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歲寶寶耳朵後面有個會動的疙瘩怎麼回事
寶寶耳朵後面有個會動的疙瘩,多數是耳後淋巴結腫大,是因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幼兒急疹等病毒感染所引起,或者在某次感染後引起淋巴結沒有在急性期進行消退所導致。一般為黃豆大小,活動度好,多數無需特殊干預,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消失。在疾病的急性期,要注意是否存在發熱、咽部充血或全身皮疹等,要同時注意監測寶寶的一般情況,必要時給予抗病毒治療。也可以到醫院進行血常規化驗,明確是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
❷ 剛出去四十天的寶寶發現她左耳朵後面有個小疙瘩,是怎麼回事呀
病情分析: 在小兒的耳後、頸部、頜下、大腿根部等處有時能摸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疙瘩,多為活動性,能在皮下滑動,這些小疙瘩就是淋巴結。由於淋巴組織尤其是淋巴結在1歲以內發育很快,因此,健小兒在身體的淺表部位如耳後、頸部、頜下、腋窩、大腿根部(即腹股溝部)等都可能摸到淋巴結。但這些部位的淋巴結正常一般不超過...黃豆大小,單個為多,質地柔軟,可在皮下滑動,無痛感,與周圍組織不粘在一起。但是不應在頦下、鎖骨上窩及肘部觸及淋巴結。 意見建議: 在一些異常情況下,淋巴結也會發生異常腫大。由於淋巴結能製造血液中的淋巴細胞,而這些淋巴細胞有防禦細菌的作用。各部位的淋巴結都與附近的器官或組織之間由通道淋巴管相連,就象身體周圍的「哨所」一樣,當臨近的組織或器官遭受細菌襲擊時,它能消滅細菌、阻止細菌向外擴散。其結果是這些淋巴結本身就腫大起來,可以用手摸到,並有疼痛或觸痛。所以,可以從淋巴結腫大的部位來推測細菌引起的感染病灶所在的地方。如頜下淋巴結腫大可能為口腔及咽部發炎所致,頭部枕後淋巴結腫大可能為頭部、後頸部皮膚發炎。
❸ 寶寶耳朵後面長疙瘩,說是淋巴節怎麼辦,該注意什麼
小兒的淋巴系統發育比較旺盛,因此一般在頸部、頜下、枕後、耳前、腋下和腹股溝等處可以摸到綠豆大小或黃豆大小的淋巴結,觸摸到淋巴結很常見,它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一般來講,淋巴結輕度腫大,單個或散在的幾個,質軟,無壓痛,無粘連,無伴有其他症狀,可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其變化,如不增大或...逐漸縮小,則可繼續觀察了;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須找醫生診治。 如果腫大的淋巴結較大,較多,尤其是成串,逐漸增大或迅速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貧血、消瘦等其他症狀者,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淋巴結活檢)。如頜下淋巴結腫大、疼痛與壓痛,常常是由於口腔或咽部發炎所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疼痛與壓痛,應檢查下肢與外生殖器有無發炎。結核所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頸部,發展較慢,好幾個淋巴結常常融合在一起,或相連成串,與附近組織也常常相粘連,有時還會穿破表皮造成瘺管。癌腫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往往質地較堅硬,相互粘連,無壓痛。急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常見於麻疹、風疹、水痘、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及血液病或結締組織病,一旦發現全身淋巴結腫大,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血常規、骨髓或做淋巴結塗片,以便及時明確診斷。