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寧解放路的故事
鍾鼓樓是古南寧最負盛名的一景,原址在今民族大道39號附近(即共和路與民權路交叉十字街口附近),原名平楚樓。《邕寧縣志·古跡志》記載,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寧衛明威將軍軍政掌印指揮僉事王佐鑄了一口大銅鍾,重二千斤,懸掛在平楚樓上,因此叫鍾鼓樓。過去的鍾鼓樓一帶是南寧城內最繁華的街道之一,遺憾的是,鍾鼓樓在抗日戰爭前被拆掉了。
雄偉壯觀的古鍾。
據《南寧史料》記載,鍾鼓樓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底座呈正方形,樓的頂端為葫蘆狀尖頂;樓下方的四角為4條巨型磚砌方柱,柱的直徑約2米。樓內較寬,古時樓下除擺賣小食攤外,還肩負十字街來往交通的任務;在樓的東北面,有座登樓敲鍾的樓梯;樓的東西南北面,有題匾4塊,東面的叫「宣和」、南面的叫「通明」、西面的叫「應候」、北面的叫「拱辰」。
而鍾鼓樓的銅鍾高1.8米,口徑1.2米,重1000多公斤,現置放於南寧市人民公園鎮寧炮台內,是國內現存最大的懸掛銅鍾,也是南寧難得的珍貴文物和藝術珍品。鍾上除刻有重量、鑄造年月、鑄造人和捐款人的姓名外,還有字體端莊娟秀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
抗日戰爭時期,南寧淪陷時,銅鍾曾被轉移到百色、柳州、武漢等地,一度流落他鄉。南寧解放後,廣西文物工作者在武漢發現其蹤影後立即收購回邕,這口飽經滄桑的古銅鍾至今仍保存完好,為南寧市現存最大的銅鍾。
昔日的鍾鼓樓一帶如今已成繁華商業地帶。
古樸情韻 歷史輪回
鍾鼓樓洪亮的鍾聲在邕江邊悠悠遠揚,之所以號稱「晨鍾暮鼓」主要原因在於:「晨鍾」即每天早上敲三陣,每陣三十六響,共鳴一百零八響,送走108種煩惱;「暮鼓」在晚間敲響,與晨鍾對應。破霧的晨鍾,穿雲的暮鼓,神怡的遊人……正所謂晨鍾驚夢,暮鼓催歸。
新鍾鼓樓給人們帶來無限遐想的同時,舊鍾鼓樓的盛衰也讓人握腕感慨。據史料記載,鍾樓鼓樓是中國古代寺院園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景,古有「暮鼓晨鍾驚醒世間名利客,輕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之說,鍾聲鼓聲的交織敲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禮樂精神。如今,老南寧談起鍾鼓樓時最為津津樂道的是「一根稻草能掛大銅鍾」、「番鬼佬偷寶草」、「鍾鼓斗龍王」等傳說。家住大同街、現年76歲的卓秀蘭阿婆神秘地告訴記者:「聽我媽說,鍾鼓樓的銅鍾一根禾稈草吊得起來,它還會自己半夜滾下邕江和水龍王斗得天翻地覆……」而今年86歲的南寧市退休幹部周孝先老人則愉快地回憶起鍾鼓樓的鍾聲:「我們家住民生路,雖然聽得不是很清楚,但每逢國家發生什麼喜慶大事,都要在白日鳴鍾祝賀;其他時間一般是晚上7時到第二天凌晨6時敲鍾打更,然後是每條小街巷的更夫傳更。我十一二歲的時候,經常去鍾鼓樓耍,我記得是座兩層的木板樓,平時無人守鍾,晚上有政府派人值班敲鍾,經常有乞丐在樓下過夜……」為此,周孝先於2004年在南寧市政府舉行的關於南寧古跡的座談會上提出修復鍾鼓樓的意見。
一根稻草 懸掛銅鍾
明朝嘉靖年間,南寧的鹽埠街口(即現在的共和路與民權路交叉十字街口附近)建了一座鍾鼓樓。
老南寧相傳,鍾鼓樓上有兩個木架,一條草繩,掛著一口大銅鍾,擱著一面大鼓。話說有一年南寧天旱成災,牛皮大鼓被曬得熬不住了,就跟銅鍾告了個假,從通向水閘門的那條水溝滾到邕江洗澡。
