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濕疹能艾灸嗎
濕疹能艾灸。艾灸是可以治療濕疹的。一般以清熱利濕,養血祛風止癢為主。具體艾灸的回穴位:阿答是穴(局部患處)、止癢穴(曲池穴上2寸)、合谷、三陰交、曲池。每穴10-20分鍾每次。外塗膚輕松冰片軟膏或阿昔洛韋軟膏效果最好,不可吃辛辣刺激和易過敏食物,平時要保持室內通風,穿著寬松,吸汗,透氣性好的衣服。
㈡ 濕疹艾灸有用嗎
濕疹艾灸一般並不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濕疹是一種非常頑固,反復發作的疾病。
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避免吃辛辣食物。也要注意休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㈢ 兩歲多一點寶寶濕疹用艾灸熏腳可不可以
可以艾灸啊,要用好的艾條,施灸時間不要長,溫度要控制好。
㈣ 艾生活艾灸治療寶寶濕疹有效的嗎
1、如果是過敏性濕疹,要找到過敏源,讓寶寶遠離,否則濕疹不容易癒合;
2、如專果寶寶是乾性濕疹,要屬注意保濕,患濕疹時每天給寶寶塗抹4到6次松達嬰兒潤膚霜;濕疹前後做好正常護膚一天塗抹2到3次嬰兒潤膚霜;
3、寶寶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清水就好,不要用強鹼性的肥皂或者沐浴露;
4、艾灸對寶寶濕疹沒有太大的幫助,如果你想給寶寶艾灸的話,也要先確定寶寶對艾無過敏反應
㈤ 艾灸能治癒濕疹嗎
你好,艾灸可以治癒濕疹的,濕疹源於濕氣,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你可以艾灸足太陰脾經的食竇穴,食竇穴可治三十六中脾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嬰兒乾燥型濕疹可以用艾灸嗎
這種情況的話,艾灸治療的作用不大,這種情況的話,必要時可以使用濕疹膏治療。
㈦ 濕疹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您好,艾灸是可以治療濕疹的。一般以清熱利濕,養血祛風止癢為主。具體艾灸的穴位:阿是穴(局部患處)、止癢穴(曲池穴上2寸)、合谷、三陰交、曲池。每穴10-20分鍾每次。
㈧ 艾灸可以治療濕疹嗎
病情分析:艾灸可以輔助治療濕疹
意見建議: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自覺症狀瘙癢劇烈
多見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艾條熏烘、烘烤患處,止癢作用強,又能控制滲血、滲出液,並能控制感染,對濕疹的皮損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樊榮強—山西省臨汾市中醫院
皮膚科
醫師
㈨ 長濕疹怎麼艾灸
濕疹艾灸主要取穴:
阿是穴:皮損局部。
曲池:屈肘90°,肘橫紋拇指側紋頭端。
足三版里:外膝眼正中直權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旁開1中指寬。
三陰交:足內踝高點上3寸。
陰陵泉:膝關節內下方高骨下凹陷中。
解析:疏調皮損局部經絡之氣,祛風止癢;曲池行氣活血,疏風止癢;足三里健脾化濕,補益氣血,標本兼顧;三陰交,陰陵泉運脾化濕,除肌膚之濕熱。
施灸方法:
1.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可施行艾條灸,麥粒灸或溫針灸法。
2.皮損局部阿是穴用艾條灸法。
3.陰陵泉一般不就,可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後再加拔氣罐。
4.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1次。
㈩ 小孩適合艾灸嗎
非常適合 特別是一些虛寒性疾病,脾胃虛弱的孩子更適合。 小兒脾胃虛弱的症狀:孩子消瘦或過胖、臉色發青或黃、易流口水或口水過多、舌苔白厚或黃厚(黃為有熱)、口唇乾或裂(多為脾虛有熱)、易出現濕疹(濕疹的病根在於脾胃虛弱、生濕化熱)、厭食或飲食過多(無節制)、腹部脹大或腹脹有氣、排氣多或放屁有味、腹瀉(包括大便次數多,大便質地不好如蛋花樣便或便水或水便分離)、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狀、大便幾天一次、大便頭干後正常、排便困難,多為有熱,也有單純脾虛的)、尿床頻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訴的腹痛等。 艾灸治療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闕,胃俞,四縫等。 小兒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進孩子生長發育,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在背部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採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後定身柱穴。 身柱,身體的支柱之意,適用於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中氣不足出現的喘息,大氣下陷出現的脫肛,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疼痛等症,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被認為通治小兒之病。 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患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醫學界被譽為「小兒百病之灸點」孩子們艾灸身柱一個月,大多是孩子食慾和體重都有明 顯增加。我在臨床喜歡用中脘和神闕治療脾胃虛弱也經常會收到很好的療效。 很多家長更注重給孩子的施灸時間,這個沒有一定的時間,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齡,配合程度。 2歲的以內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鍾左右,熱度溫溫的即可,就是用溫和灸,3-5歲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 5-10分鍾,也可以大椎和身柱迴旋灸一共10-15分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關於時間,不要看得很死,要靈活運用,如果寶寶配合的很好,那麼我們就多灸一會,如果寶寶不配合,那麼我們就只能少灸一會。少灸了,熱度還不夠,效果肯定會打折扣,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等到寶寶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抓緊時間,幫助寶寶施灸。 如果你想用協助治療快速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那麼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 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為宜,務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還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這些手法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有不明白的可再聯系 祝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