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手足丘皰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手足丘皰疹

發布時間: 2021-01-24 19:36:46

『壹』 手腳長小水泡很癢怎麼辦

您好,考慮可能是濕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症。一般認為與過回敏有關,臨答床上搔癢劇烈,急性期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以苔癬接觸刺激性物質等。建議您生活中注意1、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海鮮;2、避免太燙的水洗澡;3、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損面積擴大,或引起繼發感染。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明確診斷並積極進行治療。祝你健康

『貳』 手足濕疹和手足癬的症狀和治療有什麼區別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考慮濕疹主要是由於各種內外原因引起的,一般認為和變態回反映有關,發生答在任何年齡階段,好發於顏面四肢,可以是局部感染或者是廣泛感染,一般症狀有皮膚潮紅腫脹隨機出現粟粒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或小水皰,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
指導意見:
一般可以用千若軒蘚達凈治療,期間忌辛辣酒飲食,避免過熱水洗泡,忌用肥皂,加強衛生。

『叄』 猩紅熱和手足口病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呢拜託了各位 謝謝

首先,手足口是腸道傳染病,猩紅熱是呼吸道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的是腸道病回毒,引起猩紅熱的是答溶血性鏈球菌。二病都有發燒,但手足口常有咽頰部、手腳、臀部丘皰疹,不疼不癢,部結疤,不留痕。猩紅熱的皮疹是皮膚彌漫性充血,有細小的紅色小丘疹,一周左右會有脫皮。 查看原帖>>

『肆』 手足癬和濕疹有啥區別咋治

一、手足濕疹與手足癬發病的原因不同

手足濕疹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以手足部為主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性皮膚病。內在因素有遺傳性敏感體質、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外在因素有生活環境、氣候條件及外界理化刺激(如紫外線、寒冷、炎熱、乾燥、搔抓)或過敏因素,以及接觸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潔精、洗衣粉(液),或接觸職業性接觸物如機油、水泥等,可加重和誘發濕疹。由於手部接觸外界各種刺激或過敏因子的機會較多,故發病率和復發率均更高。

二、手足濕疹與手足癬的臨床表現易混淆

手足濕疹

皮疹多對稱分布、邊界不清,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瘙癢症狀。除手足外,濕疹還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濕疹按皮疹表現不同,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濕疹。

急性期濕疹:皮疹多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被搔破後呈明顯點狀糜爛面及滲出,皮疹可密集融合成片,周圍不斷出現新的皮疹,故邊界不清。

亞急性期濕疹:皮疹以丘疹、斑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糜爛。

慢性期濕疹:由於紅斑、丘疹、斑丘疹皮疹反復發作,可表現為皮膚增厚、浸潤,呈苔蘚樣變,表面可有抓痕、結痂、鱗屑或皸裂,皮疹消退尚可見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

汗皰疹是濕疹的特殊類型:其病因不清,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於皮內引起的,現在多認為是一種皮膚濕疹樣反應。一般春夏季交替或秋冬季交替時節易發病,每年常定期發作。典型皮疹為表皮深處的水皰,針尖至粟粒大小,略高出皮面,皰液清亮。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乾涸後形成點、環狀或融合成片狀薄鱗屑,其下露出紅色新生上皮形成紅斑、斑片,可見皸裂。水皰散在或密集成群發生於手掌、手指側面和足底、趾側,常對稱分布。有水皰時伴程度不一的瘙癢及燒灼感,反復脫屑、皸裂為主時常自覺疼痛。

手足癬

手癬常累及手指間、手掌、掌側,可蔓延至手背;足癬常累及足趾間、足跖和足側緣,可蔓延至足弓、足跟及足背。患者常首先於單側足趾間、足跖處感染發病,漸傳染至對側足及單側手,即常說的「雙足單手型」,最後雙足和雙手均受累。

根據手足癬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3型:水皰型、浸漬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

