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各種臉上皮膚病對照圖
擴展閱讀
濕疹的治療法 2025-05-12 18:09:36
皰疹性咽峽炎嗜睡 2025-05-12 17:31:41

各種臉上皮膚病對照圖

發布時間: 2024-11-14 00:49:28

㈠ 常見的兒童各種皮膚病對照圖

「長疹子」,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沒有之一。
媽媽群里時不時就有媽媽在求助: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後台
而對於普通家長來說,處理寶寶疹子也是一個比處理感冒發燒還要難的事情。
畢竟,每一種疹子都有它自己的想(特)法(點)——有紅的有白的,有的小紅點有的小水皰,有癢的有不癢的,有長臉上的有長身上的,有發燒後長的有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長了的,總之就是——
形態多樣
復雜難辨
今天,我們就把丁香媽媽 App 的
「孕育網路」
工具中,大家搜索最多的 11 種疹子整理出來,全面、深入地講講它們的
判斷 + 護理方法,
干貨滿滿,建議收藏!
濕疹痱子(熱疹)手足口蕁麻疹幼兒急疹水痘風疹猩紅熱川崎病玫瑰糠疹EB 病毒感染
先插播一條福利:
丁香媽媽專屬福利
家裡備些常用葯,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問題,也省去了來回跑醫院的麻煩。
家庭常用葯小葯箱
抽 10 位家長免費送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丁香媽媽
發送「
抽獎
」,即可參與!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講講各種疹子和它的護理方法。
濕疹
? 常見部位
容易出現在乾燥、易摩擦的地方,如臉頰、手肘、膝蓋。
? 判斷方法
典型的濕疹大多最先出現在雙頰,表現為圓形、淡紅色的環形皮疹,可能伴有脫屑。還有的濕疹出現於耳後、頭皮、四肢及腹部等。
尤其在乾燥、炎熱的環境下,濕疹會加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 家長如何做
最重要的是
保濕
,用嬰兒保濕乳膏或軟膏多次塗抹在寶寶皮膚上,尤其在洗澡後立即塗抹有助於緩解症狀。
避免直接接觸可能刺激皮膚的物質,查找並
迴避過敏原
。注意清潔,保持居住環境通風舒適,適當減少衣物,避免寶寶抓撓。
在皮疹紅腫、滲出嚴重時,建議及時就醫,可以遵醫囑進行滲出皮損局部的濕敷、使用小劑量的
弱效糖皮質激素類葯膏
,如地奈德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對緩解瘙癢和紅腫很有效果。
痱子(熱疹)
? 常見部分
容易出現在悶熱、出汗多的地方,如脖子、腋下、腹股溝、屁屁、後背。
? 判斷方法
痱子又分為晶痱、紅痱和膿痱。晶痱,是透明的小水泡;紅痱,是紅色的小疙瘩,毛囊周圍有發炎;膿痱,就是紅痱上面有膿頭,這種是感染了的痱子。
典型晶痱 ↓
圖片來源:James Andrews' Disease of the skin 11e
? 家長如何做
首先要
保持環境涼爽,
空調溫度可以調到 24~26℃ 左右,及時調整寶寶衣物,選擇透氣、輕薄的,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不要在氣溫很高的時候出門。
癢的部位可以使用低濃度的激素類軟膏,包括口服止癢葯物在內,都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已經合並細菌感染了,還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軟膏。
如果皮疹量很多,家長護理後仍然沒有緩解,瘙癢嚴重有抓破和感染,建議就診。
手足口
? 常見部分
主要是遍及手心腳心、肛周、口周,四肢軀干也可能會有,但是不會很密集。
? 判斷方法
手足口的皮疹看起來是小紅點,有的皮疹類似水皰,不癢,偶爾有的寶寶會有疼痛,隨著皮疹消退,不留疤痕。
圖片來源:
? 家長如何做
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也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葯物,多數孩子在
1 周後
自行恢復。
手足口有傳染性,建議家長把寶寶與其他健康的兒童隔離開,並把曾經接觸到的玩具、餐具等注意消毒。
為了盡快退燒,同時緩解寶寶喉嚨的不舒服,可以使用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口服退燒。注意補充液體,避免脫水。不要吃過熱、質地粗糙及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刺激喉嚨。
如果寶寶高燒很難控制,一直無精打采,或者肢體運動有異常、尿很少等症狀,都要及時就診。
蕁麻疹(風團)
? 常見部分
通常全身都會有。
? 判斷方法
如果寶寶身上長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疙瘩,突出皮膚表面,有的像蚊子叮的包,有的像白色的米粒,癢癢的不舒服,多考慮蕁麻疹。
常見的原因有過敏、病毒、細菌及寄生蟲感染,以及蚊蟲的叮咬等。
圖片來源:
? 家長如何做
少部分患兒蕁麻疹確實和過敏相關,明確相關過敏原的話,日常注意
迴避過敏原
,如食物(如花生、小麥、牛奶、雞蛋等)、葯物、花粉、蟎蟲等。
選擇輕薄透氣的衣物,減少皮膚刺激,盡量不要讓寶寶抓撓,避免繼發感染。
如果瘙癢嚴重還可以塗
爐甘石洗劑或者氧化鋅搽劑,
以及遵醫囑服用抗組胺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如果伴有發熱、呼吸困難、憋氣、腹痛、精神不好及尿少等症狀,都要及時就診。
幼兒急疹
? 常見部分
頸部、軀乾和四肢。
? 判斷方法
如果寶寶突然發燒了,吃過退燒葯精神很好,和平時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三天後
熱退疹出
