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濕熱性濕疹
去醫院看醫生,或者用金銀花和艾葉等量煮水洗濕疹部位
2. 寶寶五個月耳朵下有一塊濕性濕疹都滲出液了,怎麼辦
你好,寶寶濕疹有滲液流出,最好是先使其結痂,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因回為濕疹會癢,抓後更會加重濕疹答,可以先使用冷濕敷,結痂後抹上針對性的葯膏即可。
1、用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錳酸鉀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錳酸鉀會燒傷寶寶的皮膚),既使創面清潔,又起到殺菌收斂及氧化作用。
2、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適度,將濕紗布敷於創面,根據濕疹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已達半飽和程度,將紗布更換。每日二至三次。滲出物多時,濕敷時更應勤更換敷料,避免吸滿滲出物的敷料久停留於創面上,刺激周圍的正常皮膚,致使創面擴大。
3、對大面積的濕疹,應對葯物的性質、濃度和濕敷面積的大小,給以適當的注意。
4、如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已乾燥,即可停止濕敷,改用糊劑。
5、冷濕敷時請注意,濕敷面積不能超過全身面積的1/3,以免過度的體表蒸發造成脫水。
3. 濕性濕疹要保濕嗎
問題分析: 你好,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內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容,一般認為與過敏反應有一定關系。最好不要盲目塗葯。
意見建議: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 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建議您立即到正規醫院做相關檢查,盡早診治。祝您早日康復。
4. 乾性濕疹和濕性濕疹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
你好,濕疹一般是由於過敏引起,乾燥性濕疹屬於濕疹的一種,亦稱皮膚缺乏性濕專疹,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空屬氣乾燥、塞冷季節、熱水燙洗過勤使得皮膚缺少水分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皮膚乾燥。表皮角質層水分減少發生皸裂,容易引起刺激,致敏物質也就容易侵入,因瘙癢而抓,即可引起濕疹。
5. 濕疹與濕氣太重有關嗎
?中醫濕疹的確與濕氣在關,中醫認為,濕疹病因系內濕和外濕兩邪合而之為患;臨床表內現有容水皰、滲出等濕的特點;病程即像濕一樣重濁粘膩,纏綿難愈。故濕疹與濕氣有著密切關系。中醫稱濕疹為濕瘡、浸淫瘡,並對不同部位的濕疹進行了形象的闡述,如對耳部的濕疹稱為旋耳瘡、陰囊濕疹稱為綉球風、手部濕疹稱為鵝掌風。
濕疹病因系內濕和外濕兩邪合而之為患,內濕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濕熱內蘊;外濕系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皮膚所致而發為急性濕疹。或素體虛弱,脾胃濕困,肌膚失養,或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而遷延不愈,成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清適敏在治療濕疹時,主要從「健脾化濕、分水滲濕」的方法,治療方法十分獨特。
6. 得了濕熱型濕疹怎麼辦
濕熱型濕疹多數是脾運化不行引起的。
建議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洗澡:
1、艾版葉洗澡:將新權鮮的艾葉曬干或者直接去葯店購買干艾葉,取四珠的量,清水洗凈去除雜質,放入大鍋中加水煮開,然後小火繼續煮5-10分鍾左右,然後將艾葉撈出,將葯汁導入澡盆中,水溫降至40℃左右時,即可開始洗澡,一天洗一次或隔天一次。
2、野菊花洗澡:用野菊花20g,水浸泡15分鍾,煮沸10分鍾,使水溫至28℃,清洗患處10分鍾。繼之用濕紗布濕敷處5分鍾,每天2次。
3、馬齒莧洗澡 :馬齒莧50g加水1000ml,小火煎熬15分鍾,過濾去渣,用消毒紗布浸濕葯液清洗局部,每天2次。
最後在清洗患處後把蘊磯霜塗抹在濕疹患處即可,一日二次,連塗一個月左右就會好轉的。
7. 濕氣重和濕疹發生關系大嗎
你好,濕疹多是有兩種原因一起,一個是遺傳的因素,另一個就是過敏,和濕氣重沒有太大的關系。
8. 風濕性濕疹怎麼治療
要根治濕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須和醫師配合,從日常飲食入手,應戒吃能加內劇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容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蝦、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令人體難以分解,如牛奶、豆類等,應少吃為佳。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搔抓、用鹼性強的肥皂或過熱的水洗浴、不要讓陽光直曬著患濕疹的地方等。
意見建議:有濕疹一定要及早治療,濕疹能擴散,也比較頑固,防止其反復,症狀加重,治療困難,
9. 濕疹是不是不能濕水的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濕疹的發生:
1.個人清潔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內保持皮膚清潔,常常容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使皮膚受傷感染。要定期洗澡,不要用太熱或太冷的水,用了沐浴露要洗干凈,拒絕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平時穿的衣物要勤換勤洗,盡量選擇一些柔軟透氣的衣服,比如棉質的衣服不會粘皮膚,也不會摩擦皮膚。
2.注重環境
居住環境避免陰暗、潮濕,保持干凈衛生,溫度不宜過高,空氣不宜過乾燥,要適時通風。外出時要做好防曬,不要長時間暴曬,會損害皮膚表層,使皮膚變脆弱。
3.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清淡為主,不要過油膩,多喝開白開水,營養均衡最重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海產品。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可以改善體質。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可以避免內分泌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