話說邕江有條獨角蛟龍,口中能噴黑煙,經常污染江水,還把江邊洗衣婦女捲入河中,百姓因此怨聲載道。這日,獨角蛟正在宮中飲酒作樂,被大鼓攪了雅興,盛怒之下,它率領一千人馬直奔江面聲討大鼓,正玩得高興的大鼓結果不明就裡被獨角蛟勾破了一個大窟窿。大鼓寡不敵眾,只好慌忙逃回鍾鼓樓。銅鍾知曉後怒火沖天,就直奔邕江給大鼓討回公道。正在宮中論功行賞、飲酒作樂的獨角蛟聞到銅鍾的叫罵聲迎上江面,只見銅鍾把蝦兵蟹將殺得片甲不留,獨角蛟上前招架,僅戰了幾個回合,節節敗退,它轉身就逃,結果被眼明手快的銅鍾用鍾頂一扣,擒住了獨角蛟,拖回鍾鼓樓。
正當銅鍾和大鼓要將獨角蛟痛打一輪出氣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上樓,銅鍾急忙念咒,蛟龍立刻變成另一根草繩,掛在架上……
暮鼓晨中 呼之欲出
廣西建設廳原總建築師傅博告訴記者,他1961年到南寧工作的時候,就住在人民公園鎮寧炮台前的賓館里,出入經常見到鍾鼓樓的那口大銅鍾。後來他從一本《南寧志》上看到鍾鼓樓的圖片和資料,就萌發了用鍾、原樓資料特點做一個鍾亭的想法,「把古老的東西喚回來一部分,不是完全新造,增加歷史韻味。我吸取自己以前口頭提意見失敗的教訓,開始以文字的形式呼籲!」傅先生說到做到,2004年春節,他給南寧市長去信建議重建鍾鼓樓,信的全文如下:林市長、陳副市長:兩位春節好!有個建議,看來要驚動兩位才能落實。
南寧在明清時代有座鍾樓,樓在民國時毀,留有照片,但鍾仍在;因此建議恢復鍾樓,找回南寧市發展過程中的記憶。
……當然,如果恢復的話,選型、選址當可眾議而定。
可以在民生廣場上,可以在國際會展中心前;只是希望在明年元旦時能聞市長在樓上敲鍾報曉。
另外,市政協凌斌同志曾提及把新華街古城牆能顯露出來,也是顯示城市經歷的好建議,望能一並落實;此兩意見在討論「南寧市歷史傳統街區控制性保護規劃」及清華主筆的「南寧市舊城區改造重新規劃研究」討論時均有提出,但這樣提可能不解決問題,必須專案立項,交由規劃、城建部門進行。
具體原鍾亭內容已編由陳副市長主持的《南寧市建築志》已詳載。專此,致禮建設廳原總建築師傅博敬上2004年春節傅先生的信一石激起千重浪,林國強市長隨後批示:「請陳瑞賢副市長閱後安排相關部門提意見,這個鍾在哪裡?如何展現?確值研究。」陳瑞賢副市長也批示「請規劃、建設局拿意見研究」。
2004年3月,南寧市文化局在市博物館召開了恢復鍾鼓樓的論證會,特別邀請了與此同時提出重建鍾鼓樓的周孝先老人。最後擬定在邕江河畔建設和恢復南寧名景鍾鼓樓。
2005年,市文化局還同時提出擬修建包括鍾鼓樓在內的5個歷史文化景點,南寧的文化名城保護意識被再次喚醒。
古井雖無 盛名依舊
雙孖井位於人民東路與友愛南路交匯處、人民東路63號門前10米左右地方,曾有兩口並列的水井,以前是周圍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上世紀80年代初建道路後將此井填埋。但市民一直把西到民族商場,北到友愛橋,南至沙井碼頭這一路段稱為「雙孖井」。「雙孖井」相傳為宋代時狄青將軍南征時所掘(但無史料記載),又傳是民國初年才挖。
雙孖井是南寧市最新公布的21處文物點之一,一些線路的公交車都沿用這一地名。雙孖井旁邊開有「孖井小食店」、「孖井旅社」、「孖井冷飲店」等。
回望古井 燈火闌珊
城市的滾滾車流,往往會在人民東路與友愛南路丁字路口一個叫做雙孖井的路口短暫停留。十幾秒的紅燈,或許可以暫時連接起這個城市至今有名無井的歷史。
不知從何時起,雙孖井被現代交通中斷了內部聯系,而作為南寧市最有名的地方,它的消失,更多體現了一種標本意義。
檢視邕城「城市化」歷程,人們或許可以發現,像雙孖井這樣根植於市民心中的古跡並不多,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到它的生命周期,而在南寧市的歷史軌跡中,至今已有名而無井的雙孖井一直在見證她這種巨變或漸變。