水皰型:常位於足趾及足緣,原發損害以粟粒大丘皰疹或水皰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皰壁厚,內容物澄清,乾燥吸收後出現脫屑。常伴瘙癢劇烈。

浸漬糜爛型:以第四五趾和第三四趾間受累最為常見,表現為趾間浸漬發白,除去浸軟的腐皮暴露出其下紅色糜爛面,可有少許滲液。常伴瘙癢劇烈。

鱗屑角化型:主要表現為暗紅色斑片角化過度、粗糙、乾燥。一般無自覺症狀。冬季易發生皸裂、出血可伴疼痛。皮疹逐漸向周邊蔓延,炎症中央輕邊緣部較重。初起常手(足)單側發病,指(趾)甲常見受累表現為甲板呈黃褐色、增厚不平等。

『伍』 手足口病的特點

認識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發生丘皰疹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主要侵犯5歲以下兒童。 其症狀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本病的預防很重要,在流行季節要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遊玩。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應定期消毒。 本病無免疫性,患過本病後如不注意預防,還會再患。 手足口病的症狀 1、急性起病,發熱; 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 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 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 葯物治療 1、一要到醫院診治,並按醫生的囑咐服葯,並卧床休息。 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葯,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塗搽口腔患處,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 推薦閱讀:多種散劑合用治小兒手足口病 推薦閱讀:維生素B2防治手足口病 家庭護理 PCkids特別 提示: 1、對於患病寶貝,一定要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2、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於病變癒合。 4、雖然手足口症類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癒,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細心呵護,注意預防隔離,以防擴散流行。當媽咪不能識別這種病時,要去看醫生,對可疑孩子都要早診早治早隔離。 1、避免讓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干凈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2、如果孩子被 感染 ,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發熱時多給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吃低溫食物, 疼痛 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 醫院 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 3、注意讓患兒注意衛生,對於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注意消毒,保護手、腳部的皮膚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的疹子,勤給患兒洗手,並且將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膚 感染 。 推薦閱讀:專家提醒勤洗手可預防手足口病 推薦閱讀:小兒手足口病的家庭護理 食譜治療 推薦閱讀 手口足病的中醫治療與護理 預防腸道病毒EV71的辦法 防手足口病奶瓶要充分清洗 春季積極預防兒童手足口病 急性發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滿布皰疹或潰瘍, 疼痛 、發熱煩燥,舌紅、苔白或黃,指紋青紫或脈數。證因外感時邪病毒,脾胃蘊熱淚盈眶鬱蒸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方用自擬清熱瀉脾飲。葯物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 便秘 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 陰虛 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恢復期 熱退或微熱。皰疹逐漸消退,胃納欠佳等,此乃余邪未盡,治宜理脾助運,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藤、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陸』 手足起皰疹應該怎麼治

帶狀皰疹

--------------------------------------------------------------------------------
帶狀皰疹概述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及神經痛為特徵的病毒性皮膚病。帶狀皰疹在祖國醫學稱為「纏腰火丹」,俗稱「纏腰龍」。

