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形大全 » 萊蕪微整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萊蕪微整形

發布時間: 2022-07-23 02:15:00

① 濟南哪裡有正宗的魯菜

魯菜特色菜
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水果產量居全國之首,僅蘋果就佔全國總產量40%以上。豬、羊、禽、蛋等產量也是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也是全國第三,其中名貴海產品有魚翅、海參、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馳名中外。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諸如洛口食醋、濟南醬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如此豐富的物產,為魯菜系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資源。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尚書·禹貢》中載有「青州貢鹽」,說明至少在夏代,山東已經用鹽調味;遠在周朝的《詩經》中已有食用黃河的魴魚和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源遠流長。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齊國,憑借魚鹽鐵之利,使齊桓公首成霸業。

傳說中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王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魯菜中的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獨具風味,可能是繼承古代善於做羹的傳統;而膠東菜以海鮮見長,則是承襲海濱先民食魚的習俗。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夫子,還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張,如「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餒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說明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講究科學、注意衛生,還追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漢時期,山東的經濟空前繁榮,地主、富豪出則車馬交錯,居則瓊台樓閣,過著「鍾鳴鼎食,征歌選舞」的奢糜生活。根據「諸城前涼台庖廚畫像」,可以看到上面掛滿豬頭、豬腿、雞、兔、魚等各種畜類、禽類、野味,下面有汲水、燒灶、劈柴、宰羊、殺豬、殺雞、屠狗、切魚、切肉、洗滌、攪拌、烤餅、烤肉串等,各種忙碌烹調操作的人們。這幅畫所描繪的場面之復雜,分工之精細,不啻烹飪操作的全過程,真可以和現代烹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齊民要術》對黃河流域,主要是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不但詳細闡述了煎、燒、炒、煮、烤、蒸、腌、臘、燉、糟等烹調方法,還記載了「烤鴨」、「烤乳豬」等名菜的製作方法。此書對魯菜系的形成、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歷經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錘煉,魯菜逐漸成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東的「北食店」久興不衰。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吳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飪高手或美食家,他們對魯菜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又有了新的發展。此時魯菜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品,並在北方各地廣泛流傳。清高宗弘歷曾八次駕臨孔府,並在1771年第五次駕臨孔府時,將女兒下嫁給孔子第72代孫孔憲培,同時賞賜一套「滿漢宴·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給孔府。這更促使魯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經過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並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的孔府菜,還有星羅棋布的各種地方菜和風味小吃。膠東菜擅長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鮮奪人,偏於清淡;選料則多為明蝦、海螺、鮑魚、蠣黃、海帶等海鮮。其中名菜有「扒原殼鮑魚」,主料為長山列島海珍鮑魚,以魯菜傳統技法烹調,鮮美滑嫩,催人食慾。其他名菜還有蟹黃魚翅、芙蓉干貝、燒海參、烤大蝦、炸蠣黃和清蒸加吉魚等。

濟南派則以湯著稱,輔以爆、炒、燒、炸,菜餚以清、鮮、脆、嫩見長。其中名餚有清湯什錦、奶湯蒲菜,清鮮淡雅,別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黃河鯉魚、脆嫩爽口的油爆雙脆、素菜之珍的鍋豆腐,則顯示了濟南派的火候功力。清代光緒年間,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將豬大腸洗涮後,加香料開水煮至軟酥取出,切成段後,加醬油、糖、香料等製成又香又肥的紅燒大腸,聞名於市。後來在製作上又有所改進,將洗凈的大腸入開水煮熟後,入油鍋炸,再加入調味和香料烹制,此菜味道更鮮美。文人雅士根據其製作精細如道家「九煉金丹」一般,將其取名為「九轉大腸」。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孔府喜壽宴第一道菜,選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蘆筍、火腿為「八仙」。將雞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羅漢錢狀,稱為「羅漢」。製成後放在圓瓷罐里,擺成八方,中間放羅漢雞,上撒火腿片、薑片及氽好的青菜葉,再將燒開的雞湯澆上即成。舊時此菜上席即開鑼唱戲,在品嘗美味的同時聽戲,熱鬧非凡,也奢侈至極。

糖醋黃河鯉魚

活魚任顧客選定,然後入廚,經熱油炸熟,澆糖醋汁而成。造型生動,揚首翹尾,外焦里嫩,色澤紅亮,香酥酸甜,咸鮮香醇。為魯菜代表品種之一。

奶油蒲菜

以大明湖產潔白細嫩蒲萊加奶湯烹制而成。色澤素雅,脆嫩鮮醇,被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九轉大腸

熟豬大腸切段,經焯、炸、炒、燒等法烹成。色澤紅潤,軟嫩鮮醇,肥而不膩,酸甜辣成麻五味諧調。清光緒年間由濟南九華樓首創,因烹調精細,需出勺入鍋反復多次,故稱九轉。

三不粘

以雞蛋黃、綠豆份、白糖為主料,清水和勻,充分攪打,入油鍋翻炒而成。色澤金黃,香甜不膩,軟糯適口,以不沾盤、筷、牙齒得名。為孔府首創,後傳入宮廷、京城。

雪麗大蟹

以帶肉梭子蟹後腿,腌進調味料,蘸蛋清粉團調成的雪麗糊,入油炸透,排列盤中,覆以帶螯蟹蓋,外形如整蟹,配薑汁等食之。紅白分明,鮮香麻辣,形色美觀,鮮香酥脆,外焦里嫩。

