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新生兒臉上起疙瘩圖片
擴展閱讀
幼兒園班級幼兒出現水痘 2025-04-30 21:50:49
水痘從癢變疼 2025-04-30 21:08:51
寶寶濕疹膏什麼葯管用 2025-04-30 21:03:38

新生兒臉上起疙瘩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1-22 02:34:43

1. 嬰幼兒臉上長小紅疙有什麼好辦法

一、寶寶皮膚過敏 皮膚過敏是寶寶臉上長小紅疙瘩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把過敏源消除,小紅疙瘩也就會自然消失。例如前段時間我家的寶寶臉也起了小紅疙瘩,後來覺得很可能是這前兩天後院的虎皮蘭開花了,帶寶寶去那裡玩,花粉的過敏原因,我將花虎皮蘭開花剪了,過了兩天寶寶的小紅疙瘩就完全好了。對於寶寶的皮膚過敏我建議最好不要使用抗過敏葯物,只要找到並清除過敏源就完全可以達到目的。經常使用葯物對寶寶不好,只要將寶寶保護得好,並且皮膚保持干凈、乾爽一般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二、臉上長熱痱子 寶寶長熱痱子也是最經平常的原因了,一般出現在夏天,熱痱子不一定只長在身上,有時候也會長在臉上,經常讓年輕的媽媽們急在心裡,卻不知所措;用了很多的方法卻收不到什麼效果,分辨方法是看寶寶的脖子或背上是不是同時也長了小紅疙瘩,以及會撓,如果寶寶臉上長小紅疙瘩出現在夏天又有以上情況確定是熱痱子,建議採用以下方法消除:

2. 新生兒臉上長痘痘圖片

有一部分小寶寶在出世十幾天之後臉部就會長痘痘的,這一一般是熱疹等導致的,能夠 到醫院就診的,一般是醫治之後迅速便會修復的,由於這個時候吃的全是熱東西的,也非常容易起痘的,下邊就給大夥兒解讀相關小寶寶臉上長痘的健康教育知識的。

小寶寶應該是長濕疹了,這基本上是全部新生嬰兒必須歷經的一個全過程的。一般具備反復性,好啦以後又會發作的。要嚴苛保濕補水,一定要立即保濕補水,不必有奶垢和汗水,立即清干凈。比較嚴重的能夠 考慮到膏葯,可是一定要及時止損。一些小寶寶可能來到兩三個月便會消退,而一些來到三歲才會消退的。

容易上火,容易上火可能還隨著著便秘或便秘症狀,有時還隨著眼睛眼屎多的病症。
天氣乾燥,環境濕度小,小寶寶臉部非常容易變不光滑,通紅,乃至長紅疙瘩、小痘痘。
痱子,天氣熱的情況下,小寶寶非常容易長痱子,多發性於夏天高溫天氣的情況下。

植物油脂代謝充沛,小寶寶新陳代謝快,植物油脂代謝充沛,代謝植物油脂也是維護皮膚的一種人體體制,可是臉部植物油脂代謝過多,未立即清理,非常容易吸咐塵土等,造成 皮膚過敏長小痘痘。
上邊便是有關小寶寶臉上長痘的基本專業知識的,原因也是各個方面的,一般是濕疹及其乾躁等,出現之後去就診的,不必去自主服葯的,留意小寶寶的清潔衛生的,夏季情況下要留意避免 痱子的,能夠 適度吃一些寶寶輔食的,尤其是蔬菜水果和新鮮水果的。

3. 10天左右的新生兒臉上有小疙瘩,小米粒大小,在左右兩邊的臉蛋上,是怎麼回事啊

痱子。大夫說的。我家寶寶的已經好了。

4. 新生兒汗皰疹圖片及症狀

一到夏天,很多媽媽就開始緊張,一不留神,小寶寶身上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疙瘩、小紅疹。
有時候,明明很用心地呵護寶寶的皮膚,可有些小疙瘩還是迅速蔓延,從零星幾顆,到一整片,再到一整個胳膊或一整條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腳亂。
究其原因,在於很多家長分辨不出寶寶是哪種皮膚問題,用錯了方法或者亂用葯,反而讓寶寶更嚴重。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
夏季寶寶身上常見的小疙瘩 / 小紅疹
,一一介紹它們的症狀和護理方法,干貨滿滿,趕緊收藏吧!
沙土皮炎
圖片來源:劉欣《都是沙子惹的禍》
症狀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蘚樣疹,
最常出現在夏季
,在 2~12 歲兒童中高發。
它容易發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手腕