,多考慮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病,多見於 7~13 月齡的寶寶。通常發熱 3~5 天後,從頸部開始出現紅疹,之後遍及面部軀干及四肢。
圖片來源:專家提供
? 家長如何做
一般不需要特殊抗病毒葯物治療,幼兒急疹多數在 1~2 日
可自行消退
。期間只要給寶寶控制高燒,不要捂熱,注意補充液體,避免脫水即可。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好,尿量很少,出現皮疹,但是高燒仍然不退,或者寶寶發生驚厥等症狀,都要及時就診。
水痘
? 常見部分
通常軀幹部位皮疹會較多,面部及四肢皮疹較少。
? 判斷方法
典型的水痘是先發熱,然後出現皮疹。皮疹開始為紅點,在之後的 48~72 小時內發展為丘疹、皰疹,繼而顏色變得灰暗並結痂。經過這幾個階段,皮疹才會徹底消失。
同時身上有新鮮的皮疹不斷出現,可以看到多處皮疹處於不同的階段。
皮疹很癢,常常會想抓癢,如果抓破可能會留疤痕。
圖片來源:
? 家長如何做
多數可以在 10 天左右自愈,護理的重點就是
注意隔離,防止抓撓,
可用葯物控制高燒(首選對乙醯氨基酚),注意補充液體。
皮疹沒有破潰的部位,可以塗爐甘石洗劑止癢,如果已經破了,可以塗抗生素軟膏,比如紅黴素軟膏等保護皮膚,避免合並細菌感染。
如果高熱很難控制,寶寶精神狀態不好,或者有其他不適,都建議及時就診。
風疹
? 常見部分
臉上和軀干較多。
? 判斷方法
寶寶多會低燒,大多在 37.8~38.3°C 之間,然後臉上出現粉紅色疹子,之後會迅速擴展到軀干,大約 3 天後消失,伴有耳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有的寶寶會持續到 8 天後才完全消失。
圖片來源:
? 家長如何做
最好的預防是接種麻風疫苗,給予寶寶免疫保護。
風疹有傳染性,
需要隔離
。家長需要給寶寶控制高熱(用葯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多補充液體,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療,也不需要針對性的抗病毒治療,多會自愈。
如果出現高熱難以控制、眼睛刺痛、精神萎靡等,或者家長不確定寶寶的狀態是否平穩,都需要及時就診。
猩紅熱
? 常見部分
軀乾和四肢多見。
? 判斷方法
猩紅熱皮疹的特點是軀乾和四肢出現曬傷似的疹子,嘴巴周圍出現像鬍子似的灰白色,被稱為
「蒼白圈」。
一般 5 天左右疹子會消失,皮疹會脫屑,有的孩子指趾端會出現脫皮。
同時可能出現發熱、咽痛、扁桃體發炎,在扁桃體上可能滲出膿性物,特徵性的
「草莓舌」
,可能伴隨頭痛、惡心、嘔吐的情況。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 家長如何做
注意隔離。
家長需要給寶寶控制高熱,可以用布洛芬(美林)或者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這類葯物也可以緩解喉嚨痛。
給寶寶多補充液體,避免脫水,避免吃大塊粗糙的食物刺激喉嚨。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皮疹有這些特徵,或者高熱伴咽痛很明顯,進食困難,都建議及時就診。
川崎病
? 常見部分
全身都可出現紅色皮疹。
? 判斷方法
通常伴隨持續高熱 39~40°C ,在發熱 2~3 天後,出現皮疹。皮疹形態多樣,常見為紅色斑疹、彌漫性紅斑或者猩紅熱樣皮疹,沒有水皰和結痂。
還會出現手足硬腫,在後期皮疹消退後,指趾端會出現膜狀脫皮。
還會有特殊的結膜紅腫、口唇皸裂、舌頭腫脹、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等。
圖片來源:
? 家長如何做
一旦發現以上類似症狀,都建議及時就診,盡早治療。
玫瑰糠疹
? 常見部分
母斑通常出現在軀幹部位,子斑通常出現在軀乾和四肢近端(比如大腿、上臂)。
? 判斷方法
很多病例,發疹前會出現「前驅斑」或
「母斑」
。母斑通常出現在軀幹部位,表現為單個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的淡紅色鱗屑性斑片。
在母斑出現數日或 1~2 周後,軀乾和四肢近端(比如大腿、上臂)會出現跟母斑類似的小一些的橢圓形皮損,稱為
「子斑」
,特徵表現是皮疹分布沿皮紋分布。
主要發生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及年輕成人,少數患兒發病前可出現頭痛、咽炎或其他不適症狀。
圖片來源:專家提供
? 家長如何做
玫瑰糠疹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皮膚病,即多數瘙癢症狀不明顯的話是不需要治療的,不必過度擔心,皮疹可能經歷 2~3 個月後逐漸消退。
如果寶寶瘙癢明顯的話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EB 病毒感染
? 常見部分
全身都可能會有。
? 判斷方法
10%~15% 的寶寶發熱第 4 日出皮疹,疹型表現為麻疹或者猩紅熱樣皮疹,從軀干到四肢、從頸部到面部的離心性發疹,容易伴高熱、淋巴結腫大。
? 家長如何做
對於感染傳單的孩子,在有發熱、咽痛或身體疼痛的症狀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來緩解症狀。
患病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孩子多喝水,且注意充分休息,等待自愈。
傳單病人常伴有脾腫大,自發或外傷性脾破裂最有可能發生在發病後 2~21 天內,所以醫生一般都會建議至少 3~4 周內
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尤其是身體接觸性的運動。
飲食方面,可以照常飲食。如果孩子胃口差,則推薦少食多餐。
寶寶疹子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話題,除了以上這些常見的,還有麻疹、蟲咬皮炎、膿皰病、傳染性軟疣、體癬、多形紅斑、中毒性紅斑、日光過敏等相對不怎麼常見的疾病。