如今,作為首府難得的古跡之一,雙孖井與其他名勝古跡一起構成了邕城的文化源頭。或許正因為這種文化上的完整性,使得這個處於城市黃金商圈的古跡,雖已消失多年,人們依然念叨著它的好。
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正在步步浸染著雙孖井的文化風味,水井不得不接受「現代化」的最直觀刺激。然而,對於懷舊者來說,雙孖井依舊有載不動的鄉愁,人們也發現,燈火闌珊處,雙孖井的容顏正逐漸清晰。
清泉育人 桑梓情濃
翻開南寧地圖,古井不知在何時消失,且了無痕跡,只有地圖上標識的「雙孖井」、「沙井街」等老地名還昭示著這里曾經有過的一段歷史。
記者了解到,在如今的友愛南路與人民東路63號門前10米左右的交叉處,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丁字路口,曾有兩眼水井,它們相依相偎,井口一般大小,形同姐妹,故名雙孖井。井終年不涸,水清且亮又甜,這一帶居民都在此汲水、洗衣。而當時住在這里的都是下層勞動人民,拉板車的、做小販的、做腳夫的、做泥水工的……他們早出晚歸,辛苦勞作,他們的孩子衣衫破舊,每天三五成群在井口結伴上學,放學後又到井口幫大人挑水,點綴著這里的風景。
飲水思源,雙孖井讓老南寧愛戀。住在沙井街三巷的韋阿婆回憶古井還是一臉的神往:「雙孖井的井深有兩條牛繩那麼長,大概兩丈四深,井水好呀,冬暖夏涼,打不幹的。當時,附近的柔青園、凌雲園、西湖園居民都來這里挑水喝。」如今說起被埋在地下的雙孖井要重建,今年69歲的陸美蓮阿婆興奮不已:「那是三喜臨門的好事,我們家有
『貳』 南寧有什麼歷史故事\人物\景物~
中文名稱: 雷沛鴻
又名: 賓南 壽增
性別: 男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888——1967
故居: 廣西南寧
職務: 廣西省監察委負會副主任 廣西省政協副主席 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致公黨廣西省委員會主任
洲: 亞洲
國別: 中國
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縣
傳略: 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
年表文件 雷沛鴻簡譜
雷沛鴻,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字賓南。廣西南寧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1919年赴美國留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到桂林任廣西同盟會機關報《南風報》編輯。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南寧,爭取陸榮廷響應,宣布廣西獨立。後歷任廣西省公署教育科長、廣東甲種工業學校校長、上海法政大學經濟系主任、廣西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出國考察教育。此後四任廣西省教育廳長,創辦廣西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和西江學院,又曾出掌廣西大學和廣西教育科學研究所。在教育廳長任上,大力推行國民基礎教育運動,創設國民中學制度,開展成人教育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任委員、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僑聯主席、全國僑委委員等職。著作有《英憲精義》、《英國成人教育》、《丹麥成人教育》、《國民基礎教育論叢》、《廣西地方文化研究一得》等。
