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形紅斑
多形紅斑病又稱滲出性多形紅斑,是一種病因復雜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皮疹具有多形性 ,常伴粘膜損害,其特徵性皮損為虹膜樣紅斑。本病春秋季好發,易復發。10-30歲發病率最高。
[病因及發病機理]
病因尚未明了,誘發因素有:
(1)感染 為較常見的誘因,其中最常見的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一些細菌、真菌、支原體和原蟲感染亦可誘發。
(2)葯物及某些食物 如磺胺、巴比妥、安替比林、疫苗等葯物及進食變質的魚類、肉類。
(3) 物理因素 如寒冷、日光、放射線等。
(4)一些疾病如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及妊娠、月經等。
發病機理:目前一般認為本病是外來抗原激發了機體的特異性細胞毒反應而引起表皮細胞損傷。
[臨床表現]
前期症狀可有畏寒發熱、全身不適及咽痛等。皮疹於24小時內發生,對稱分布,好發於口鼻周圍、手足背、前臂及小腿伸側,亦可見於軀干。損害為紅斑、丘疹、斑丘疹、結節、水皰,重者可出現大皰、血皰或紫癜。常伴有瘙癢、疼痛或燒灼感。口、鼻、眼及外生殖器粘膜可受累,出現紅腫、水皰及糜爛。臨床上常以一種類型皮損為主,同時兼有其它類型皮損。按皮損特點,臨床分為三型。
(一) 斑疹-丘疹型 此型最常見,初起為圓形水腫性紅斑或扁平丘疹,扁豆至硬幣大小,顏色鮮紅,境界清楚。皮疹呈遠心性擴展,1-2日後中央變成暗紫色,或出現紫癜、水皰甚至血皰,形成所謂虹膜狀或靶形損害,為本病特徵性損害。皮損呈對稱分布,手背、前臂、足踝等處為好發部位。此型粘膜損害較少 ,全身症狀輕微。
(二)水皰-大皰型 損害以集簇或散在的水皰、大皰為主。水皰可發生於紅斑基礎上,此時皮損中央為水皰、大皰或血皰,皰周圍繞暗紅色暈輪,呈虹膜樣。此型常伴有口、鼻、生殖器等處粘膜水皰、糜爛。可出現關節痛、發熱、蛋白尿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狀。
(三)重症型 又稱Stevens-Johnson綜合征。發病急驟,常有高熱、頭痛、咽痛、關節痛及全身不適症狀。皮損為鮮紅色或暗紅色虹膜樣紅斑或瘀斑,其上有水皰、大皰或血皰,尼氏征可陽性。皮損可融合成大片狀,分布廣泛。口、鼻、眼、生殖器等部位及粘膜受累嚴重。口、鼻粘膜出現水皰糜爛,眼部出現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重者可致全眼球炎及失明。還可並發肺炎、心肌炎、關節炎、消化道潰瘍及肝、腎損害等,出現相關臨床症狀及體征。皮損可繼發感染,甚至出現敗血症。本型可因搶救不及時而引起死亡。
[組織病理]
可見角朊細胞部分壞死,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形成表皮下水皰,細胞內水腫及海綿形成。真皮上部有顯著血管炎改變,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混有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細胞。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皮損特徵,結合好發部位,一般診斷不難。應注意仔細詢問病史,尋找誘因。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一) 凍瘡 發生於冬季。好發於手足、耳廓、鼻尖及面頰等暴露部位,皮損為深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重者可出現水皰、糜爛,但一般無虹膜樣損害,不伴有粘膜損害。
(二)葯疹 多形紅斑型葯疹表現可與多形紅斑相似,但有明確服葯史,無季節性和一定的好發部位。
(三) 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Lyell病) 應與重症多形紅斑相鑒別。本病發病急劇,經過迅速,皮疹初始於面、頸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皮損呈二度燙傷樣大片松解壞死,皮膚呈暗自紅色,尼氏征陽性。
[防 治]
(一)尋找及去除誘因 :如清除體內感染灶,停用可疑致敏葯物。
(二)輕型病例一般給予對症治療,如抗組織胺葯、鈣劑、維生素C等,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皮質類固醇霜劑。
