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內熱皰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內熱皰疹

發布時間: 2021-01-30 01:53:51

皰疹用什麼葯

帶狀皰疹可以吃阿昔絡韋片,病都靈,外用阿昔絡韋軟膏,按說明服用擦拭,一般一周左右就會康復的,還要忌口,如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就不要食用了

Ⅱ 嘴唇起泡和內火旺是一個病因嗎,能塗什麼

皰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嘴唇周圍起小水泡,疼痛。中醫則認為是內熱過盛引起的。建議您使用阿昔洛韋軟膏塗在水泡處,同時口服清熱解毒中成葯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很好

Ⅲ 熱瘡怎麼治

[病例 ]:熱瘡[綜述 ]:熱瘡多因內熱熾盛所致,以皮膚粘膜交界處發生成群水皰,癢痛相兼為特徵。版相權當於西醫的單純皰疹。[表現 ]:1 皮損色微紅,其上簇集丘皰疹、水皰結痂,破後糜爛,自覺癢痛相兼。 2 常發生於熱病後或抵抗力低時。易反復發作。 3 皮損多好發於口唇、皮膚粘膜交界處,和鼻孔周圍、面頰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4 應注意與蛇串瘡、黃水瘡相鑒別。[類型 ]:肺胃熱盛 陰虛內熱[治療 ]:1 外治療法可用紫金錠磨水外搽,或金黃散蜜調外敷,或黃連膏外搽。 2 西醫療法可選用口服抗病毒葯物或外用抗病毒類軟膏。 [療效標准] 1 治癒:皮損全部消退,可遺有淡褐色色素沉著斑。 2 好轉:皮損乾燥,結痂,或消退30%以上。 3 未愈:皮損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

Ⅳ 熱瘡怎麼快速治

[


]:熱瘡來多因內熱熾盛所源致,以皮膚粘膜交界處發生成群水皰,癢痛相兼為特徵。相當於西醫的單純皰疹。
[


]:1
皮損色微紅,其上簇集丘皰疹、水皰結痂,破後糜爛,自覺癢痛相兼。
2
常發生於熱病後或抵抗力低時。易反復發作。
3
皮損多好發於口唇、皮膚粘膜交界處,和鼻孔周圍、面頰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4
應注意與蛇串瘡、黃水瘡相鑒別。
[


]:肺胃熱盛
陰虛內熱
[


]:1
外治療法可用紫金錠磨水外搽,或金黃散蜜調外敷,或黃連膏外搽。
2
西醫療法可選用口服抗病毒葯物或外用抗病毒類軟膏。
[療效標准]
1
治癒:皮損全部消退,可遺有淡褐色色素沉著斑。
2
好轉:皮損乾燥,結痂,或消退30%以上。
3
未愈:皮損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

Ⅳ 皰疹用什麼葯好

皰疹大多是感染皰疹病毒引起的,一般都有刺激過度、內熱、上火、交內叉感染有關。
此病的治療一是容先用碘酊或者碘伏消毒,酒精脫碘,用無菌針頭挑破皰疹中的水泡,放出皰疹中的水,再用碘酊濕敷三分鍾,無菌紗布包紮,適當服用阿昔洛韋片,3天左右就能痊癒。

Ⅵ 為什麼那麼容易上火

為什麼有的人很容易上火?因為長期吃辣所致!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經常上火,而且感覺特別難受,因為每個人體質的不同,上火所呈現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上火會引發口腔潰瘍,有些人表現為牙齦腫痛,還有些人表現為臉上長痘痘,其實身體上火與很多的原因有關系,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

對於經常上火的人,一定要清楚其原因在哪,主要有以下4種原因:

1.愛吃辣

從中醫角度來說,我們的腸胃喜歡潤而勿惡燥,只要是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性質都偏溫燥,經常食用,就會導致胃火的產生,因為愛吃辣會加重垃圾毒素代謝的時間,增加脾胃的工作和負擔,導致大量的毒素垃圾堆積,對身體產生不利的作用,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的人,還會容易肌肉受刺激,這樣會加速血液循環,如果吃得太多,就會導致身體上火,而且還會出現便秘和排尿燒灼的症狀表現,所以,一定要減少辛辣刺激的食物的攝入量。

2.愛吃堅果類

很多人愛吃堅果,比如瓜子,堅果等,但是卻不知道經常吃堅果會造成身體負擔,經常吃堅果會引起身體上火,腸胃難以消化,從而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

3.不愛喝水

有些人工作一天過於忙碌,也不愛喝水,如果說喝水太少會導致身體缺水,一旦長期缺水就會影響體內的正常新陳代謝,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新陳代謝率也會迅速降低,這時候就會出現上火的症狀。