扒原殼鮑魚

將鮑魚空殼整齊仰置於魚肉泥盤中蒸熟,放鮑魚、冬筍、火腿等氽片,淋芡汁,配鮮菜而成。造型美觀,湯汁白亮,鮮嫩清爽。

炸蠣黃

蠣黃(牡蠣肉)沾面扮入油炸成,蘸椒鹽食之。外酥里嫩,鮮香可口。已有數百年製作歷史。

三彩大蝦

麵包切條。與鮮大蝦肉沾蛋清後撒以火腿、冬菇、菠菜諸末,入油炸熟,表面呈紅、褐、綠三色,因名。形色美觀,鮮香酥脆,外焦里嫩。

梅雪爭春

盤底放蜜汁香蕉片,上覆蛋黃牛奶粉團糊,另以蛋清粉團糊加入白糖或色素製成白雪、梅花置於其上。造型美觀,色彩清新,香甜可口。已有30餘年製作歷史。

蘋果雞

蘋果去核,填雞肉、口蘑、火腿的丁、塊為餡,蒸熟而食。造型別致,潔白光潤,餡料鮮嫩,蘋果芳香。

炸熘松花蛋

松花蛋切瓣,沾麵粉,炸至金黃,澆芡而食。軟嫩鮮香,別具一格,為冬令時菜。

八仙過海鬧羅漢

以魚翅、鮑魚、海參、魚肚、魚骨、蝦仁、雞脯、鱖魚八料,經氽、度、蒸、腌制熟,分放於同一鍋內,正中放羅漢錢狀雞肉泥餅,稍蒸後澆套湯上席。為過去孔府舉行喜慶筵席的首道主菜,此菜一入席,即可鳴鑼演戲,因名為「鬧」。其外觀精美,用料高貴,烹調細膩,香醇味美。

孔府一品鍋

又名當朝一品鍋,原指銀質點銅錫的雙層大型餐具,呈四瓣桃圓形,蓋鈕為雙桃狀,蓋上刻「當朝一品」四字,里外層之間可注入熱永保溫,系清乾隆帝御賜。該菜將雞脯絲、魚肚片、蝦餅、海參片及其他配料,於套湯中度過,依次擺入一品鍋內,覆以燒好的燕菜,澆套湯上席。

瑪瑙海參

海參、雞脯切片,相間碼放碗內,佐以配料、調料,籠蒸扣盤,澆雞湯芡汁而成。色澤艷麗,鮮嫩醇香。

翡翠蝦環

翠綠鮮黃瓜切片,中間拍空成環,取蝦仁套環內,入油氽過,蝦仁受熱緊扣瓜環,以味料汁拌勻而成。形美、味鮮、色翠。

帶子上朝

鴨、鴿各一隻,以五香紅扒法烹熟而食。紅亮光潤,香酥脫骨,五香純正,味美可口。

一卵孵雙鳳

原名西瓜雞,清代孔府內廚首創。西瓜去部分瓜瓤,利用其空間填入去骨雛雞二隻,放配料蒸熟。酥爛鮮醇,有西瓜香,為夏令大件清蒸菜。

花籃魚

鱖魚剞刀,夾以火腿雞肉茸,經調味、整形,裹豬網油、麵皮封閉嚴密,炭火烤熟而食。色白、香嫩、鮮醇。

神仙鴨子

肥鴨煮熟,蒸爛,澆以菜、套湯而成。鮮醇酥爛,肥而不膩,清爽可口。

懷抱鯉

鯉魚大小各一條紅燒而成。置於盤中時以大偎小,取抱子攜孫,瓜瓞連綿之意。形色美觀,鮮嫩可口。

一品豆腐

整塊嫩豆腐挖空,內填雞豬肉、海參、蝦仁、魚肚丁及調料為餡,燒燉成熟後,用火腿條擺一品兩字。鮮嫩清爽。

詩禮銀杏

銀杏去皮殼及苦心,燜煮或籠蒸後,放桂花、白糖、蜜汁、白油而成。軟糯清香,光潤晶瑩,甜香可口。原系採用孔廟詩禮堂前宋植銀杏的結實製成,故稱。

八寶蘋果

又名甜甜蜜蜜。取蘋果8枚,於果皮上分分別刻「八寶」圖形。在蒂梗處挖成蓋,取出果核及部分果肉,填入五仁甜料、糯米、蜂蜜、白糖為餡,掩其蓋,先炸後氽,籠蒸而成。造型精美,滋味甘香。

紅烤大蝦

渤海灣特產中國對蝦,在調味汁中慢火烤熟,擺盤澆蝦腦油。色如榴火,肉質鮮嫩。

芙蓉干貝

永發干貝或鮮干貝,放人蛋清糊中蒸成蓮蓬狀。干貝如粒粒蓮子,形美味鮮,清爽不膩。

清蒸加吉魚

色澤鮮紅,形體俊美,內質白嫩,清鮮不膩。

山東蒸丸

豬油、海米、香萊、白萊、蔥姜剁泥捏丸,上屜蒸熟,上盤澆芡汁。鮮美不膩,酸、咸、辣、香。

拔絲蛋泊肉

肥豬肉泥加青紅絲、香蕉油制丸子,裹雪麗糊炸熟,再熬糖拔絲,撒青、紅絲上桌。形如雞蛋,色澤微黃,銀絲熒熒,香甜味美。

拔絲冰糕

雪糕方丁,掛雪麗糊,旺火急炸成球形,立即倒入熬好的糖汁,上席即食。外熱內涼,甜香酥脆,趣味盎然。

水晶櫻桃

石花菜或凍粉加白糖、香蕉油熬化與櫻桃同置湯盤,入冰箱凍透,形美色艷,甜涼爽口。

三鮮魚翅湯

雞片、肉片、蝦片、肚片、海參片開水氽熟,上蓋魚翅,澆三鮮高湯。湯色銀紅,銀絲條條,清爽鮮美。

紅燒海螺

海螺肉打花刀切丁,水焯,入鍋加配料燒透勾芡。色紅艷,質脆嫩,味鮮香。

芫爆蟶子

大竹蟶子肉色白晰,質地鮮嫩,加香菜梗同爆炒。清淡典雅,鮮嫩爽口。

油爆大蛤

白皮大蛤仁,改刀、水焯,加配、調料炒熟勾芡。色淡黃晶瑩,味鮮美爽口。

清湯銀耳

湯清見底,銀耳脆嫩,鮮美爽口。

氽西施舌

青名貴蛤蜊,殼長70毫米左右,肉形如舌,唐玄宗賜名西施舌。氽法製作,潔白細膩、鮮嫩,略帶辣味.

