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去除色素沉著
1、莖狀植物
差不多大部分的莖狀類食物都是有助排毒的,比如山葯、紅薯等都是排毒輕便的不二選擇。就連埋在泥土下的蓮藕也有利尿的左右,能促進體內廢物快速排除並藉此凈化血液,營造被嫩肌膚。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具有還原作用,能抑制色素的增加,使皮膚白皙,並能預防曬斑。富有維生素C的食品有檸檬,柑橘,西紅柿,草莓,蘿卜,捲心菜,油菜,蘋果,西瓜,黃瓜,香瓜等。還應食用含鐵多的食物,如櫻桃,菠菜,胡蘿卜,芝麻,紫菜,蠶豆,貝類,沙丁魚,干魚等。
(1)雀斑的由來擴展閱讀:
容易沉澱黑色素的食物:
1、油炸食物
聞起來香辣可口的油炸食物吃進去可是有大害處,不僅讓你容易變胖,而且內含的氧化物會加速肌膚的老化、變黑或長斑。對於油炸食品,如果實在忍不住的話,不妨在食用前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抵抗老化,如南瓜、香蕉、菠菜、胡羅卜、全麥麵包、花生、芝麻、糙米等。
2、深色食物
深色食物則包括紫米、黑豆、赤豆、青豆、紅菱、黑芝麻、核桃等主食,烏骨雞、牛羊肉、豬肝、甲魚、深色肉質的魚類、海參等肉食,這些都應盡量少吃。
建議多吃牛奶、雞蛋、豆腐、魚類等淺色食物,容易令黑色素排出,也可以減輕內臟負擔;與此同時,也應少喝飲料,如濃茶、可樂、咖啡等。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吃什麼能淡化臉上黑色素 幾招還你白嫩小臉蛋
人民網-什麼食物越吃越黑 這6類食物容易沉澱黑色素
2. 有什麼辦法祛除雀斑,油膩,讓皮膚更光滑細膩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白芷、菊花各9克,珠兒粉(珍珠粉)15克,白果20枚,紅棗15個,豬胰1具。(床上變球場:超爽的帽子戲法)
【功效】潤澤肌膚,祛除雀斑。
【制備】甘菊花去梗,珠兒粉細研。諸葯搗爛和勻,外以蜜拌酒釀頓化,入前葯蒸過。
【用法】每晚搽面,晨起洗去。
【說明】本方以珠兒粉即珍珠粉為主葯,具有潤澤肌膚,美化容顏的作用,是歷代流傳的美容佳品。據《開寶本草》記載,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且能「除面黑」(《海葯本草》),用後可使肌膚光潔細膩,為歷代帝王皇後所喜用,《御香縹緲錄》)所收「慈禧太後駐顏方」即是以單味珍珠成方的。方中他葯如白芷善祛風除濕,是祛斑增白潤膚的常用之品;菊花可疏風清熱,「利血脈」(《日華子本草》),「去皮膚死肌」(《神農本草經》),「益血潤容」(《綱目拾遺》);白果能除濕收澀,「生肌長肉」(《本草再新》),《本草綱目》中以之「(搗)塗鼻面手足,去皶皰、黑黯、皴皺」;大棗補血生津,與豬胰、蜂蜜配合可具滋潤營養皮膚之功。諸葯共舉,以收祛除雀斑、潤澤肌膚之效。
濟生澡豆方
【來源】《濟生方》
【組成】密陀僧、甘松、生杏仁、白芷、蛇床子各30克,白果肉40枚,蓖麻仁49粒,白蒺藜、白牽牛各90克,白僵蠶60克,皂角1500克。
【功效】祛風除斑,悅澤容顏。
【制備】上葯共搗為未。
【用法】早晚搽面。
【說明】本方可用治雀斑及瘢痕色變赤黑。方中所選諸葯大多為古時治療面黯瘢痕的常用葯物,配合使用更可增其療效。其中白芷、白蒺藜、白牽牛、白僵蠶皆為祛斑增白要葯,白芷色白氣香,功能芳香祛斑,潤澤皮膚;白蒺藜可散風活血,破積行滯;白牽牛善逐痰消飲,下氣行水,以利氣血本暢;白僵蠶祛風散結,可「滅諸瘡瘢痕」(《名醫別錄》)。密陀僧長於消腫收斂,據《唐本草》載「面上癲黑,面葯用之」。甘松辛香行散,善開郁散結,「主黑皮黑黯」(《本草拾遺》)。蛇床子有燥濕,祛風,殺蟲之功,能治疥癬濕瘡,為皮科常用葯,且能令人「好顏色」(《名醫別錄》)。白果滌垢除濁,「塗鼻面手足,去皶皰黑黯皴皺」(《本草綱目》)。杏仁、蓖麻仁富有含油脂,對皮膚有滋養潤澤作用,亦有祛斑之效。皂角能去除垢膩,清潔皮膚。方中諸葯配合,以祛風除斑為主,兼收悅澤容顏之效。
茯苓膏
【來源】《普濟方》
【組成】豬蹄2具,白粱米、杏仁各1升,茯苓、商陸各150克,白芷、藁本各90克,玉竹、甘松香、零陵香各30克。
【功效】悅面除黑,潤膚增白。
【制備】將豬蹄、白粱米洗凈,加水1升同燉,至豬蹄爛熟,取清汁,加入茯苓、商陸、白芷、藁本、玉竹、杏仁再煎,汁干一半,過濾去渣,再加入甘松、零陵香,和勻,瓷瓶保存。
【用法】每夜取塗手面。
【說明】本方主治面部黑黯,可令面悅澤白潤。方中以茯苓為主葯,甘淡滲濕,利水消腫,健脾補中,長於治療因脾虛不制水,水氣上泛,氣血不榮於面所致的面部黑斑及雀斑等,是美容方中常選的去黑增白之品,《醫心方》中即有以單味茯苓治療黑黯、雀斑的記載。配以商陸逐水消腫,散結潔面;白芷、藁本祛風除濕,增白添香;玉竹、杏仁滋陰潤燥,潤膚澤顏;甘松香、零陵香理氣行滯,辟穢除惡;豬蹄、白粱米可去除油膩,清潔皮膚,以其煎諸葯能潤膚白面,防皺防裂,有類似於面膜的作用,有助於葯物功效的發揮。
雲母膏
【來源】《太平聖惠方》
【組成】雲母粉、杏仁各30克。
【功效】祛風解毒,祛斑潤膚。
