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色星期天
kugoo://|Music|五十年前禁播的殺人音樂 - 黑色星期天.mp3|4613803||/
1. 現在大家能聽到的,都不是原版,原版好像是交響樂,且據說依舊可以殺人於無形。不過有關此曲的故事多為杜撰,大家一笑置之即可。 2. 網上不少人說原版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所音樂學院中,事實有待商榷。據說此曲作者的墳墓中有他生前自己要求放入的原稿。 3. 有人分析過此曲,據說此曲的音階,超越了人的承受限度(不和諧音階),所以那麼多人受不了(其實主要是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 4.據說,目前在中國也有人擁有此曲的一小段,但從未被彈奏。
㈡ 天花 水痘 麻疹 有什麼區別 都是每一個一生中必須要得的嗎
當然不同,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出現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發熱、頭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丘疹為向心性分布(和天花不同)。 而天花是一種被消滅的傳染病,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但經推廣牛痘接種和數年的世界性監測,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滅。天花發病急,體溫驟升至39~40℃,有煩躁、頭痛、咽痛、四肢酸痛等症狀,經2~4天皮疹出全。皮疹為離心性分布,頭面部、四肢近端較多,驅干較少。最初為暗紅色小丘斑,數小時後即有丘疹。經2~3天丘疹期,漸為水皰狀即為痘皰,周圍紅暈。至5~8天皰疹灌漿,漸成膿皰,有痛感,周圍紅暈加深。此時溫度再度升高,稱「化膿熱」。至10~14天,體溫漸降,膿痂漸干縮,或破裂結痂,終成痂蓋。再經2~4周,痂蓋自然脫落,有癢感,並留下皰痕,稱「麻點」。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後]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http://www.zgxl.net/sljk/crb/shuidou.htm
㈢ 百症賦的解釋白話文
百症賦
本賦選自《針灸聚英》,作者不詳。因賦中論述多種病症的針灸辨證論治、配方取穴方法,故名之《百症賦》。該賦按頭面五官、頸項、軀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的順序編寫,共列舉了
96症的主治穴位,其中頭面五官28症,咽喉頸項6症,婦科7症,兒科1症,諸風傷寒5症,其他43症。治療上述各症,共用156個穴,大多偏重於特定穴,如五輸穴、俞、募、郄、絡穴等,列舉了多種配穴方法,可以舉一反三,進一步去了解處方配穴的基本規律。本賦流傳較廣,深受針灸臨床工作者和針灸愛好者的歡迎,是針灸歌賦中比較重要的一篇。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囪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
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原夫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
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耳中蟬嗚有聲,聽會堪攻。
目眩兮支正飛揚,目黃兮陽綱膽俞。
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
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目覺恍恍,急取養老天柱。
@@目荒
觀其雀目肝氣,睛明行間而細推,審他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
廉泉中沖舌下腫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進。
耳門絲竹空,蛀牙疼於頃刻,頰車地倉穴,正口喎於片時。
喉痛兮液門魚際去療,轉筋兮金門丘墟來醫。
陽谷俠溪,頷腫口噤並治,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
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復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啞門關沖,舌緩不語而要緊,天鼎間使,失音囁嚅而休遲;
太沖瀉唇喎以速愈,承漿瀉牙痛而即移。
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於天柱,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以經渠。
且如兩臂頑麻,少海就傍於三里,半身不遂,陽陵遠達於曲池。
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聽宮脾俞,祛殘心下之悲凄。
久知協肋疼痛,氣戶華蓋有靈。腹內腸鳴,下脘陷谷能平。
胸協支滿何療,章門不用細尋,膈痛飲蓄難禁,膻中巨闕便針。
胸滿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腎俞巨膠宜征。
胸滿項強,神藏璇璣宜試,背連腰痛,白環委中曾經。
脊強兮水道筋縮,目眩兮顴膠大迎。
痙病非顱息而不愈,臍風須然谷而易醒。
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後溪環跳,腿痛剌而即輕。
夢魘不安,厲兌相諧於隱白,發狂奔走,上脘同起於神門,驚悸怔忡,取陽交解溪易誤,反張悲哭,仗天沖大橫須精。
癲疾必身柱本神之命,痰熱仗少沖曲池之津。