干炸泰山赤鱗魚

用花椒、蔥姜、紹酒浸漬魚體,蘸麵粉炸熟,蘸花椒鹽食用。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鮮香。

兩吃魚扇(卷)

將魚肉從兩面片下,剞上花刀,卷上雞肉、蝦餡,上屜蒸熟,分別澆上兩種口味的芡汁。雙色雙味,外形美觀,鮮嫩清香。

鍋塌魚盒

偏口魚肉片夾豬肉餡,鍋塌成菜。馥郁鮮嫩,柔軟滑潤。

芝麻魚球

偏口魚配肥膘肉捏丸,裹雪麗糊蘸芝麻油炸。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外焦里嫩,疏鬆細軟,鮮香四溢。

雙色魷魚卷

將鮮魷魚、火腿絲、香菜段、芫爆成菜。紅白分明,造型美觀,鮮咸脆嫩,清爽適口。

蟹黃魚翅

水發魚翅、蟹黃配油菜心、冬筍,燒炒勾芡而成。軟爛滑潤,湯汁淺紅,咸鮮醇厚。

白扒廣肚

水發廣肚配冬筍、菜心、火腿、香菇,偏炒煨成菜。鮮嫩適口。

龍鳳雞腿

豬瘦肉、雞肉、大蝦內、圓蔥、胡椒粉調製成餡,以豬網油塊包成雞腿形,加插腿骨,入籠蒸透,裹雞蛋粉糊油炸至金黃色上盤。色澤金黃,外焦里嫩,鮮香不膩。

蚝油鮑魚

鮮鮑魚切薄片,水焯,入炒勺,薄芡汁加蚝油偏炒盛盤。色澤銀紅,脆嫩鮮香
參考資料:http://zhuaxia.com/item/514324772

② 雪松的資料

松科(Pinaceae)雪松屬(Cedrus)針葉喬木,4種,

雪松(圖2)
其中3種原產地中海地區山地,另一種原產西喜馬拉雅地區。英語中一些木材芳香、紅色或淡紅色,能防腐和抗蟲的常綠針葉樹,也叫做cedar. 巨柏、北美翠柏和某些檜(稱為紅柏)與用來製造箱子、鉛筆、衣櫃等的雪松木類似;其流出的油脂亦用於化妝用品。大西洋雪松(C. atlantica)、短葉雪松(C. brevifolia)、喜馬拉雅雪松(C. deodara)和黎巴嫩雪松(C. libani)等4種是真正的雪松,均為高大喬木,枝條開展,樹冠不規則。幼樹樹皮深灰色較平滑,成熟後呈棕色,龜裂成鱗片狀。葉針狀三稜形,堅韌,沿長枝散生,在短枝頂端則成密叢。葉宿存3~6年,每葉內有2條樹脂道,雌球花綠色或帶紫色,桶狀,具樹脂,著生在短梗上;被寬而薄的重疊覆蓋的木質鱗片,每個鱗片有一個爪狀突起。雪松木材輕軟,具樹脂,不易受潮。在原產地是一種重要的建築用材。經蒸
餾還可得芳香油。喜馬拉雅雪松和大西洋雪松許多變種在北美,尤其沿太平洋和臨墨西哥灣海岸,為常見的觀賞植物。雪松屬的4個種很難區別,而且能發生種間雜交,因此,一些專家認為四者均可能是黎巴嫩雪松的地理變種。
編輯本段
形態特徵

科名:Pinaceae 松科

雪松 馬林、吳豐 拍攝於 北京市
屬名:Cedrus 雪松屬
中文名:雪松
學名: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
別名:香柏雪 松寶塔松 番柏 喜馬拉雅山雪松 喜馬拉雅杉 喜馬拉雅松
雪松屬(拉丁學名:Cedrus)植物是常綠喬木,大枝一般平展,為不規則輪生,小枝略下垂。樹皮灰褐色,裂成鱗片,老時剝落。葉在長枝上為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簇生。葉針狀,質
硬,先端尖細,葉色淡綠至藍綠。雌雄異株,稀同珠,花單生枝頂。球果橢圓至橢圓狀卵形,成熟後種鱗與種子同時散落,種子具翅。花期為10——11月份,雄球花比雌球花花期早10天左右。球果翌年10月份成熟。[1]
該屬種共有4種,其中3種原產地中海地區山地,另一種原產西喜馬拉雅地區。大西洋雪松(C. atlantica)、短葉雪松(C. brevifolia)、喜馬拉雅雪松(C. deodara)和黎巴嫩雪松(C. libani)。均為高大 喬木,枝條開展,樹冠不規則。幼樹樹皮深灰色較平滑,成熟後呈棕色,龜裂成鱗片狀。葉針狀三稜形,堅韌,沿長枝散生,在短枝頂端則成密叢。葉宿存3~6年,每葉內有2條樹脂道,雌球花綠色或帶紫色,桶狀,具樹脂,著生在短梗上;被寬而薄的重疊覆蓋的木質鱗片,每個鱗片有一個爪狀突起。雪松木材輕軟,具樹脂,不易受潮。在原產地是一種重要的建築用材。經蒸餾還可得芳香油。喜馬拉雅雪松和大西洋雪松許多變種在北美,尤其沿太平洋和臨墨西哥灣海岸,為常見的觀賞植物。雪松屬的4個種很難區別,而且能發生種間雜交,因此,一些專家認為四者均可能是黎巴嫩雪松的地理變種。[2]
編輯本段
地理分布

產地

雪松(圖3)
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西部自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間;中國自1920年起引種,現在長江流域各大城市中多有栽培。青島、西安、昆明、北京、鄭州、上海、南京等地之雪松均能生長良好
適應地區: 華北至長江流域、北京。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
(主要城市:沈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
(主要城市:青島、煙台、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庄、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咸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常綠闊葉混交林區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 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2]
編輯本段
生態習性

