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痘該注意哪些
水痘是由抄水痘--帶狀皰疹病襲毒引起的小兒常見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傳染性極強,臨床特徵為皮膚和黏膜相繼出現病同時存在的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全身症狀輕微。得了水痘後可獲持久免疫力,但水痘病毒可以長時間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內,少數人在青春發育期或成年後,病毒被激活,而發生為帶狀皰疹。
水痘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四世同堂「的疹子在同一時間段出現1、皮疹分批出現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軀干多,四肢少。3、可黏膜皰疹:如口腔、咽部、生殖器、眼結膜等處,此時疼痛明顯。孕婦得水痘後,可導致胎兒發生先天性水痘,而發生短肢綜合症等先天畸形。
治療:1、對症治療:皮膚搔癢時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2、抗病毒治療。在水痘發生24小時內口服阿昔洛韋。
護理:1、減少皮損,恢復皮膚的完整性,可以洗澡,但皮損不能破壞。
2、高熱時降溫
3、隔離患兒,防止疾病傳播。
B. 家長在進入水痘高發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開哪些「坑」
小孩子是水痘的高發人群,每年的春冬兩季都會有非常多的小孩患上水痘,特別是1-5歲的小孩子。而大部分家長都不了解什麼是水痘,在孩子得病時只會干著急,部分家長甚至對水痘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為此,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水痘的那些「坑」。
防護三: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每個小孩子出生後都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水痘疫苗的接種,這樣才能夠有效預防水痘及其並發症。
C. 成人水痘一般幾天會冒完及其他相關問題。
大部分水痘患者來4天後就不會源再出新的水痘,少部分人可以推遲到1周。當然是體內平時積累的毒素越多此次出的就會越多,這是人體的一種排毒反應。但是在出水痘期間飲食不注意清淡飲食的話還在繼續吃葷菜和油膩的食物或者吃發物也可以出的非常多。如果皮疹比較大睡覺時有可能會壓破的。全身出水痘的患者是比較常見的,特別是沒有用更昔洛韋,伐昔洛韋,阿昔洛韋或者西米替丁葯物的可以出的非常多。但以後抵抗力比用上述葯物的人要強的多,不會再出第2次;許多出第2次的患者可能與用上述葯物有關。
D. 哪些年齡段的人容易出水痘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E. 水痘怎樣才算好了哪
過程:
1.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2.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3.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4.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5.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1.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2.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3.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F. 水痘有哪些特點
本病皮疹分布抄特點為向心性,以軀干、頭、腰及頭皮部多見,四肢較稀少,偶見於足心、手掌,尤在受壓受刺激的部位如腰、臀或扎襪帶之下,皮疹往往比較密集。皮疹初為丘疹或紅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數小時至1日後大多轉變成橢圓形的、表淺而有薄膜包圍的、四周還有紅色浸潤的「露珠」狀皰疹。其大小不等。幾天後,皰疹逐漸變干,中心微凹陷,然後結痂。再經數日至1~3周脫落,不遺留疤痕;如經過搔破或污染,以後可留輕度凹痕。皮疹輕重不一,輕者可只見10個左右的小皰疹,重者范圍很廣,可在起病後3~6天陸續出現,一般2~3批,多達5批者偶見。
粘膜部位也可出疹,如口、咽、結膜,早期出現小紅丘疹,以後很快變成皰疹,破裂後成潰瘍,很快癒合。
G. 水痘最先長在哪裡
水痘。是抄由病毒引起的一襲種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但在人的一生中很少患兩次以上。
此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嬰幼兒多見。潛伏期約兩周。
發病開始有輕微咳嗽、發熱(輕或中度),24小時後在頭部、軀干出疹子,痘疹的出現順序為丘疹→皰疹→結痂。痘疹分批出現,故在同一范圍的皮膚上,可以見到不同形態的痘疹。
H. 得了水痘要多久才能好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季常見專。學齡前兒童屬為好發年齡,6個月以內的嬰兒較少發病。本病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傳染性很強,一次患病後可終身免疫。 患水痘的病兒一般都有發熱,全身不舒服,大約一天左右,身上開始出皮疹,皮疹多分布在頭部及軀干,四肢較少。另外在口腔粘膜、咽部、結膜等處也能看見到皮疹。皮疹有時很癢,患兒煩躁不安並用手指搔抓,造成皮膚的繼發感染,是水痘最常見的並發症。除皮膚感染外,水痘很少有其他並發症。 患兒大都能很快自愈,可適當的服用中葯,如:板藍根等。當有繼發皮膚細菌感染時,應選用抗生素類葯物治療。護理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患兒宜單獨隔離,居室要通風,光線充足。 ·飲食宜給予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發燒時要多休息。 ·衣服不宜過多過厚,太熱了出汗會使皮疹發癢。保持衣服、被褥清潔,以免繼發感染。 ·剪短患兒指甲,保持雙手清潔,以減少抓破水痘,引起感染的可能。幼嬰兒雙手可用紗布包裹或戴手套。已被抓破的水痘,可以塗抗菌葯物。 ·注意病情變化,如出現出疹後持續高熱不退,伴有嘔吐、驚厥時,應立即就醫。 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I. 天皰瘡哪種類型最嚴重
天皰瘡是一種來比較嚴重的、難以治癒的自、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天皰瘡可分為四型:
(1)尋常型天皰瘡 初起時僅為少數水皰,逐漸遍及全身。皰壁鬆弛,用手輕輕推移水皰可使之擴大,稍用力推擦正常皮膚,也可以使表皮脫落,這在醫學上叫尼氏征陽性。水皰周圍無紅暈,內容物清澈,久之可混 濁或呈血皰。皰壁破後露出糜爛面,有少量液體滲出。口腔粘膜常常受累,出現水皰、糜爛,患者常會由於疼痛進食困難而營養不良。
(2)增殖型天皰瘡 常由尋常型天皰瘡轉化而來。損害多發生於皮膚皺褶處,如腹股溝、外陰部、腋窩、乳房下、頸部及口腔粘膜等地方。最初為水皰或大皰,皰破後,基底部逐漸增殖,表面有膿性分泌物,惡臭,疼痛。
(3)落葉型天皰瘡 水皰較淺,皰壁薄而易破,表面常常不顯水皰而出現大片鱗屑及痂皮,痂下常有糜爛及滲出,惡臭。皮損廣泛,遍及全身,常呈大片狀鱗屑及痂皮,狀如葉片脫落,因而得名。
(4)紅斑型天皰瘡 全身症狀較輕,一般狀況好。初發酷似脂溢性皮炎,後漸遍及全身。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皰壁薄、易破、易結痂。
J. 水痘會長在哪些地方
臨床症狀
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 水痘
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時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