手臂

手肘

膝蓋
。典型的表現是個數比較多的小顆粒、小凸起,小顆粒有時會融合成片,有時會局部泛紅,有時小顆粒表面會出現細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著厲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後,胳膊上、腿上也開始起,家長感覺會起滿全身,很焦慮。
其實
不用過於擔心
,沙土皮炎沒有傳染性,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起滿全身,也不會反反復復。
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癢,頂多會輕微瘙癢。雖然病程較長,一般要持續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個過程都不會特別難受。
發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為有的孩子是頻繁玩沙子後出現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關,也可能與日曬、過度洗滌等有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皮疹比較輕微,可以不著急用葯治療,盡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曬,勤抹保濕霜或者護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積大、持續不消退或者瘙癢明顯,則可以考慮外用葯物治療。
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如何預防?
沙土皮炎,沒有確切有效的預防措施,上面提到的護理要點,比如防曬、減少摩擦、少接觸特殊物質、注意保濕等可能有幫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汗皰疹
圖片來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特殊的濕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濕疹、急性掌跖濕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開始發病,
夏季最嚴重
,天氣轉涼時病情變輕。
汗皰疹主要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手指背面、腳底和腳趾,通常是許多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小水皰,一般成群發生,位置比較深,不容易擠破。
嚴重的時候水皰會融合、變大,有時還會有破損、脫皮或發紅。
汗皰疹很癢,常常讓人難以忍受,想不斷抓撓。
而且還會反復發作,有時舊皰未愈新皰又起,水皰持續幾周後會乾涸、脫皮,露出薄嫩的皮膚,這時可能會覺得疼痛。
發病原因
汗皰疹屬於一種變態反應,相當於是某些因素引發的皮膚炎症,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有特應性皮炎 / 濕疹病史;
接觸刺激物或過敏物,比如鎳等金屬;
精神因素,如焦慮、熬夜等;
……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手上長了汗皰疹,注意洗手後及時擦乾水分,平時養成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的習慣;如果腳上長了汗皰疹,鞋子保持乾燥和透氣。
情況嚴重建議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葯膏來治療。
一般是外用糖皮質激素,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
當單用糖皮質激素止癢效果不好時,醫生還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葯物,比如外用止癢葯物、口服抗組胺葯物。
如何預防?
汗皰疹能夠一定程度預防,比較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或過敏的物質,比如金屬、肥皂、洗發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類水果)等。
另外,洗手後徹底擦乾,經常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也能加固皮膚屏障,減少過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參考文獻
症狀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時見得最多的是細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會發生。
夏季由於高溫高濕,毛囊炎高發。
細菌性毛囊炎可以長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豐富的地方更容易發生,比如頭面部。
個數可以是單個、多個,甚至成群,主要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顆粒,突起於皮膚表面,直徑不到 5 毫米,有時頂端會有白色的膿頭,可能會伴隨瘙癢或疼痛。
發病原因
細菌性毛囊炎是細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見的感染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菌。
如何處理?
個數少且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個數多,或者沒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來治療,比如莫匹羅星軟膏。
切記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擠壓、抓撓。
另外,要勤洗手,皮膚和感染區域要注意清潔,清潔後擦乾水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預防?
細菌性毛囊炎能夠一定程度預防,可能有作用的預防措施有:
平時穿寬松舒適的衣物,運動後及時更換濕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殘留皮膚時間過久;
注意手衛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貼身用品;
少用油性強的護膚產品,因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於細菌滋生。
蟲咬皮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種蚊蟲叮咬。
被蚊蟲叮咬後,皮膚會先感覺發癢,之後起紅色突起的疙瘩,頂端常有小水皰,有時還能看到一個或一對小孔,疙瘩和水皰也可能會繼續變大。
如何處理?
蟲咬皮炎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主要問題就是
劇烈瘙癢影響生活睡眠,搔抓後偶爾皮膚感染

