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和環形紅斑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和環形紅斑

發布時間: 2021-01-30 23:35:21

Ⅰ 如何正確的區分皮炎蕁麻疹

蕁麻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即蕁麻疹風疹塊,在大多數情況下,一看就會發現。但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由於症狀的變化和其他皮膚疾病難以辨別,帶來障礙的診斷。因此,在臨床診斷時,或應仔細觀察,仔細鑒別,以免延誤治療。
1、與瘙癢症的區別,瘙癢和蕁麻疹是常見的,它與蕁麻疹會被誤診之處,在於它的患處被搔抓後,會產生跟劃痕症特別相似的一些痕跡;易於區分之處在於,蕁麻疹,雖然有瘙癢,但患者搔抓後不喜歡瘙癢,留下明顯的痕跡,可能不那麼粗糙的皮膚瘙癢脫屑,
丘疹
,或長,小結節。
2、與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慢性遊走性紅斑的區別:風團有時因為外觀發生變化而看上去彷彿多形性紅斑、環形紅斑,但兩者最容易辨別的地方是,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這些紅斑則會長時間賴,在人體上難以消失。
3、眼瞼過敏接觸性皮炎
,與血管性水腫的巨別:眼皮水腫,無法睜開,同樣的症狀,使得這兩種疾病難以識別。不過,在病史上,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過敏接觸性皮炎,多數有近期化學物接觸史,並且伴有滲液和水皰以及脫皮,並且持續時間要比蕁麻疹長很多。
4、與遺傳過敏性皮炎的區別有,遺傳過敏性皮炎發病時,患處皮膚潮紅,瘙癢,患者常因搔抓後,局部腫脹和擦傷,易發生皮炎在嬰兒身上,幼兒往往發生在急性蕁麻疹,是很難診斷。

Ⅱ 請問這是什麼皮膚病是蕁麻疹還是遠心性環形紅斑病

不太像是蕁麻疹。。你還是去正規醫院看醫生吧,不要自己亂用葯。皮膚寶——網上醫院

Ⅲ 環形紅斑和蕁麻疹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蕁麻疹也有環形紅斑的。 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好。

Ⅳ 懂的請指導下環形紅斑蕁麻疹的起因

這都是小問題,來看看我給你的推薦吧,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
安洛血等葯物治療回慢性蕁麻疹。
可以答嘗試用一下,
I上海,城市,皮膚科,醫院I
我就是在這家醫院看好的,所以說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這地址對你一定有幫助

Ⅳ 我想知道我是蕁麻疹還是離心性環狀紅斑

你好,蕁麻疹引起的原因很多。花粉。飲食。環境。化學物品染料等。都可以引起的。 建議你去醫院給做過敏原實驗,確診是什麼過敏。盡量的少接觸。積極查找過敏原。你可以先間斷性的口服葯物治療。維生素C苯海拉明糖漿等葯物治療。

Ⅵ 蕁麻疹患者的求助

醫生知道是蕁麻疹,就應該知道怎麼治療的你可以在和醫生溝通一下,蕁麻疹也不是馬上就看見效果的,治療徹底不復發

Ⅶ 糾纏5年的怪病,請專家幫忙分析!【單純性環形紅斑或蕁麻疹】

你最好不要再打激素葯了,那樣對身體副作用很大。我也得了六年的蕁麻疹。版去年才好的到現權在都沒反復。我當時吃的葯告訴你希望對你有幫助「左西替利嗪片,腎上腺色棕片,復方丹參片,維生素C,這個按說明書一天早中晚吃。還有烏蛇止癢丸,當歸片這兩個半上午,和半下午吃。