歲熱時行,陶道復求肺俞理,風癲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
濕寒濕熱下膠定,厥寒厥熱湧泉清。
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諳,煩心嘔吐,幽門閉徹玉堂明。
行間湧泉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
治疸消黃,諧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鍾而明。
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
剌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
且如肓俞橫骨,瀉五淋之久積,陰郄後溪,治盜汗之多出。
脾虛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覓,胃冷食而難化,魂門胃俞堪責。
鼻痔必取齦交,癭氣須求浮白。
大敦照海患寒症而善蠲,五里臂臑,生@@瘡而能治。 @@
病歷
至陰屋翳,療癢疾之疼多,肩隅陽溪,清陰中之熱極,抑又論婦人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女子少氣漏血,不無交信合陽。
帶下產崩,沖門氣沖宜審,月潮違限,天樞水泉細詳。
肩井乳癰而極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脫肛趨百會尾翳之所,無子搜陰交石關之鄉,中脘主乎積痢,外丘收乎大腸。
寒瘧兮商陽太溪驗,眩癖兮沖門血海強。
夫醫乃人之司命,非志立士莫為,針乃理之淵征,須至人之指教。
先究其病源,復考其穴道,隨手見功,應針取效。
方知玄理之玄,始達妙中之妙,此篇不盡,略舉其要。
百症賦白話解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疾病是千變萬化的,每一個穴位,也都有它不同的主治作用,要通過腧穴去診斷、治療全身的病症,怎樣去掌握運用,如何對症選穴,是一個比較繁復而細致的問題,必須從多方面細心地結合研究,才能運用適當,獲得一定的療效。
囟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
病程較久,時發時愈,起伏不一的慢性頭疼,取用囟會及玉枕穴,可以旺盛血行,制止疼痛。
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取足少陽膽經的懸顱、頷厭,可治療偏頭痛;由於痰火上擾而起的痰厥頭痛,豐隆、強間二穴上下呼應,可獲止痛之效。
原夫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
顏面及眼瞼浮腫,應選用水溝(即人中)、前頂以利水、行濕、消腫;兩耳失聰,或耳內閉塞、重聽,應針刺聽會、翳風二穴。
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耳中蟬噪有聲,聽會堪攻。
血分有熱而發癢,如同皮膚內有蟲在行走一樣,取迎香穴以涼血止癢;耳鳴如蟬,應取用足少陽膽經的聽會穴。
目眩兮,支正、飛揚;目黃兮,陽綱、膽俞。
血熱上攻的目眩頭暈,可針刺支正、飛揚二穴以引火下行;黃疸初起見到目黃症,應取陽綱、膽俞二穴疏通膽道,清熱化濕而祛黃。
攀晴攻少澤、肝俞之所,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
胬肉攀睛,應取少澤及肝俞以和肝、清熱、調血、明目;迎風流淚及目淚自出,取用頭臨泣及頭維二穴相配,可疏風清熱,祛寒止淚。
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目覺〓〓,急取養老、天柱。
視物不明,看東西有如煙塵密布,模糊不清的現象,應針刺攢竹、三問以消除外翳,恢復視覺;兩目昏暗,視物不清,應取養老、天柱二穴,能益陰明日。
觀其雀目肝氣,晴明、行間而細推;審他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
夜晚視物不清,即夜盲症,主要是肝血虛造成的,取睛明、行間二穴上下相配,就是以補虛瀉熱為主的療法,並應根據病因,正確地施行補瀉手法;外感寒邪侵襲肌表,出現頭項強痛而惡寒等,針刺溫溜、期門穴。
廉泉、中沖,舌下腫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心經火盛血壅而致舌下腫疼,廉泉和中沖穴配合虛用,可瀉熱消腫;鼻出血,應取天府、合谷二穴表裡配合,自可獲得瀉熱止血的效果。
耳門、絲竹空,住牙疼於頃刻;頰車、地倉穴,正口於片時。
耳門與絲竹空相配,能清除局部的鬱火,使牙疼立刻止住;頰車與地倉,是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口眼斜的特效穴。
喉痛兮,液門、魚際去療;轉筋兮,金門、丘墟來醫。
咽喉紅腫疼痛,應取液門、魚際治療;腓腸肌強直性痙攣,取金門、丘墟二穴相配,具有舒筋活絡止痛的功效。
陽谷、俠溪,頜腫口噤並治;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
下頜部腫脹,以致不能張口,說話困難,陽谷、俠溪二穴相配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血虛生熱,化燥灼陰而致口渴等症,取少商、曲澤二穴,可清熱養津而解口渴。
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復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各種原因導致的嗅覺減退,不聞香臭的症狀,針刺通天穴,能迅速地宣通鼻竅,恢復嗅覺;由腎陰虧虛而出現的舌干口燥的疾病,取用復溜穴能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啞門、關沖,舌緩不語而要緊;天鼎、間使,失音囁嚅而休遲。
三焦壅熱,上沖舌本,舌不能運動,語言難出,取用關沖與啞門二穴,可標本兼顧而病能漸愈;突然不能發聲,言語困難,取天鼎、間使可以治療。
太沖瀉唇以速愈,承漿瀉牙疼而即移。