比較輕微的蟲咬皮炎可以不治療,避免過度抓撓、避免戳破水皰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癢劇烈,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狀消退。
必要的時候,可以遵醫囑加上口服的抗組胺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幫助減輕瘙癢。如果因搔抓繼發了細菌感染,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蟲咬皮炎」的內容,可點擊:帶娃出門當心這 6 類毒蟲,尤其第一種,嚴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間擦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天氣一熱,間擦疹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非常高發,尤其是比較胖的寶寶。
間擦疹也叫擦爛紅斑、擦爛,一般出現在皮膚褶皺處,比如頸前、腋窩、腹股溝、四肢彎曲處、肛周附近等,表現為皮膚紅斑、腫脹,其邊緣清楚,界限與摩擦的范圍一致。
患有間擦疹的部位,可能還會有潮濕、多汗、表皮浸漬和剝脫,甚至有糜爛及滲水等表現。
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能形成小膿皰及破潰,伴隨有燒灼和瘙癢的感覺。
處理方式
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潔、避免潮濕,保持透氣,減少摩擦。
如果常規護理後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用葯控制。對於沒有感染的情況,可以考慮外用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懷疑有感染,比如化膿、膿皰、大量紅色顆粒,則需要醫生協助診斷,確診後對症治療。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天一熱,寶寶就容易出現這種皮膚病,一文說清怎麼預防和護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濕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痱子和濕疹是夏天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看起來都像小紅點。
痱子最容易出現在悶熱、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額、脖子、腋下、腹股溝、屁屁、後背,仔細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會癢或刺痛。
濕疹出現的部位不定,可能會長在臉上、手肘、手部、腿彎、小腿等處,大部分濕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會比較癢。
如何護理?
痱子和濕疹在護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樣。
痱子要乾爽降溫,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溫,建議開空調電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較癢,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止癢效果明顯,但要注意痱子明顯破了就不要用了。
濕疹則要注意保濕,減少熱、汗水、機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純棉衣服等。
嚴重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葯膏,同時配合保濕。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濕疹和痱子分不清?學會這 4 招輕松區分和護理。
尿布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尿布疹就是「紅屁股」,是嬰幼兒群體中最常見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發生於尿布直接接觸的區域,發病高峰期為 9~12 個月齡,夏季尤其常見。
輕度的紅屁股只是在紙尿褲(尿布)覆蓋的范圍內出現了輕微發紅的情況,可能伴隨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嚴重時,會有明顯的紅腫,甚至伴隨有滲液、水皰、破潰等皮膚破損的情況。
如何護理?
寶寶出現紅屁屁,護理要點就 4 個字:
乾燥隔離

及時給寶寶換尿布,換尿布時,用流動的溫水沖洗屁股,然後用柔軟的棉布或者紗布輕輕地拍干,最後塗上一層護臀霜,避免讓紅屁屁接觸寶寶的屎尿。
如果經過常規護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葯有地奈德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為了幫助大家辨認,我們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見的皮膚問題,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來。
介紹了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皰,大家在實際護理中,如果還有有其他問題,比如:
不確定孩子是什麼問題;
不確定最佳的處理方式;
疹子不斷加重,或者出現新的問題;
疹子反復出現;
疹子症狀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議及時就醫。

5. 寶寶臉上長小疙瘩怎麼辦

寶寶臉上長了像米粒似的小疙瘩,可能是粟丘疹、濕疹、新生兒痤瘡等。
👶粟丘疹
寶寶的鼻子、下巴和前額等部位長出細密的小疙瘩,且比較硬,這可能是粟丘疹。粟丘疹在寶寶剛出生時就可能出現,出生後幾個月內逐漸消退。無須做任何處理,粟丘疹會隨著寶寶生長自然消退。
🌡️濕疹
皮疹多從面部開始出現,遇熱(比如洗熱水澡、天氣炎熱、衣著過多等)會加重。可能與遺傳、食物、環境等很多因素關系密切,大部分的濕疹與過敏有關,發作年齡越小,與過敏的相關性越強。
👶新生兒痤瘡
常見於出生後3 4周的寶寶,痤瘡呈小疙瘩狀丘疹,多分布於寶寶的面部、頸部、胸部和背部,可能會持續3 4個月。一般不需做特別處理,尤其不要將痤瘡擠破,以免引發感染。通常情況下,只需保持皮膚清潔,隨著時間的推移,痤瘡會自然消退。

6. 請看圖!這些都不是嬰兒濕疹,媽媽們一定要記住!