Ⅷ 身上過敏,如圖,請問這是什麼症狀蕁麻疹還是環形紅斑

建議你做一個詳細的過敏源檢驗,檢驗結果會告訴你對什麼過敏,要注意什麼,現在都不知道對什麼過敏別亂吃葯,把胃吃壞了

Ⅸ 環形紅斑發嗎

以環形紅斑表現的皮膚病
臨床上皮損以環形紅斑表現的疾病很多,有些疾病與環形紅斑為主,有些可出現環形紅斑表現,另有一些疾病在消退時呈環形皮損,應該結合初期皮損或其他症狀做出診斷。下面簡單介紹幾種以環形紅斑表現的疾病,供同道們參考。
(1)持久性色素異常紅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奇形怪狀的灰色或略紫紅的色素斑出現於軀干、四肢或面部,有時夾雜色素減少斑,又稱灰皮病(ashy dermatasis)。皮損呈圓形、卵圓形、多環形或不規則形,邊界清楚。邊緣較紅而如紅線,不隆起或略隆起,逐漸擴展,在數周或數月內褪色,而灰色斑片可持續1~2年之久。皮損無自覺症狀或只輕微發癢。病人多半是青年,不分男女,原因不明。有的似乎同日光、蟲咬或瑞爾(Riehl)黑變病有關。Techen認為在本病活動期具有苔蘚樣反應,導致色素失禁,可能與色素性扁平苔蘚為同一或相關疾病。
(2)回狀單純紅斑 (erythema simplex gyratum) :是不規則的環狀或迴旋的淡紅或鮮紅色線狀紅斑;在紅色線環內,皮膚差不多正常。皮損的范圍不定,多半發生於四肢,有時發生於軀幹上,很難發生於面部、頭部及掌跖部位;病人多半為20歲左右的青年,沒有自覺症狀。經過1~2天最遲7~8天就會消失,不留任何痕跡,但是新損害可陸續出現,病程往往延續數月之久。本病原因不明,食物、葯物、月經失調或胃腸障礙可和本病有關。
(3)離心性環狀紅斑(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是大小不定的環狀及回狀損害,初起時是丘疹,以後逐漸擴大,中央消退而成環狀,邊緣隆起,平和堅實,呈淡紅或淡黃色。相鄰的可相融合,因而皮損成花邊形、弧形、多環形或回形;有時,中央部位出現新皮損,又逐漸向外擴展,因而成為同心環狀。損害多半發生於軀干,形態不斷改變,有的還有一些瘀點、毛細管擴張或少量鱗屑;病人一般沒有自覺症狀,或是輕微發癢,長久以後才能痊癒,遺留暫時的色素沉著。
(4)匐行性回狀紅斑(erythema gyratum repens):初起皮損呈紅色斑丘疹,逐漸擴展成環形,環內陸續發生新皮損並漸擴展,終於形成鮮紅或紫紅色同心環,彼此往往銜接,於是皮損成腦回狀、圖案狀或波浪形等形態,廣泛分布於軀乾等處,引起輕微的癢覺。皮損邊緣可略隆起而內緣常有菲薄鱗屑,邊擴展,邊消退,因而皮損形態不斷變化甚至每日不同,消退處可遺留色素沉著。實驗室檢查顯示皮膚及血液嗜酸性細胞增多,皮損和外觀正常皮膚的基底膜區有IgG及C3沉積。本病和體內惡性腫瘤有關。病人往往於若干年月後發生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支氣管癌,其次是乳癌、咽癌、肺癌或卵巢癌等,在切除腫瘤後,本病即可自然痊癒。
(5)風濕性環狀紅斑(erythema annulare rheumaticum):又稱邊緣性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可出現於風濕病的任何階段,初起皮損是較小的紅斑或斑丘疹,迅速擴展而中央消退,成為淡黃紅或暗紅色弧形、半環形或環形紅斑,直徑為1~2cm或數厘米,邊緣可略隆起,相鄰的皮損可融合成網形或多環形紅斑,通常出現於軀干,尤其常見於腹部,也可發生於四肢近側端,一般沒有自覺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的灼熱感或癢覺。僅過數小時或2~3日後,紅斑消失,但新皮損可陸續地分批發生而綿延數周至數月甚至1~2年之久。
(6)體癬(tinea corporis):是光滑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往往呈圓形或環形而稱圓癬或環癬(tinea circinata)。常見的典型損害是乾燥的斑性環癬。先是一個淡紅色小點,逐漸向外擴展而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有輕度炎症及細薄鱗屑,通常是一片或數片,有時較多而成播散狀。
(7)環形梅毒疹(syphilid annularis):是若干扁平的斑丘疹或丘疹連結成環形、弧形、回形或匐行狀,多半出現於二期梅毒的晚期,也可於消失後多次復發而為復發性二期梅毒疹。丘疹排列成串,有的幾乎融合而難分辨,最常見於面部尤其口角、鼻唇溝、頦部及面部中央,也可出現於陰莖及陰囊等生殖器部位或別處,復發的損害往往較大較隆起,顏色也常較深。
(8)麻風:皮膚損害一片或數片紅色斑塊不對稱地出現於面部、四肢或軀干,一般不發生於頭皮、腋部、腹股溝及會陰部,皮損中央逐漸消退而平坦,顏色也變淡或近似正常皮色,而堅實的邊緣緩慢擴展及隆起,常有鱗屑,往往呈弧形或環形,並有清楚的邊界。結核樣型皮損有顯著的感覺障礙,觸覺及溫度消失,往往針刺時麻木不痛。
