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院廢水怎麼處理
醫療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三類:物理法、化學法和微生物法,目前醫院更多採用的是化學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是針對醫院廢水進行沉澱、分離、冷熱處理等操作。化學方法在醫院廢水處理中應用更為廣泛,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氯化消毒法、氧化劑消毒法、輻射消毒等,微生物處理法作為當前科技附加值較高的方法,逐步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⑵ 醫院污水處理流程
1.格柵井
格柵井內設置格柵,可去除污水中的軟纖維和大顆粒雜質,防止水泵,閥門和管道堵塞,並確保處理設備正常運行。格柵採用不銹鋼旋轉機械烤架,殘留物需要手動清潔,通常每周定期進行一次。污水在進入調節池之前先經過格柵。
2.調節池
醫院中的污水系數存在較大偏差,設計了一個集成式水箱來存儲污水以保持水質均勻,以確保處理設施中水質的均勻性以及後續設施的連續運行。設計調整箱的液壓保持時間為6小時。該調節池具有三個污水提升泵(兩個為一個,另一個為自動切換),池中的兩組液位控制器和基本支撐設備(例如維護梯)。調節池中的污水泵將污水泵送到污水生化處理系統中。
3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功能:將污水中的難溶有機物分解為溶解有機物,將高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在此過程中,水解罐採用了先進的污泥床區域,並帶有向上的水流,可以使用底部污泥。床捕獲並吸附顆粒,膠體和有機物。為了增強水解罐的功能,ZH懸浮填料連接到水解罐上。填料很容易掛到膜上,表面富含水解酸化細菌,這些細菌會分解一些COD,並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可降解的BOD。同時,污水中的有機氮分解為氨氮。 ZH懸浮填料。硬,軟和半軟填料有許多優點。毛孔變化大,無堵塞或無粘性連接基團,大比表面積和快速懸掛膜。
4.接觸氧化池
該過程使用生物催化氧化作為去除有機物的主要過程。與傳統工藝相比,生物膜法處理醫院污水具有以下特點:
(1)有機負荷高,生化法單位體積去除有機物的能量較高。因此,體積負載可以高達2-3KgBOD / m2。
(2)由於污泥沒有迴流,因此沒有污泥膨脹,污泥過度生長,反應池缺氧和廢水質量惡化的風險。
(3)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與氧化接觸的微生物細胞在包裝材料上生長,並且在受到高負荷沖擊時可以迅速地被回收。
(4)通過簡單的管理,可以在不影響水質的情況下進行簡單的無人控制,從而減少了操作員的數量和運營成本。
5.二沉池
設置二次沉澱以去除氧化後落入水中的微生物膜。使用垂直流量梯度管沉降罐。設計表面載荷為2m / m2h,上升速度為0.54m / s,沉澱池的上部為集水區。中央是沉澱區,下部是污泥斗。第二沉澱池的停留時間為2小時,並且在第二沉澱池的集水區域中安裝了導流堰,以防止水將表面絮凝物帶走。污泥斗的傾斜角度為45度,沉降的污泥通過氣舉排出。
6.消毒池
醫院污水的標准消毒時間為60分鍾。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和折板混合反應消毒的方法。消毒裝置可以根據處理後的水量改變化學葯品的輸入量,消毒後的處理後的水可以滿足排放要求。
⑶ 醫院里的廢水怎麼處理
⑷ 手術室的污水怎樣處理,處理流程是什麼
現行的醫療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為:物理法、化學法及微生物法。醫療廢水的處理流程,必須根據醫院性質、規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兼顧各地情況,結合污水排放去向要求,採用如下處理工序:
一、醫療廢水必須經過以下預處理才能進入污水系統:
——傳染病科和傳染病房的污水單獨進行消毒;
——普通病房和一般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
——洗相室沖印照片過程中產生的銀、廢顯影液、廢定影液應回收處理;
——口腔科排水處理;
——廢葯劑回收處置;
——放射性廢水哀變池處理。
二、醫療廢水處理流程:
(1)出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終端已建有正常運行的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非轉染病醫院污水,可採用一級強化處理工藝。
醫療廢水處理
(2)出水直接或間接排入地表水體、海域或出水回用的非傳染病醫院污水,一般採用二級處理+(深化處理)+消毒處理。
醫療廢水處理
(3)傳染病醫院污水,一般採用預消毒+二級處理+(深化處理)+消毒工藝。