『叄』 南寧十年偷車故事 歌曲 求發
惡搞 根本不是歌,聽起來刺耳朵
『肆』 南寧韓成故事整形好嗎是正規的嗎口碑怎麼樣
我女朋友帶我到南京韓辰整.形做得紋眉,環境還可以,位置也很好找的,裡面很大,但是人也挺多的。不過專家的態度很親切,還說了很多術後的注意事項,
『伍』 從廣西南寧機場怎麼去南寧壯景大道碧源南城故事小區
你坐301公交車可以從機場到市區,你在江南橋頭下車。然後再轉車 有好多車都可以到的,你注意看,另外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隨身行李
『陸』 廣西桂林南寧北海的傳說故事
不懂您想知道的是廣西桂林歷史?還是桂林南寧歷史?還是廣西北海歷史??
下面,我給你介紹一下桂林的傳說吧~~
桂林的傳說由七個傳說組成:
一、 桂林山水的由來...關於桂林山水的美麗傳說
二、 試劍還珠...試劍石,還珠洞
三、 神象判主...桂林城徽象鼻山
四、 蘆笛藏寶...蘆笛岩的洞天福地
五、 望夫石的傳說...一隊善良夫婦的動人傳說
六、 碧蓮風波...碧蓮峰
七、 螺女逃婚...螺絲山的美麗故事
我就介紹其中的一兩個傳說吧~~
【桂林山水的由來】
朋友,一提起桂林,你也許馬上就會想到她那如簪之山,如帶之水,幽深的洞府,嶙峋的奇石,進而 聯想那細雨空朦、煙嵐繚繞,如情似夢的絕妙佳境吧!我想,假如你能進一步了解到一個個與山水相關 的優美動聽的故事,那麼,你會對桂林山水的美妙神韻更加心神領會的。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時,桂林這個 地名都還沒有呢!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被孫悟空攪亂後,開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織女、麻姑、和元 女便呼朋引伴,包覽瑤池的風光去了。一路上但見那仙山瓊閣,玉樹銀花,天池荷開,鳳鸞和鳴,好一派仙 家勝境。麻姑突發奇想說:「轉了一圈,瑤池不過如此,憑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來。」 嫦娥當即贊同:「說的是,我等何不找個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瑤池樂樂。」 元女小心地說:「觸犯了天條,可不是鬧著玩的。」 織女心生一計:「那我們到人間去,遠離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頭下界,各造一園,看誰技高一籌。」 三位仙女聽了,撫掌稱妙。於是商定,看誰三天之內能在人間造一座最美麗的林園。
第一天過去了,麻姑選中了今屬於雲南省路南縣的一個去處,造