中風口眼斜,針刺太沖穴可息風降逆;承漿是止牙疼的要穴。
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於天柱;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於經渠。
頭項強痛、怕風的病,應取束骨、天柱以通陽疏衛;熱病但無汗,應取大都、經渠二穴上下相配治療。
且如兩臂頑麻,少海就傍於三里;半身不遂,陽陵遠達於曲池。
兩臂頑鈍麻小,不能動彈,或不知痛癢,取手三里和少海穴陰陽相配,可調經活絡。陽陵泉與曲池二穴上下相配,是主治半身不遂的要穴。
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聽官、脾俞,祛殘心下之悲凄。
胸膈間氣塞滿悶,取建里及內關穴,可健運、和中、調氣、攻積;心氣虛導致的多愁善悲的現象,取用聽宮與脾俞二穴,可收養血寧心安神之效。
久知脅肋痛,氣戶、華蓋有靈;腹內腸鳴,下脘、陷谷能平。
脅肋疼痛,可取氣戶、華蓋以宣肺行氣而緩解疼痛;脾胃失調,腹內腸鳴等症,下脘與陷谷相配可以治療。
胸脅支滿何療,章門、不容細尋;膈疼飲蓄難禁,膻中、巨闕便針。
胸脅滿悶,肋間撐支不舒,取章門與不容二穴相配可疏肝止痛;胸膈有水停滯而發作疼痛的症狀,可針刺膻中、巨闕穴,使療效能夠直達病灶,緩解疼痛。
胸滿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腎俞、巨髎宜征。
脾虛氣逆而導致胸膈脹滿,飲食不能順利通下的症狀,可取中府、意舍二穴,作標本兼治的療法;瘀血阻滯上焦,胸滿煩躁,漱水不欲咽等,用腎俞與巨髎相配可化瘀利氣止血。
胸滿項強,神藏、璇璣已試;背連腰痛,白環、委中曾經。
胸脅滿悶、頸項強直,取神藏、璇璣二穴相配,症狀可以緩解;後背連腰痛,可取白環俞、委中配合起來治療,是最為適宜的。
脊強兮,水道、筋縮;目〓兮,顴髎、大迎。
脊柱強直,針刺水道、筋縮,可以恢復正常的活動;眼睛〓動取顴髎、大迎,是常用的有效穴。
痙病非顱息而不愈;臍風須然谷而易醒。
顱息是治痓病的要穴;臍風取用然谷穴可散風、調氣、清熱、開竅。
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後溪、環跳,腿疼刺而即輕。
出現腋窩部腫脹的病變,取用委陽、天池,上下呼應,能消腫止痛;後溪和環跳穴,是治療腿疼的特效穴。
夢魘不寧,厲兌相諧於隱白;發狂奔走,上脘同起於神門。
做惡夢,不時驚覺,神思恍惚,夜卧不安,取厲兌和隱白相配可清火消痰,安神寧志;狂躁暴戾,躁擾不安,應選上脘和神門穴以清熱寧心。
驚悸怔忡,取陽交、解溪勿誤;反張悲哭,仗天沖、大橫須精。
驚恐不安與心跳的現象,陽交、解溪二穴能夠治療;反張悲哭這種類似驚風的兒科疾患,取天沖、大橫,可獲得一定效果,但必須精細地辨證論治,慎重操作。
癲疾必身柱、本神之令;發熱仗少沖、曲池之津。
發作時神志昏迷,肌肉抽搐的癲癇病,取身柱、本神二穴可平肝、化痰、清火;對於各種發熱的症狀,少沖、曲池二穴都有清熱作用。
歲熱時行,陶道復求肺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
流行性的溫熱病,應取陶道、肺俞二穴,標本兼治;風癇病頻繁發作,神道、心俞相配可清心瀉熱而開竅。
濕寒濕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
濕病兼寒或兼熱,下髎都是一個主治要穴;陰陽失調,氣向上逆的熱厥或寒厥,取用湧泉可拯腎氣之衰微。
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
惡寒寒戰,取二間及陰郄二穴相配治療;心煩嘔吐,幽門與玉堂二穴尤有良效。
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渴;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
消渴病腎陰虧耗的,應取湧泉與行間二穴相配,可清熱養津;陰陵泉、水分二穴,對水濕內停造成的腹部皮膚緊張、臍窩消失甚至突出的現象,確有特殊功效。
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
能普遍傳染的肺結核病,取魄戶、膏肓可恢復強壯;突然發生腹部絞痛,上吐下瀉的霍亂病,陰谷、足三里二穴可以緩解症狀。
治疸消黃,諧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鍾而明。
治療黃疸病,應取後溪、勞官二穴;少氣懶言,倦怠嗜卧,取通里與大鍾相配,症狀可逐漸消除。
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
咳嗽不斷,應取肺俞及天突穴,前後配穴,可養肺調氣止咳;小便量少,色黃赤,取用兌端及手太陽經的小海穴,自可清熱利尿。
刺長強與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與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
長強與承山相配,是主治腸風下血及一切肛門疾患的特效穴;遺精、白濁日久,可取三陰交及氣海,從而獲得滲濕固精的功效。
且如肓俞、橫骨,瀉五淋之久積;陰郄、後溪,治盜汗之多出。
各種淋證日久不愈,取肓俞與橫骨穴相配合,能夠清熱開郁,利水止痛;陰郄、後溪二穴,最適宜於陰分火盛,熱象較甚的盜汗症,有退熱養陰的顯著功效。
脾虛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覓;胃冷食而難化,魂門、胃俞堪責。
因脾失健運所引起的飲食減少,食後不易消化等現象,脾俞和膀胱俞有特殊功效;胃陽不足,不能腐熟水谷,飲食難以消化,應取魂門、胃俞二穴以寬胸和胃,增強運化。
鼻痔必取齦交,癭氣須求浮白。
鼻生息肉,取齦交穴可清熱瀉火;癭瘤病(即甲狀腺腫)應取浮白穴以清熱、消炎、涼血、鎮靜。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五里、臂臑,生癘瘡而能治。
大敦與照海二穴相配,可治療以少腹疼痛為特徵的疝氣病;手五里和臂臑是治療癘瘡的要穴。
至陰、屋翳,療癢疾之疼多;肩髃、陽溪,消癮風之熱極。
不論屬虛屬實的癢和疼痛,取至陰、屋翳二穴,是一種以清熱養血為主的配穴法;蕁麻疹是由內在的熱極生風而致,應取肩髃、陽溪穴治療。