㈡ 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根據您的敘述,身上起紅色血點一般是皮膚受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膚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凍,受辣等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血點 ,不用太擔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多次出現就應該到醫院去就診,因為極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有很多,比較復雜. 血常規主要是檢查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關引起紅色血點的慢性 疾病. 建議您還是要找醫生或專家看看, 可能會解釋的更清楚,權威. 功能性子宮出血與您的皮膚上有許多小血點沒有多大關系,它常表現為月經周期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這類方面.給您提供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的食療方如下: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功能補中益氣,養血止血。主治氣虛功能性月經出血過多。 2.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每日一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 下面的僅供您參考,對照.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 英文縮寫 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N 0.3~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E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B 0~0.01(0~1%) 淋巴細胞 L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M 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 1.14- 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㈢ 臉上什麼過敏症狀圖片

(1)葯疹:有些葯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回及表皮鬆懈、瘙癢答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多無色素沉著。
(2)接觸性皮炎: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如首飾、表鏈、涼鞋、化妝品等)後,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脫皮等現象出現。
丘疹
(3)濕疹:局部或全身可見紅斑、丘疹、水泡、糜爛、滲出、結痂、脫屑、色素沉著;劇烈瘙癢;有明顯滲出。
(4)蕁麻疹(風團、風疹塊):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患處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局限性塊狀浮腫性風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於周圍皮膚。
(5)皮膚劃痕症皮膚瘙癢:用手抓後會起一條條的傷痕。
(6)食物過敏:牛奶、麵粉類、玉米類、雞蛋、糖、西紅柿、馬鈴薯、巧克力、水果、牛肉、豬肉等食物可能會引起過敏,食物過敏的表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皮疹最為常見,多發生臉部、口周的紅斑,軀幹部也較多見,瘙癢脫屑,並可有色素沉著,也有出現惡心、腹瀉、腹痛。
(7)環境因素引起過敏:花粉、黴菌、灰塵、樹、煙草、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葯物、寵物、地毯等可以引起過敏。