醫療廢水處理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醫療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需要經過:預消毒→化糞池→調節池→生化處理→沉澱→二次消毒等多道嚴格的處理工序,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後才會排入市政管網。
⑸ 醫療污水怎麼處理
濰坊潤潔環保水處理設備李國平為您解答:
隨著小型醫院的蓬勃發展,其地理位置不僅局限於建築物的地層,同時也在向高層寫字樓、商業樓和百貨樓內發展。污水處理是否達標將關繫到診所能否開辦的一項重要依據。由於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物質,所以國家制定了《醫院污水排放標准》,要求診所和醫院的污水必須經一級消毒處理後才能排至市政管網。
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佔地面積小、無噪音、處理效果好、維護簡單、完全達標等優點。使小型醫院的污水消毒處理中的預處理和消毒同時進行並達標排放。
二、小型醫院污水排放的標准:
按照1983年6月1日我國經濟委員會和國家衛生部批准試行的醫院污水排放標準的要求,診所的污水經處理和消毒後應達到下列標准。
1.連續三次各取樣500ml進行檢驗,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
2.總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大於500個。
3.總余氯量為4~5mg/L。
4.污水與氯接觸時間不少於1小時。
三、設備適用范圍
中、小規模社區醫療診所、口腔診所、醫院門診、美容美體單位和其它需要小規模醫院污水治理的單位。 小型畜牧實驗室、手術室污水處理等。
四、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1、佔地面積 小、安裝方便
2,自動運行、操作簡單、整個系統無需專人管理
3、系統處理效果穩定可靠
4、外表美觀、結構緊湊、便於移動
5、無需投加葯劑,節省後續運行成本
6、二氧化氯消毒,滅菌率達99%,消毒徹底 。
五、設備工藝
潤潔牌HB型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採用二氧化氯消毒方法處理污水中含有的病源性微生物、細菌、病毒等殺滅率在99%以上。-潤潔環保-李國平
⑹ 醫院污水如何處理,用什麼消毒劑
目前醫院污水消毒劑一般是採用二氧化氯消毒劑。具體形式有電解法、化學法,成品二氧化氯消毒劑。
電解法二氧化氯:即電解食鹽生成二氧化氯,因為食鹽的成本低廉,因此該方法初期合算,但是存在以下問題:
1) 電解設備後期維護成本高昂。電極放電會引起爆槽:電解槽的正負極一般都是從上插入食鹽水中,在電解過程中,電解產生的氫氣和水蒸汽會含帶食鹽一道從食鹽水中揮發出來,造成液面上的電極結鹽,電極間距很小,結鹽會造成電極短路、打火花,引起可爆氣體爆槽,許多電解法次氯酸鈉設備都發生過此事故。而電極幫更換一次的費用差不多就要5000-6000元。
2)電解法主要生成的是次氯酸鈉和氯氣,生成的二氧化氯很少,而且容易生成三鹵甲烷類等多種致癌化合物。
3)用電成本高。電流效率低,所用食鹽沒有可能像電化廠電解操作一樣,先將食鹽凈化,除去鈣、鎂、硫酸根等雜質離子,這些雜質離子在電極間反復放電,消耗電能,造成電解過程電流效率很低,用電成本大。化學法二氧化氯:即氯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氯,此方法前期價格也較為合算,但有以下缺點:
1)采購前需審批。氯酸鈉和鹽酸作為危化品,使用前需要去政府公安部門備案審批,流程復雜。
2)采購運輸不便。氯酸鈉和鹽酸作為危險化學品,政府部門管制嚴格,采購不易,運輸也極不方便。
3)采購後存儲不便。氯酸鈉和鹽酸要分兩個倉庫存儲,如果管理不善,發生爆炸,將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給單位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4)制備人員高要求。制備過程中設備會生產刺激性氣體,制備人員需嚴格遵循制備流程,人員工作過程中需戴高質量防毒面具。
5)對制備設備高要求。化學法二氧化氯制備一般採用高純度二氧化氯發生器,如果設備不達標,在制備過程中混合生產的其他化學物質,極易造成設備爆炸。
6)制備流程嚴格。兩者反應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而且水消毒過程中對水溫、水中PH值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一旦稍有誤差,會造成氯酸鈉和鹽酸的浪費,反應不充分,更容易產生三氯甲烷等「三致」副產物,會對飲用水源造成二次污染,留下了巨大安全隱患。二氧化氯成品制劑:是目前二氧化氯較為便捷和合算的選擇方式。
1)采購存儲方便。采購前無需備案;采購中直接通過物流運輸;采購後只需一個倉庫存儲,放置陰涼處即可。