雪松(圖4)
雪松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溫帶至中亞熱帶氣候,在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生長最好。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溫,但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往往生長不良。較喜光,幼年稍耐庇蔭。大樹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則生長不良或枯萎。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土、微鹼性土均能適應,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最適宜其生長,亦可適應黏重的黃土和瘠薄乾旱地。耐乾旱,不耐水濕。淺根性,抗風力差。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弱,空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硫往往會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間發新葉時更易造成傷害。[2]
編輯本段
栽培繁殖

雪松(圖5)
一般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可於3月中下旬進行,播種量為75千克/公頃。也可提早播種,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砂質壤土作為苗床。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乾後即可播種,3—6天後開始萌動,約15天萌芽出土,可持續1個月左右,發芽率達90%。幼苗期需注意遮蔭,並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達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
扦插繁殖在春、夏兩季均可進行。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為佳。春季,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也可在插穗基部如以500PPm的萘乙酸浸潤5分鍾,則能促進生根。然後將其插於透氣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澆水,搭雙層蔭棚遮蔭。夏季宜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強遮蔭外,還要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濕度。插後30—50天,可形成愈傷組織,這時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
繁殖苗留床1-2年後可移植。移植葉於2-3月進行,植株需帶個球,並立支竿。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約為50厘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應擴大到1-2米。生長期應施以2-3次追肥。一般不必整形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樹冠緊密處的陰生弱枝即可。幼苗期易受病蟲危害,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最烈、其它害蟲有蠐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紅蠟蚧、白蟻等,要及時防治。[3]
喜陽光充足,也悄耐陰、在酸性土、微鹼性土均能適應,於粘重黃土及瘠薄乾旱地上也能生長;但在積水窪地或地下水位過高處,則生長不良,甚至會死亡,系淺根性樹種。易被風颳倒。幼葉對二氧化硫極為敏感,抗煙害能力很弱。幼齡苗生長緩慢。通常雄株在20齡以後開花.而雌株要遲上30齡以後才開花結籽。因花期不一,自然授粉效果較差。通常需預先採集與貯藏花粉,待雌瓊花成熟時進行人工授粉,才能獲得較多的優質種子。
編輯本段
經濟價值

雪松體高大,樹形優美,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印度民間視為聖樹。最適宜孤植於草坪中央、建築前庭之中心、廣場中心或主要建築物的兩旁及園門的入口等處。其主幹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偉的樹冠,此外,列植於園路的兩旁,形成甬道,亦極為壯觀。並且,雪松也時常作為廣場綠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植物。雪松木材堅實,紋理緻密,供建築、橋梁、枕木、造船等用。雪松是「世界五大庭園樹木」,《聖經》中稱之為「植物之王」或神樹。
編輯本段
雪松精油

雪松 CEDARWOOD
雪松拉丁學名:(檜屬)Juniperus virginiana 鉛筆柏、紅刺柏(紅); (雪松屬)Cedrus atlantica(白)
科名:柏科Cupressaceae;松科Pinaceae
植物種類:樹
萃取部位:木材
萃取方法:蒸餾
揮發性:慢
屬性:陽性
主產地:北美洲、摩洛哥
特質:
1.紅雪松:無色透明,木質香,有點類似檀香的味道,但氣味乾燥;2.白雪松:黃色黏稠,有樹脂的香氣,淡淡的松脂味,也近似檀香味。
【氣 味】
木質香,有點像檀香的味道,但較乾燥。
【化學結構】
醇類--雪松醇
倍半萜--杜松萜烯、雪松烯

在東方,當無法得到檀香精油時,人們就用雪松來治淋病。在北美洲它則被用於治支氣管炎、肺結核,以及皮膚疾病。
Mithvidat是一種用來解毒的百年老葯,其中便有雪松這味成分。現在雪松是香水裡的主要基劑。
【功 效】
抗菌、收斂、利尿、柔軟、化痰、殺黴菌、殺蟲、鎮靜、補身。
【心靈療效】
神經緊張和焦慮狀態可以藉雪松的安撫效果獲得鎮定,也有助於沉思冥想。
【身體療效】
比較適合處理慢性的病痛,不適於急性的症狀。是腺體與神經系統的調節劑,因此能使身體回復正常狀況,並維持體內的環境恆定。
它主要的作用在於呼吸道方面,由於其止咳化痰的特性,能改善支氣管炎、咳嗽、以及流鼻水等問題。過多的痰可以藉雪松治癒,因為它有「干化」的效果。
對生殖、泌尿系統的療效也很重要,像膀胱炎,尤其是帶灼熱痛楚者,雪松都能有所助益,還可調節腎臟功能。另外,能減輕慢性風濕痛與關節炎的疼痛。
【皮膚療效】
它收斂、抗菌的特性最有利於油性膚質,當然也能改善面皰和粉刺皮膚。它還能幫助消除瘡痂、膿、以及一些慢性病,如濕疹和干癬。絕佳的護發劑,可有效對抗頭皮的皮脂漏、頭皮屑和禿發,與絲柏、乳香調和使用,有明顯軟化皮膚的效果。
【適合與之調和的精油】
安息香、佛手柑、肉桂、絲柏、乳香、茉莉、杜松、薰衣草、檸檬、菩提花、橙花、玫瑰、迷迭香。
【注意事項】
雪松
高濃度可能會刺激皮膚,最好不要在懷孕期間使用。[4]
【生態習性】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地區,廣泛分布於不丹、尼泊爾、印度及阿富汗等國家,垂直分布高度為海拔1300——3300米。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溫帶至中亞熱帶氣候,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生長最好。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溫,但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往往生長不良。較喜光,幼年稍耐庇蔭。大樹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則生長不良或枯萎。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土、微鹼性土均能適應,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最適宜其生長,亦可適應黏重的黃土和瘠薄乾旱地。耐乾旱,不耐水濕。淺根性,抗風力差。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弱,空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硫往往會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間發新葉時更易造成傷害。
雪松多數都是雌雄異味,加之花期不遇,自然授粉效果較差,為獲得飽滿的種子,需進行人工授粉。
編輯本段
文化內涵