㈣ 各種皮癬的圖片

各種皮癬的圖片大全

各種皮癬的圖片,有一些的身上以及臉上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癬,看上去讓人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有些許惡心,皮癬成為了一些人為此苦惱的問題。以下是關於各種皮癬的圖片大全。

各種皮癬的圖片1

皮癬在醫學上是由皮膚癬菌等感染皮膚所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病,常見的包括體癬、股癬、手癬、腳癬、花斑癬或者甲癬等,引起皮癬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皮膚癬菌傳染皮膚,常見的包括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等,傳染源可以是患有皮膚癬病的他人或者動物,比如患有皮膚癬病的貓狗等,健康人與這些患有皮膚癬病的病人或者是動物接觸之後,就可能被傳染而患上皮膚癬病。

2、自身某個部位存在者皮膚癬病,比如手癬、腳癬,因為瘙癢搔抓而擴散至其他的部位,比如擴散到軀干皮膚上面引起體癬、股癬等,通常在潮濕、溫熱的環境當中,如果不加強皮膚的清潔、衛生,就更容易患皮癬。

3、感染因素:在臨床中總結認為,導致皮膚癬出現的病原菌都是真菌類,並且以毛癬菌、小孢子菌為主,也有些人是因為感染了表皮癬菌引起的。當皮膚出現了細微的傷口時,這些病菌就會侵入其中,逐漸的發育繁殖,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狀。這是一個導致皮膚長癬的基礎因素。

4、不注意衛生:平時生活中不注意衛生是導致皮膚感染致病菌而引起癬的主要因素,比如有些人平時沒有勤換洗衣服,就非常容易導致皮膚被致病菌感染。其次居住環境臟亂、潮濕,更容易導致各種致病菌繁殖,從而增大感染致病菌的幾率。

5、皮膚損傷:如果平時清潔皮膚時過度去除角質層,或感覺皮膚瘙癢時對其過度進行抓撓,會導致皮膚出現一些微小的傷口,如果患處恰好接觸了致病菌,就非常容易引起皮膚癬,尤其夏季各種致病真菌繁殖能力強和速度加快,並且皮膚容易被蚊叮蟲咬,過度抓撓患處就會增大感染幾率。

6、抵抗力差:抵抗力差也是一個引起感染性皮膚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有些人本身患有其他疾病或者是服用某些葯物,都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變差,從而增大發生皮膚癬的幾率。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皮膚長癬的原因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後對皮膚癬的.防治有所幫助,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皮膚長癬了應該及時使用抗真菌類葯物治療,同時要注意保持個人衛生習慣,不要患處進行過度抓撓,防止引起交叉感染。

各種皮癬的圖片2

皮癬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四點: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和環境因素。

皮癬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體癬,一種是牛皮癬。體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傳染性,臨床上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離心性紅斑。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具體發病原因不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遺傳因素,牛皮癬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二、自身免疫,牛皮癬的體內有很多炎症因子參與自身免疫反應。

三、感染因素,特別是發生在兒童的點滴型牛皮癬,與咽部鏈球菌感染有很大的關系。

四、環境因素,比如感染、精神緊張、嗜酒、吸煙、外傷等均是牛皮癬的誘發因素。患者需要根據皮損面積以及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常用的外用葯有糖皮質激素乳膏、維A酸類的外用葯物、卡泊三醇乳膏、硼酸氧化鋅軟膏等。

口服葯物有阿維A、環孢素、甲氨蝶呤粒等。也可以配合窄譜中波紫外線光療,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會不同,需要去正規醫院規律治療,平時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緊張、焦慮的情緒,不要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或者偏方進行治療,否則會加重病情,誘發紅皮病型或者膿皰型銀屑病,還可能會導致皮膚腫瘤的出現。

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保持患處的清潔、乾燥,同時患者的衣物需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平時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使用公共場合的毛巾、拖鞋,規律作息時間,保持心情舒暢。

各種皮癬的圖片3

去癬沒有小妙招,癬類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症狀可得到緩解或治癒。導致長癬的致病菌有很多,多為真菌性感染,根據位置不同可分為頭癬、手足癬、甲癬、花斑癬等皮膚疾病。