2)用法簡單。二氧化氯成品制劑添加活化劑配置成母液後,即可直接投加,活化率高,也沒有有害副產物產生。
3)成本合算。資金成本上基本上可以和化學法二氧化氯持平,如果之前單位用的是二氧化氯發生器,用二氧化氯成品制劑的AB劑完全就可以代替氯酸鈉和鹽酸來產生二氧化氯。
4)耗電量低。因為成品制劑成分純正,生成二氧化氯所需的電量相比電解法和化學法要低3-5倍。
⑺ 醫療廢水怎麼處理
目前國內的醫療廢水消毒主要採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對於醫療廢水消毒的有關要求,《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作出如下規定:
一、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的工藝控制要求:
①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6.5-10 mg/L。
②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3-10 mg/L。
③若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和海域,應進行脫氯處理,使總余氯小於0.5mg/L,採用其他消毒劑對總余氯不作要求。
游離氯free chlorine 指以次氯酸、次氯酸鹽離子和溶解的單質氯形式存在的氯。
化合氯 combined chlorine 指以氯胺和有機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總氯 total chlorine 指以「游離氯」或「化合氯」,或兩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氯胺 chloramines 指按標准方法測定的氨的一、二或三個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衍生物(如一氯胺,二氯胺,三氯化氮)和有機氮化合物的氯化衍生物。
二氧化氯對游離氯和總氯的測定產生干擾,亞氯酸鹽對總氯的測定產生干擾。二氧化氯和亞氯酸鹽可通過測定其濃度加以校正,其測定方法參見GB/T 5750.11和GB/T 5750.10。
二、採用紫外線消毒,污水懸浮物濃度應小於10mg/L,照射劑量30-40mJ/cm2,照射接觸時間應大於10s或由試驗確定。
三、採用臭氧消毒,污水懸浮物濃度應小於20mg/L,臭氧用量應大於10mg/L,接觸時間應大於12min或由試驗確定。
此外,由於疫情影響,生態環境部門加強了對醫院污水的處理和消毒的監管,在線檢測排水總余氯達到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含氯消毒劑要求,即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6.5-10 mg/L。採用二氧化氯消毒的醫院也是同樣的要求,更不管是排入水體還是排入污水處理廠。
⑻ 醫院的廢水該怎麼處理
衛生部對醫院醫療廢物的處理是有規定的,需要分類處理。涉及廢水,處理如下:
(1)檢驗科病源體的培養基、毒種保存液等高危廢物,先在科室內進行壓力蒸汽滅菌後,按其它感染垃圾處理。
(2)傳染病人(如結核病人)的痰液和檢驗科檢查後痰液標本、污染廢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液、胸、腹水等由產生科室分類收集,用防滲漏的專用桶盛裝,送至化痰室,經高溫煮沸30分鍾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混合作用30分鍾後,污水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3)放射性液體廢物:產生後由專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經過降解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4)化學性廢物:放射科顯影液產生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定影液產生後用防滲漏的專用桶裝,交回收公司處理。檢驗科、病理科的化學試劑、液體廢物排入醫院污水系統處理。
(5)廢水:醫療生活廢水由排污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在處理站根據國家要求,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有認證的設備和制劑進行沉澱和去害處理後排出。一般是用二氧化氯對廢水進行處理排出。
注意,生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和化學試劑的廠家是需要認證的,一定要買具備資質的。還有污水處理後應進行檢測,最好是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