抑又論婦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女子少氣漏血,不無交信、合陽。
婦女月經不正常,如痛經、閉經、經期或遲或早,取用足太陰脾經的地機、血海二穴,確是常用的有效配穴法;女子氣虛不能攝血,沖任不固,以至形成漏經的症狀,應取交信、合陽以固血止崩。
帶下產崩,沖門、氣沖宜審;月潮違限,天樞、水泉細詳。
帶下或產後血崩,沖門和氣沖穴是主治婦科疾患的要穴;月經周期不正常,取天樞、水泉二穴,不論月經先期或後期,皆可適用。
肩井乳癰而極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肩井穴可清熱、散結、消腫、止痛,是治療乳癰的特效穴;商丘穴治療痔瘤是首選穴。
脫肛趨百會、尾翳之所,無子搜陰交、石關之鄉。脫肛取百會、鳩尾二穴可升提其氣,使脫肛上縮;婦女不能受孕,取陰交、石關二穴,是一種循經取穴的治本療法。
中脘主乎積痢,外丘收乎大腸。
積久不愈,反復發作的慢性痢疾,取中脘穴可扶脾健胃,增強運化;治療脫肛,可取外丘穴。
寒瘧兮,商陽、太溪驗;痃癖兮,沖門、血海強。
寒瘧取商陽、太溪二穴,是以宣陽和陰為主的一種有效配穴法;痃癖取用足太陰脾經的沖門、血海,可調和氣血,標本兼治。
夫醫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為;針乃理之淵微,須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後攻其穴道,隨手見功,應針取效。方知玄理之玄,始達妙中之妙。此篇不盡,略舉其要。
醫生主宰著病人的生命,不是有志於此的人不要輕率學習;針灸治病包涵著許多深遠的理論內容,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接受專家的指導,才能不致茫無頭緒。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先查明病源,再辨證選穴,同時鍛煉指力,適當地運用補瀉手法,結合臨床經驗,這樣對於針灸的適應證,自可發揮高度的療效。如能掌握了針灸處方的規律,和配穴、取穴的綱要,在這些規律與綱要中,再進一步去體驗針灸治病的原理,深入鑽研,達到融會貫通,也就可不斷產生奇妙的療效。
本賦雖還不足稱為全面的介紹,但舉一反三,也可作為治療的准則,來靈活運用了。
㈣ 脫敏治療有副作用嗎
堅果類如榛子、核桃等中也存在一些過敏原。蔬菜水果也會引起部分患者的過敏反應,常見的有對桃子、菠蘿、芒果過敏等。過敏患者還要經常進行自我監測,如果發現吃了某種食物後,在固定時間內會出現不適,很可能是過敏的症狀,應及時咨詢醫生。
保持皮膚處的衛生與乾燥涌余敏修復套裝
蓮子心的功效
1、降壓作用
蓮子心的功效有降壓的作用,從蓮子心提出蓮心鹼結晶,有短暫降壓的功效,改變為季銨鹽,則出現強而持久的降壓的作用。氧位甲基-蓮心鹼硫酸甲酯季銨鹽對迷走神經節阻滯作用強而持久,但並不是通過迷走神經而致持久降壓;脊髓貓和狗頭交叉循環試驗都指出其降壓機理主要是外周作用。蓮子心非結晶生物鹼Nn-9,具有較強降壓作用。麻醉貓靜脈注射1~2毫克/公斤,可降低原血壓水平約50%,維持2~3小時;狗血壓於半小時即恢復;兔子不降壓。有快速耐受性。經進一步實驗,證明此生物鹼降壓機理主要是釋放組織胺,使外周血管擴張,其次與神經因素也有關。
2、對心血管
蓮子心的功效還可體現在心血管上,蓮心非晶性生物鹼Nn-9對麻醉貓靜脈注射1~2mg/kg,能降代血壓50%,維持2~3小時;同樣劑量,對狗的降壓作用只能持續30分鍾;對兔無降壓作用,對貓和狗的降壓作用有快速耐受性。Nn-9的降壓機制主要是釋放組胺,使外周血管擴張,其次與神經因素也有關。蓮心鹼10mg/kg給麻醉貓靜脈注射,亦有短暫的降壓作用,在10~20分鍾即恢復;但如改成季銨鹼則出現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從實驗結果睦,結晶性的蓮心鹼並非主要的降壓成分,而非晶性生物鹼Nn-9具有較比強的降壓作用。
3、對平滑肌作用
專家建議一些愛美的女性能夠經常的科學地服用一些蓮子心泡水,這樣能夠利用蓮子心的功效顯著地改善一些肌膚鬆弛或者是長皺紋的情況,令肌膚更加的平滑有彈性,人也是越活越年輕。
4、養心安眠
蓮子心的功效還有安眠,安神養心,對心煩夢多引起的失眠有不錯的緩解作用。中老年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經常的食用,可以健腦,增強大腦記憶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並能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蓮子芯的味道極苦,卻有顯著的強心的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蓮子心的功效還有能很好的去心火,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並有助於睡眠。
5、清火
蓮子心的功效中還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除煩助眠、生津止渴、益腎養精、調整元氣。對口乾舌燥、口舌生瘡、,口乾且鼻干,面紅且目赤,頭痛頭暈均有作用。
6、止痢疾
如果身體患有了痢疾或者是一直拉肚子,那麼也可以將蓮子心泡水喝,這樣能夠很好的起到止瀉的作用,令身體快速恢復健康。
7、防癌抗癌