4.吃太多肉類

飲食不規律以及人們口味的多變性,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肉類勝過蔬菜水果,經常吃肉的人,身體會缺少蔬菜和其他微量元素的攝取,這些元素的缺少,會導致身體上火的情況的出現,所以平時應該多吃蔬菜水果。

對於經常上火的人來說,經常吃一些降火食物尤為重要,比如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對於總是上火的人來說,可以多用綠豆熬粥或者水喝,綠豆清火降火的功效非常強,能夠有效地幫助調節身體的上火體質,讓身體內環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綠豆的清熱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內,只要想消暑,煮湯時將綠豆淘凈,就可以

Ⅶ 老是上火,有內熱怎麼辦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到底是什麼?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療上宜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分析上火虛實,針對用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嘗試,但也需對症。比如吃蓮子湯去心火,吃豬肝可去肺火,喝綠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豬腰去腎火。

「去火」:選葯有講究
常見上火症狀有「吃不進」、「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種,因此,降火選葯也當對症。
「吃不進」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現為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及微咳。成人可選服牛黃清心丸(片),小兒可選服珠黃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呃氣上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宜選用梔子金花丸、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胃散,小兒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腎、膀胱、大小腸等部位)有火,表現為大便干結,小便短少,尿色黃赤、渾濁有味,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增多,甚至帶黃。常用中葯可選三黃片、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龍膽瀉肝軟膠囊等。
另外還有「虛火」,也就是陰虛而熱,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咽干舌燥,眩暈耳鳴,健忘失眠,或乾咳氣短,或痰中帶血,口乾咽燥,聲音嘶啞,潮熱易怒,舌紅少津,脈細數,此時,可對症選服知柏地黃丸等葯。

Ⅷ 如何治療熱瘡

一、內治法

(一)肺胃熱盛多發於顏面部,以口唇鼻側多見,皮損為群集小水皰,灼熱刺癢;伴輕度周身不適,心煩郁悶,大便於,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鼻為肺之竅,胃經環繞面唇,風性上行,故肺胃熱盛多發於面、鼻、唇。肺胃熱盛,津液布散失常,則皮膚起小水皰;風熱毒邪蘊蒸皮膚,則灼熱;風盛則癢;輕度周身不適、心煩郁悶、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均為肺胃熱盛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葯:辛夷清肺飲加減。

(二)肝膽濕熱皰疹發於陰部,易破潰糜爛,疼痛明顯;伴發熱,大便於,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足厥陰肝經循少腹繞陰器,肝膽濕熱下注阻於陰部,則見局部起皰疹;濕熱蘊結,熱盛皮腐,則易破潰糜爛;濕熱阻滯經絡,不通則痛;熱盛則發熱;便於溲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大便干者,加生大黃以瀉下通腑。

(三)陰虛內熱病情反復發作;伴口乾唇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細數。
辨證分析:熱毒久戀,耗傷朋液,致陰虛內熱,陰虛則陰陽失調,故易為誘因引起發病;口乾唇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細數均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方葯:增液湯加板藍根、紫草、生薏苡仁等。

二、外治法
局部外用葯以清熱、解毒、乾燥、收斂為主。皮損以丘皰疹為主,糜爛、滲出偏重者,以馬齒莧水洗劑外洗或濕敷;皮損以糜爛、結痂為主,或向愈時,以紫金錠磨水,或青黛膏、黃連膏等外搽。

[預防與調攝]
1.對反復發作者,應除去誘發因素。
2.保持局部清潔,促使乾燥結痂,防止染毒。
3.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炙博、肥甘厚味。
4.杜絕不潔性交。
熱瘡的辨證論治

肺胃風熱型【證見】 皮疹發生於上部(如口角、唇緣、眼瞼、鼻孔附近或面頰部等),自覺輕度灼熱和瘙癢,一般疼痛不明顯。可伴有發熱,倦怠不適,口乾,舌尖邊紅,苔薄黃,脈浮數等。

【治法】 疏風清熱。

【方葯】

1.主方辛荑清肺飲(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辛荑花6克,枇杷葉、梔子、知母各9克,桑葉、黃芩各12克,金銀花、白菊花、連翹各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肝膽經濕熱型【證見】 皮疹發生於下部(主要發生於外生殖器部位,也有發生於臀部、肛門周圍、大腿等部位),自覺灼熱、疼痛較明顯。常伴口苦,咽干,口渴,煩躁易怒,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弦滑數等。

【治法】 瀉肝火,利濕熱。

【方葯】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龍膽草、梔子、黃柏、車前子、澤瀉各12克,柴胡、木通各9克,生甘草5克,生地黃、土茯苓、板藍根各30克,生薏苡仁1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

(1)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龍膽瀉肝顆粒,口服,每次1包(4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Ⅸ 身上因為內熱內火旺盛引起身上長出的皰疹病毒,也因為體質差免疫力低。

B4是醫生叫你吃的?如果醫生沒叫你吃,你自己不可以亂吃,要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