【制備】杏仁湯浸去皮尖。上葯細研,入銀器中,以黃牛乳拌,略蒸。
【用法】每晚臨卧時塗面,次日早晨以漿水洗去。
【說明】本方可用治面部黑斑、粉刺,兼去瘢痕。中醫理論認為「肺合皮毛」,上述面部疾病的產生常可由肺熱風燥而致,敵本方選用雲母「補肺下氣,堅固肌理,去熱解毒」(《醫林纂要》);杏仁「除肺熱,治上焦風燥」(《珍珠囊》),「去頭面諸風氣皶皰」(《以本草綱目》),且可澤肌膚;牛乳甘寒,解熱毒,潤皮膚;漿水潔面增白,去除油膩。諸葯配合,葯少意明,可收祛斑潤膚之效。
麝香膏
【來源】《醫方類聚》
【組成】麝香15克,白附子30克,當歸、川芎、細辛、杜蘅、白芷各120克。
【功效】祛風活血,悅面除黑。
【制備】以上葯,細銼,以臘月豬脂750克,同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黃為度,去滓,下麝香,攪令勻,盛瓷合中,勿令塵入。
【用法】敷面,日3次。
【說明】本方主治「面黑皰」,即現代醫學所指的雀斑、粉刺一類的皮膚疾患。方中重用麝香,取其辛竄芳香之性,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辟惡增香,《本草正》中謂之「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黑斑疹」;配以白芷、細辛、白附子祛風除濕,宣散郁滯;當歸、川芎養血活血,暢通血脈;杜蘅辛香溫散,逐散風寒;以豬脂調和諸葯,有滋養潤燥之功。觀此方祛風活血為要,則經脈暢通,氣血相和,郁滯得散,可收悅面除黑之效。
3. 醋洗臉可以去除蟎蟲嗎
不能。
去除蟎蟲辦法:
1、徹底清潔肌膚
要清除蟎蟲的話,首先就是要保證皮膚的干凈。因為蟎蟲生活在毛孔裡面的話,就會堵住毛孔,阻止皮膚進行正常的呼吸以及排出廢物,而且還會破壞細胞的正常生長,導致皮膚表面很臟,所以要進行深層的清潔,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平時洗臉的時候盡量要用溫水進行清洗,溫度大概在35度左右,然後把洗面奶擠在手上揉搓至泡沫狀,然後在臉上塗抹均勻,用指腹按壓大概3分鍾左右,洗干凈之後最好用冷水再沖洗一下,這樣可以收縮毛孔,每天一定要堅持洗臉,這樣才能深層清潔肌膚。洗臉之前要記得先洗手,不然手上的細菌會到臉上去,毛巾也要經常更換。
2、居室環境清潔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也有很多的蟎蟲,基本上房間裡面的各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足跡,所以如果要清除蟎蟲的話一定要把整個房間打掃干凈。平時一定要經常更換床單以及枕套,這些日常用品作為我們接觸最親密的東西一定是要保持干凈整潔的,做好是一個月要更換一次。
(3)雀斑的由來擴展閱讀:
醋洗臉效果:
除皺:用一份醋兌三份水,然後把兌好的醋水塗在臉上有皺紋的地方並用手指稍加按摩後洗去,長期堅持能有效祛除臉上皺紋。
去黑頭粉刺:將醋和甘油以5:2的比例調勻,然後塗在皮膚上有黑頭和粉刺的地方,長期堅持能有效去除黑頭和粉刺,讓皮膚變得光亮柔滑。
褪雀斑:取適量中葯材白術放到白醋瓶里浸泡七天,然後每次洗完臉後用汁液塗在臉上有雀斑的地方,長期堅持能有效消退雀斑。
嫩膚:在溫水裡加適量白醋,然後把臉和手洗干凈,五分鍾過後再換清水洗干凈臉部,長期堅持能讓皮膚細嫩光潔。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盤點白醋洗臉的美膚效果:可除皺嫩膚去黑頭
人民網-如何清除臉上毛孔里的蟎蟲?記住這3點
4. 雀斑有什麼金方
雀斑是常見的好發於中青年女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色素沉著病。因其狀如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故名雀斑。中醫稱之為「雀子斑」、「雀子」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常自3歲開始面部出現色素斑,隨年齡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達高峰,老年後又可減輕。損害為黃褐色或黃棕色斑點,圓形或橢圓形,數目多少不一,對稱分布。皮損多見於面部,特別是鼻樑部、顴部、頰部等處,也見於頸部、手背、前臂伸側及肩部。少數可泛發胸、背部。日曬後顏色加深、數目增多,因此常於舂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
(一)內治方【方一】驗方一【來源】河南中醫,1982:(3)
【組成】丹參、浮萍、雞血藤各30克,生地黃20克,連翹15克、紅花、川芎、荊芥穗、生甘草各10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二【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綠豆衣30克,羌活、防風、白附子、川芎、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黃、黃芩各12克,山葯、冬瓜仁各30克。