雪松是黎巴嫩的國樹。Cedar是閃族語,意指精神的力量,它還是閃族恆久信仰的象徵。人類最早使用的芳香物質之一,常被用為寺廟中的焚香,因而使人對它存有神秘的印象。古埃及人廣泛使用雪松精油,特別是在製作木乃伊時。埃及人拿雪松的木材做棺木及船桅。雪松還曾被用來建造寺廟等的大型建築物,但現在多用以製作小件物品,像盒子、鉛筆等,這是因為雪松的木材在某些條件下會變形。一些古董所使用的雪松品種—黎巴嫩雪松,乃大西洋雪松的近親,因為使用過度,現在已經非常稀少了。
此外,雪松也是我國青島市的市樹。
編輯本段
盆景的製作

上盆過程
選盆:雪松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釉陶盆。大型盆景可用深圓形盆,亦可用各種鑿石盆,但須用金屬絲固定根底。中型盆景宜用海棠形、馬槽形盆,小苗合栽叢林式可用白礬石或大理石等鑿石淺盆。
用土:雪松可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盆栽常用熟化的田園土或腐葉土摻沙使用。
栽種:以春季3-4月為宜,秋後亦可。從地上挖取的雪松苗木須帶宿土,以利於成活。並疏剪枯根,將須根舒展開來,覆以細土,輕輕搖動盆缽,用竹簽撳實,使盆土與根系貼實。栽種位置主幹宜偏向一側1B3處為好。
整姿技術
加工:雪松盆景的加工造型以攀扎為主,結合修剪為輔。攀扎以冬春為宜,多採用棕絲進行攀扎。雪松主幹聳立,側枝平展,故多將側枝做彎成S形狀,主幹一般不做彎,自然向上成大樹型,姿態極為朴實美觀。也可取當年生小苗5-7棵,高低錯落,合栽成叢林式,枝葉婆娑,別具韻味。
樹形:雪松樹體高大聳直,側枝平垂舒展。製作盆景須利用其自然形態,樹形以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叢林式為好。枝葉通過扎剪,可作成層片狀或雲片狀,養護多年,即可成剛柔兼蓄,姿態優雅的盆景佳品。

③ 口碑比較好的凍乾粉有什麼牌子

不太好用,相比之下還是悅目佳人的效果更明顯,我身邊好多人都是在使用的。

④ 蘋果的生長條件

蘋果的生長條件如下:

1、氣溫

蘋果樹是喜低溫乾燥的溫帶果樹,要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的溫度范圍是年平均氣溫9~14℃,冬季極端低溫不低於-12℃,夏季最高月均溫不高於20℃,≥10℃年積溫5000℃左右,生長季節(4~10月)平均氣溫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溫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一般認為年平均溫度在7.5~14 ℃的地區,都可以栽培蘋果。蘋果自然休眠期較長。如冬季溫度高,不 能滿足冬季休眠期所需低溫時,春季發芽不齊。

從世界栽培蘋果最多地區來看,冬季最冷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平均氣溫在-10~10 ℃之間,才能滿足蘋果對低溫的要求。中國各蘋果主要產區的一月份平均氣溫都在此限度內。生長期(4~10月)平均氣溫在12~18 ℃ ,夏季(6~8月)平均氣溫在18~24 ℃,最適合蘋果的生長。秋季溫度,白天高夜間低時,果實含糖分高,著色好,果皮厚,果粉多,耐貯藏。

2、降水量

蘋果在生長期每畝地需降水量約為180毫米。一般自然降水量,實際能利用到果樹吸收的約為1/3,這樣生長期降水量能有540毫米,已足夠用。在4~9月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的地區則需要灌水,中國北方降水量分布不均,70~80%集中在7~8月 間,春季則水量不足。在內陸降水量少的地區,水量不足,因此在建園選地時,必須考慮到灌溉條件和保墒措施,同時也要注意雨季排水措施。

3、日照

蘋果樹是喜光樹種,光照充足,才能生長正常。據山東農大測定,泰安地區金冠、新紅星,光 照補償點為600~800米燭光,飽和點在3500~4500米燭光。在此范圍內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也加強。日照不足,則引起一系列反應,如枝葉徒長、軟弱、抗病蟲力差,花芽分化少,營養貯存少,開花座果率低,根系生長也受影響,果實含糖量低,上色也不好。

4、土壤

土壤對蘋果的生長、產量、質量的好壞影響很大。主要因素是土層、土壤通氣、土質。總之,蘋果 需要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含豐富有機質,微酸性到微鹼性。

5、風

大風常給蘋果的生長發育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如造成樹冠偏斜,影響開花,授粉,破壞葉器官,以 及落果等,所以在風大地區建立蘋果園,必須營造防風林。

(4)萊蕪微整形擴展閱讀:

世界蘋果栽培現狀

世界蘋果年產量約為3200萬噸。在歐洲大部分地區123,很大部分蘋果用制蘋果酒和白蘭地。用制蘋果酒的蘋果佔世界產量的1/4。美國、中國、 法國、義大利和土耳其是最大的生產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國是最大的輸出國。世界生產蘋果的國家有80多個,年產量超過或接近100萬噸的主產國有12個,按產量排,依次為中國(46%)、美國(9%)、土耳其(6%)、義大利(5%)、法國(5%)、波蘭(5%)、德國(3%)俄羅斯(3%)等。

不包括中國,元帥系和金冠是世界兩大主栽品種,若包括中國在內,富士則成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種。美國、義大利、法國、智利、南非等新發展的果園中紅富士佔50%以上,中國富士栽培面積占蘋果總面積的49.6%。