濕疹在小嬰兒裡面雖然很常見,可如果把寶寶身上突然冒出的皮疹一概當濕疹來治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嬰幼兒常見的皮疹不外乎濕疹、熱疹(痱子)、幼兒急疹、蕁麻疹、嬰兒痤瘡等,那應該如何簡單辨別區分呢?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大多數寶寶在2-6個月時開始出現濕疹,在喝配方奶的寶寶中更常見。

濕疹的特點:發紅、乾燥、連片、脫屑、有明顯瘙癢,嚴重時會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滲水、結硬痂、輕微紅腫等。

這張圖比較典型,符合上面列出的嬰兒濕疹的幾個明顯特徵。

細看皮膚很乾燥,而且出現皮屑,紅疹連成一片。

這個寶寶臉上的濕疹已經很嚴重了,結硬痂有皮屑,皮損厲害,有小裂口。

濕疹的治療:輕微的濕疹一般不需要用葯,清潔皮膚後塗抹低敏度的潤膚霜就可以了(絲塔芙、郁美凈等);另外還可以購買無激素成分的嬰兒濕疹膏塗抹。

熱疹也就是常說的痱子,夏天比較常見,但是其它季節也同樣會出現。在悶熱環境下,出汗後汗液停留在皮膚表面不易蒸發,刺激皮膚後出現熱疹,繼發感染後還會形成膿皰疹。

熱疹的特點:受熱後出現,密集顆粒樣丘疹,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有時會呈針頭大小圓而尖形的淺表性小水皰或膿皰,所以有人會根據這些特點把痱子分成紅痱子、膿痱子等。嬰幼兒熱疹常見於頭面部、脖頸、軀乾等處

這是典型的紅痱子,熱疹都是凸出皮膚表面的,摸上去有顆粒感。

這是寶寶胸前長出了大片熱疹,應該與平常穿太多有關系,說白了就是捂出來的。

這張圖片中寶寶臉上是較典型的膿皰疹,出現熱疹後如果沒有控制好嚴重下去繼發感染就會形成膿皰疹。

這張圖里寶寶脖子上的熱疹已開始連成一片,盡管如此但還是能看出有粒粒小疹子存在,這種情況在1歲內的嬰兒裡面比較常見,民間習慣把這叫「淹脖子」。

熱疹的治療:首先要加強護理,別再讓寶寶受熱了,出汗後及時清水擦拭清洗干凈,然後抹上水性潤膚霜或者塗抹液體痱子水(勿用痱子粉);如果熱疹嚴重的話,可以外用一些收斂、消炎的葯物(如爐甘石洗劑),注意別讓寶寶抓撓皮膚。寶寶出現膿皰疹這類嚴重皮膚問題的話,建議最好去醫院,以免潰破後造成更嚴重後果。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6個月-2歲是幼兒急疹高發年齡。

幼兒急疹特點:在孩子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直徑2~5毫米不等,壓之褪色,皮疹通常先發生於面頸部及軀干,以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

這是軀幹部位的幼兒急疹,和痱子很像。

這是面頸部位,雖然嚴重但是消退也快。

這是大腿部位的急疹,與痱子區分的話,只需看寶寶出疹前是否有發熱超過3天。

幼兒急疹的治療:無須任何治療,一般持續3天左右後會自然消退。診斷時切記是高燒持續3天以上退熱後隨即出現的紅疹子,也就是「熱退疹出」。

嬰兒痤瘡一般以新生兒痤瘡最為常見,其原因是胎兒時期經胎盤傳至嬰兒體內的母體激素水平開始降低所致,隨著嬰兒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皮膚就會迸發出小疙瘩樣的痤瘡。

新生兒痤瘡特點:發生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內,主要發生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見黑頭粉刺,少見結節和囊腫。丘疹、膿皰和黑頭粉刺一般在數周內消退。

嬰兒痤瘡的治療:隨著長大一般會自行消退,無須治療。但是要加強護理,注意不要捂熱。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也叫風團。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有時也會反復發生新的皮疹。蕁麻疹的病因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與過敏有關。

蕁麻疹特點:常先有皮膚瘙癢,抓撓後出現風團,風團大小形態不一,高出皮膚界限不清,逐漸蔓延融合成片,一般可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圖中是大腿根部抓撓後出現蕁麻疹,可以看到明顯的小風團。

圖中寶寶手臂上的風團已經逐漸連成片了。

蕁麻疹的治療:孩子出現偶發性蕁麻疹症狀較輕的話一般不需治療,情況嚴重建議立即就醫;反復出現蕁麻疹最好找出過敏原,可以去醫院做過敏原檢測。

寶寶出皮疹除了上面說到的這幾種常見類型外,還有麻疹、風疹、水痘、猩紅熱等感染性疾病,當寶寶皮疹情況嚴重且自己無法判斷的時候,別胡亂用葯了,還是盡快送孩子去看醫生才是上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