蓮子善於補五臟的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鹼對鼻咽癌有抑制的作用,構成了蓮子的防癌以及抗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㈤ 我的臉上身上腳上都長了豆豆`裡面象水一摸就破了~是什麼啊~~要治好要多少時間啊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後]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搔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如何治療水痘?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葯,故水痘的治療主要是預防繼發感染和加強護理。發熱期應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證營養和水分的供給;體溫較高者可予退熱劑,皮膚瘙癢甚者可口服抗組胺葯,亦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後塗2%龍膽紫等等,均為對症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邪,傷及肺脾,生濕化熱,發於肌膚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祛濕為主,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1)風熱夾濕證 屬輕型,證見發熱,咳嗽,流涕,水痘紅潤,分布稀疏,內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癢,納差,二便調和,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用疏風解表,清熱祛濕法。方選銀翹散加減。
(2)濕熱熾盛證 屬重證,多見於體質虛弱的患兒。發熱重,表現為壯熱煩渴,唇紅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漿混濁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見皰疹,伴有口乾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而干,脈洪數或滑數。此乃邪盛正篤,濕熱毒邪內犯。治療當加大清熱涼血解毒之力。方選加味消毒飲加減。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適當選擇西葯對症治療,如退燒、止癢等。其餘在護理、飲食、消毒、隔離等方面中西醫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傳染性強。一般感染後可獲終身免疫。
〖臨床特點〗
一、病因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
二、好發年齡 主要好發於兒童
三、潛伏期
2周左右,
四、前驅症狀 發熱等不適,1~2日內出皮疹,從軀干向四肢蔓延,
五、皮損特徵 丘疹、水皰、結痂同時存在,綠豆大小,周圍有紅暈, 粘膜可發疹(Fig1),
六、自覺症狀 微癢,
七、病程
2~3周,
八、預後
有自限性,一般不留疤痕,可引起神經皮膚再感染,表現為帶狀皰疹。
〖鑒別診斷〗膿皰瘡
〖預防治療〗
以對症為主,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積極隔離病人,防止傳染。
(一)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
(二)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龍膽紫液,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軟膏。
(三)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
對於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3ml/日,連續3天。
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herpds,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見於兒童,臨床上以輕微和全身症狀和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為特徵。
[臨床表現]
潛伏期14~16日(10~24日)
(一)前驅期 嬰幼兒常無前驅症狀。年長兒或成人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納差及上呼吸道症狀,1~2日後才出疹。偶可出現前驅疹。
(二)出疹期 發熱同時或1~2天後出疹,皮疹有以下特點:
1.先見於軀干、頭部,後延及全身。皮疹發展迅速,開始為紅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形成皰疹,皰疹時感皮膚搔癢,然後干結成痂,此過程有時只需6~8小時,如無感染,1~2周後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橢園形,3~5mm,周圍有紅暈,皰疹淺表易破。皰液初為透明,後混濁,繼發感染可呈膿性,結痂時間延長並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軀干最多,其次為頭面部及四肢近端。數目由數個至數千個不等。
4.皮疹分批出現,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5.口腔、外陰、眼結合膜等處粘膜可發生淺表皰疹,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疼痛。
當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機制障礙及繼發感染等原因時,常形成非典型水痘。皮疹融合者為大皰型,直徑可達2~7cm,易繼發金葡菌感染和膿毒血症而死亡;皰疹呈出血性,皮下、粘膜有瘀斑為出血型,可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出血;皮膚大片壞死,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稱為壞死型;病變播散累及內臟者稱為播散型,多見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妊娠頭三個月內感染水痘,可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稱為先天性水痘綜合症。