【功效】補脾養胃,補腎澀精,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黃芪、黨參、雞血藤各30克,當歸、麥門冬、五味子各15克,桂枝12克,紅花10克。
【功效】益氣活血,養陰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熟地黃30克,枸杞子、懷山葯各15克,巴戟天、羊藿葉、山萸肉、茯苓、澤瀉各12克,牡丹皮、菟絲子各9克。
【功效】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驗方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桃花適量。
【功效】利水活血通便。
【用法】煎湯當茶喝。
【方六】犀角升麻丸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風、生地黃各12克,白附子、白芷、川芎、紅花、黃芩、當歸、知母各10克。
【功效】涼血祛風,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柴胡桂枝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柴胡、當歸、白芍、半夏、黃芩、桂枝各9克,薏苡仁30克,甘草、生薑各6克,大棗5枚。
【功效】調和營衛,宣通氣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六味地黃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熟地黃、山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當歸、丹參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滋陰補腎。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雀斑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丹參、雞血藤、浮萍各30克,紅花、川芎、荊芥穗、生甘草各10克,生地黃20克。
【功效】涼血祛瘀,清肺消風。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犀角升麻丸【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犀角45克,升麻、羌活、防風、生地黃各30克,白附子、白芷、川芎、紅花、黃芩各15克,甘草7.5克。
【功效】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製法】為細末,蒸餅為小丸。
【用法】每服6克。
(二)外治方【方一】玉容丸【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甘松、山柰、細辛、白芷、白蘞、白芨、防風、荊芥、僵蠶、梔子、藁本、天麻、羌活、獨活、密陀僧、枯礬、檀香、川椒、菊花各3克,大棗7枚。
【功效】健膚美容。
【製法】為末,與皂角500克同槌作丸。
【用法】早晚搽洗患處。
【方二】治雀子斑方【來源】《醫學入門》【組成】梅肉、櫻桃枝、豬牙皂角、紫背浮萍各等份。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潤膚。
【製法】上葯研為末。
【用法】上葯共研為細末。每天先用熱水洗臉。然後取葯粉於手中,加少量水後在掌中調勻,或直接將葯粉撒在濕毛巾上,輕輕地揉擦面部,待面部有熱感,即可停止。用干毛巾擦凈後,再塗一些面脂,不塗也無妨。
【方三】驗方一【來源】《王渭川臨床經驗選》【組成】蛇床子、海桐皮、鴉膽子、芙蓉花、水仙花根、蛇蛻、穿山甲、大楓子各等份。
【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通絡散瘀。
【製法】共研細末,和上等擦麵粉。
【用法】每日擦臉1次。
【方四】驗方二【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密陀僧。
【功效】消腫殺蟲,收斂祛斑。
【製法】研末。
【用法】夜擦日洗,久之自去。
【方五】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安息香酒1份,薔薇花露40份。
【功效】清熱解毒,開竅辟穢,活血益氣。
【用法】和勻用以洗面。
【方六】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露蜂房。
【功效】祛風攻毒殺蟲。
【製法】七月七日取露蜂房,於漆碗中水酒浸過,濾汁,調胡粉成膏。
【用法】外敷患處。
【方七】驗方五【來源】《靈驗偏方治百病》【組成】鮮雞蛋15個,白酒500毫升。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祛瘀。