(三) 重症病例應及時給予足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感染誘發的多形紅斑應選用適合的抗生素,皮膚粘膜糜爛嚴重者亦應選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但應注意避免可能致敏的葯物。同時應根據病情給予各種支持療法,保持水、電介質平衡,改善全身營養狀況。要重視皮膚粘膜的護理,保持好口腔清潔,可用3%雙氧水或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因口腔粘膜糜爛疼痛而影響進食者,進食前可用1%利多卡因含漱。為避免或減輕眼部後遺症,要及時清理分泌物,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眼葯水交替點眼,夜間可用紅黴素眼膏。對皮膚大皰應抽取皰液,糜爛滲出多時用3%硼酸或1/8000高錳酸鉀液濕敷。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貳』 11個月嬰兒,臉上手背上小腿上出現紅點,這是皰疹嗎-單純皰疹麻煩告訴我
手足口病的疹子一般在手心、腳底、口腔、肛周。必要時可以到醫院的皰疹專科去看一下。
『叄』 小腿上長了幾個泡疹,是什麼原因呀!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
概述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為首位。本病多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系原發感染後的復發,原發感染常發生於幼兒,表現為唇部皰疹、皮膚皰疹,或急性濾泡性結膜炎。原發感染後病毒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內,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發燒、疲勞、月經、局部用皮質類固醇及創傷刺激之後,病毒活化,引起多種形式的角膜炎,並易反復發作。
臨床表現
1.起病前常有感冒或發熱史; 2.畏光、流淚、異物感或眼痛,視力下降; 3.樹枝狀角膜炎:潰瘍呈樹枝狀或珊瑚狀; 4.地圖狀角膜炎:由樹枝狀潰瘍擴大加深而來; 5.盤狀角膜基質炎:角膜中央區混濁水腫,上皮基本完整。
診斷依據
1.典型的樹枝狀或地圖狀角膜病源或角膜盤狀混濁水腫; 2.有近期發熱或抵抗力下降等誘因; 3.病變組織可找到單純皰疹病毒。
治療原則
1.抗病毒,預防感染。 2.清創療法。 3.並發色素膜炎者散瞳。 4.手術治療。
用葯原則
一般病情首選無環鳥苷滴眼液,也可選用其他抗病毒滴眼液。輔以抗菌素滴眼液及干擾素、維生素等。角膜上皮完整者可適當輔以皮質類固醇類滴眼液,並發虹膜睫狀體炎者用散瞳劑。
輔助檢查
一般病例做檢查框限「A」即可確診。不典型病例的檢查專案應包括檢查框限「A」和「B」,必要時可加查「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消失,角膜潰瘍癒合或混濁水腫消退。 2.好轉:症狀改善,充血減輕,角膜潰瘍部分癒合,角膜混濁減輕. 3.未愈:症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專家提示
目前角膜病中病毒感染已超過細菌感染。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病程長,易復發。平時應注意增加體質,一旦患病,應頻繁滴用抗病毒滴眼液,同時用抗菌素滴眼液預防細菌感染。在潰瘍活動期不能為了緩解症狀而濫用皮質類固醇滴眼液,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角膜穿孔等嚴重並發症的發生。
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帶狀皰疹病毒為一種生長在神經內的病毒,其可播散到皮膚,引起帶狀皰疹。即使帶狀皰疹可出現在面部或額部,但不一定都會危害眼睛。但是,如果第五對顱神經(三叉神經)的眼支受累,感染很可能播散到眼部。本病表現為疼痛、眼紅、眼瞼水腫。若角膜受累,角膜會出現水腫,遭到破壞和形成瘢痕。角膜後的組織也可發生炎症,這種情況稱為葡萄膜炎。眼壓可能升高,引起繼發性青光眼。角膜帶狀皰疹感染常見的並發症為角膜感覺減退和頑固性青光眼。
如帶狀皰疹發生在面部並危害到眼睛,可口服阿昔洛韋一周,以減少發生眼部並發症的危險。皮質類固醇葯物,常配成眼葯水滴眼,也有幫助。阿托品眼葯水通常可用於擴瞳和防止繼發性青光眼。有時在皰疹癤消失後仍可出現疼痛(皰疹後神經痛)。對於60歲以上全身情況較好的患者,口服皮質類固醇2周,可預防這種皰疹後神經痛。
參考資料:中國衡陽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