[並發症]
(一)皮膚皰疹繼發感染 可引起膿皰疹、蜂窩織炎、敗血症等。
(二)肺炎 成人多為原發性水痘肺炎,發生在出疹後1~5日,兒童常為繼發性肺炎,多發生於病程後期2~3周。
(三)水痘腦炎 發病率低於1‰,兒童多於成人,常於出疹後一周發病。臨床表現與腦脊液所見與一般病毒性腦炎相似,病死率約5%,少數有中樞神經系統後遺症。
(四)其它 水痘肝炎、心肌炎、腎炎等均很少見。
[診斷]
(一)流行病學 對冬春季有輕度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的學齡前兒童,應注意仔細查體,詢問有無與水痘患者的接觸史。
(二)臨床表現 根據皮疹的特點,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現,各種疹型同時存在,出現粘膜疹,全身症狀輕微或無,多能確立診斷。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增高。
2.皰疹刮片或組織活檢,刮取新鮮皰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薩染色檢查多核巨細胞,用酸性染色檢查核內包涵體。
3.病毒分離 在起病3天內取皰疹液做細胞培養,其病毒分離陽性率高 ,後用免疫熒光,酶聯免疫吸咐試驗及放射免疫等方法鑒定。也可取新鮮皰疹內液直接做電鏡檢查。
4.血清抗體檢測 可用補體結合試驗等方法測定。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膿皰病 好發於鼻唇周圍和四肢暴露部位。易形成膿皰及黃色厚痂,經搔抓而播散。不成批出現,無全身症狀。
(二)丘疹樣蕁麻疹 系嬰幼兒皮膚過敏性疾病。皮疹為紅色丘疹,頂端有小水皰,無紅暈,分批出現,離心性分布,不累及頭部和口腔。
(三)帶狀皰疹 皰疹呈成簇狀排列,沿身體一側的皮膚周圍神經分布,不對稱,有局部疼痛。
[治療]
(一)一般處理與對症治療
呼吸道隔離,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庖疹破潰感染。皮疹已破潰可塗以龍膽紫或新黴素軟膏。繼發感染者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癢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及抗組織胺葯物。並發肺炎、腦炎按肺炎和腦炎治療 。激素一般禁用,當合並有嚴重並發症時,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應用盡快減量或停用。
(二)抗病毒療法
干擾素,10~20萬μ/日,連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等也可選用。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 病原體: 病毒在感染的細胞核內繁殖,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存在於皰疹的皰漿內,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於接觸後約90%發病。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滅活,1次患病可獲終身免疫。 現代醫學病理: 病毒經口鼻進入人體,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細胞內繁殖,然後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水痘的皰疹只限於表皮的棘狀細胞層,有退行性病變和細胞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由於細胞的裂解、液化、和組織液的湧入,形成單房性水皰疹(天花則形成多房性皰疹),真皮層有毛細血管擴張和音核細胞浸潤。粘膜疹病變與皮疹相似。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蘊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肅降,外邪襲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等。若腸胃伏有濕熱,或病毒深入時,則可出現氣分症狀。脾主肌肉,邪毒與內濕相搏,外發肌表,幫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屬於風熱輕證,時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毒一般只傷及衛、氣分,竄入營血的甚少,故病情較天花、麻疹為輕,預後良好,變證險證也少。少數患兒因毒熱熾盛,內犯氣營,甚或營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熱、煩躁、面赤,痘點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臨床表現: 潛伏期:7-17天。 前驅期:起病急,幼兒前驅期症狀常不明顯,開始即見皮疹。年長兒常有發熱,可達39-40℃,常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可見前驅疹如猩紅熱或麻疹樣皮疹,24小時消失。 發疹期:在起病當日或第2日出現,初起為紅色斑丘疹,數小時後很快變為水皰疹,直徑0.3-0.8mm水滴狀小水皰,其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水皰液體變混濁,易於破損,皰疹持續3-4日而後結痂,痂蓋於5-10日脫落,短期內留有橢賀形淺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內分批出現,每批皮疹的發展均有以上的過程,因此,同時可見到斑丘疹,水皰疹與結痂。皮疹有瘙癢感。皮疹主要見於驅干與頭面部,四肢遠端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為水痘發疹的特徵之一。皮疹數量不一,多為數十個,多可達數百個。