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水母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皰疹水母

發布時間: 2021-01-23 13:58:22

A. 水母刺胞是如何殺人的

1987年8月12日,一位23歲的男青年,在北戴河海水浴場淺水中正玩得開心,突然雙腿被海蜇(水母)纏住。他當時並未在意,10分鍾後上岸,感到下肢痛癢難忍,被蜇處出現鞭痕狀的紅斑,以後病勢漸重,全身發冷,心悸氣短,口唇青紫,呼吸困難,口吐泡沫,搶救2小時無效身亡。

2000年8月13日,天津市一名13歲小男孩,在海邊游泳時,被海蜇纏住腿,並被蜇傷,造成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衰竭、急性腎衰竭,搶救無效於當晚身亡。

太平洋海刺水母

這殺人的兇手就是看起來似弱不禁風的腔腸動物之一的水母,殺人的凶器卻是小得人眼看不見的刺胞。

腔腸動物種類甚多,有上萬種。它們體表都有一種特殊的細胞叫刺細胞。刺細胞里除細胞核等結構外,還有一種小小的囊狀結構,叫刺胞。刺胞的形狀有圓的、橢圓的,或長如棒、如香蕉等。一般長只有5~50微米,和人的紅細胞大小差不多,最大的也只有1.2毫米長。囊里包著毒素,當中有一刺絲,盤繞在囊內,猶如一根綳緊的彈簧。刺細胞向外的一端都有一根刺柄,猶如捕魚叉的扳機,一受到觸動,立即擊發,將刺絲突然從囊內射出來,直刺受害者。雖然刺絲很細,穿刺力卻很大,其沖力能達30千帕斯卡,所以能穿入人的真皮。刺絲實際上是一條空心的管,當它刺入受害者時也將刺胞內的毒素注入進去。刺絲雖細,其上還往往生有倒鉤或毛刺,而且刺絲形態有20~30種之多。

刺胞可以從刺細胞里游離出來,漂游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泥沙里,或黏附在礁石、船底、網具、貝殼等表面,仍然保持著傷人的能力。所以一滴海水可以使人的眼睛紅腫,人接觸海底的泥沙或其他物體也會莫名其妙地引起蜇傷,多半是這小小的刺胞在作怪。有的水母觸腕長達幾十米,斷下的殘體漂浮水中,仍然是暗含殺機的危險品。

並非所有有刺胞的動物都能傷人,也並非所有長有刺胞的動物都有毒,能傷人的約有196種,主要集中在那漂柔如紗的水母類、骨硬如石的珊瑚類、分枝如羽的水螅類等三類動物中的部分成員。白色霞水母、沙蟄、長須霞水母、燈水母、方水母、僧帽水母等都能蜇人。如沙蟄直徑有1米,重200多千克,觸手1米多長,漂游海面。遊人常好奇地去抓去捧去抱,不幸被蜇傷。傷者劇痛如灼,出現紅斑、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方水母的觸手上有幾十億個刺胞,足可以使20個成年人在2~3分鍾喪生,有的倖存者描述被刺時的感覺像是一盆火倒在皮膚上,使人劇痛。

珊瑚中的鹿角珊瑚、縱條磯海葵、等指海葵等也有毒,尤以海葵為甚,其軟如花瓣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刺傷後亦有灼痛感,以後出現皰疹,夜間奇癢難忍。

水螅的種類很多,有2800多種。能蜇人的主要是羽螅類,如佳美羽螅。它們棲息於沿岸淺水域水流湍急處的礁石上,成群而棲,分枝如羽,狀如小草,高7~20厘米。它們身上的刺細胞很多,一個長5厘米的小分枝上就有3萬個刺細胞。被刺後也會有刺痛、灼痛或刺癢感,然後出現紅斑等。

這些有刺胞的動物的毒素主要是用以捕捉食物,所以對甲殼動物特別有作用。1微克的巨疣海葵毒素就足以使蟹和長臂海蝦麻痹。它們的毒性和引起的症狀因種類而異,具有心臟毒、肌肉毒和神經毒的成分,引起死亡的主要是心臟毒。若不慎被蜇,應盡快用酒精、10%福爾馬林、稀釋的氨水溶液或用糖、鹽、橄欖油或干沙敷在受傷處的表面,或用干布用力擦拭乾凈,防止刺胞繼續傷人,或在45℃熱水中浸泡30~90分鍾,切忌用清水或濕沙擦洗。

B. 一種海洋生物的營養價值

(1)帶魚魚鱗中提取製成的物質6-硫代鳥嘌呤(6-TG),對急性白血病及其他腫瘤有明顯的抗癌作用。據報道,用6-硫代鳥嘌呤治療69例急性白血病,有效率70%,也可與其他抗癌葯配合,治療胃癌、淋巴肉瘤、絨毛上皮癌等;同時帶魚含豐富的維生素A,是一種人體重要的防癌因子,所以經常食用帶魚,有防癌抗癌作用。