出一座雲南石林來,堪稱「天下第一奇 觀」。麻姑喜不自勝。第二天過去了,織女選中了現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織女禁不住笑靨如花。 第三天來了,元女選中了後來叫洛陽的地方,拂塵一揮,劈出了龍門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開奼紫嫣紅、雍容華貴的牡丹。她對自己的佳作也得意萬分。 唯有嫦娥,下凡三天,總選不中一處盡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飛去。當她 來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見赤地荒野,無水無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於是,嫦娥從月宮中取來桂花樹種,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樹來。「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此後才有「桂林」這個地名。嫦娥又駕著五彩祥雲,來到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氣,一座座 大山立刻變成了一匹匹高頭駿馬,她騎上一匹快馬領頭,馬群便乖乖地跟他向南方奔去。經過長途艱難跋涉,終於把馬群趕到了桂林。嫦娥按照自己設計的圖樣,將馬群變成石山並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里放三座,那裡壘五堆,東邊置一座大山,西面擺一排小山,如今你看――那高高的猴山就是當年的領頭馬啊,那馬鞍山就是當年嫦娥坐過的馬鞍呢...... 那些石馬也象是領會了嫦娥的心意,變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態各異的青山。山上長滿綠樹,濃蔭覆蓋,桂林的山就一天比一天更美麗更奇巧啦。嫦娥巧擺石山,使桂林群峰聳立,奇洞幽深,配上原來的桂 花樹林,真成了百里大花園。遺憾的是沒有水,比起杭州西湖來,就顯得美中不足,略遜一籌了。 嫦娥想仿效織女,到瑤池「借水」,可是王母娘娘早已發覺,將織女監禁起來,並派天兵天將把瑤池看管 得嚴嚴實實;就連那偌大的天河,也把守得滴水不漏。 這天,嫦娥正在桂林花林中絞盡腦汁想辦法,趕巧南海觀音正從桂林上空經過,被桂花的沖天香氣吸引,便循香察看,見到這里處處奇峰林立,挺拔秀麗,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禁不住喜形於色,贊口不絕。可 當她環視四野,縱目八方,也不由得感嘆道:「善哉、善哉!只可惜少了一條江河,損折了許多靈氣。」 嫦娥一聽,正中下懷,忙不迭跑到菩薩面前道:「大師所言極是,我正為此發愁呢!」 菩薩聞言玉口一開:「這有何難,你只在群山之中開出一條河道,再將我這凈瓶里的水倒入河中,便會清波 盪盪,水到渠成。」 嫦娥聽了,頓時愁雲盡掃,笑逐顏開,謝過觀音,接過凈瓶,就要去開河道。菩薩一再囑咐嫦娥,時日五 更,一定送還凈瓶,否則將被關在蟾宮,不許擅離一步。 仙姑滿口答應。在群山之間選擇了一條理想的河道,形成一個水繞山環,交相輝映的絕妙佳境。接著, 她飛回月宮,取來種樹的花鋤,按照選定的走向,落鋤開去。於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道,就奇跡般地 開了出來,有如游龍走蛇,曲曲彎彎。
當嫦娥從興安經桂林,把河道開到陽朔後,已是四更光景。往南,溝通西江水系,還有幾百里路程,五更前是完不成的了。如果河道到此為止,那麼陽朔以南的大片土地 將永遠乾旱。她沉思良久。左右為難...... 天雞高啼,打破了嫦娥的沉思.她玉牙一咬,豪氣陡生,決心冒著被觀音懲罰的危險,將河道向如今梧州的 方向賦去。當嫦娥開出北起興安,南通西江的數百里逶迤長河之時。太陽神曦和的車輪已躍上東山,她大吃一驚,慌 忙把凈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緩緩南去,桂林頓時水光瀲灧。倒影生輝,增添了千種姿態,萬般嫵媚,變 成山水甲天下的寶地啦! 可是觀音老母的凈瓶,此刻也失去法力,從興安隨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雞潭就不動了。從此,凈瓶化為石 山,就是現在的凈瓶山。為此,觀音大為生氣,責令嫦娥歸天。桂林的百姓與嫦娥分別時,真是哭聲百里, 淚滿江河。