粘膜水痘疹可發生於口腔、眼結合膜、外陰部等,破潰後可成淺潰瘍,迅速癒合。若皰疹發生在角膜,則對視力有潛在危險。 少數呈重型,見於體質虛弱幼小嬰兒,免疫缺陷患兒,或正在進行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如風濕熱或腎病患兒)患水痘時常可加重病情,偶可致命,臨床表現皰疹數量多,密布全身,往往融合形成大皰型皰疹,或出血性皮疹,或伴有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少數患兒發生惡性紫癜,多發生在起病7日左右,紫癜可伴有壞死性病變。 先天性水痘,發生在出生後5-10日內,是由於母親在妊娠末期患水痘,病情常較嚴重,病死率可達20%。 診斷: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全身症狀輕,典型的水滴狀皰疹,同時見有斑丘疹、水皰與結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診斷。 2.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大多正常。 水痘發病3日以內,取水皰液接種人胎羊膜細胞組織培養,常可分離出病毒,咽分泌物及血液也可分離出病毒,但陽性率較低。 自新鮮水痘底取材,刮片、瑞氏染色,可找到多核巨細胞與核內包涵體,可作快速診斷方法之一。 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在恢復期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3.並發症 較常見的是皮疹繼發細菌性感染。 水痘腦炎,發病率低於2%。臨床表現呈一般病毒性腦炎,多發生在起病後3-20日不等。存活者15%有永久性後遺症,如癲癇,智力減退、或行為異常等。 原發性水痘肺炎,多發生於出疹後2-6日,臨床症狀較重,X線有間質性肺炎樣病變,可持續6-12周。 鑒別診斷: 1. 膿皰病: 多發生於夏秋季,以面部、四肢多見,皰疹液體為膿樣,抹征及培養可見葡萄球菌等。 2. 皰疹性濕疹(Kaposi水痘樣皮疹): 當濕疹兼患單純皰疹感染。臨床表現多急起、高熱、虛脫及水痘樣皮疹,常呈暴發性病程,病死率高,皮膚受累面積廣,體液大量丟失,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或繼發性感染而死亡。 3. 手、足、口病: 多見於4歲以下小兒。四肢遠端如手掌、足底或指、趾間出現水皰疹,很少形成潰瘍,不結痂。病原體為柯薩奇A16、10、17型腸道病毒等。 4. 苔蘚樣蕁麻疹: 多見於嬰幼兒。皮疹尖端稍似皰疹,但較水痘小而堅實,多分布於四肢、軀干,分批出現紅色丘疹、搔癢。多有過敏史及昆蟲叮咬或腸蛔蟲感染史。 治療: 一般護理: 本病傳染性很強,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起碼至痘疹全部結痂。發熱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兒皮膚應注意清潔,由於皮膚瘙癢,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帶手套。 葯物治療: 對症治療:對有皮膚破損者,可外塗10%龍膽紫;皮膚
㈥ 蕁麻疹怎樣治療
【概述】蕁麻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為特徵,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反復發作或更久。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季節,男女皆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機體敏感性增強。
本病因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故名癮疹。《諸病源侯論》認為本病是陽氣外虛,外風入於腠理,與氣血相搏的結果。《瘍醫大全》不僅指出本病的發生於腸胃變化有關,而且提出「內熱生風」,「外風引動內風」的學術觀點。在治療上提出「疏風、散熱、托疹」的治療原則,《外科大成》主張的「宜涼血潤燥,甚用風葯」。
中醫認為,本病與稟賦異常,而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可因氣血虛弱,衛氣失固;或因飲食不慎,多吃魚腥海味、辛辣刺激食物;或因葯物、生物製品、慢性感染病灶、昆蟲叮咬、腸道寄生蟲;或因七情內傷、外受虛邪賊風侵襲等多種因素所誘發。
【治療】1.風寒證【症狀】風團色白,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苔薄白或薄白而膩,脈遲或濡緩。【方一】桂枝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桂枝9克,芍葯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後啜熱稀粥。
【方解】方中桂枝為君,助衛陽,通經絡,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等量合用,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姜棗相配,是為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為佐葯,炙甘草調和葯性,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
【按語】素有喘咳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方二】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源】《傷寒論》【功效】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3克,芍葯6克,炙甘草3克,生薑6克,大棗4枚。