⑤ 淄博有哪些特產

一、周村燒餅,是一道麵食,因產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源於漢代,成於晚清,是山東省名優特產之一。以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為純手工製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

二、白蓮藕是馬踏湖中特產之冠。全湖有藕田近 4000 畝,白蓮藕是春暖後植秧,六七月作藕,這時的藕當地人俗稱 " 新藕 " ,它潔白如玉,鮮嫩甜脆。采片荷葉把藕包好,輕捶擊碎,拌些白糖,吃起來爽心甜脆。

三、王村陳酷,山東淄博特產;主要原料為高粱、麥曲,同時又以黃酒麴為輔料,經加工過濾、高溫發酵等工藝釀造而成.其主要特點∶外觀呈褐色、酸度適宜、味美香甜、醉厚柔和,貯放日久,久不變質。

四、豆腐箱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是山東省淄博市地方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主要原料是豆腐,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贊不絕口。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其香其美,是語言和文字表達不出來的。

五、沂源蘋果,山東省沂源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沂源縣土質好,地勢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境內無客水流入,發展綠色無公害果品、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是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無公害果品生產示範基地縣、綠色食品紅富士蘋果標准化生產基地縣、果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村燒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踏湖白蓮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村陳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豆腐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沂源蘋果

⑥ 為什麼南方地區不利於蘋果生長

蘋果性喜冷涼乾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一般認為,4~10月生長期的平均氣溫12度~18度最適於蘋果的生長。夏季溫度過高,平均氣溫>26度時,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快,不耐貯藏。紅色品種成熟前適宜的著色溫度為10度~20度,如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則上色困難。對照誰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是中熟紅色品種在溫度方面離最適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長江流域,則這種差距加大。
世界蘋果主產區的年降水量約在500毫米~800毫米。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要求空氣比較乾燥,日照充足,則果面光潔,色澤濃艷,花芽飽滿。如雨量過多,日照不足,則易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不良,產量低而不穩,病蟲害嚴重,果實質量差。淮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時有春旱、伏旱或秋旱發生,7~8月份多數年份雨量又過於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強。
蘋果為喜光性樹種。光照充足,有利於正常生長和結果,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不同品種對光照的要求有所差異。淮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蘋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土壤酸鹼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土壤通氣不良時,根系生長受阻。ph7.8以上時,易發生缺素失綠現象。對土壤的耐鹽力低於0.15%

我國蘋果主要品種種植面積

紅富士----------------49.6%
元帥系品種------------9.7%
金冠------------------6.2%
喬納金----------------3.0%
嘎拉------------------2.8%
其他優良品種----------1.9%
國光------------------14.0%
其它老品種------------11.3%

蘋果商品性好,且耐貯運;利用成熟期不同的品種,可周年供應。其產量和栽培面積,在國內各種果樹中均居首位,1997年全國總產近2000萬噸,是我國水果市場上最重要的一種水果。
蘋果也是一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的高產果樹。一般山岡薄地、河灘沙荒和輕度鹽鹼地,經過適當改良後,都可進行成片栽培,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蘋果適於成片栽培,果實除主供鮮食外,還可加工製作果汁、果酒、果醬、果乾、果脯、蜜餞、糖水罐頭等。
目前栽培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粗放,病蟲防治不力,致部分幼樹適齡不結果,單產低或大小年現象嚴重;不能適期採收,貯運和包裝條件較差;品種缺乏競爭力。上述問題如能解決,則蘋果增產增值的潛力很大。