為了記住這次離別,就把這條河取名離江。江從水,後人就改寫為「灕江」。 嫦娥回宮後,只能倚窗俯視人間,欣賞自己一手建造的桂林山水。有時禁不住悲從中來,淚水漣漣。那淚珠落在桂林的土地上,形成了美麗的榕湖和杉湖。
此後,桂林人一代接一代地苦心經營,桂林山水就逐漸揚名天下啦。
【試劍還珠】
伏波山、還珠洞以它那優美的風景,動人的傳說聞名於世。所謂伏波,取波浪迴流之義。
伏波山腰,有大悲古洞,倘若進洞,穿幽徑、達江邊。忽暗而明,豁然開朗。洞臨一潭碧水,名伏波潭,古日"蓉鏡"。據說,伏波潭裡有座水晶宮,水晶宮里有個老龍王。老龍王天天喝美酒,看歌舞,早就膩透了。
烏龜丞相見老龍整天悶悶不樂,想出個花花點子來。他說:"大王,何不把桂林府的各位地仙都請來,在伏波山開個賽寶大會?大王宮中的寶貝,定能穩奪魁首,讓眾位仙家見識見識,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好!好! 快去請!"老龍王頓時眉開眼笑,頷首稱快。
烏龜丞相得令,立即上竄下跳,安排得又熱鬧又圓滿。
不覺時晨已到,各路仙家紛紛來到估伏波山下的大岩洞里。而沙洲之上,伏波潭面,更是人山人海,萬船千舸。
酒壺山的雷酒人,在手掌上放個毫無閃爍的瑪腦酒壺,他只裝進一滴酒,搖了搖,就去向龍王和仙友們敬酒。奇怪,那酒壺里的酒怎麼倒也倒不完。人們都歡呼起來。
南溪山的劉仙翁早已按捺不住。他從腰間取出黃銅秤,吩咐鰍鱔二位力士招來許多巨石,放到秤盤上。只見那巨石一挨到秤盤,馬上就縮小了。劉仙翁拎起小秤一稱,總共十四萬零三斤半。眾仙見了,都覺耳目一新,鼓起掌來。現在伏波潭那幾塊巨石,就是劉仙翁當年秤過的。
接下來,眾仙家都不肯示弱,紛紛取出自家寶貝,使出看家本領,要決一雌雄。老龍王見了,暗自好笑,從口裡吐出一件寶貝來。原來是一顆碩大無比的夜明珠。夜明珠光芒四射,把洞府照得雪亮;而且每閃爍一下,就變幻出一種美麗的色彩。最令人叫絕的是,那珠子正中,有個對穿的小孔。透過小孔,你能看見三十三層離恨天上的丹墀仙闕,玉宇瓊樓;能聽到十八層地獄里十殿閻王睡覺的鼾聲;能所欣賞到萬里之外的人間勝景和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龍王的夜明珠,真成了賽寶大會上的奪冠之寶。龍王哈哈大笑一陣之後,口出狂言道:"斗寶嘛,不管人間天上,上界玉皇大帝,西天如來佛祖,也不敢在我面前出醜!"
"龍王老兒,你太目中無人了!"眾仙聞聲,定眼看去,卻是伏波廟里的揭帝。只見他怒眼圓睜,鋼發沖冠,原來是烏龜丞相忙昏了頭,忘請他了。
揭帝"刷"地拔出寶劍,他見洞中有根頂天立地的石筍,便輕輕一揮,石筍的根部就被削斷了。揭帝說:"這才是小試鋒芒。你們上山去看!"說著拉起老龍就走。眾仙家一齊騰雲駕霧,來到伏波山頂。揭帝取出一隻大鐵弓,拉個滿月,"鐺"地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神劍居然射穿了三座大山,飛到陽朔界外去了。這三座山,就是穿山,桃源月亮山和陽朔月亮山。
後來,人們就把揭帝削斷的石筍稱為試劍石,傳說要想重新接起來,除非桂林出九個狀元。可惜從古到今,桂林才出了七個狀元。
卻說賽寶會不歡而散,老龍王不但自找沒趣,而且在忙亂中把夜明珠給弄丟了。他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珠子能跑到哪裡去呢?