【用法】先煎麻黃,去上沫,後下諸葯同煎,取汁溫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方解】方中麻黃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發表,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杏仁宣肺降氣,助麻黃平喘之功;芍葯益陰和營;炙甘草、生薑、大棗既能緩和麻、桂峻烈之性,又能調和諸葯。
【按語】喘重,加蘇子降氣平喘;痰多清稀者,加細辛溫化寒飲;服葯後禁大汗;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五辛及臭惡等物。
2.風熱證【症狀】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苔薄黃,脈浮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牛蒡子6克,蟬蛻6克,蒼術6克,苦參6克,石膏6克,知母6克,當歸6克,胡麻仁6克,生地6克,木通3克,甘草3克。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葯。更佐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當歸、胡麻仁、生地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為使葯。
【按語】本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3.腸胃實熱證【症狀】風團出現時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甚至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部分患者有腸道寄生蟲病。【方一】①防風通聖散合②茵陳蒿湯【來源】①《宣明論方》②《傷寒論》【組成】防風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芍葯15克,大黃15克,薄荷葉15克,麻黃15克,連翹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荊芥8.5克,白術8.5克,梔子8.5克,茵陳30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通便。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疏在表之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盪滌在里之實熱從大便而解,荊芥薄荷助麻黃、防風解表;連翹、梔子、黃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熱;滑石、茵陳清利濕熱;川芎、當歸、白芍和血祛風;白術健脾益氣,甘草、生薑調和諸葯。
【按語】表證不解者,去麻黃、防風;若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去芒硝。
4.氣血兩虛證【症狀】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加劇,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濡數【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方二】當歸飲子【來源】《濟生方》【組成】當歸9克,白芍葯9克,川芎9克,生地黃9克,白蒺藜9克,防風9克,荊芥穗9克,何首烏6克,黃芪6克,甘草3克。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解】方中當歸、生地、川芎、白芍養血滋陰;防風、荊芥穗發表散風,透疹消瘡;制首烏、蒺藜補益精血,黃芪補氣固表;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以血虛有熱,風邪外襲,症見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發赤疹瘙癢為辨證要點。
5.沖任不調證【症狀】常在月經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有發作,常伴有痛經或月經不調【方一】①四物湯和②二仙湯【來源】①《仙授理傷續斷秘方》②《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仙靈脾9克,仙茅9克,巴戟天9克,黃柏5克,知母5克。
【功效】補血和血。
【用法】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熱服。
【方解】方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瀉相火。
【按語】本方治療沖任不調證,月經量少色淡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女貞子養血調經;閉經或痛經者,加五靈脂、生蒲黃、丹參活血通絡;腰膝酸軟者,加川續斷、桑寄生、杜仲、狗脊補腎壯腰;面部烘熱,陣陣而作,易汗者,加玄參、牡蠣益陰潛陽。【方二】丹梔逍遙散【來源】《內科摘要》【組成】牡丹皮3克,山梔3克,甘草3克,當歸9克,茯苓9克,芍葯9克,白術9克,柴胡9克。
【功效】疏肝清熱,養血健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山梔善清肝熱,並導赤下行。柴胡清熱疏肝解郁,當歸、芍葯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按語】用於患者發作時肝鬱氣滯、沖任失調所致者。
㈦ 冬天皮膚癢怎麼辦
那是因為皮膚太乾燥,引起的干養!要買合適的沐浴露,不要用香皂,不然洗了更干癢!買大寶搽咯,比較實惠!全身都可以搽!
㈧ 麻疹和水痘有什麼區別
麻疹是皮疹,水痘是水泡。都可以發熱,麻疹發的高些,水痘輕點。都是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