(9)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又稱司威特(Sweet)病,皮損是略微隆起的水腫性堅實結節和斑塊,呈暗紅或褐紅色,直徑為0.2~2cm或更大,邊界清楚,呈圓形或卵圓形,或是形狀不規則,鄰近的可以互相融合。有時斑塊中央消平,有鱗屑及色素沉著,而邊緣擴展成環狀;斑塊上也可有散布的針頭大小的水皰及膿瘡,以後糜爛結痂但不發生潰瘍。
(10)盤狀紅斑狼瘡(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初起損害是一片或數片紅斑或斑塊,表面有些不易脫落的鱗屑,以後漸漸擴大,成為環形不規則的斑塊,邊緣發紅,邊界明顯,往往略微隆起。鱗屑緊附在皮膚上,用力剝離可露出頂針般的擴張毛囊孔,鱗屑底面有很多刺狀角質突起,盤性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面部、頸部、胸部及口部等處可有環形隆起損害,嚴重時起皰甚至壞死,可持續數周到一個多月之久,以後可屢次復發,很象多形紅斑,但皮損處免疫熒光帶試驗陽性。
(11)亞急性皮膚紅斑狼瘡(subacute cua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SCLE皮疹分布廣泛,可表現為環型、多環型或丘疹、鱗屑型(銀屑病樣)皮損。通常出現一型皮損,好發於暴光部位。有時也可表現為多形紅斑樣、離心性環狀紅斑樣或毛囊性紅斑皮損,甚至呈剝脫性紅皮病。85%伴光敏感,有時可有脫發、雷諾現象、網狀青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等。50%的患者抗核抗體陽性,常出現抗SSA.和抗SSB兩種抗體為其免疫學特徵。患者的HLA—DR3和HLA—B8升高,並伴發明顯的遺傳純合子C2、C4缺陷。
(12)環狀肉芽腫(granuloma annulre):最常見的是局限性環狀肉芽腫(localized granuloma annulare)。皮損是一個或數個隆起的堅韌結節,逐漸向周圍擴展,直徑由0.5厘米到5厘米左右,頂部扁平,呈淡紅或蒼白色或是正常皮色。中央逐漸消退而略為凹陷,外緣明顯,而內緣漸向凹陷中心傾斜,因而皮損呈環形或弧形。多形性肉芽腫(granuloma multiforme)是丘疹擴展成較大的圓形或卵圓形斑塊,在1年以內,斑塊的直徑可達15cm,高度達3~4mm,邊緣隆起而中央略微凹陷,容易誤認為結核樣型麻風,相鄰皮疹可以融合成多環型或地圖型,長期存在而不消退。
(13)日光性肉芽腫(actinic granuloma):皮損是一個或數個淡紅、暗紅或正常皮色丘疹,逐漸擴展而成不規則環形,相鄰的可相融合而成匐行狀,最常見於面部並可擴展到頭皮部位,也可出現於頸後、胸部、背部或上肢等處。環形皮損的邊緣堅實發紅並略隆起而成堤狀,環內皮膚的色素可減少。表皮光滑,沒有鱗屑 ,不潰破,也無自覺症狀,往往誤診為類肉瘤病或環形肉芽腫。經過若干年月後,皮損自然消退而不留瘢痕。
(14)播散性嗜酸細胞性膠原病(disseminated eosinophilic collagen disease):臨床表現不同,多種器官及組織可被侵犯而有各種體征,例如,發熱、貧血、消瘦、器質性心臟雜音、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纖維形成、肝脾腫大及神經症狀等。骨髓及周圍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大量增加是本病一個特徵。皮損的形態不定。紅斑較為常見,可為彌漫而輕度浮腫的大片紅斑,也可為環形或小片狀紅斑,或是多形紅斑或麻疹樣紅斑,偶然是紅皮病的表現。
(15)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初起皮損常是一片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被稱為先驅斑,皮疹為兩側性,一般是玫瑰色淡紅斑,表面有細薄的糠狀鱗屑。形狀不太規則,往往為圓形、卵圓形或環形;大小也不定,直徑一般為0.5~5.0cm。卵圓形皮疹長軸的方向和皮膚張力線方向大體一致,在胸部皮疹的長軸方向和肋骨平行。以後,皮疹漸漸向四周擴展,而中央顏色變淡,因而成為環形,所附鱗屑也呈環狀,鱗屑外緣往往附著於皮膚而內緣游離。
(16)環狀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 annularis):在前臂等處,扁平丘疹可以互相聚合而排列呈環狀,環的直徑往往不到3cm;有時,相鄰的數環互相連合而成多環形。發生於龜頭、陰唇或肛門等處的環狀皮損往往是由一個丘疹逐漸擴大而中央略微消退而成。
其他如蕁麻疹、多形紅斑、類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皰疹樣膿皰病等多有環形損害,但其他表現更明顯,易於鑒別。

因具體病症的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具體建議去醫院查看。治療有服用抗過敏葯,患部塗擦葯水葯膏等,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