話分兩頭,在伏波潭前的沙洲上,住著一戶打漁人家,馬老漢和小孫女馬蘭花。馬蘭花養了九隻白鵝,她跟白鵝可好了。有天晚上,有隻白鵝從嘴裡吐出一顆色彩斑斕的夜明珠來。"馬蘭姑娘",白鵝突然對馬蘭說話了,"這顆夜明珠是我在潭邊找東西吃時,當成螺螄吃下去的。我本是瑤池的一隻仙鶴,因給王母娘娘獻舞不得她的歡心,就被打下凡來,明天我的劫數已盡,要返回瑤池。我也想把這顆寶珠帶回上界,但你對我恩重如山,我就把它作為離別贈物送給你,你把寶珠賣了,會過上好日子的。"
馬蘭花說:"真的嗎?那我告訴爺爺去!"
爺爺看到寶珠,忙說:"這就是伏波潭老龍王的夜明珠啊,你在哪裡得到的?"
馬蘭花就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爺爺說:"馬蘭呀,別人的東西不應該要,烏龜丞相找不到珠子,就要挨老龍王的處罰呀!"
聰明、善良的馬蘭花懂事地說:"爺爺,還珠去。"
哪知剛剛走出大門,便被一個突如其來的綠臉婦人攔住了去路,她是洲上的螞蝗精,說道"天下居然有你們這樣的傻瓜,快,把夜明珠給我!否則,我吸干你們祖孫的血!"
忽然又有人說:"哼哼!我一口還能將他祖孫二人吞下肚呢!"
螞蝗精回頭,攔住一個花臉女人,喊道:"花蛇精,你來干什麼?先到為君,夜明珠理當屬於我!"
花蛇精說:"好妹妹,你得珠子,最多不就是能騰雲駕霧嗎?我得到珠子,就能變成真龍。你成全我吧!"
馬老漢聽了,氣得渾身顫抖。花蛇精說:"莫氣莫氣,要是把珠子給我,我讓你們一輩子榮華富貴。"
老爺爺氣憤地說:"我們人窮志不窮。馬蘭花,快走。"
螞蝗精厲聲道:"有我在,還想溜?"說著就向馬蘭花撲去。就在這緊要關頭,那隻白鵝猛地出現在螞蝗精面前。對馬蘭花說:"快,騎到我背上來!"白鵝張翅一飛,飛到了伏波潭上空。白鵝道:"快把珠子丟到伏波潭去。"
噗通一聲,馬蘭花真的把珠子丟到了伏波潭。原先,水晶宮里因為沒有了夜明珠,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珠子掉下來後,霎間整個水底世界如同白晝。烏龜丞相興奮地猛叫一聲:"夜明珠!",連忙接住寶珠,向龍王請賞去了。
再說螞蝗和花蛇兩個妖精,見馬蘭花把珠寶丟進伏波潭,便恨惱羞成怒,現出原形。花蛇把爺爺纏住,說要絞死他,螞蝗也嚎叫要吸干他的血。這時,白鵝馱著馬蘭花回來了,白鵝從容地說:"你把爺爺放了,要寶,我身上就有"說完現出原型,原來是一隻美麗的丹頂仙鶴。丹頂仙鶴的頭頂上,有一塊晶瑩透亮的紅寶石,兩個妖精見了,爭著去搶。丹頂仙鶴和馬蘭花一起和妖精作戰,最後,因體力不支,丹頂仙鶴還原成白鵝,倒在沙灘上掙扎,馬蘭花也倒在地上,氣息奄奄。老爺爺趕來,抱起馬蘭花和白鵝,淚如泉涌。臨死前,白鵝凄涼地說:"老爺爺,我和馬蘭姑娘死後,把我們埋在沙洲上,日後漲再大的水,我也會把洲子浮起來,不讓大水淹住馬蘭姑娘的墳塋,就算是我報答妹妹和人間的一片真情......"