(2)鯡魚子提取物可用於治療白血病和艾滋病。治療艾滋病的疊氮胸苷(AZT),就是從鯡魚卵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殺血癌細胞的有效成分。

(3)鮑魚肉和其粘液中能分離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種粘蛋白:鮑靈素Ⅰ、鮑靈素Ⅱ、鮑靈素Ⅲ,葯理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均有抑製作用。經常燉食鮑魚或與黑白木耳、黃花菜煮食,可以增強體質,預防腫瘤的發生。但是鮑魚的內臟不能輕易食用,因內臟含光感色素,食用後會增強機體對陽光的敏感性,曬太陽後可出現皮膚瘙癢和針刺感,還可發生水腫及皮膚潰瘍等症狀。

(4)對蝦是富含微量元素硒的海洋動物,而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抗癌、防癌的微量元素。它對黃麴黴素B1等致癌物具有破壞作用,對鉛、錫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毒性物質具有拮抗作用。硒能抑制體內主要致癌和衰老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生成,並能提高全身免疫功能。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當體內缺硒時,癌症的發病幾率增高,因此保證人體經常性硒元素的攝入,是預防癌症的關鍵措施之一。

(5)海龜膽汁對肉瘤及艾氏實體瘤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用龜肉燉食或炒菜,龜膽汁沖酒,少量服用能扶正祛邪,有利於防癌、抗癌。不過,在食用動物膽汁時,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中毒。

6)黃花魚鰾用香油炸酥後,壓碎吞服治療食道癌、胃癌有效。經常食用黃花魚,用其魚鰾煮湯喝,配合中西醫治療,對鼻咽癌和消化道腫瘤均有使其緩解症狀的功效。

(7)將海帶熱水提取液冷凍乾燥物,喂飼移植肉瘤的小鼠,抑制率為76.3-83.6%,用狹葉海帶透析內液,對先移植後給葯的小鼠的抑癌率為92%,對體外腫瘤細胞的抑制率達80.4-90%。用海帶炒、燉、燒湯長期食用,可作為預防乳腺癌、甲狀腺腫瘤、肺癌、食道癌、胃癌的防癌葯膳和輔助治療食品。

(8)文蛤又稱海蛤、白利蛤,它含有一種稱為蛤素的糖蛋白,能刺激機體對腫瘤產生免疫功能。文蛤的提取液,對染有Moloney白血病毒的動物有延長生存期的作用。雜色蛤的提取液對肉瘤的抑制率高達30%。取文蛤的組織提取液對肝癌腹水型及肝癌實體瘤的抑制率可達40-50%,目前有的國家已利用文蛤製成抗癌葯,用於肝癌、甲狀腺癌的臨床治療。(據《飲食科學》/張家勇)

(9)魷魚,也稱「柔魚」,可供鮮食或干制。魷魚營養價值很高,是海洋賜予人類的天然水產蛋白質。魷魚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組成接近全蛋白,是一種營養保健型且風味很好的水產品,其營養價值毫不遜色於牛肉和金槍魚,每百克干品含有蛋白質66.7克、脂肪7.4克,並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鈣、磷、磺等無機鹽。鮮活魷魚中蛋白質含量也高達16%~20%,脂肪含量極低,只有不到1%,因此熱量亦低,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魷魚是一種好的選擇。而魷魚的脂肪里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加上肉中所含的高量牛磺酸,都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都頗具效力。同時能補充腦力、預防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對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魷魚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現代醫學通過研究發現,魷魚中雖然膽固醇含量較高,但魷魚中同時含有一種物質——牛磺酸,而牛璜酸有抑制膽固醇在血液中蓄積的作用。只要攝入的食物中牛磺酸與膽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血液中的膽固醇就不會升高。而魷魚中牛磺酸含量較高,其比值為2.2。因此,食用魷魚時,膽固醇只是正常地被人體所利用,而不會在血液中積蓄。
牛磺酸有以下作用:1.調節血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肝利膽,防治膽結石;2.可抑制血小板聚脂集,降血壓效果較好,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高血壓;3.保護視力,促進幼兒大腦發育;4.調節內分泌系統,增強免疫力,還可抗心律失常,起保護心肌的作用。

(10)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的,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

(11)帶魚肉費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帶魚含蛋白質184克,脂肪46克,還含有磷、鐵、鈣、鋅、鎂以及維生素A、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而且脂肪酸碳鏈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帶魚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葯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臃腫等疾病有良效。帶魚鱗是製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葯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12)對蝦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對蝦肉中含有水分77克、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0.2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鐵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蘊含熱量90千卡。對蝦還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能補氣健胃,壯陽補精,具強身延壽之功能,主治神經衰弱、腎虛陽痿、脾胃虛弱、瘡口不愈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