帶狀皰疹病因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症狀。

帶狀皰疹症狀
發病前局部皮膚先有灼痛,伴輕度發熱、疲倦無力等全身症狀。但也可以無前驅症狀,經1~3天後,皮膚陸續出現散在紅斑。繼而在紅斑上發生多數成簇的粟粒大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並迅速變為水皰。水皰壁緊張,光亮,皰水澄清,水皰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數日後皰液混濁化膿,破潰後形成糜爛面,最後乾燥結痂,痂脫落後留下暫時性紅斑。一般病程約2~4周。輕症患者只出現紅斑及丘疹,不出現水皰,稱為不全性帶狀皰疹。在惡性淋巴瘤、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老年體弱者可出現壞疽性皰疹,愈後留下疤痕,稱為壞疽性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可全身泛發,此時常伴有高熱,並出現肺炎或腦炎,病情嚴重,如不及時搶救,可致死亡,稱為泛發性帶狀皰疹。
皰疹分布多位於一側,非列成帶狀,有時偶可超過軀干中線,這是由於神經末梢橫過中線所致。胸、頸及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為好發部位。通常三叉神經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結常腫大疼痛。神經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急性期是由於神經節的炎症反應,晚期神經痛是由於神經節以及感覺神經的炎症後纖維化引起的。有時在皰疹出現前有劇烈的神經痛,此時常易誤診為急腹症或心絞痛等。老年體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經痛後遺症,有時可持續數月。
皰疹發生於三叉神經眼支者,可以發生結膜及角膜皰疹,導致角膜潰瘍而引起失明,是為嚴重的並發症。當病毒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時,出現耳殼及外耳道皰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鳴、耳聾、面神經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覺消失,稱為帶狀皰疹面癱綜合征。

帶狀皰疹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帶狀皰疹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病毒葯物有無環鳥苷、阿糖胞苷以及阿糖腺苷等,其中以無環鳥苷最為有效,無環鳥苷能被皰疹感染過的細胞吸收,在細胞內經過磷酸化作用形成無環鳥苷三磷酸鹽。此種鹽為鳥嘌呤三磷酸鹽的競爭抑制劑,亦就是DNA聚合酶的競爭抑制劑,它可以終止病毒DNA鏈的延長,對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產生強大的抑製作用,從而阻滯了皰疹病毒DNA的復制。無環鳥苷不易進入正常細胞。因此對正常細胞的抑製作用很少,約等於對病毒抑製作用的1/10~1/30。這一機理說明無環鳥苷治療皰疹有高效而少副作用的特點,所以是治療皰疹病的首選葯物。無環鳥苷適用於泛發性帶狀皰疹或合並肺炎或腦炎等嚴重患者。靜脈點滴劑量為200~250mg,加入100ml補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連續3~7天。口服劑量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對抗病毒雖有一定療效,但因價格昂貴或副作用多,自從有了無環鳥苷後已不常用於皰疹疾病。
對有神經痛患者可給予止痛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嚴重者可在早期口服強的松15~30mg/d;1周後漸減量。強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經根的炎症。皰疹性神經痛用強的松後可以減輕神經炎後期的纖維化,因而亦可減輕疼痛。此外亦可用維生素B1,維生素B6或注射干擾素等。
(二)中醫治療治則為表熱利濕,可內服龍膽瀉肝湯。
局部治療早期丘皰疹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後可外用1%龍膽紫液或0.5%新黴素軟膏、磷黴素軟膏等。眼部皰疹可用無環鳥苷眼葯水,或3%無環鳥苷軟膏。

『柒』 我國最近出現的手足口病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發生丘皰疹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主要侵犯5歲以下兒童。

其症狀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本病的預防很重要,在流行季節要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遊玩。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應定期消毒。

本病無免疫性,患過本病後如不注意預防,還會再患。

手足口病的症狀
1、急性起病,發熱;
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
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
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
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
葯物治療
1、一要到醫院診治,並按醫生的囑咐服葯,並卧床休息。
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葯,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塗搽口腔患處,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
推薦閱讀:多種散劑合用治小兒手足口病
推薦閱讀:維生素B2防治手足口病
家庭護理 PCkids特別 提示:
1、對於患病寶貝,一定要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2、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於病變癒合。 4、雖然手足口症類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癒,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細心呵護,注意預防隔離,以防擴散流行。當媽咪不能識別這種病時,要去看醫生,對可疑孩子都要早診早治早隔離。
1、避免讓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干凈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2、如果孩子被 感染 ,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發熱時多給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吃低溫食物, 疼痛 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 醫院 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
3、注意讓患兒注意衛生,對於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注意消毒,保護手、腳部的皮膚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的疹子,勤給患兒洗手,並且將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膚 感染 。
推薦閱讀:專家提醒勤洗手可預防手足口病
推薦閱讀:小兒手足口病的家庭護理
食譜治療 推薦閱讀
手口足病的中醫治療與護理
預防腸道病毒EV71的辦法
防手足口病奶瓶要充分清洗
春季積極預防兒童手足口病