老爺爺抱著孫女和白鵝失聲痛哭,他遵照白鵝的遺言,把子孫女和白鵝一同葬在洲子上。植上翠竹,以表白鵝義深情重有氣節;栽下馬蘭草,以表思念孫女之情。人們紀念馬蘭姑娘,就把沙洲叫做馬蘭洲,後來以訛傳訛化成了馬洲。又因灕江漲多大的水,果然淹不上馬洲,因此又稱浮鵝洲。
後來伏波山腰的那個洞就叫還珠洞。
『柒』 廣西南寧雲歐有什麼故事呢
廣西南寧也有可能是雲上的歐巴
『捌』 南寧抗日名將有誰還有南寧抗日的故事。急急急急急急!!!!!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蔣介石的衛隊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的郭岐營長於南京淪陷後三個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淚錄》,連載於1938年8月之《西京平報》。戰後,郭在中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出庭作證,對質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為「南京大屠殺」的瘋狂劊子手。郭寫到∶「有人說獸兵剛進來頭三天總是放槍姦淫燒殺的……結果過了一禮拜不見停止,過了三個月仍不見停止!」另一位教導總隊的士兵營長鈕先銘,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抗戰開始時,正肄業法國軍校,當即遄返報國。南京陷敵後,鈕落發為僧,潛居八個月始逃出南京,現仍健在並息影於美國洛杉磯。在其所著之《還俗記》中,描述他化裝和尚搭京滬 火車脫險,在車廂內的情景∶「當時京滬淪陷已半載有餘了,日軍為了確保他們的統治權,憲兵當然已不便在公共場所明目張膽地殺人,……在鬼子憲兵監視下,我不敢過分地東張西望;因此我又收回了我的視線,閉上眼簾,一隻手搓著頸項上所掛的佛珠子,以作念佛狀 。」一位文化人李克痕於南京城西鄉村躲避兩個多月後,於1938年3月初入南京城,6月3日逃離南京,著有《淪京五月記》,連載於1938年7月的漢口《大公報》。李描述其在南京所見∶「近來日兵姦淫婦女的事,在白天雖少有見到,但在晚間仍多得很。我女同胞行大街上,日兵見之即趨前阻攔,籍檢查為名,遍摸全身,百般調戲,任意玩弄,但也只好忍辱含羞,聽其胡為,否則,刺刀舉起,立刻戳死,故在白天,大街上沒有一個婦女的影子。」
南京的恐怖局面一直持續到1938年的夏天,雖然明顯的在3月中旬以後,屠殺和姦淫的程度逐漸減少。可以說三月中旬到5月底是「小屠殺」時期。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兩個慈善機關(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及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於1938年5月份埋葬806人的記載。林娜在其《血淚話金陵》中道出其緣由∶「從日本兵進城起,到我離開止——五月二十日——掩埋屍骸的工作從未停止 ,其實埋也埋不了,一批被埋掉,馬上又有一批新的來補充。」南京雖早在1938年元月一日即有漢奸自治委員會的成立,以陶寶慶及孫淑榮為正副會長,但未能使日軍的燒、殺、奸、掠稍擱,以致「小屠殺」繼續到1938年的夏天。南京的秩序直到1938年11月梁鴻志的「維新政府」(3月成立於上海)還都南京時,始得恢復。客觀地判斷,「南京大屠殺」的期限應該說是「半年」,或者說三個月的「大屠殺」和三個月的「小屠殺」,才與事實符合。「東京審判」的判決說∶「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又說∶「在城外的人比在城內的人稍稍好一點。在南京四周200華里(66英里)以內的所有村莊,大體上都處於同樣的狀態。」「南京四周200華里」應即為上述之「南京及其附近」。這正好是東起於南京城東北,長江南岸之烏龍山,經堯化門、仙鶴門、麒麟門、馬群、蒼波門、 高橋門、上方鎮越秦淮河而西向花神廟、吉家凹,再越江南(即京贛)鐵路,再東北上直趨江心洲對面之上河鎮。實際上,這也就是保衛南京的防線,主要是南京之東南兩方,也是人煙稠密的區域。同時,這一區域是南京防禦的戰場,村民多在日軍未到前遠走逃避。或入南京城避難,所留者多為老弱和婦孺。日軍所至,未及逃避者,幾乎極少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