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濕疹熱毒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濕疹熱毒

發布時間: 2021-11-11 13:48:30

濕疹是怎麼引起的,濕疹該怎麼辦

您好,因為新生兒本身的皮膚角質層非常薄,而且毛細血管網又非常豐富,內皮細胞含水量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比較敏感,所以嬰幼兒容易得濕疹。同時如果孩子的父母是過敏性體質,這個孩子的濕疹率比其它孩子要高很多;新媽媽飲食不當也會導致嬰兒濕疹如:蝦、雞蛋、牛奶等。氣溫高嬰兒穿的過多或包裹太嚴都會引起嬰兒濕疹。如果寶寶出現濕疹可以找到原因並做調整哺乳媽媽要少吃或暫時不吃誘發性食物。以免加劇寶寶濕疹,祝寶寶健康成長。

❷ 嬰兒濕疹是熱毒么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的炎症,其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等),有滲出傾向,自覺搔癢;慢性期常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所以可見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嬰幼兒濕疹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多為滿月後方發病。慣發於頭面部,其他地方也可被波及。皮疹表現與急性或亞急性濕疹相同,時作時休,容易復發。劇癢難忍,故夜間哭鬧、燥動不安。常伴有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等。目前,不少學者認為嬰兒濕疹是異位性皮炎之嬰兒型,但對此還有異議,理由為還有部分嬰兒濕疹不是異位性皮炎。故此,提倡還可沿用嬰兒濕疹之病名。

❸ 什麼叫熱毒性濕疹

身體受熱邪侵犯,體內熱的能量超了,需要從身體最薄弱的地方排出來,濕喜歡和熱攪在一起,濕會癢,熱會紅,所以就會起又紅又癢的丘疹,即又紅又癢的疙瘩

❹ 濕疹和熱毒是一回事嗎

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全身關節肌肉酸痛,皮膚有紅斑、煩躁或昏迷、大便干結、尿少、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弦數。此型病人屬於熱證。《神農本草經》中說「療寒以熱葯、療熱以寒葯」。葯食同源,葯食同理。我們也可以說「療寒以熱(溫)食,療熱以寒(涼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涼性食物。寒性或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常見寒性(涼性)的食物有:蓮藕、竹筍、蘆筍、冬瓜、慈姑、絲瓜、黃瓜、苦瓜、蕹菜、油菜、菠菜、莧菜、荸薺、萵筍、白菜、西洋菜、葫蘆、枸杞菜、茭白、綠豆、蕎麥、大麥、小麥、薏苡仁、蘋果、香蕉、番茄、芒果、甘蔗、梨、橙、柚子、木瓜、楊桃、海帶、紫菜、海藻、田螺、田雞、茶葉、兔肉、鴨肉、甲魚等。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飲食禁忌:由於該型屬熱症,熱症病人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蔥、荔枝、狗肉、羊肉、豬肉、豬肝等。
[臨床表現]
發熱,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心煩失眠,乾咳短氣,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低熱盜汗,顴紅,頭暈耳鳴,吐血衄血,舌紅,脈數。本證多見於晚期肺癌並阻塞性炎症,各種腫瘤有骨轉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療法則] 治實熱陽毒者,宜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治虛熱陰毒者,溫補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葯]
1、基本方葯: 龍膽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萆、山豆根、魚腥草、敗醬草、龍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葉20g。
2、隨證加減: 上焦肺熱者,加黃苓12g; 中焦熱者,加黃連12g; 下焦熱者,加黃柏10g; 三焦熱者,加山梔子10g; 肝膽熾熱者,加龍膽草、龍葵、半邊蓮各30g; 胃腸腑熱者,加大黃15g,苡仁30g; 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葉各10g。
[其他措施]
1、針刺治療: 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合谷、陽陵泉、百會、神闕。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鍾。
2、推拿治療: 足底部輕輕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3、調護方法
(1) 注意卧床休息,症狀有顯著減輕或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2) 對發熱者,需每日測體溫3~4次,待體溫正常後每日測體溫1~2次。
(3) 可進豐富營養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熱之晶。
(4) 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恢復階段,應禁止性生活,因房勞傷腎氣,有礙於康復,甚至加重病情。