【製法】將雞蛋浸白酒內7日。
【用法】每晚用蛋白適量塗面部,第2日早晨洗去。
【方八】驗方六【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雞卵適量。
【功效】滋陰潤燥養血。
【製法】醋浸令壞。
【用法】取出敷之。
【方九】驗方七【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白茯苓、白蜜各適量。
【功效】祛斑增白。
【製法】研細白茯苓,用白蜜調和均勻。
【用法】每夜敷上,7天見效。
【方十】驗方八【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僵蠶、黑丑、細辛各60克。
【功效】祛風散結,化痰祛濕,殺蟲攻積。
【製法】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洗臉時擦之,日2次。
【方十一】驗方九【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桃仁,冬瓜仁各等份。
【功效】活血祛瘀利濕,滋潤肌膚。
【製法】研細末。
【用法】蜜調外敷面部,次晨洗去。
【方十二】驗方十【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丑適量。
【功效】消斑祛瘀,利濕殺蟲。
【製法】研細末,雞蛋清調和成膏。
【用法】外敷患處。
【方十三】驗方十一【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石菖蒲、甘草、白茯苓、淡豆鼓、皂角各等份。
【功效】化濕開竅,驅風散寒。
【製法】研成細末。
【用法】雞蛋清調塗面上,次晨溫水洗去【方十四】玉肌散【來源】《瘍醫大全》【組成】白附子、白芷、滑石各6克,綠豆200克。
【功效】通經活絡,祛風美容。
【製法】研細末。
【用法】每用30克,早晚洗面。
【方十五】御前洗面葯【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糯米500克,黃明膠30克,大皂角250克,白芨30克,白蘞30克,香白芷30克,白術45克,沉香9克,藁本30克,川芎30克,細辛30克,甘松30克,茯苓45克,白檀45克,桃仁45克。
【功效】清熱祛風,潤膚增白。
【製法】糯米碾成粉,黃明膠炒成珠,皂角火炮去皮,藁本、川芎去皮,細辛去土葉,甘松去土。上葯除糯米外,共為細末,再加入糯米粉,調勻密貯。
【用法】每天用之洗面。
【方十六】洗面玉容方【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香薷、白芷、白鮮皮、甘松、山柰、防風、白蘞、藁本、白僵蠶、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綠豆粉、皂角各等份。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祛風。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
【用法】每天早上葯粉洗面。
【方十七】絲瓜散【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絲瓜30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製法】將絲瓜曬干,研為極細末備用。
【用法】每日用水調塗面。
【方十八】硃砂散【來源】《千金要方》【組成】上硃砂、白蜜各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
【製法】研細如粉,和白蜜合勻。
【用法】夜卧塗面,旦以酢漿洗之。
【方十九】連子胡同方【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白芷、甘菊各9克,珠兒粉15克,白果二十個,紅棗十五個,豬胰一個。
【功效】美白消斑,潤澤肌膚。
【製法】甘菊花去梗,珠兒粉研細。上葯共搗爛拌勻。另用蜂蜜拌和酒釀,隔水燉化,然後加入研細的葯末,蒸過後用。
【用法】每晚擦面,早洗去。
【方二十】黑牽牛塗法【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黑牽牛適量。
【功效】祛風利水,祛垢除斑。
【製法】研末,以雞蛋清調。
【用法】每晚洗面後,以其敷面,晨起洗凈。
【方二十一】山柰散【來源】《衛生易簡方》【組成】山柰子、鷹糞、密陀僧、蓖麻子各等份。
【功效】祛斑殺蟲,收斂燥濕。
【製法】研細,用乳汁調和。
【用法】卧前時塗上,平坦洗去。
【方二十二】鍾乳鬆散【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益母草7.5克,白附子6克,白芨7.5克,白蘞6克,輕粉1.5克,鍾乳松6克,密陀僧4.5克。
【功效】活血祛瘀,增白悅澤。
【用法】上葯同研細末,以人乳汁調塗患處,或溫水調。臨卧用。次日用溫水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