育苗和建園
1.育苗 均用嫁接繁殖。砧木有喬化砧和矮化砧兩種。淮北地區應用較多的喬化砧種類,有湖北海棠(如山東的平邑甜茶)、西府海棠(如河北懷來的八棱海棠)和海棠果(又稱「揪子」,如山東的萊蕪茶果)等。應用較多的矮化和半矮化砧木,分別有m26、m9和m7、mm106、mmlll。矮化砧的分類標准各國不同,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和習慣,經1974年召開的有關會議商定,我國矮化砧的分組標准為:喬化砧(樹高與實生喬化砧相似,約5米左右)、半矮化砧(樹高為實生喬化砧的2/3左右,約3.5米)和矮化砧(樹高為實生喬化砧的1/2左右,約2.5米)。此外,我國山西果樹研究所從河南海棠中選出的s20和s63。也是較好的蘋果矮化砧。
喬化砧用種子繁殖。秋播或沙藏層積後春播。低溫層積的天數約30~60天。矮化砧必須用扦插、壓條或分株的方法進行繁殖,以保持矮化特性。
嫁接用t形芽接法,在秋季芽接,當年形成半成苗。芽接未成活的砧木苗,當年可補接一次,如仍未成活,以及當年不夠嫁接粗度的砧木苗,在第二年春天進行枝接。枝接一般多用切接或劈接法。半成苗在春季萌芽前剪砧,接穗抽稍後要及時抹除砧櫱,以後加強管理,至秋季即可出圃。
矮化砧的利用有自根砧和中間砧兩種方式。我國多推廣後一種方式。矮化中間砧蘋果苗是由基砧、中間砧和接穗品種三部分所組成,所以需要嫁接兩次。它的優點是,通過基砧的選擇,可以擴大矮化砧應用的范圍,同時可加快矮化砧繁殖與利用的速度。利用矮化中間砧達到矮化效應,必須使其保持25厘米以上的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矮化中間砧的加長,矮化效應也相應提高。所以苗木的有成出回一般需要3年的時間。
2.建國蘋果經濟壽命較長,建園前園地選擇和規劃非常重要。蘋果園宜選上層在80厘米~100厘米以上而地下水位較低之處。規劃中除果園小區外,大小道路、排灌渠道、防護林、建築物等都應列入設計項目。小區面積應占果園總面積的80%~85%。
品種可根據當地風土條件、市場需要及交通等綜合考慮。早熟品種雖然由於成熟期氣溫較高,果實肉質較疏鬆,品質優良者不多,也不耐貯藏,食用期短,但因其成熟期早,對調節市場供應仍有其一定的價值。特別是淮北地區,可以利用其春季升溫比北方早而快的特點發揮其優勢適量發展。中熟紅色品種因成熟期氣溫偏高而晝夜溫差較小,不利上色。可選熟期稍晚、容易著色的短枝型品種,或選著色良好的中晚熟品種或優系(如新喬納金等)。富士系品種在雨量較多的淮北偏東地區,往往輪紋病發生較重,可在雨量較少的西部地區發展。
品種選擇中還要注意授粉品種的配置。喬納金、陸奧等三倍體品種不能作為授粉樹。
苗木宜秋植。栽植株行距依樹體大小和土壤肥瘠而異。平地喬化稀植園,株行距(5~6)米×(5~6)米;沙荒丘陵地或半矮化砧中密植園,株行距(3~5)米×(4~5)米;矮化砧或短枝型品種密植園,株行距(2~3)米×(3~4)米。
整形和修剪
1.整形 整形修剪的基本任務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包括乾的高矮、樹體大小、骨幹枝的數量和分枝角度等,以增加樹冠中結實的有效容積和防止平面結果;二是培養各類結果枝組,充分利用空間,做到多而不亂,密而不擠;三是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兩者的關系,維持健壯的樹體,為提早結果和豐產穩產奠定基礎。
蘋果整形中採用的樹形,喬化樹一般多推廣疏散分層形(也稱主幹疏層形),半矮化樹和短枝型樹多推廣小冠疏層形和自由紡錘形。
疏散分層形樹形的結構特點是:於高50厘米~60厘米。整形完成後,全樹有主枝5~6個,分兩層排列(有時還有第三層)。第一層3個主枝鄰接或鄰近,相距在20厘米~40厘米以內,開張角60~70度。第二層2個主枝,伸展方位與第一層主枝相互插空錯開,開張角比第一層主枝小,45~50度。第一、二層主枝間的距離(層間距)80厘米~100厘米。基部三主枝上各有副主枝(也稱側枝)2個,相互錯開排列,第二層主枝上各有副主枝1個。全樹高4米~5米。這種樹形有明顯的中心干,後期落頭開心。如有第三層主枝,通常為臨時性生枝,在落頭時除去。主枝分層著生,上小下大,層間有較大的距離。它符合蘋果的生長特性,成形較早,結構牢固,主枝能均勻占據較大的空間而通風透光良好。
基部為第一層主枝,上部為第二層主枝,頂部樹形完成後落頭開心處。數字分別表示干高、層內距、層間距及主枝上第一副主枝距乾的距離。
整形要點是:基部三主枝可在兩年內分期選留培養形成,並保持勢力均衡;上層主枝不宜選留南向枝,以免影響光的透入。全樹要保持明顯的從屬關系,即中心乾的生長勢要強於主枝,主技要強於副主枝,上下層主枝要保持上小於大。中心干過強時可採用三叉枝轉主換頭,用第二枝代替原頭延長生長,形成小彎曲,控制上強,同時增強第一層主枝生長勢。當第一層主枝只能選留培養出2個時,也可在主枝基部遠留適宜的「把門測」代替第三主枝,形成「以側代主」的形式,使樹冠圓滿。反之,如第一層生枝已形成4個而略顯擁擠時,如某主枝缺乏副主枝(側枝),也可採用「以主代測」的剪法,將其中的五個主枝按隸屬於某一主枝的側枝的要求進行剪截控制。基耶三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要求在距主幹分枝點60厘米~80厘米主枝背斜側的方向遠留培養,盡量不留「把門側」,以免樹冠內膛和下部枝條擁擠。對分枝角過小的主枝,應及早採用撐、拉等方法使之開張。樹體開始大量結果後(10~13年),樹勢穩定,此時可對原中心於落頭開心,增加上部光照。主枝向外傾斜延伸時,根據具體情況可為直線延伸,也可為波狀延伸,但不宜左右彎曲延伸。冬剪時的剪留長度,主枝一般為45厘米~60厘米,副主枝一般為40厘米~50厘米。骨幹枝枝頭間直保持1米左右的間距。
小冠疏層形的樹體結構基本上與疏散分層形相同,但樹高、冠徑和骨幹枝級次均受到嚴格控制,樹體更為緊湊。一般干高30厘米~40厘米,樹高2.5米~3米,冠徑3.5米~4米,樹冠呈扁圓形。全樹5~6個主枝,第一層3個,向上不再分層次,每40厘米~50厘米留1個主枝。第一層主枝開張角60~70度,其上各配置2個副主枝,第一枝距干約20厘米,往上相距20厘米在反方向再選配第二枝。上面的主枝不留副主枝,其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入盛果期後中心乾落頭開心,控制樹高和冠幅。
自由紡錘形也是一種具有中心乾的樹形。於高40厘米~50厘米,樹高2.5米~3米,冠徑2.5米~3米。中心於直立,其上均勻配置10~15個側生枝,向四周伸展,無明顯層次。最下部的3~5個側生枝較長較強,相互保持8厘米~10厘米的間距,起骨幹枝的作用。愈近中心幹上部的側生枝則愈短愈弱,只起結果基枝的作用。上下同方向側生之間保持50厘米~60厘米的間隔。整個樹冠只有一級分枝,並全部誘引呈70度~90度的開張角,上面培養中、小型枝組,或直接利用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結果。達預定樹高後,中心乾落頭開心,樹冠呈寬圓錐形或紗錠形。矮化砧蘋果樹或蘋果的短枝型品種均可選用這種樹形。
2.修剪 修剪分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生長期修剪)兩類、冬季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短截、回縮和疏枝,有時把長放不剪也放在廣義的修剪方法中。短截又可分輕截、中截和重截等幾種不同的程度,從而其修剪反應也不同。對枝條輕短截或長放,有利於緩和枝勢、樹勢。對枝條中截、重截或回縮,有利於促進枝芽生長和枝組、骨幹枝的更新復壯。疏枝可減少分枝,改善光照,並有抑前促後的作用,有利於花芽的形成。夏季修剪包括摘心、抹芽、疏梢、扭梢、拿枝、拉枝、環剝等基本方法。一般來說,夏季修剪對樹體生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能緩和枝勢和樹勢,常有利於花芽的形成,在幼旺樹上應用較多。
蘋果幼樹期的修剪以選留培養骨幹枝為主,同時掌握輕剪多留輔養枝,增加枝葉量,使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長早趨平衡,促進成花結果。
苗木栽植後,按不同樹形要求對苗木進行短截,稱為定干。定干時剪口下要求有5~7個以上的飽滿芽,20厘米~25厘米稱為整形帶。這些芽前發成技後,從中選留中心乾的延長技及第一層主枝或較粗壯的側生枝。每年冬季按整形要求剪截培養中心乾和各級骨幹枝枝頭,注意剪口芽的質量和留芽方向。位於中心於層間和主枝下部的生長枝,除過密的需疏除外,其餘枝條應適當多加保留,作為輔養枝,並採用輕剪長放拉平的方法,使其能輔養樹體,緩和樹勢及早期結果。整形帶以下定干當年不扶芽,有利於主幹的加速增粗和根系的生長,發出的枝條中近地面的和擁擠的可疏除,其餘可控制或甩放。
在培養骨幹、利用輔養枝的同時,在主枝、副主枝的背後、兩側及背上應及時分別培養大、中、小各類枝組,使穩定結果。枝組在樹冠內的配置做到上稀下密,內外稀中間密。初果期多培養兩側及背後的平斜枝組,盛果期後要適當多利用背上的直立枝組,以維持枝組的生長勢。採用自由紐錘形樹形的植株,不必培養大型枝組。
夏季修剪是緩和幼旺樹長勢,促進花芽分化和早期豐產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充分加以應用。旺長輔養枝在春梢停長後和秋梢開始生長時,可進行拿枝,使枝條的木質部傷而不斷,從而改變角度、方向和長勢。旺長無花或少花的幼樹還可採用春刻傷、夏環剝和秋拉枝的方法,促使成花。春刻傷是指春季萌芽前在浦養枝或側生枝兩側及背後的芽上方進行刻傷,促使多萌芽;夏環剝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主幹上方或主枝、輔養枝的基部進行環剝或環割3~4圈,使在環剝口上萬多積累養分,促進成花;秋拉枝是在秋稍停長前後拉大校條的開張角度,有利於緩和枝勢。自由紡錘形樹形側生枝的誘引也多在這一時期中進行。秋稍停長後20天左右,對輔養枝採用剪梢和回縮內膜技組,也可減緩幼旺樹的長勢,並使小枝復壯。
進入盛果期後,當逐步轉入以技組結果為主時,對多年生長的輔養枝要逐年清理、回縮和改造。特別是樹冠郁閉的,要逐年落頭開心和打開層間,使光透入內膛。為穩定結果防止大小年,冬剪時要控制和保持一定的花芽和葉芽的比例達卜(2~4)。花芽過多之年,可採取疏芽、短截、回縮和破頂,並配合疏花疏果,不使結果過量,從而促進發技。花芽較少之年,則盡量多保留花芽結果。對結果技組要不斷更新復壯,疏弱留壯,細致更新,保持結果能力。總之,通過修剪要使結果技與營養技之間保持~定的比例。大體使每年結果枝的數量不超過總枝數的 30%~40%。當株間外圍枝頭開始交接,對延長枝原則上不再短截,可縮編放放,始終保持有一個生長勢較強的帶頭枝。
當樹體漸趨衰老,外圍新消生長量在30厘米以下時,要及時回縮骨幹枝到2~4年生部位的分校處,促進樹冠較大的更新復壯。