濕疹(shizhen)一種常見皮膚病。濕疹病因比較復雜,和變態反應有密切關系,主要特徵是反復發作,皮膚呈輕重不同的發炎狀態,瘙癢感比較劇烈,臨床分為3種類型:(1)急性濕疹:發病急,皮膚出現彌漫性紅斑及小丘疹,隨後可出現小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和皮膚潮紅腫脹,若有繼發感染則有膿皰,附近淋巴結可腫大,經治療2~3周消退,但易復發,可移行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2)亞急性濕疹:皮疹為小丘疹、丘皰疹,及小片糜爛滲出,可有結痂或脫屑,多由於急性期的移行或慢性期的加重,易於轉為慢性濕疹。(3)慢性濕疹:皮損多呈局限性浸潤增厚、粗糙、苔蘚化樣變及色素沉著。表現為慢性病程。濕疹的治療,首先應除去任何可疑誘因,並避免搔抓及熱水燙洗,內服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抗組織胺葯物及維生素C、鈣劑等。皮損急性期可用3%硼酸水濕敷,外用氧化鋅糊劑;皮損逐漸乾燥,好轉後可用2.5~5%糠餾油糊。慢性濕疹可用5~10%黑豆油膏或相當濃度的煤焦油或松焦油膏。

❺ 體內熱毒身體會有什麼反應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簡言之,濕疹病患者兼受熱和濕兩種病邪困擾。病者一方面有實火,但卻因身體機能呆滯,以致人體的化工廠肝臟未能發揮疏泄排毒的功能,將體內的熱毒從大小二便排出體外。結果只好轉而從毛孔排出,若微循環系統欠佳或毛孔閉塞,毒素便會積聚在體內。當積聚至某程度時,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後,便會出現濕疹之類的皮膚病。其實,除皮膚問題外,濕熱者亦會有胸腹脹悶不舒、大便秘結或泄瀉、小便短少赤黃等病症。

中醫醫治濕疹的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而予以排除,同時要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採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濕、活血、清瀉等,視乎病者的體質而定。中葯醫治濕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醫治的重點不是把表面的皮膚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因此醫治需時,並非一兩個星期便能見效。此外,病者需有心理准備,因為吃葯初期可能因要引發熱毒排出以致病情更為嚴重。不過,這只是復原過渡期的短暫反應,無須過慮。

另一方面,要根治濕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須和醫師配合,從日常飲食入手,因為若一面吃葯排毒,一面又吃進帶毒食物,試問又怎能痊癒。濕疹病患者應戒吃能加劇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蝦、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令人體難以分解,如牛奶、豆類等,應少吃為佳。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搔抓、用鹼性強的肥皂或過熱的水洗浴、不要讓陽光直曬著患濕疹的地方等。

濕疹之類的皮膚病,即使根治後若飲食不當或身體狀態欠佳可能又會復發。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身體調理好,以及進食與體質相配合的食物,避免發病,而非到病發後才求醫治。

治療濕疹的基本原則是清熱、化濕和活血。某本方如下:土菌陳、土茯苓、扁豆衣、龜板各5錢 (15克)。不過,臨床施葯時亦要因應按個人的體質。

❻ 濕疹熱毒用什麼葯好

濕疹熱毒,外用的葯可以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並且口服中葯調節。

❼ 熱毒跟濕疹有什麼不同,熱毒有什麼症狀。

你好,熱毒是由於體內燥熱,積久成毒,從皮膚中排出就形成了痘痘。濕疹一般是因接觸了過敏源不耐受引起,環境、接觸物、飲食均有關系。

❽ 熱毒型濕疹怎樣醫治

洗澡的時候,宜用溫水和不含鹼性的沐浴劑來清潔身體。

❾ 求中葯配方去除濕疹/濕毒還有熱毒

用雷夫奴爾濕敷15分鍾,口服皮膚血毒丸。(及辛辣魚腥)不見效應就醫比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