1、頭癬:頭癬主要由許蘭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等真菌感染所致,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脫發、斑禿、異味等症狀。頭癬的治療期間,需盡可能的剪除病發,並及時清洗頭部,保持清潔衛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伊曲康唑、灰黃黴素等葯物全身治療,局部使用聯苯苄唑、硫磺軟膏等葯物。當有膿皰等皮損表現時,建議使用醫用酒精、碘伏進行局部消毒;

2、手足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引起。起初為針尖大小的深在水皰,後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皰,可伴有瘙癢等不適。可遵醫囑外用聯苯苄唑、咪康唑等葯物,進行局部治療。症狀嚴重時,需口服氟康唑、特比萘芬等葯物進行全身治療;

3、甲癬:也稱甲真菌癬,主要由皮膚菌癬感染所致,也可由手足癬直接傳染所致,表現為甲板失去光澤、凹凸不平、破損脫屑等症狀。可外用抗真菌葯物治療,如尿素軟膏、冰醋酸、碘酊等。局部外用效果不佳時,需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葯物,聯合治療;

4、體、股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感染引起。體癬表現為身體皮膚紅色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並有鱗屑的紅色斑片生成。而股癬好發於腹股溝部位,表現為瘙癢、皮膚破損等症狀。

患有體、股癬時,應保護好病變部位,不要過度的撓、抓,避免皮膚病變進一步加重。體、股癬的治療,一般以局部或全身使用唑類、丙烯胺類等葯物進行抗真菌治療。皮損發生感染時,可加用頭孢類、喹諾酮類抗生素等葯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5、花斑癬:主要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多發於青壯年男性,以面頸、前胸、肩背、下臂等部位為主,形成點狀斑疹,呈褐色、淡褐色、淡紅色或白色。主要以外用葯物治療為主,常用咪康唑、克霉唑霜等葯物。對於病情反復、外用葯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服用氟胞嘧啶、酮康唑片等葯物進行全身治療;

6、銀屑病:可能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典型表現為皮膚紅斑、瘙癢、灼熱、疼痛甚至出血的症狀,病變部位常有銀白色鱗屑覆蓋,故稱為銀屑病。銀屑病可累及全身的皮膚、頭皮等部位。可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維A酸制劑、維生素D3衍生物等葯物塗抹於皮膚患處治療。也可口服抗生素類、免疫抑制劑、激素類等葯物治療,常見葯物有甲氨蝶呤、阿維A、依那西普等。

以上為常見真菌感染所致的癬,若出現皮膚不明原因的瘙癢、脫屑、皰疹等症狀,建議立即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檢查,確定是否與感染有關,並對症治療。以上葯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葯,避免加重或延誤病情。

㈤ 粉刺和蟎蟲的區別圖片

共有3點區別,具體如下:

1、類別不同。

(1)、蟎蟲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廣腹亞綱的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數種類小於1毫米。蟎蟲和蜘蛛同屬蛛形綱,成蟲有4對足,一對觸須,無翅和觸角,身體結構有別於昆蟲。蟲體分為顎體和軀體,顎體由口器和顎基組成,軀體分為足體和末體。

2、在人身上表現的症狀不同。

(1)、蟎蟲病有耳蟎、疥蟎和蠕形蟎病。

耳蟎是寄生在耳道內的一種蟎蟲,常會導致局部搔癢、搖耳、肉眼可見耳道內有褐色分泌物,用外用殺蟎止癢劑經1—2周可治癒。

疥蟎寄生在表皮中,可引起劇癢,皮膚表面潮紅、有疹狀小結、皮膚增厚、有結痂,通常因經常抓破引起缺毛。

蠕形蟎通常寄生於皮脂腺和毛囊中。一般以顏面部、四肢及腋下多見,患部皮膚發紅,有散在紅疹,感染後可形成膿庖,多有體臭。

(2)、粉刺的非炎症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

閉合性粉刺(又稱白頭)的典型皮損是約1毫米大小的膚色丘疹,無明顯毛囊開口。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症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

炎性丘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炎症性皮損消退後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

3、兩者產生的原因不同。

(1)、面部蟎蟲多寄生於毛囊皮脂腺內,吸取細胞內營養物質,和皮脂腺分泌物,而破損正常細胞;並由於蟲體的機械刺激和蟲體排泄物的化學性刺激作用,寄生部位可引起毛囊擴大、血管擴張周圍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而使組織損壞,引起過敏反應,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肉芽腫等現象。

(2)、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

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