⑦ 哪些茶可以長期存放

普洱茶茶可以長期存放。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曬干、蒸壓成型等工序製成,茶性較烈,湯色綠黃清亮,有強烈的苦澀味。

如果將生茶在環境合適的倉儲環境中陳化三五年,發生氧化、聚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復雜反應,產生大量的有益菌群,多酚慢慢氧化掉了,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含量增加,它才開始變得陳香、醇厚。

普洱熟茶比生茶多了一項渥堆工藝,利用人工快速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湯色紅濃明亮,口感醇厚回甘。

(7)萊蕪微整形擴展閱讀:

保存茶葉注意事項:

首先,保存茶葉最重要的是茶葉罐的選擇。對於新買的茶葉要及時裝進茶葉罐中,但是在裝之前,最好先放入少許茶葉,然後用火烘烤以去除異味,最後將茶葉連同包裝袋一起放入罐中。

材質選擇上,鐵罐和陶瓷罐都是可以的。容器在放茶葉之前最好不要用作其他用途,特別是儲存過食品的容器就不適合放茶葉了。另外對容器要求密封性良好,不透光、不透氣。需要注意的是,在茶葉罐中取茶時,不能用手直接抓茶,最好用茶匙取茶,不要將茶葉罐放在廚房或是潮濕的地方。

茶葉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能夠吸收各種異味。如果茶葉經常與一些氣味嚴重的物體放在一起,就會嚴重影響茶葉的質量。同樣的原因,消費者在實體店面購買茶葉時,如果發現店面是新開的或新裝修的,應慎重考慮,最好選擇別家店面,以免買到的茶葉吸收過裝修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和氣味。

另外,茶葉忌高溫。溫度會加快茶葉內多酚類等物質的自動氧化。溫度越高,茶葉越容易陳化,特別是綠茶,色澤會變黃,香味會出現陳氣味。正常情況下,綠茶及發酵程度偏輕的烏龍茶需要冷藏,而普洱茶及後發酵的黑茶類不需要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