急性發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滿布皰疹或潰瘍, 疼痛 、發熱煩燥,舌紅、苔白或黃,指紋青紫或脈數。證因外感時邪病毒,脾胃蘊熱淚盈眶鬱蒸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方用自擬清熱瀉脾飲。葯物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 便秘 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 陰虛 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恢復期 熱退或微熱。皰疹逐漸消退,胃納欠佳等,此乃余邪未盡,治宜理脾助運,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藤、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捌』 為什麼會得手足口病啊!

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一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發生丘皰疹為主要特徵的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侵犯兒童,以3歲以下幼兒發病率最高,約占患者的90%以上,成年人極少患該病。該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夏秋季高發,6月份至10月份尤其7月份為高峰期。幼兒園、托兒所是主要流行場所。因此,幼兒園、托兒所老師和年輕的家長,在此期間內應注意預防。 臨床表現 潛伏期2天至5天,多數患兒可突然咽痛、發熱,體溫多為37.5℃至38.5℃,很少超過39℃,持續2天至3天,類似感冒症狀;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很快在口腔頰黏膜、齒齦、舌和齶部出現小皰疹,繼而破潰形成小潰瘍,狀如口瘡,有明顯灼痛。1天至2天後,手足遠端出現芝麻或米粒大小、灰白色不透明、圓形小水皰,數量達數個或數十個,呈離心性分布,不疼,不癢或有輕度癢感,皮損分布在手掌、足底、臀部、腋下等處,3天至5天後,液體吸收萎縮,乾燥脫皮。 患兒護理 手足口病是一種良性病,只要注意休息,對症治療、護理,一般都能很快恢復健康,不留後遺症。病程約一周,最長10天。因為導致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並且該病病發過程中,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病毒和細菌,所以極個別患兒可引起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因此,家長要密切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直至痊癒。 發病隔離 據介紹,手足口病一般以手、物品和水源為媒介經口進行傳染,或以飛沫形式通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咽部分泌物、唾液及糞便含有病毒。因此,該病一經發現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隔離期2周。隔離期要對患兒口、咽腔排出物及糞便進行嚴格消毒,可能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及便器也應消毒。如餐具煮沸消毒15分鍾至20分鍾,煮沸時間從水沸騰時算起,日常用品可用含有效氯(如漂白粉)300ml/L或0.1%過氧乙酸液擦拭或浸泡。 預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家長和幼教老師必須注意兒童的個人衛生,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同時,提醒兒童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吮手指,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潔的食物,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 ..

『玖』 手足口病的症壯 圖片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的圖片
引起手足口

病的原因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裡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1.常見托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見的腸道病毒中柯薩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兇。此外柯薩奇病毒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干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吃什麼葯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手足口病,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
對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並發症,可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
在疾病康復期,對於口乾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參麥冬湯方劑里,加生地黃、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潤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現皰疹,則可採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1種,塗搽口腔患處。
手足皰疹嚴重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於皰疹患處。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7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惡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到5天。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治療

輕症患者:可給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療;重症患者還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及胸片。抗病毒葯物治療:常用的有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中葯等,它們作為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作用。免疫調節葯物治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復發。常用的葯物有轉移因子、胸腺肽等葯物。抗感染治療:局部可用漱口葯物含漱、塗抹。支持療法:加強營養、補液。並加強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療。

手足口病的預防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寶寶勤洗手能提防「手足口病」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護理

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專家建議:手足口病如無合並症,只要及時治療,多在一周便可痊癒。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注意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手足皰疹部位避免摩擦、擠壓,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滌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患兒應及時就診、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