熾盛者。
5.驅疹湯治蕁麻疹
【配 方】白鮮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參15克,蟬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風9克,地龍9克,甘草6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9劑為1療程。
【功 效】涼血,疏風,祛濕。主治頑固性蕁麻疹。
【飲食療法】
方1 木瓜姜醋方治蕁麻疹
【原 料】生薑9克,木瓜60克,米醋100毫升。
【制用法】3味共放人沙鍋中煎煮,待醋煮干時,取出生薑、木瓜,分早晚兩次服完。每天1劑,連服7~10劑。
【功 效】疏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柬表型蕁麻疹。
方2 紅糖藕片治蕁麻疹
【原 料】鮮藕300克,紅糖20克,調料適量。
【制用法】鮮藕洗凈切片,開水燒過後,入紅糖及調料,拌勻即可。
【功 效】藕可散瘀活血,紅糖甘溫,益氣活血。合用可活血通絡,適用於陰血不足型蕁麻疹。

G. 蕁麻疹怎麼治最有效

【康】 1、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西紅柿、芝麻、黃瓜百、胡蘿版卜、香蕉、蘋果、權橘子、綠豆、薏仁等。

2、多休息,勿疲累,適度地運動。

【利】3、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度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生素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

4、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造成蕁麻疹復發。

【萊】5、盡有可能少熱敷:有些人會用熱敷止癢,雖然熱可以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道能夠導致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有可能造成蕁麻疹。

6、盡有可能少去抓:一般人專對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忙用手去抓,可是你有可能不了解,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有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屬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